佛弟子文庫

《淨土十疑論》白話譯文

2023/08/21  大字體  護眼色

《淨土十疑論》白話譯文

第一疑

問:諸佛菩薩以大慈大悲為事業,如果想救度眾生,只會發願求生三界,在五濁三塗中救受苦眾生。是什麼原因要求生淨土去自安其身呢?舍離受苦眾生則是沒有大慈悲,專為自利則是修菩提道的障礙。

答:菩薩有二種:一是久修行菩薩道證得無生忍的菩薩。這樣的菩薩如果不發願求生三界在五濁三塗中救度受苦眾生,確實應當有所責備。二是沒有證得無生忍的菩薩及初發心凡夫。凡夫菩薩必須要常不離佛,成就無生法忍後才有能力在三界內、惡世中救拔受苦眾生。所以《大智度論》說:「具足煩惱纏縛的凡夫,有大悲心發願求生惡世去救度受苦眾生的,是沒有這個道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濁惡世界煩惱堅固,自己沒有忍力,則心隨境轉,被聲、色所纏縛。

這樣,自己都墮在三塗,怎麼能夠救度眾生呢?就假使他得生人中,而佛法難遇,或因前世修佈施、修戒、修福的福報而做了國王或大臣,榮華富貴,逍遙自在,即使後來遇到了善知識,不信其教化,不肯放下榮華富貴修行佛法,貪迷放逸,廣造眾罪。因為造就這些惡業而墮入三惡道,經無量劫從地獄出受貧賤身,如果又沒有遇到善知識,仍會墮入地獄,如此反覆輪迴,直至今日。人人都是這樣啊!此叫「難行道」。

所以《維摩所說經》說:「自己的病都不能救,如何能救其他的病人呢?」另外,《大智度論》說:「比如有兩個人,各有親眷溺水,其中一人情急,直接跳入水中施救,因為沒有借助的施救工具,則與親眷一起溺亡。另一人有借助的施救工具,及時取來船筏,坐船去救接,自己與親眷都免於水溺之難。」初發心菩薩,也是這樣啊!如果沒有無生法忍的忍力成就,是沒有能力救度眾生的。為此,必須常近佛,等到證得無生法忍後,才能救度眾生,如同上面借助船筏去救接親眷的那個人。

又如《大智度論》說:「譬如嬰兒一刻也不能離開母親,如果離開母親墮入坑井,就會吃不到母乳而被渴死。又如同小鳥翅膀羽毛還未有長成,只能依樹傅枝,不能遠去,翅膀長成後,才可以在天空飛翔,自在無礙。」凡夫沒有救度眾生的能力,只能專念阿彌陀佛,以期成就念佛三昧,因為信願行三業成熟,則臨終時放下外緣一心念佛,必定得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不用懷疑的。生極樂世界面見彌陀佛後,再證得無生法忍,然後再來三界,乘坐無生忍之船去救度受苦眾生,廣做佛事,任意自在。因此,《往生論》說:「想在地獄裡遊戲神通,必須先生極樂國,證得無生法忍後再入生死國,教化地獄眾生,救度他們脫離苦海。」正是這樣的因緣,所以求生淨土。希望能認識清楚求生淨土的真正意思。所以,《十住婆沙論》說念佛求生淨土為「易行道」。

第二疑

問:諸法因緣和合而生,當體即空,本來無實生無實滅,是平等寂靜無為的。現在要背棄這個理求生到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去,難道不是違背了佛理嗎?而且經典上說:‘想要求淨土,要先使自己的心清淨,心一清淨,佛土就清淨了。’那麼,去求生西方淨土,不就是不通了嗎?

答:這個問題從兩方面回答,一是總答,二是別答。

總答如下:你如果說「求生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是舍棄這裡而求生到那裡,是不合中道之理」。那麼你執著住在這裡,而不求生西方,這不也是舍棄那裡而執著這裡嗎?這是一樣的病啊,也不合你所說中道之理。如果你反覆考慮說:「我不求生那裡,也不求生這裡。」如果是這樣的話,便成了斷滅見。所以《金剛經》裡佛告訴須菩提說:「須菩提,你如果有這樣的念頭,那麼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說一切法是斷滅相。你千萬不要有這樣的念頭,因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不說一切法是斷滅相。」

別答如下:「不生不滅」的「不生」是指生的因緣中,都是諸法的因緣和合而假生,故其自體的本性即自性是空的,那麼其生沒有自體的本性可守,不是自己生的,也不是他法生的,去求於其生的本體是得不到的。那麼這個生在生的時候,沒有來的地方,所以叫做不生。其次講「不滅」,滅的因緣中,都是諸法因緣分散而假滅,其滅沒有自體的本性可守而說我要滅了。那麼在滅的時候,沒有去的地方,所以叫做不滅。所以,並不是因緣生之外,另外還有一個不生不滅。也就是說並非不求生淨土就叫做不生。

因此,《中論》有一首偈的意思是說:「由因緣而出生的諸法,我說其當體即空,也就是所說的假名而有,也是所說的中道義。」《中論》又說:「諸法不是自己生出來的,也不是他法生出來的,都是由不同的因緣和合而生的,所以知道是無生。」

《維摩詰所經》說:「雖然知道諸佛的國土和一切眾生當體是空的,但是仍然要經常修行以莊嚴佛淨土、教化一切眾生。」 《維摩詰所經》又說:「譬如有人想要蓋宮殿房屋,如果在空曠的地上蓋的話,就可以隨意沒有障礙地蓋房子。如果想在虛空中蓋房子的話,那是永遠也蓋不成的。要知道諸佛常依真諦與俗諦說法,雖說諸法實相但不壞其假名而有。

有智慧的人精進不懈求生極樂淨土,即可證達生的本體不可得,這就是真正的無生,也就是所謂的「心淨故,即佛土淨」。而愚蠢的人被生所纏縛,聽到生字,就作有生來看待;聽到無生,又作無生來看待。不知道生就是無生,無生就是生。因為不了達這個道理,而橫生了許許多多的是非,瞋恨別人求生淨土,這種錯誤實在是太大了啊!這就是所謂的譭謗佛法的罪人,也就是邪知見的外道呀!

第三疑

問:十方諸佛和一切諸佛淨土,其法性都是平等的,功德也是平等的。修行人應該念一切諸佛功德,往生一切諸佛淨土。而現在只偏求生一佛淨土,這樣便與平等性相違背,又怎麼能生淨土呢?

答:一切諸佛淨土,確實都是平等的。但是由於眾生的根機愚鈍,其內心混濁雜亂的人多。如果修行不專注在一心一境上的話,三昧是很難成就的。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是修行一相三昧。由於專心致志,故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如同《隨願往生經》說:「普廣菩薩問佛:‘十方世界都有淨土,為什麼世尊您偏偏只稱讚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專門令眾生往生那裡呢?’佛告訴普廣菩薩說:‘閻浮提的大多眾生,其心非常混濁雜亂,因此我只特別稱讚西方阿彌陀佛的一佛淨土,是為了令這些眾生,能夠專心在一個境界上,這樣才比較容易往生。」

如果總念一切諸佛的話,則念佛的境界就太寬廣了,這樣,他們的心就會散漫,三昧就很難成就,三昧不成就很難往生了。另外,求一佛的功德,與求一切佛的功德是相等的,這是因為一佛與一切諸佛同一法性。因此,專念阿彌陀佛也就是念一切諸佛。求生阿彌陀佛一佛淨土,就是求生一切諸佛的淨土。所以,《華嚴經》說:「一切諸佛的法身,就是一佛的法身。一切諸佛的心、智慧、十力、四無畏,即是一佛的心、智慧、十力、四無畏。」

《華嚴經》又說:「如同明淨圓滿的月亮,普遍照印一切的大海、江、河、湖、溪等水,雖然這些水中的月影無量無數,但是其源本月亮只有天上的那一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無礙智諸佛也是這樣的,雖順應眾生的機緣而現身於一切佛土,但同一個法身,沒有二身。」智慧的人,可以從譬喻裡得到解悟。智慧的人如果能夠通達一切水中的月影,就是一水中月影;一水中的月影,就是一切水中月影,月影是無二無差別的道理;那麼他也能通達一佛就是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就是一佛,佛法身無二無差別的道理。所以,猛然專心念一佛時,也就是在念一切諸佛。

第四疑

問:以同樣的念求生一佛淨土,為什麼不在十方諸佛土中,隨意念一佛淨土,隨意得往生,何必要特別念西方阿彌陀佛呢?

答:凡夫沒有智慧,不能自作主張,只能專門根據佛的開示去做,專依佛語就能偏念阿彌陀佛。怎樣專依佛語呢?釋迦牟尼佛自成道至滅度一生中所說的教法,處處都是聖人的言教,只勸眾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比如《無量壽經》《觀經》《往生論》等數十餘部經論等,都慇勤指點教授,勸眾生念佛求生西方,所以偏念阿彌陀佛。而且,阿彌陀佛特別發有四十八大悲願來接引眾生。

《觀經》裡說:「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種相貌,每一種相貌都有八萬四千種妙好,每一種妙好都放八萬四千種光,這些光遍照法界的念佛眾生,攝取不舍。因此,若有眾生誠心念阿彌陀佛,則其念佛的善根之機能感得阿彌陀佛的化導,最後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鼓音王陀羅尼經》等經裡說:「釋迦牟尼佛在說這些經時,都有十方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佛現出廣長舌相,覆蓋住三千大千世界,為作證明: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就能乘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一定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要知道,阿彌陀佛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特別有緣。從何處得知呢?《無量壽經》裡說:「在末法之後世佛法滅亡之時,特別留這部經在人間一百年,以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淨土。」因此,我們知道阿彌陀佛與我們娑婆世界裡的極惡眾生特別有因緣。其他的一切諸佛及其諸佛的淨土,雖然有在一兩部經裡略微勸眾生往生,但不如阿彌陀佛的淨土,處處經論都慇勤叮囑,勸眾生往生!

第五疑

問:身心完全被無明煩惱束縛的具縛凡夫,惡業非常厚重,一切煩惱一絲一毫都未斷。而西方極樂淨土是超出三界的,具縛凡夫如何能夠往生呢?

答:因為凡夫眾生修行有自力和他力兩種因緣。所謂自力,是說僅靠自己的力量在此世界修行,而實際是無法往生淨土的。因此《瓔珞經》說:「從具縛凡夫不認識佛法僧三寶、不知道善惡因果開始,後來以信為本,初發菩提心;以戒為本,住在佛家;受菩薩戒,身身相續,戒行不闕,經過一劫、二劫、三劫,才能達到菩薩修行的十地住中的初發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羅蜜等無量行願,相續無間修滿一萬劫,才能達到菩薩修行的十地住中的第六正心住。如果更進一步修行,能增進到十地住中的第七不退住,即種性位。」這是就自力修行,最後還是沒有能力往生淨土。所謂他力,是說如果相信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取念佛眾生,立即能發菩提心,修行念佛三昧,厭離三界身,起行佈施、持戒、修福等善行,於一一善行中,回願往生阿彌陀佛淨土,即乘佛願力,機感相應,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因此《十住婆沙論》說:「在此娑婆世界有二種修道方法:一是難行道,二是易行道。」在五濁惡世修行難行道,即使歷經無量的佛世也實在很難修到阿鞞跋致之位。這其中的艱難是用無數塵沙劫的時間也說不完的。可簡單歸納為五點:一、在五濁惡世,外道的邪見說法,其相貌似善而實非善,因此能惑亂修行人,因不能甄別深成障道,壞亂了修行的正法。二、五濁惡世的惡人見修道之人,不僅不能成其德行之美,反出破毀之言而敗壞修道之人的殊勝德行。三、五濁惡世喜樂顛倒的人天果報,能惑亂修行人的清淨梵行。四、五濁惡世修行,無菩薩的大慈大悲之願只求自己出離,而墮入了小乘。五、只靠自己的力量,不靠佛力的加持。就好比跛腳的人,一天最多隻能走幾里路,非常辛苦。這就是完全靠自己力量的結果。

行易行道的人就是相信佛說的話,修念佛三昧,發願往生淨土,靠佛的願力攝持,決定能夠往生,這是一點也不用懷疑的。好比走水路的人,借著船的力量,片刻就可以走千里,這就叫做他力。譬如愚劣的凡夫跟著轉輪王,一天一夜就可以行遍四天下,這不是他的力量,而是轉輪王的力量。如果有人認為,有煩惱的有漏凡夫不能往生淨土,且認為有漏凡夫也應該見不到佛身。然而念佛三昧也是隨著無漏善根一併發起的,有漏的凡夫還是可以隨著他修行的程度,而見得到佛身的粗略相貌,菩薩見得的是佛的微細相貌。往生淨土也是一樣。

雖然淨土是無漏的善根發起,但是有漏凡夫只要發了無上的菩提心求生淨土,經常念佛的緣故,所以能把煩惱伏住並斷滅,因此而得以往生淨土,並且能隨各人的功力見到佛的粗略相,而菩薩見到的是微妙相。這有什麼好懷疑的?因此《華嚴經》說:「一切諸佛剎,平等普嚴淨,眾生業行異,所見各不同。」就是這個意思啊。

第六疑

問:就算具縛凡夫能往生無量壽國,但是由於其常起邪知見及貪瞋癡等三毒,怎麼可能生到那裡就能夠證得菩薩不退之位,而超出三界呢?

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五個因緣證得菩薩不退位。一是乘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的攝受護持,功德善根無退失退轉。二是常受阿彌陀佛佛光照觸而經常增進菩提心,功德善根無退失退轉。三是極樂世界的流水、雜色眾鳥、樹林、風聲及音樂等,全部都在講苦、空等法,聽到的人就會經常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功德善根增進而無退失退轉。四是彼國人民全部都是菩薩,是以純菩薩而為善友,沒有此地娑婆世界的惡因緣境,外沒有邪魔鬼神來干擾,內心不起貪瞋癡三毒,沒有一絲一毫的煩惱生起,所以功德善根無退失退轉。五是一生到無量壽國,壽命無量,與諸大菩薩及佛壽命相等,因此功德善根無退失退轉。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五濁惡世裡修行,壽命很短促。而在無量壽國是經過阿僧祇劫那麼長的時間修行,且不起煩惱,這麼長時間的修道怎麼會不證無生忍呢?道理十分明白,無須懷疑啊!

第七疑

問:現在居於兜率天的彌勒菩薩,就是一生補處菩薩,即將成佛。修上品十善法,就能生到兜率天見彌勒菩薩,然後跟隨彌勒菩薩下生人間,在龍華三會中自然證得聖果。何須去求生西方極樂淨土呢?

答:求生兜率天,一日之間的聞道見佛,與生西方淨土其情形看起來似乎很相似,如果仔細比較的話,就有較大的優劣之區別了。現在暫且從兩方面來講。首先,就算能夠修十善法,恐怕也未必能往生。何以見得呢?因為《彌勒上生經》說:「行眾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此外並沒有其他的方便接引,所以比不上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和光明力,只要有眾生念佛,必定攝取不舍,無需深入正定聚。而且釋迦牟尼佛又講有九品往生的方便接引法門,慇勤指示眾生求生彼土。只要眾生能念彌陀佛,其念佛的善根之機就能感得阿彌陀佛的化導,就一定能夠往生。好比世間召募人,如果應召的人與召募主機緣相投的話,必然能成。

其次,兜率天宮屬於欲界,在那兒修行退步者很多,一是沒有西方極樂世界的水鳥、樹林、風聲及音樂等,西方極樂世界的水鳥、樹林、風聲及音樂全部都在講苦、空等法,聽到的人都會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二是那兒有女人,能夠讓修行者增長貪愛五欲的心念。再說天女身色微妙,諸天容易被迷惑而沉迷欲愛不能自拔。

所以兜率天不如西方淨土,西方極樂世界的水鳥、樹林、風聲及音樂等都講苦、空等法,聽到的人都會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又西方極樂世界無女人及二乘的心性,全部是純一的大乘清淨行者。

因此,在西方極樂淨土煩惱惡業絕對不會生起,最後直到修成無生法忍之位。這樣兩相比較,優劣是非常明顯的,還須要懷疑嗎?而且在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見到佛而沒有證聖果的人多如恆河沙數。將來彌勒佛出世也一樣,見到佛而沒有證到聖果的大有人在。因此比不上西方阿彌陀佛的的淨土,只要能往生無量壽國,全部都能證得無生法忍。不會有任何一個人退步墮落到三界,被生死之業所束縛的。

又聽說印度的傳記記載:「有三位菩薩,一位叫無著,一位叫世親,一位叫師子覺。他們三人志趣相投相約要同生兜率天去見彌勒菩薩,先死的人見到彌勒菩薩後,一定要回世間來告訴活著的人。後來師子覺先死了,結果一去數年未見回來通報。

後來,世親也現無常,臨終前,無著叮嚀他說:‘你見到彌勒菩薩之後,要馬上回來告訴我呀。’結果世親去逝後,過了三年才回來相告。無著問他:‘怎麼去那麼久才來相告呢?’世親回答說:‘我到了兜率天只聽了彌勒菩薩一坐說法,旋繞禮畢之後就馬上回來了。因為那裡的日子比這裡長的緣故,所以這裡就已經過了三年了。’

無著又問:‘師子覺現在在那裡呀?’世親回答說:‘師子覺去享受天樂去了,他沉迷在五欲裡娛樂,是外院眷屬,因此自從他生兜率天以來,都還無緣見到彌勒菩薩。」由此可知,小菩薩生到那兒,尚且沉迷於五欲,何況是凡夫呢?因此,大家一定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在那裡一定能證得不退位,而不應該求生兜率天啊!

第八疑

問:眾生從無始以來,就造作了無量惡業。這一輩子如果又沒有遇到善知識,又會造作一切罪業,無惡不造。為什麼臨終念十句佛號,就能往生西方淨土並超出三界一切煩惱惡業,這怎麼說的通呢?

答:眾生從無始以來所造作的善惡業有多少及其強弱情況並不能得知。但是如果能在臨終時遇到善知識教其念佛並十念即能往生成就的人,那都是由於宿世善業很強的緣故,才能遇到善知識,並教其念佛,且十念即能成就往生。如果是宿世惡業很多的人,善知識尚且不能遇到,又如何去論他十念成就往生呢?你以無始已來所造的惡業為重,臨終十念念佛為輕,認為不能往生。現在我以三種道理來作分析,善惡業的輕重是不確定的,是不能根據時間的遠近長短來確定其輕重的。哪三種道理呢?一是在心,二是在緣,三是在決定。

在心是說,造罪業的時侯,是從虛妄顛倒的心念所產生的。而臨終念佛的人,是聽到善知識教念佛法門,知道阿彌陀佛的真實功德名號之後,是真心誠意來念佛的。由此可知,造罪是虛妄心,念佛是真實心,這一假一真,怎能相比呢?譬如有一間屋子,已經黑暗了一萬年。日光只要一照,黑暗就馬上消失了。難道黑暗會因為它已經暗了一萬年之久而不肯消失嗎?

在緣是說,造作罪業的時候,是由虛妄癡暗心攀緣虛妄境界生顛倒而發起;而在念佛的時候,念佛的心是從聽聞阿彌陀佛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而緣慮無上菩提心發起。這一真一假又怎能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射中,雖然中箭很深,毒液已滲透肌骨,但是只要一聽到按壓除毒藥鼓的聲音,箭就會馬上應聲而出毒性會立即而除。難道會因為中箭太深、毒藥已滲入肌骨而不肯出來嗎?

在決定是說,造作罪業的時候,都還未到臨終時,是以間隔作惡的「有間心」及將來還會作惡的「有後心」造罪;而臨終念佛的時候,是以十念念佛的猛利善根、更無惡業來間隔的「無間心」及立即舍壽往生更無其它雜念在此之後的「無後心」念佛,所以立即得以往生。譬如有一條繩索,十個人合抱那麼粗,雖然一千個人來拉也拉不斷。而一個小孩子,只要一揮鋒利的刀劍,就能一下子把它切為兩斷。又好比堆積了一千年的木柴,只要用像豆子那麼小的一點火苗來焚燒它,一下子它也就被燒盡。

又好比有一個人,一生都在修十善業,按照道理應該可以生天的。但是臨終的時候,他突然起了一念決定的邪知見,而這一念邪見卻讓他馬上墮落阿鼻地獄。惡業雖然虛妄,但由於非常猛利的緣故,尚且能夠排除他一生所修的善業而使他墮落惡道裡;難道臨終時用猛利心來念佛,其真實而無惡業間雜的念佛善業不能排除無始以來的惡業而得生淨土嗎?這是沒有道理的。佛經又說:「只要用一念清淨的心來念佛,就能夠滅除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這是因為念佛的時候,念佛心猛利的緣故,而伏滅了惡業,是一定可以得生的,這不須要懷疑啊。

上古時代以來相傳這種說法,判臨終十念成就往生非此臨終十念念佛時的功德成就而得往生,而是因他往日它時所作功德成就而得往生的「別時意」,這種說法肯定是錯誤的。為什麼呢?如《攝論》說:「只要發願即得往生。」這裡僅是發願完全沒有修行,是「別時意」。《雜集論》云:「如果發願生安樂國土,即得往生;如果聽聞無垢佛名,即證得阿耨菩提。這兩種成就一併是因別時所修行的因。」因為它們完全沒有修行。如果把臨終時無間的十念猛利善行判為是「別時意」,那真不知道要耽誤多少人呀!希望各位修行者要深思此中的道理,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被邪知見誤導,以免墮落啊!

第九疑

問:西方極樂世界離我們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遠,我們這些下劣根器的凡夫,如何能到呢?且《往生論》說:「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既然《往生論》有這樣的說法,則表明女人和根缺殘障者,一定不能得生西方極樂世界。

答:說西方極樂世界離我們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遠,這是對凡夫肉眼來說的;說臨終念佛得生則是對生死心量來說的。以凡夫肉眼看,西方極樂世界雖離我們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遠。但如果眾生淨業成熟,臨終之時的在定之心就是淨土受生之心,起心動念之時,就是往生淨土之時。所以,《觀無量壽佛經》說:「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離我們這兒並不遙遠。」

另外,眾生的業力是不可思議的,一念念佛,因念佛的善業力大的緣故立即得生無量壽國。不必為路途遙遠而發愁。又好比我們做夢,身體雖然躺在床上,而我們的心意識卻已經遍至他方的一切世界裡去了,如同平時一樣。往生西方淨土也是一樣的,一動念就到了,這是不必懷疑的。

《往生論》說:「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是對已經生到無量壽國時的情況而說的,西方無量壽國不生女人及瞎子、聾子或啞巴等根缺殘障之人。而不是說這裡的女人及根缺殘障者不能往生到那兒去。如果這麼說的話,則是愚癡根本不了解佛經的意思。經裡韋提希夫人是女人,她是求生淨土的當機者,佛陀為她和五百位宮女授記,都得生西方極樂國。

因此,本娑婆世界的女人及瞎子、聾子或啞巴等根缺殘障之人,只要心念阿彌陀佛修淨土法門,往生極樂國之後,就不再受女人身,也不受殘障身。二乘根性的人只要能迴向發願求生西方淨土,得生淨土後就不會有二乘執心了。因此,《往生論》說:「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並不是說此處的女人及根缺人不能往生啊。而且,《無量壽經》法藏比丘的四十八願有一願說:「如果我成佛時,十方世界的一切女人,稱我的名號,厭惡女身,舍命之後,如果還受女身的話,我就不取正覺。」何況生西方極樂國土,還會受女人身呢?根缺的殘障人也是一樣的啊!

第十疑

問:現在想一定得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知道該作怎樣修行?做什麼樣的因種而能得往生無量壽國?另外,凡夫俗子都有妻室,不知未斷淫慾,是否也可以往生?

答:想一定得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如果具有二種修行,必定得生無量壽國:一是厭離行;二是欣願行。

厭離行是說,凡夫從無始以來,被五欲所纏縛,而在五道中輪迴,各種苦全部要遭受,如果不起心厭離五欲,想要脫離三界實在是遙遙無期。因此,要經常觀我們這個身體裡的膿血、屎尿等一切惡露,都是惡臭污穢不乾淨的。《涅槃經》說:「我們的這個身體如一座城,貪淫、瞋恚、愚癡羅剎都住在其中,智慧的人誰會喜歡這個身體呢?」另外,又有經說:「這個身體聚集了所有的苦惱,一切都是不淨之物。被煩惱所纏縛根本如牛為扼所橫壓,又是癰瘡等臭穢生長之處,根本沒有絲毫的好處。上至諸天天人的身體,也是一樣的。」

修行淨業的行者無論是行還是坐、是睡還是醒,要經常觀自己的身體除了苦沒有任何快樂,這樣就深深地生起厭離心。即使與妻房事不能立即切斷,也會漸漸生起厭離,同時再修七種不淨觀:一是觀這個淫慾身體,從父母貪愛煩惱因緣而生,這就是最初的種子不淨;二是在父母交會的時候,精血和合而受生,這就是受生不淨;三是母胎處在生藏之下而居於熟藏之上,這就是住處不淨;四是在母胎裡成長時,只靠吃母血生長,這就是吃東西不淨;五是懷胎的日月滿足而生產時,頭向產門,膿血一起流出,又臭又髒,滿地狼藉,這就是初生不淨;六是出生後全身被一層薄皮包裹住,皮內到處是膿血,這就是整個身體不淨;七是直到死後身體腫脹腐爛,骨肉縱橫,還被狐狼食噉,這就是究竟不淨。我們自己的身體如此,別人的身體也一樣的。對所愛的對境——男女身體等等,要深深地生起厭離心,常常觀自他身體不淨。如果能夠這樣觀身不淨,淫慾煩惱就會漸漸減少。又可作十想等觀,可以參詳經典上的詳細開示。再發願:「願我永離這個三界雜食、臭穢、膿血不淨、耽荒五欲的男女身體,願自己能證得淨土的法性生身。」這就是所謂的厭離行。

其次,欣願行又有二個內容:一是先要明白為何要求往生;二是要觀西方極樂淨土莊嚴等事,心生喜歡,發願求生。

往生意義是什麼呢?之所以求生西方淨土,是為救拔十方一切眾生的苦。這時就要想:「我現在沒有救拔眾生的能力,就這樣在五濁惡世,因所對的煩惱境太強盛,自己被惡業所纏縛,沉淪於三惡道,經過無數多的劫數,反覆輪轉,自無始以來就沒有停息過,在五濁惡世什麼時候才能去救拔眾生的苦呢?因此求生淨土,在那裡能親近諸佛修行,如此便能證得無生法忍,方有能力在五濁惡世中救拔受苦眾生。」

所以《往生論》說:「說發菩提心,就是發願作佛的心;發願作佛的心,就是度眾生的心;度眾生的心,就是攝取眾生往生無量壽國的心。」另外,發願求生淨土須要具有二種行持:一是必須遠離三種障礙菩提門法;二是必須得到三種順從菩提門法。什麼是遠離三種障礙菩提門法呢?一是依靠智慧門,不求為自己安樂,遠離貪著自身快樂的心。二是依靠慈悲門,救拔一切眾生的苦,遠離不去安穩受苦眾生的心。三是依靠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時時給予他們快樂,遠離為自身受恭敬受供養的心。如果能夠遠離這三種障礙菩提之心,就能得到三種順從菩提的法:一是無染清淨心,不是為自身求快樂。菩提是無染清淨之處,如果為自己求快樂,那麼就污染了身心,障礙了菩提門。

所以,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二是安清淨心,是為了救拔眾生的苦。菩提心是安穩一切眾生的清淨處,如果不發心救拔一切眾生令離生死苦,那麼就是違背菩提門。所以,安清淨心是順從菩提門。三是樂清淨心,是為教化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涅槃。菩提、涅槃是最究竟之處,能夠獲得永遠的快樂,如果不發心教化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那麼就是障礙菩提門。菩提是因為什麼而能得到的呢?最重要的因是求生淨土,經常不離佛修行。等到證得無生法忍,去生死國中救拔受苦眾生,悲智圓融,不動真際,隨宜運用大慈,自在無礙,這就是菩提心。這是發願求生的意義。

怎樣才能心生喜歡,發願求生呢?那就要修觀想法,觀想阿彌陀佛,觀佛的法身、報身等,觀佛身金色光明中的八萬四千種相貌,每一種相貌中的八萬四千種妙好,每一種妙好又有八萬四千種光明,而這些光明常照十方法界,攝取十方法界的念佛眾生。又觀想西方淨土的七寶莊嚴及種種的殊勝妙樂,其全部觀想要參詳無量壽經觀經十六觀中的開示。常常修行念佛三昧及佈施、持戒、修福等一切善行,同時把這些善行,通通迴向佈施給一切眾生同生極樂國,這樣修行,是絕對可以往生的啊。這就是所謂的欣願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怎樣知道哪筆錢是自己的福報所感

一信徒問師:師父,我學佛也在做生意,請問師父,怎麼...

「阿彌陀」三個字意義重大

【阿彌陀】這三個字,在淨土中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這...

果普老和尚往生錄

果普老和尚,俗姓鄭,浙江常山人。幼時,父母雙亡,寄...

淨土宗與現代社會

淨宗寓示著真善美慧的法界文明,寄託著一切眾生終極的...

在家居士定課,單一點為好

問: 《無量壽經》最後有說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數,請...

學佛人著魔了怎麼辦

問: 學佛人著魔了,怎麼辦? 大安法師答: 著魔一般都...

如何對孩子進行佛學教育

問: 弟子是學前班老師,如何對孩子進行佛學教育,而...

極樂世界何故名為極樂

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叫極樂?就在於無有眾苦但受極樂。...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大藏經】【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十種維護友情的方法

以智慧選擇朋友至為重要,如何以智慧維護友誼,使善緣...

蓮池大師為什麼一生崇尚念佛,又勤勤懇懇勸人看教

看蓮池大師的一個說法。他說予就是蓮池大師自稱,他說...

一個人是否有智慧,可從這四點來判斷

歲月靜靜流過,無論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遭遇,我們都應...

多欲為苦--警惕慾望的禍患

多欲為苦,意思是說: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對慾望貪求無...

沉著冷靜是人生永遠的財富

人的一生總要遇到一些驚險的事情,往往出其不意,防不...

上智不如下愚,老實方獲利益

【弟以闡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業洪深。故於宗教二...

開悟的人,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個開悟的聖人他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為什麼?他活...

去除煩惱習氣要下狠心

但是我們這些煩惱習氣也不是一生養成的,過去無量劫來...

在科學時代如何生起對佛法的信心

凡夫眾生根基陋劣,慧淺信薄,通常對佛法難以生起決定...

什麼樣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在《大乘起信論》講到這個菩提心(整個大乘佛法的根本...

地藏菩薩為何不能讓眾生永取解脫

地藏王菩薩有這種神力,反過來說,應當使一切眾生永取...

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亂

前些日子,有位長期住在美國修行的法師寫信給我,提到...

發菩提心與求生淨土有互相增上作用

二明欣願行者,復有二種。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觀...

石頭本無意,何必自生怨

一個小沙彌在化緣的時候與一位農婦吵了起來,最後發展...

發心的意義與類別

發心,又作初發意。、新發意、新發心、初心、發意。發...

五種佛教的蓮花

《攝大乘論》釋卷十五記載,蓮華有香、淨、柔軟、可愛...

【佛教詞典】遮賊法

亦名:賊來逐去法 行事鈔·諸雜要行篇:「毗尼母,令虛...

【佛教詞典】五種力

指阿彌陀佛果上之威神力,與因位本願力所開之滿足、明...

【視頻】禮佛大懺悔文晚課(法鼓山)

禮佛大懺悔文晚課(法鼓山)

【視頻】妙境法師《佛教徒和非佛教徒做功德的差別》

妙境法師《佛教徒和非佛教徒做功德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