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妙境法師  2022/11/18  大字體  護眼色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我初出家的時候,一到廟上去就是拜梁皇懺。那廟上正在打水陸,那個時候還沒有落髮,就在佛學院裡面學習佛法,也就聽到這個頌,但是不明白。「罪從心起」這個意思可以懂得多少,「將心懺」就不是太明白,「心若滅時罪亦亡」,這個心還會滅嗎?也不是太懂,「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更是不明白了。但是經過很久,不斷地學習佛法,心裡面就有一點分別。

「罪從心起」,有罪過的事情、有過失的事情,對於自己、對於他人都有傷害的事情,是從心生起的。‘法句經’上說:「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也是這樣的意思。世間上的事情完全都是從心開始的,沒有一樣事情不是從心開始的,沒有這件事。就是這個房子,它是由心開始的,這個桌子也是由心開始的,說是那個蘋果也是由心開始的,乃至這個世界都是由心開始的。但是如意的事情暫時不提,就是有罪過的事情,對於自己的傷害太大了,這件事應該要注意。

它是從什麼地方發動的呢?就從自己的心發動的。或者是由瞋心造罪,或者是由貪心造罪,或者是由疑惑心、高慢心,或者是由愚癡而發動種種罪過的事情。我們沒有得禪定的人,和得禪定的人不一樣。

我們沒有禪定的人,心裡面發動一件事,它一定要通過身、口,在身體上表現出來一個行動,在語言上也會表達出來的。身體表現出來殺、盜、淫,在語言上發表出來妄言、綺語、惡口、兩舌。由內心的發動,通過了身、口,這個罪過的事情就造成了。造成這件事,有的人是一時的衝動而造罪,有的人是有計劃的把這件事造成了。這個有禪定的人他不一定,他不一定要通過身、口,他只是內心裡面作意,這件事就做成了。有禪定的人我們不說。

「罪從心起將心懺」,生起了罪過的事情,造了很多有嚴重罪過的事情,不是佛教徒、不相信因果的人,他是另一回事;相信因果的人,感覺到我造了罪,將來還有後患的。後患若來到的時候可是不得了,趁著它還沒有來到的時候,佛法中有懺悔法門,我要發誠心、發慚愧心,在佛菩薩前、在善知識前要懺悔。「將心懺」,就是要用誠懇的心、要用慚愧心、要用智慧心來懺悔自己的罪過。

懺悔自己的罪過,在經律論上有三種懺悔法。一種是「作法懺」,就是我們出家人這個羯磨,作羯磨法懺悔。第二種就是「取相懺」,取相懺就是或者是我們拜‘大悲懺’、拜‘梁皇懺’,或者是‘三昧水懺’,各式各樣的懺法懺悔,要有誠心:我從此以後再不敢做這種罪過的事情了!你有這樣的誠心,對於佛菩薩有恭敬心,就是一直地磕頭也能滅罪。滅罪的時候是有一個相,佛菩薩會給你一個相,或者你見到大蓮花了,見到光明了,見到吉祥的瑞相的時候,就表示你的罪過滅了。

這個罪過滅了,有幾種罪過滅:一種是障道的罪,說我修止觀就是修不來,人家都能修得好,我就修不來,就是這個罪過障礙你,使令你的止觀修不好;這個障道的罪若滅了的話,止觀就能修得好。當然還有一個罪,你最初,我們佛教徒都是受戒的,受戒的時候,「是不殺生戒能持不?能持!」,你在佛前說是能持,現在你不持了,你違背了你自己的諾言,你對佛菩薩有不恭敬的這種行為,這個罪也就滅了,這個是叫遮罪。再還就是墮落三惡道的罪,也就滅除了。不過還有一樣罪不容易滅,如果是殺害生命這條罪,你要還他一命,這個罪是不能滅的,將來有因緣的時候,你殺他一命還要還他一命的,這個是不能滅的。

「將心懺」,你發誠懇心、發慚愧心磕頭,是能滅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這個地方是指「無生懺」說的,指「無生懺」,就是觀察一切法是因緣有,也不自生、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一切法空了,觀一切法空。觀一切法空的時候,你的執著心就沒有了,內心的執著就沒有了。我們的執著心在我們佛教徒來說,執著這句話常常在口邊上在說,「執著」,但是執著這句話還是很深的。

不執著是聖人的境界,執著就是凡夫。我們凡夫,譬如說我現在我心裡面比較和平、比較平靜,也沒有起貪瞋癡的煩惱,但是也沒有什麼慈悲心,也沒有好、也沒有不好,就是平平靜靜的這樣子「平常心」。平常心這個時候是清淨、是不清淨呢?如果嚴格地說,是不清淨。因為什麼說不清淨?因為你的執著心還在。怎麼叫做執著呢?譬如說現在來一個老虎,來老虎的時候,我們平常人,不要說是一般的平常人,就是學過經教的人,你不修止觀的人,止觀就是修也修得不相應的人,也同樣有這種問題,就是來一個老虎的時候,你就認為真實有老虎來了,你不知道這是假的,不知道這是虛妄的。

怎麼叫做「虛妄」呢?「如夢中境、如水中月」,夢裡面的境界,做夢的時候自己不知道是假的,你醒了夢的時候知道夢裡面的境界是假的,這叫做虛妄。譬如說:水裡面的月亮不是真的嘛,天上的月才是真的,水裡面那個月和天上的月相似,但是它不真實,是虛妄的,有而不真實。我們的生命體,乃至世界上一切的事情完全都是虛妄的,都是如夢中境、如水中月,都是不真實,但是我們就認為是真實的,這叫做執著。

你修止觀的時候,「觀」這一切法都是畢竟空寂的,我們就是執著是有的,這也就是執著。執著是有,執著是真實,這都是執著。這個執著心有什麼不對呢?它的不對是非常地嚴重。我們起貪心、起瞋心就是因為有執著,你才起這個貪心、才起瞋心的;如果不執著的時候,這個貪心、瞋心不能生起,一切的煩惱都不能生起。一切煩惱的生起,就是因為有執著而生起,所以執著是煩惱的根本。

「心若滅時罪亦亡」,就是你要通達一切法都是如水中月、如鏡中像。說那個人罵我,這是假的,不是真的,是畢竟空的;說那個人讚嘆我,這是假的,如水中月、如鏡中像,是畢竟空的,你心就不動;讚歎你心裡不歡喜,譭謗你心裡也不在乎。我們有執著心的時候,如意的事情就生貪心,不如意的事情就生瞋心,你這樣子一直在執著裡面生活,這是我們凡夫境界。

我們平常認為我心裡面有了貪心,這是不對的,這還算是有點程度的人。沒有程度的人:「我貪心是對的,我理直氣壯,我罵你是有道理的」,這個瞋心來了,自己還認為有道理。若有點程度呢,不管別人怎麼樣,我有貪心就是不對,我有瞋心就是不對;若沒有貪心、沒有瞋心,還有一個執著也是不對!這就是要再進一步了。你不重視般若波羅蜜的人還不知道這件事,那還是凡夫境界。所以你靜坐的時候,你一直地重視奢摩他的寂靜住,而不去修般若波羅蜜的毘缽舍那,你永久是個凡夫境界。

所以現在這上面說「心若滅時罪亦亡」,這個心滅是什麼呢?就是執著心滅了,不是你這個明瞭性的心沒有了,變成個木頭了,不是這個意思。你變成個木頭,你罪就滅了?不是那麼意思,是你的執著心滅了,你有這般若的智慧了,在一切法上心裡面不動,心不隨境轉了,這個時候你的罪滅了,這時候是聖人了,不是凡夫了。

這個罪滅了的時候,就是你以前造的所有的罪,譬如說這個罪要使令你到三惡道去,到地獄、餓鬼、畜生受苦的話,現在完全息滅了,不會再到三惡道去受果報了。所以那個初果聖人不管是怎麼死的,他心裡面正念分明,而不會有顛倒妄想,這個初果聖人。我們凡夫很難做到這一點,很難做到這一點的,所以靠不住,有可能這個人會到三惡道去,就是虛妄分別。

所以現在這個人,他又能夠作法懺,他又能取相懺,他又能夠無生懺,觀一切法空、無我、無我所,心裡面與第一義諦相應了,就是執著心沒有了。這個時候「心若滅時罪亦亡」,所有的罪過都沒有了,這個三惡道的罪沒有了。但是這個話,本來就說到這裡也就可以了,不過再多說一句也好:就是三惡道的罪是滅了,但是裡邊有點問題,就是有定業、不定業的問題。如果是不定業,你這個罪是屬於不定業,那就是完全消滅了,就沒有事了;但是若是定業,還是有點問題。

什麼叫做「定業」?就是你歡喜做這件事,你做這件罪過的事情明明白白的,做完了你很歡喜,這件事就是定業,就是決定要受果報。現在你修這無生懺,能把執著心滅了,那就是不到三惡道去,但是這個定業怎麼講呢?他可能會重罪輕受,有可能這樣子。就是不會受那嚴重的果報,不會,輕微的苦惱你還是要受一點,輕微的苦惱,就是你在人間受一點苦,在人間你可能會被人家毀辱了一下,別人輕視你、毀辱你一下,或者是你得了一場病,反正也就是要有一點不如意的事情出現,這樣子這個罪過就結束了。

所以這個聖人有的時候也有點事情,難免也會有這些事情的。但是在聖人他那個般若的智慧上來觀察,他不介意。你毀辱他一下,他不介意;他有點不如意的事情,他心裡面用這般若的光明,也不介意。和我們凡夫不同,凡夫有一點事情就不得了,「我要找律師告你!我要到法院按那個鈴去。」聖人沒有這回事,無論怎麼嚴重他都不在乎。

「心若滅時罪亦亡」,這是聖人的境界。但是這種懺法要深入經藏的人、通達第一義諦的人才能做這件事,他才能這樣做,能做到什麼程度是一回事。「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你的執著心也沒有了,你造的罪這個果報也沒有了,這兩件事都沒有了。「是則名為真懺悔」,這是真實的懺悔。真實的懺悔就是你修無生滅的止觀,是真實地能滅除一切罪的根本,使令你轉凡成聖了,從這麼以後再不造罪了!因為沒有造罪的煩惱了,罪是由煩惱造的,這個時候把煩惱的根本消除了,再不造罪了。所以這個懺悔是從根本上懺悔,是最有力量的懺悔,是不同的。

但是若是我們不能夠修止觀,你不能修止觀,我們又不能作法懺,那只好取相懺。取相懺也好,就是能把這個罪過消滅了。但是你的煩惱還在,你的執著心還在,你這個執著心沒有滅,沒有滅有可能還造罪,所以取相懺不如無生懺那麼樣地深刻、那麼究竟圓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不要老是認為自己業障深重

過去有一個醫學的雜誌,講出一個公案。它說,有一個媽...

惟賢長老《五戒、懺悔、發願》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薩戒,以五戒為基礎,什麼是戒...

《地藏經》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幾年佛學院之後,經常生起這麼個...

尊者阿姜曼治療弟子們身心疾病的方法

當尊者阿姜曼住在清邁的時候,生了好幾次病。如果依賴...

【推薦】如何知道罪業已經懺悔乾淨

怎麼知道我已經如法地懺悔乾淨了?這有判斷方法,我們...

業障深重要念什麼佛

問: 業障深的人應該念什麼佛? 寬見法師答: 不管念...

業障發現的公案

我們每個人,思想隨時變化的,當你打完佛七,得到佛菩...

安樂死並不安樂

問: 世間很多人都認為安樂死沒有痛苦,只是在倫理上...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曾國藩經典人生語錄

○ 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 為子孫做富貴計者...

不起煩惱便是修行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學:修行的目標,是熄滅貪...

萬般將不去,唯有早念佛

傅大士云: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鐘。假饒金玉滿堂...

人生路上,請遠離這六種人或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親近佛法僧三寶,...

淨業行人要有覺知,要在今世了脫

問: 密宗與淨土都是從淨門入,二者之間有何區別?是不...

古人是如何精進勤學苦讀的

關於學習的重要性,我國古代學者有很多很好的意見。《...

趨向解脫的功德

前面的安樂道講到苦樂的問題,這一塊我們全部講完了。...

阿彌陀佛給我們作了決定的承諾

師父慈悲,請問念佛行人如果在毫無準備的條件下,遇到...

1000美元也可以成功

1980年的一天,剛滿19歲,大學還沒有畢業的美國青年戴...

入禪之門第五講:無門關

今天給大家講的題目叫無門關。我想進入這個關、禪的關...

不廢居家業,而兼修出世法

原文: 不廢居家業,而兼修出世法。雖似平常無奇,而其...

【推薦】修行就從生活中開始

佛法的智慧體現在生活中。會修行的人吃飯也是修行。很...

人格的熏陶

佛陀出去托缽,路過皇宮的樓閣,看到難陀和愛妃正在享...

如何出愛慾海,斷生死流

問: 如何出愛慾海,斷生死流? 大安法師答: 我們要...

作福不嫌多,但用於解脫正道

有一次,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住在城南郊...

放經書的書房挨著衛生間,這樣是不是不恭敬

問: 家裡有佛像也有經書,但家裡的書房直接挨著衛生間...

【佛教詞典】增上

取增上者,謂眼等根望能取境界,有增上力故。生增上者...

【佛教詞典】攝持

(雜語)又謂之門茶。佈施行腳僧旅僧之一法。於路傍或...

【視頻】《辯意長者子經》女聲讀誦

《辯意長者子經》女聲讀誦

【視頻】佛教動畫:普賢行願品

佛教動畫:普賢行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