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在佈施中達到三輪體空

惟覺老和尚  2022/11/1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如何在佈施中達到三輪體空

修佈施,最重要的是了解「三輪體空」的道理。三輪乃指:佈施的法財或錢財、佈施的人、受施的對像,具足這三輪才能成就佈施的功德。行佈施時,清楚明白所施的錢財、受施的對像、佈施的人當體即空,才是真正具足般若的佈施。

如何在佈施當中達到三輪體空?首先要了解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譬如遇到一個窮人,我們佈施他一百元,「施者」是佈施的人,「受者」是接受佈施的窮人,一百元為「所施的財物」,施者、受者與所施之物稱為三輪。

在佈施之後要起觀行,觀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三輪體空。’能施的人是四大假合、五蘊所生,四大假合是空、五蘊是空,所以能施的人是空;受施者也是四大假合,虛妄不實,也是空。

而所施的這一百元也是空,鈔票是由紙做成,這張紙原本是一張白紙,印上花紋、印上一百元的字樣,才成為一張百元的鈔票。就紙本身而言,它原來也不是一張紙,在進造紙廠之前可能是木屑、竹片,所以紙的本身也是空性。這張紙再經過印刷處理,種種因緣和合,才成為一百元,如果將這些因緣全部分散了,紙歸紙、花紋歸花紋,一百元的相貌馬上就不存在了。況且這一百元在這裡可以用,在其他地方不一定能使用,或者經過一段時間後,現在的一百元就變得毫無價值,所以這一百元只是虛妄的假名。

能施的人是四大假合,能施之心也是遇緣而有。本來沒有施捨的心念,是緣著外面的境界而生起佈施的慈悲心,是因為境界現前才生起慈悲心,所以慈悲佈施的心也是緣起性空。明白了這些道理,則知佈施也是緣起性空~當體即空。

修六波羅蜜,要能事理並進,在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的過程中,需要有般若的觀照,如果沒有般若智慧,只是拚命在事上修六波羅蜜,所得到的也只限於人天果報,終究達不到最圓滿的涅槃境界。若能事理兼具,解行一如,就能乘著六波羅蜜的大船,由生死的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到達涅槃的彼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供養得福的一家人

佛陀在世時,有一戶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僅和樂融融,...

【佛學漫畫】般若·心經

般若心經...

一切都將過去!

我講一個小故事,諸位體會一下。這個講到國王的名言。...

學會付出,便會擁有幸福

一個饅頭店的老闆,每天蒸120個饅頭,100個用來出售,...

越用功為何煩惱越重

【不聞虛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無形相,無結解故。】...

尋寶

一處山城裡住著一位大地主,他娶了很年輕的太太,併生...

觀心無常,調伏我見的顛倒

以下的觀心無常跟觀法無我,偏重在調伏我見的顛倒。就...

寬運法師:佈施的方法

如何佈施 佈施時若有受施的人相,便會有揀擇,有分別...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怎樣理解一切法得成於忍

問: 師父,《金剛經》上講一切法得成於忍中的這個忍...

淨界法師:這個身體其實就是一層皮好看而已

一、外表相狀的不淨: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 身體當...

怎樣做才能夠不打妄想而安住佛號

一般來說,我們這一念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中間有一道...

自殺真的能「一了百了」嗎

自殺是人世間最大的不幸!走到了這個地步,是相當可悲...

為善不欲人知,佈施不求回報

有僧人問石霜慶諸:「如何是和尚本份事?」石霜答:「...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原文】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無,斯為聖人...

暴露的服飾對女性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

盛夏季節,街頭巷尾不時會有穿著吊帶裙、露臍裝、露背...

把厭離婆娑,欣求極樂的心發起來

今天我們討論願門《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上次我們談...

地下入定七八年,但生死還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當時是一個下大...

人情世故耽誤了道業

所以這方面在修道的過程當中,你對這些人情世故過分地...

做了一點點好事,就想把一切災難都免了

【如修多羅中,或說有退墮惡趣者。非其實退,但為初學...

修行人為什麼一定要受戒

問: 為什麼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師答: 凡夫修...

淨土法門如何理解「色不異空」和「色即是空」

信眾:請問師父,色不異空和色即是空的區別是什麼?在...

腸胃的「四敵五友」

我國是胃病大國,在13億人口中,腸胃病患者約有1.2億,...

如何對治煩惱習氣的現前

我們在修行中經常會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會引發嗔恨...

神通的本質和類別

持咒誦經,以之植福慧,消罪業,則可矣。若妄意欲求神...

【佛教詞典】無遮會

梵語 paca-vārsika maha。音譯般遮於瑟會。無遮,寬容...

【佛教詞典】釋迦發心

大智度論卷四、俱舍論卷十八等載,三大阿僧祇劫前,有...

【視頻】淨土法門所依的經論

淨土法門所依的經論

【視頻】《地藏長咒》7遍念誦

《地藏長咒》7遍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