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菩薩戒的經歷和感受
某天,引領我入佛門的大師兄說,他終於莊重地受了菩薩戒,非常神聖,非常喜悅。那時的我,剛接觸佛法,剛受三皈五戒,思維正遨遊在另一個維度的空間裡,如飢似渴地學習、思惟著佛法的宗要秘髓。大師兄說的「菩薩戒」字眼,像一顆流星劃過我的心海,留下了一個揮之不去的亮影。
後來,在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百萬佛號閉關後,「菩薩戒」這個字眼再次在我眼前閃亮——我一定要了解菩薩戒到底是怎麼回事。於是我亦步亦趨地跟隨著德亮法師的講解,瞻仰著菩薩戒的殊勝微妙。兩個月後,我滿懷信心地去蓮宗祖庭東林寺受了菩薩戒。又過了兩年,我再次到東林寺,受增益菩薩戒。這是學習《妙法蓮華經》以後的信願所致:清淨心,菩提願——自性佛道誓願成,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眾生誓願度。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原來我也可以!
兩次受菩薩戒時,我都為拜願時的情景所震撼,那種心潮澎湃、慶幸自豪的感覺,至今難忘。偌大的念佛堂裡鐘磬和鳴,法師帶領眾戒子齊聲唱誦:「頂禮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等作得戒和尚,頂禮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為我等作羯磨阿闍梨,頂禮彌勒菩薩摩訶薩為我等作教授阿闍梨,頂禮十方一切如來為我等作尊證阿闍梨,頂禮十方菩薩摩訶薩為我等作同學伴侶。」東、西單的戒子們輪番禮拜,其形如浪,此起彼伏;其音如波,悠遠共振。如此莊嚴氣象,清淨梵音,在這世間真是難得一見啊!我等戒子徹底融化在佛菩薩的慈悲大愛裡,滿身都是戰慄的歡喜。
從第一句「頂禮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等作得戒和尚」開始,我一邊跟著高聲唱誦,一邊激動、慚愧得直想大哭。心想我等愚癡頑劣凡夫何德何能,得蒙本師釋迦牟尼佛、大智文殊菩薩、彌勒菩薩如此憂念掛心,歡喜作我等的得戒和尚、羯磨阿闍梨、教授阿闍梨啊!又想我等愚癡頑劣弟子何德何能,蒙大安大和尚等三師如此期待,歡喜作我等的得戒和尚、羯磨阿闍梨、教授阿闍梨啊!想到此,幸福的淚水一直甜到心坎兒上。受戒前,三師的開示如金石之音,久久縈繞在我的心頭,引我思索。正式受戒時,三師的朗聲開示和莊嚴發問,戒子們激昂鏗然的誓言,令整個念佛堂如「妙音海潮音」環繞,氣象萬千。
單是身處菩薩戒法會現場,都是一次美妙殊勝的心靈洗禮,何況是真正納受菩薩戒呢!自學佛受戒以來,我深受教益。慚愧心由弱增強,敬畏心由小轉大,將自認為善良、優秀,實質上卻貪、瞋、癡、慢、疑具足的「我」,慢慢拉轉回了頭。迴光返照,對一個修行人來說,實在太有必要了。
對推辭受菩薩戒的一點想法
雖然菩薩戒如此微妙不可思議,但是有的同修因為對其存在一些誤解,因而不想受,不敢受。在這裡,末學再談談自己學戒、受戒,以及持戒的些許心得,與同修們共勉。
《大般涅槃經》云:「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受菩薩戒的核心條件就是發菩提心,因此作為一個大乘行人,是應該受持菩薩戒的。菩薩戒是三聚淨戒,包括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和攝眾生戒。攝律儀戒斷一切惡,攝善法戒修一切善,攝眾生戒饒益一切有情。以攝律儀戒為例,受持菩薩戒,內心會法爾自然地產生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使人常生慚愧與警覺。一條條戒法,對自己一向肆無忌憚的身、口、意行為進行必要的規範,雖然看起來是一種約束,但實際上是對自己的保護。因為沒有這些「柵欄」,我們就猶如在曠野險隘處,面對惡獸毒蟲的肆意襲擊,孤立無援,難有防護能力。
有的人覺得,受了菩薩戒後,犯戒會罪加一等,因此不敢受戒。不受戒的話,就不會因犯戒而結罪。然而實際情況是,即使不受戒,我們造惡要背負的因果,一絲一毫也跑不掉。要知道,佛法是心法,心能造業,也能轉業,重要的是「攝心為戒」。如果一個人受戒以後犯了戒,因為知道戒條的約束,他就會生起慚愧心,因而也就不敢繼續肆無忌憚地造罪。
此外,我們受戒之後去持戒,和不受戒只行持善法,也有著天壤之別。不受戒而行持善法,行持有功德,不行持就沒有功德。但是受戒以後,即使是破戒,墮到地獄中去,我們早晚也會因為受戒的因緣成就佛果。我們持戒,即使沒有造作、修持其他的種種善法,戒的威德也會使我們的功德增長。
有的人可能會有感覺,有些人沒受菩薩戒,學佛五年、十年,一直都是老樣子,沒什麼改變,甚至還會退步、走偏。但有些佛友受菩薩戒以後,幾乎一年一年地在改變,甚至於一個月一個月地在改變,乃至於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地在改變,因為戒體會產生無作妙用,對我們有一種強大的引導力量。戒體,一言以蔽之,就是心中堅定的誓願。從某種意義上說,受了菩薩戒,才是修行的真正開始。
菩薩戒是千佛大戒,能夠受持是非常大的福報,所以也要以慚愧心和殷重心來持戒。律宗祖師弘一大師曾這樣評價自己:「出家以後二十年之中,一天比一天墮落,身體雖然不是禽獸,而心則與禽獸差不多。天良雖然沒有完全喪盡,但是惛憒糊塗,一天比一天厲害,抑或與天良喪盡也差不多了。講到埋頭造惡的一句話,我自從出家以後,惡念一天比一天增加,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一直到現在,可以說是純乎其純的一個埋頭造惡的人。」(《弘一大師講演文集·最後之懺悔》)持戒精嚴的祖師都這樣虛心反省,更何況我們呢?從另一方面說,在凡夫位上,想要把戒律完全持清淨也是不可能的,所謂「唯佛一人持淨戒,餘人皆名污戒者」。作為業力凡夫,我們要仰慕佛德,常生慚愧心,常生懺悔心。雖然做得不夠好,但是絕不放棄。
作為一個菩薩戒弟子,要以佛心為己心,以佛志為己志。而佛心、佛志的表現,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發菩提心的力量非常不可思議,如印光大師開示:「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發,如器受電,如藥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業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復陳慧超居士書》)
生起利他的心,有絕大的好處——我發起利他的心,我把功德迴向給他人,我與他人都能受益,我透過迴向擴展了自己的心量——心量有多大,福報就有多大。心量拓開了,我們的整個生命就徹底改變了。很多菩薩戒弟子都有這樣的感覺,自從受了菩薩戒,自己的心態以及週遭的環境都變了。感覺自己的心量打開了,更容易生起慚愧心和感恩心了,業障減輕了,福慧增長了,周圍的惡緣減少了,善緣增加了。
還有的人認為,要把菩薩戒學好了再受。要知道,發菩提心是我等因地凡夫修行大乘佛法的開始。我們受了菩薩戒,根據戒法自我要求,自我調整,修因證果,怎麼可能把所有的戒條都做到以後才去受菩薩戒呢?沒有戒體的護持,我們想不墮落都難,何況把每一條都做到呢!受了菩薩戒,就好比有了一面鏡子,我開始用這個鏡子對照,把自己的臉收拾乾淨。如果把菩薩戒都做到再受戒,就相當於先把臉上收拾乾淨,再照鏡子。但是不照鏡子,我們怎麼可能把自己的臉收拾乾淨呢?
受持菩薩戒對於修行有助益
受了菩薩戒,說明我們發起了菩提心,也就和成佛結下了非常堅固的善因緣。五戒的戒體是盡形壽的,一個人受了五戒,在有生之年,其戒體是存在的,如果人一死,戒體當下就消失。而菩薩戒的戒體是盡未來際的,哪怕人死了,甚至下了地獄,戒體都不會消失。從地獄出來後,仍然有因緣聞佛法,成佛道。受了菩薩戒,我們就是菩薩種性,生命就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越。《菩薩瓔珞本業經》云:「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也就是說,一個人受了菩薩戒,哪怕犯了戒,也比不受戒而不犯戒要強。大安法師曾經舉過一個例子,沒受菩薩戒就如同一個泥碗,受了菩薩戒就如同一個金碗,金碗即使摔碎了,也比泥碗要值錢得多。梵網經菩薩戒是心地戒,是佛陀頓制、眾生頓受的出世妙法。大乘菩薩道是不可思議法門,既有通途次第,更有圓頓橫超,不可思議。
受持菩薩戒,對於念佛修行有很強的增上作用。受了菩薩戒,念佛的感覺都不一樣了,會感覺跟阿彌陀佛的距離更近了。因為菩薩戒的精神與阿彌陀佛的深宏誓願是深度契合的,念念相應,感應道交。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我們都應該受持菩薩戒!
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