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南山律祖道宣律師

2022/11/12  大字體  護眼色

南山律祖道宣律師

我國隋唐時期,佛教宗派,一時紛起,形成了一個眾芳競秀的局面。中有一宗,以奉闡《四分律》為本,並在終南山創立戒壇,製訂議規,名之為「南山律宗」,又稱「南山宗」,通稱「律宗」。這一宗的開創人,就是在平時生活中「三衣皆紵,一食唯菽,行則杖策,坐不倚床」的一代名僧道宣。他一生精持戒律,依佛制築戒壇為人授戒,撰述疏鈔解釋戒律,大演毗尼,後世尊為中國的律宗初祖。一生中大多數時間居終南山,故世稱「南山律祖」,而中國的律宗也被稱為「南山律宗」。

釋道宣(596一667),唐代律僧,中國戒律本土化重要創始人。又稱南山律師、南山大師,世稱律祖。京兆人,俗姓錢,字法遍,吳興(今浙江北部)人,(一說長城人;《宋高僧傳》作丹徒人)。道宣研究戒律,盛名遠播西域。生於隋文帝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十六歲時落髮出家,二十歲時,依止大禪定寺智首律師受具足戒,示寂於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8年)十月。世壽七十二,法臘五十二。唐、宋二代,分別追加謚號「澄照律師」和「法慧大師」。

示生出家

道宣律師,唐代僧人,南山律宗創始人,世稱律祖。俗姓錢,字法遍。

隋文帝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四月初八,降生於京兆(即都城)。父親錢申任吏部尚書,母親姚氏懷孕時,夢見白月貫懷,有梵僧對她說:「這孩子是梁代的高僧僧祐再來,將來適宜出家弘揚釋教。」

坐胎足有十二月後出生,九歲時已遍覽群書,能吟詩作賦。十五歲時善習文墨,但厭倦了世間書典,喟然嘆曰:「世間榮祿,難可常保。」於是來到長安日嚴寺,隨智頵(又稱慧頵)學習佛法,開始誦習經典。十六歲誦《法華經》僅兩旬,就已經了徹。十七歲落髮出家。

二十歲,依止大禪定寺智首律師受具足戒。在受戒前,頂戴寶函,繞塔行道,感舍利降函,乃進受具戒。智首律師戒德清淨,博覽三藏,開壇講律,獨步長安三十餘年,有「鈔疏山積,學徒雲湧」之美譽。

不久,律祖隨智首律師聽受四分律。聽了一遍就已通達,想歸隱修禪定。智首律師就訓誡他說:修習禪定也應該循序漸進,要先打好基礎,由戒生定,因定生慧才行,所以必須戒律圓明以後才可以修定,你還要繼續學戒!律祖於是虛心受教,繼續在智首律師座下聽受四分律學。後來智首律師命令其復講,律祖不敢受,辭不獲已,才按照智首律師教導的復講。律祖這樣聽講《四分律》二十遍,前後經六年,然後才往林間一心修習定慧。

修行要依次第,戒定慧三學相因而生,學戒到一定的時間才可以修習禪定。佛製出家受具足戒以後,五夏以前,要專精戒律,五夏以後,才可以習教參禪。律祖雖已通達,智首律師還要他繼續學戒,這為律祖後來的弘律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後人留下榜樣。

戒行高潔常行般舟

律祖一生戒行高潔,不允許自己有絲毫違犯之處,好習禪那,正定清明,智慧顯現。穿著布麻的三衣,不著絲綢;堅持佛制日中一食,即使艱苦的時候,只有菽豆之類的食物,也是如此。蚤虱在身上縱跳而不覺,渾然無我;日常的行住坐臥皆依照戒律,隨順法行;長行不倒單,坐不倚床,威儀具足。

律祖追隨智首律師十載學律之後,正逢唐朝初年,高祖李淵沙汰僧尼,遂隱居於終南山的「仿掌之谷」(手掌狀的山谷)。最初那地方缺水,神人指一處,穿地一尺多,有泉水迸湧,白泉寺因此得名。猛獸馴服,常有來皈依。奇花異果芬芳蔓延,非一般人間所有。某次靜坐,護法神相告,淨業寺為寶地,可成道業。

律祖不僅戒行高潔,而且定力精深。貞觀四年,在清宮精舍,焚功德香,行般舟定,滿九十天,感得群龍化人形,前來禮覲聽法。般舟三昧,在連續九十天的時間內,但行但立,不眠不坐不臥,持名念佛。非大定力之人所不能行。般舟三昧譯為「佛立」,以行此三昧可得諸佛現前之故。常人一生中行一次,能夠堅持下來,都屬希有難得,而律祖一生中前後共行了二十一次。在相關的記載中,是行般舟三昧最多的一人。可見律祖之定力不可思議。

這樣地精進修行,常感天童來聽侍。某日經行,心勞累犯病,忽然毗沙門天王前來,供養補心之方,就是後來傳世的「天王補心丹」。

貞觀年中,某日夜半,律祖在西明寺經行,突然一陣踉蹌,行將跌倒之際,一位身著介胄的少年及時上前扶持。問他的身份,少年說他是毗沙門天王之子張瓊,受其戒德感召,來做護衛。臨別時並以佛牙和寶掌相贈。

乾封二年春,感天人來談律相,指出鈔本中,有的地方因為翻譯有誤,而非律祖著作之過,懇請律祖更正,因此而作《律相感通傳》,說明佛在世時,以及佛滅度後像法時期的一些情形,並將翻譯時遺漏的地方做了補充,所以後來的著述都是重修本。

編修律典南山開祖

佛言:以戒為師。並將住持傳承佛法的任務交給僧人。僧寶的住世代表著佛法住世。在漢明帝時佛法傳入中國,在曹魏嘉平年間,中天竺曇摩迦羅尊者(此雲法時),來到洛陽,依四分羯磨,為人授具足戒。自此中國有了本土的比丘。此後經歷代祖師撰述疏鈔弘揚四分律宗,至道宣律師而大成。

律祖本著法華「開權顯實」、「會三歸一」之義,以大乘菩薩的圓教義理會通《四分律》,闡發律學精要。於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譔著完成《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三卷。此書以《四分律藏》為基礎,以三藏文字、聖賢撰述、古師章疏為補充,分三十篇說明律藏所攝的自修攝僧的各種事相行法。《四分律行事鈔》一出,到處抄寫流傳,各宗的人都修習傳誦,奉為出家人依律行事的重要律典。至宋代,對《行事鈔》的解釋多達六十二家。

《行事鈔》、《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後世稱之為「南山三大部」,為南山律宗的根本著作。其中《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解釋律祖所集的《四分律含注戒本》;《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四卷,解釋律祖所集的《四分律隨機羯磨》,敘述出家眾的受戒、安居、自恣、布薩等行法。

另《四分律拾毗尼義鈔》六卷、《比丘尼鈔》六卷,稱之為「南山二大部」。關於律宗的著作,現存於世的還有《量處輕重儀》、《教誡新學比丘行護律儀》、《釋門章服儀》、《關中創立戒壇圖經》、《祇洹寺圖經》等。因其精博宏富,使律宗獨盛於當代。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因國情、風俗、氣候有所不同,始終面臨著如何更好地本土化的問題。在某些方面出現了偏差,有的隨順中國的風俗,而違反戒律,如後世所出現個別的手持金錢、自耕自食等。律祖的著作中,在遵守佛戒的基礎上,依據實際情況對一些事項做了說明。

例如在印度,僧人平日都是赤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穿著革屣,在中國僧人可以穿鞋,不算違犯戒律。而日中一食、不畜金錢等戒律是必須嚴持不犯的。

有的戒條是佛通過兩次或者數次制戒,才最終確定下來,律典在翻譯、弘傳中有時也會出現錯漏和偏差,律祖對此也進行了修正或說明,使戒律的行持既符合佛制,又適應中國的實際國情,南山律宗傳承由是綿延至今。

只有佛陀才能制戒,後世祖師的著作都是對戒律的解釋。律祖撰述疏鈔解釋戒律,無不以佛制為所依,體現著嚴謹的治學態度,及甚深禪定功夫。在律祖的著作中,深契佛意,如同其親睹佛陀制戒因緣,法華一會,儼然未散也。

因律祖戒律精嚴,在當時就盛名遠播西域。天竺三藏善無畏初到中國,帝問:「要往何處參學?」善無畏奏曰:「在天竺時,常聞西明寺宣律師秉持戒律第一,願往依止。」

又有證得三果的梵僧,前來禮道宣律祖所築的戒壇,稱讚曰:自佛滅後,像法住世,興發毗尼唯師一人也。

道宣所創南山律宗,因受玄奘法相唯識思想影響,所以用心識戒體說融會《四分律》和大乘義理,使「四分」小妄戒和大乘戒用心劃分輕重彼此溝通。為此他指出:「戒是警意之緣也……欲了妄情,須知妄業,故作法受,還熏妄心,於本善識,成善種子,此戒體也。由有本種熏心,故力有常,能牽後習起功用故,於諸過鏡,能憶、能持、能防,隨心動用還熏本識,如是輾轉能淨妄源。」

弘律之外,他還理路通透地把佛行判為化教、行教兩種:「一謂化教,此則通於道俗,但泛明因果,識達邪正,科其行業,沉密而難知,顯其來報,明瞭而易述。二謂行教,唯局於內眾,定其取舍,立其綱致,顯於持犯,決於疑滯。」「謂內心違順,托理為宗,則准化教;外用施為,必獲身口,便依行教。」

再之,道宣還用自己所創心識戒體學說,在《地事鈔》中把佛的教法,判為性空教(小乘行)、相空教(小菩薩行)、唯識教(大菩薩行)三種:「一者諸法性空無我,此理照心,名為小乘。二者諸法本相是空,唯情妄見,此理照用,屬小菩薩。三者諸法外塵本無,實唯有識,此理深妙,惟意緣知,是大菩薩佛果證行。」

律祖一生中大多數時間都居住在終南山,所以後世將其撰述稱之為「南山律」。佛教在印度是沒有單獨的律宗的,在中國由於道宣律師的弘揚,而形成單獨的戒律一宗,與禪宗、淨土、密宗等併列為大乘八宗,而其又為各宗所共遵守修學,尊道宣律師為中國南山律宗的初祖。後世中國學律者無不以律祖的著述為圭臬。

建壇傳戒續佛慧命

出家僧眾只有受具足戒以後,才真正的入僧數,傳承佛法,令三乘道果相續。律明受具足戒,要由十位授戒師,行白四羯磨法而得。若欲行斯羯磨,必須要假壇場之功。如果沒有戒壇,雖然受戒也很難得戒,正所謂:空地架屋徒費成功,無壇結界勝心難發。故如法建立的戒壇,關乎到續佛慧命的大事。

道宣律祖見當時的戒壇建造與戒律不相符,有的甚至不建戒壇在平地就為人授具足戒。故於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二月,著《關中創立戒壇圖經》。全文共分為十一個部分,詳細說明了創立戒壇的緣起,戒壇的由來,戒壇形重相狀、高下廣狹等,以及登戒壇受戒時的儀軌。令後世建築戒壇有了明確的法式。並按戒律於淨業寺重新創立戒壇,律祖事必躬親,曾親自背土築壇。

律祖創立戒壇後,依其所制的儀軌為諸州沙門二十餘人傳授具戒。至於夏初,四方的僧人雲集來此求受具戒,很多都是遠道而來。還有的是先前曾經受過戒的,而特意前來重新受戒。各方的大德,也都前來隨喜,在壇外觀禮,為做證明。在《關中創立戒壇圖經》錄了三十九位大德,此中包括禪師、法師、律師。律祖並就當時一些大德對戒壇的形重相狀等的疑惑,做了解答,標示軌範,垂范後世。

諸方居士也都前來,站滿院中,皆合掌隨喜立而稱善。祇園古風,再現於世。不久又有長眉僧(即賓頭廬尊者)前來,隨喜讚歎道:「立壇應法,勿過此焉!」

戒壇以及傳戒的法式,經歷代律師的弘揚,一直流傳至今,影響深遠。

修典著論文以載道

道宣律祖學養深厚,嚴持淨戒,精通大小乘經律,乃至世典文辭方面,也廣學博究。對於佛教文史學的貢獻亦相當卓越。

唐朝初年,唐高祖施行「崇老抑佛」的宗教政策,皇帝下詔,置道士女冠於僧尼之上,佛教面臨危機。在此時局下,律祖編著《續高僧傳》,立傳僧格高潔,顯揚佛陀聖教。《續高僧傳》錄入的是梁、陳、北魏、北齊、北周、隋和唐初的沙門。

《續高僧傳》上承梁·釋慧皎大師《高僧傳》的餘緒,下開《宋高僧傳》的繼作,是一部承前啟後的僧徒類傳。共三十卷,有正傳三百四十人,附見一百六十人的傳記,都是律祖自行搜集史料並譔寫。沿襲《高僧傳》舊規,分十科,但略不同。

慧皎大師著《高僧傳》時,源於又一次佛、道鬥爭的北魏太武帝毀佛之後。兩教鬥爭零星,北方傳來資料不多,故皎公書中僅為六位北魏僧人立傳,並無《護法篇》的構思。

道宣律祖則不然,在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兩次毀佛之後,釋門之內口耳流傳著教難期間,沙門雖然遁入山林或混跡民間,仍堅持守道的精神。律祖對教難的感受更為深切,尤其兩次教難都跟外道鬥爭有關,因此特辟專篇記載,以表現其歷史意義。以護法沙門的事蹟,為後輩作榜樣,重振釋門之風。

《續高僧傳》分科之嚴謹,其文辭之優美,為後世譔寫「高僧傳」一類史籍的僧俗視為典範。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著《釋迦方誌》二卷;後鑒於當時佛道二教論諍激烈,乃於龍朔元年(公元661年)撰述《集古今佛道論衡》四卷;龍朔二年高宗敕令僧尼須禮拜君親,律祖與彥悰、玄奘大師等上書力爭,此事乃止;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完成《大唐內典錄》十卷,為一部整理經典的目錄書。律祖又針對道教之說編集《廣弘明集》三十卷、《集神州三寶感應錄》三卷;麟德二年完成《釋迦氏譜》一卷等,凡此均為佛教重要文史著作,亦為後世治學之指南。

其中,《廣弘明集》內分十篇,選輯許多魏晉至隋唐以來珍貴的佛學論文、辯論文章及帝王的詔啟等,每篇加以編者的敘述及歷代王臣對佛法興廢的辯論,與僧佑編纂的《弘明集》,皆為論述魏晉至隋唐佛教思想的重要典籍。而《集古今佛道論衡》則記載從東漢明帝至唐太宗年間佛道二家論諍的史實,及帝王對佛道二教的態度等。

道宣律祖的著作涵蓋有:讚、集、觀、儀、傳、錄、疏、鈔八大類,即:《住法圖讚》等二部讚;《廣弘明集》等三種集;《淨心誡觀》之觀;《輕重儀》、《章服儀》、《教誡儀》等五部儀;《感通傳》、《續高僧傳》等三部傳;《大唐內典錄》、《三寶感通錄》二部錄;《羯磨疏》、《戒本疏》等疏;《四分律行事鈔》、《拾毗尼義鈔》等鈔,著作共五十七種,二百六十七卷。

唐高宗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六月,西明寺落成,高宗下詔禮請道宣律師為上座。七月,玄奘大師亦奉敕入西明寺。隨後道宣律師奉詔參加玄奘法師弘福寺及西明寺的譯場,負責潤文。暇時則著手譔著。

稽首皈依肇律宗主

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春,天人告師,報緣將盡,當生彌勒內院。十月三日,坐化示寂,世壽七十二,戒臘五十二。眾人看見空中幡花,交列異香,天樂同聲,天人請師歸彌勒內院。

唐高宗詔令天下寺院圖繪道宣律師法相奉祀,以追念遺范。

唐穆宗並為之制讚,曰:代有覺人,為如來使。龍魔皈依,嶽神奉侍,聲飛五天,辭驚萬古。金烏西沉,佛日東舉,稽首皈依,肇律宗主。

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追諡「澄照」的封號,律祖塔號為「淨光」,所以道宣律祖又稱為「澄照大師」。在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又加謚「法慧大師」。

在道宣律祖門下受法傳教的弟子有千餘人之多,特出的有大慈、文綱、周律師、秀律師等。

日後,南山門下恆景律師教化的鑒真大師,更將南山律遠播日本。鑒真大師從恆景律師受具足戒,受其教化,為律祖的第三代弟子,遠赴日本傳戒,開創日本律宗。日本後世稱之為初祖,尊稱道宣律祖為高祖。

道宣律祖一生,經歷唐朝三代帝王從抑佛至崇佛的轉變,在不同時期皆護法衛教,弘揚戒律,大演毗尼。本著遵照佛制的原則,使戒律的行持實現了本土化,奠定中國律學的基礎,而為中國南山律宗的開宗祖師。如明·憨山大師所讚曰:如來設教,三學為師,定慧所發,以戒為基。大法東流,此教未光,南山傑出,一振其綱。

道宣一生鑽研《四分律》,於各地講說無數,著作等身,為當時各宗派學者所必讀,其中除「南山五大部」為後世治律指南外,為區分佛、道,著有《古今佛道論衡》、《廣弘明集》及其他經錄、史傳、資料集等著作,共二百二十餘卷,皆為研究佛教史之珍貴文獻。道宣並於淨業寺首創戒壇,標示軌範,成為後世建築戒壇的法式,使律學成為中國佛教文化的一部份,在佛教史上大放異彩。直至今日,中國的出家戒律仍以《四分律》為圭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戒體有防非止惡的力量

我們南普陀學院,有個沙彌剛出家時,我告訴他:沙彌十...

為何要先修佈施才能夠持戒

佛陀是什麼因緣,一定要我們先佈施、然後再持戒、然後...

【推薦】虛雲老和尚《雲居山方便開示》

乙未閏三月十一日開示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

印光大師答緣淨居士問

問: 念佛行人,首宜以嚴持五戒為急務,庶念佛易得心淨...

僧尼破戒者

【僧尼破戒者,所謂畜養奴婢僮僕牛驢車乘田宅、種植園...

天台智者大師略傳

第一章:大師家系 止觀明靜,前所未聞。故智者大師把它...

印光大師與弘一大師的師徒緣

印光大師和弘一大師是當代淨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師,是...

在家居士受菩薩戒後可以染髮嗎

問: 請問法師,在家居士受菩薩戒可以將白髮染成黑髮...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佛陀會做這7件你我都難做到的小事

華嚴經行願品末卷所列十種廣大行願中,第八曰常隨佛學...

菩薩起瞋恚心,即成就百萬障門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爾時,普賢菩薩摩...

人類不平等的根源在哪裡

學佛,第一個叫破除我執,要懂得這個身體不是實有的,...

親人之間不欠四種賬

每一個人都不是孤零零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家...

世間四種人

一日,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波斯匿王前來請法...

憑求佛速來接引的強烈願心,能否當下蒙佛接引往生

問: 單憑求佛速來接引的強烈願心,能否當下蒙佛接引往...

烤雞鴨背後的真相

學習傳統文化一年多了,今年四月,偶然回家鄉一趟,聞...

念佛後該如何迴向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祗...

保持一顆「不動心」

一位朋友,研究生畢業時,先主動地選擇留校做學問。周...

後得智的五種分別

後得無分別智有五種,謂通達、隨念、安立、和合、如意...

科學研究:善念能延長人的壽命

說起因果律,人們都會點頭認同,因為物質世界是有規律...

學佛之人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

學佛之人,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存好心者,凡...

【推薦】惡要原諒,善要引導

南山和尚有兩名弟子。一天,大弟子外出化緣,得了一擔...

大安法師:斷氣之後助念還有用嗎

問: 有人說,往生只是在人斷氣前,若斷氣後頂多生人...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義

原文: 《觀無量壽佛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

人生三論

人生三不斗:不與君子斗名,不與小人斗利,不與天地斗...

【佛教詞典】優陀羅經

(經名)說優陀羅羅摩子不知癰本。雖生於非想天,而還...

【佛教詞典】五逆

子題:逆 戒本疏·四波羅夷法:「列數者,父、母、羅漢...

【視頻】如瑞法師《三皈依開示》

如瑞法師《三皈依開示》

【視頻】淨界法師《舍利弗前世貪戀黃金寶瓶》

淨界法師《舍利弗前世貪戀黃金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