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蕅益大師文章

如何才是真念佛

【原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

若順若逆,總虛妄不實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覷破一切世情,若順若逆,總...

般若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豎窮橫遍,故廣大。...

心懶惰故懈怠,身悶重故睡眠

心懶惰故懈怠,身悶重故睡眠。此二相須,共成一苦。障於定...

你有多大的福報?竟奢望此一高位

【原文】 寧國府涇縣水東鄉民,忘其姓名。居常修善,齋僧...

學佛證道之人必須具備這三點

【原文】 學道一要真為生死,二要具足剛骨,三要開見識。...

非時食戒十大益論

客問杜多子曰:吾聞殺、盜、淫、妄,名為性罪;飲酒昏迷,...

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快樂,終歸無常

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快樂,終歸無常。眾生燕雀處堂,...

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

心之本覺曰佛,心之始覺曰念。顧本覺之在人心也,似異而恆...

智人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

學道別無實法,變化氣質,克除習氣而已。氣質變,品格不期...

佛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

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現前一念心性,本不在...

如何能於諸佛前蓮花化生

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 一者,乃至失命不...

終日在妄之性靈,即終日恆真之性靈

性靈不可以有無求,斷常取。由無始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

蕅益大師示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名寶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圓權實種種三昧。無...

【推薦】一切諸法本自不有,不過自心所現

(示未學) 一切諸法,本自不有,不過自心所現。眾生迷惑...

淨土正行,尤以念佛為首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

三輩九品得往生,四土徑登不退轉

往生有四土,各論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執持名號...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覓之了不可得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現在無際,覓之了...

往生極樂世界,有五因緣不退

得生彼國,有五因緣不退。云何為五。 一者,阿彌陀佛大悲...

蕅益大師:大病中啟建淨社願文

甲午十二月十有三日,菩薩戒弟子智旭,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

念佛法門總持一切妙法

蕅益大師倡禪教律三學一源之說,三學之結穴歸根則在念佛一...

諸佛境界,實是吾人各具境界

圓頓大法,塵劫難聞,得與勝會,確是多生善根深厚,切勿作...

十方諸佛淨土無量,為何經論多指歸極樂

若善男子、善女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諸善根回...

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

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

蕅益大師:阿彌陀佛像讚

一指光,周法界。十念成,皆自在。 感應道交,生佛無礙。...

蕅益大師開示三種念佛

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

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做工夫人,每被昏散所擾,久便退悔。不知昏散根源,全由迷...

蕅益大師:大病初起求生淨土(六首)

一、 閻浮百苦鎮煎熬 賴有摩提路匪遙 六字洪名真法界 ...

眾生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嘗讀十六觀經云。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眾生心想佛...

常想病時則塵心漸滅,常想死時則道念自生

壽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

淨土法門雖誠簡易,亦非草草

淨土法門,原為眾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浩然,無...

福慧二輪,不可暫廢

法身之性,本無差別,佛異眾生,修德有功而已。修德亦皆性...

現前一念,能緣一切正報

五戒即五常,不殺即仁,不盜即義,不邪淫即禮,不妄言即信...

參禪與念佛法門是異是同

或問蕅益子曰:參禪、教觀與念佛法門,同耶?異耶? 答曰...

淨土法門不可思議之意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 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 二、即...

念佛心是攀緣嗎

問:用攀緣心為自性,如煮沙成饌。今念佛心,是攀緣邪,非...

迷時妙法成生死,悟後三千性寂然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惟深入火光三昧者,能轉煩惱業報之火...

散亂稱名,皆已成佛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難...

一口氣不來,便向驢胎馬腹胡鑽亂撞

諸仁者,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生不知所從來,死不知所從去...

作福不如惜福,悔過不如寡過

【原文】: 學道之人。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

欲修孝順者,須念念與戒相應

世出世法,皆以孝順為宗。《梵網經》云:孝順父母師僧三寶...

念佛生淨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議的圓頓法門

【原文】: 證心大德。問心要於予。予曰。心要莫若念佛。...

佛法貴精不貴多

【原文】 佛法貴精不貴多。精貫多。多不能專精。故提綱挈...

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

【原文】: 天地萬物。皆有始終。有形象。有方隅。有分劑...

蕅益大師為何勸人夜禮觀音

【原文】 靈峰之勸人夜禮觀音,不可死執,便謂定須夜禮。...

返觀內照,觀此生滅之心

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須向讀書作文已了時,種種應緣處,當...

蕅益大師:觀四念處

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嗏...

流水有心終匯海——蕅益大師略傳

農曆正月廿一是淨土宗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圓寂日。蕅益大師...

蕅益大師《淨土偈》六十首

博山禪師拈淨土偈,每雲淨心即是西方土,蓋以因攝果也。讀...

欲速脫輪迴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念佛求生淨土,乃一門圓攝百千法門,非舉一廢百也。但必一...

宏海法師:蕅益大師法語

(第一講) 阿彌陀佛!各位實修群裡面的諸位法師慈悲,諸...

往哪一個方向去,就看你怎麼發心

法可以讓你成就一種資糧力,但是這個資糧力到底是往哪一個...

蕅益大師:參究念佛論

原夫本覺妙明,真如法界,智理無能所之分,依正絕自他之量...

修雖有三,成功則一

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

心性本來具足,但要靠因緣來成就

有人問蕅益大師說:大師!你老人家開悟了(蕅益大師二十五...

念佛工夫,只貴真實信心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貴真實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

明末高僧蕅益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我們一直在講淨土宗的祖師簡介,其實...

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

蕅益大師的時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們蓮宗的九祖,也是整...

蓮宗九祖蕅益大師畫傳

一、持咒祈子,大士授生 蕅益大師,名智旭,號西有,別...

念佛如同醒夢

【原文】 今念佛求生淨土,正返迷歸悟,至圓至頓,概以夢...

三界萬法種種境緣,實無心識外之別物

三界惟心,萬法惟識二語,人能言之,觸境逢緣,仍被境緣所...

蕅益大師的六信

如果說善導二種深信簡潔明快、直溯根源的話,那麼蕅益六信...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然習氣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不痛...

增長生死有二種法,膽大欺心膽小偷心

出生死有一種法,名為直心,亦名信心;增長生死有二種法,...

蕅益大師警訓略錄

流俗知見,不可入道。我慢習氣,不可求道。未會先會,不可...

蕅益大師法語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貴真實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

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

原文: 佛祖聖賢,未有不以逆境為大爐鞲者。佛四聖諦,苦...

蕅益大師的淨土思想及行持

現代人欲了生脫死、解脫成佛,則必須依於佛言祖語作為起修...

出家人有31件事可稱作不祥

一、佛前安坐受人禮拜,不祥。 二、佛前罵人,不祥。 三...

人知殺生之業最慘,不知邪淫業尤慘也

人知殺生之業最慘,不知邪淫業尤慘也;人知殺生之報最酷,...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念佛法語

1.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

蕅益大師開示學道要門

學道要門 學道之人,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

蕅益大師淨土開示錄

一、讚念佛法門圓頓了義 夫念佛者,豈有他哉,以此緣生無...

蕅益大師《八大人覺經略解》

大文為三:初總標,二別明,三結嘆。 今初: 為佛弟子,...

有三障能敗戒德使信心退沒

聽講不得徒事口耳,先應諦思,佛為何事說經,我為何事學經...

蕅益大師開示的三種念佛

念佛理觀與事修之應用: 一、惟念他佛──專注佛境──淨...

蕅益大師病中念佛的感悟

蕅益祖師五十六歲,這一年臥病靈峰,整個夏天,大病發作兩...

蕅益大師論出家

蕅益大師,吳縣(江蘇)木瀆人,俗姓鐘。字蕅益,號八不道...

淨宗祖師蕅益大師的故事

蕅益大師本姓鐘,字素華,晚年才自號蕅益老人。他的祖籍是...

蕅益大師勸母念佛

蕅益大師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蓮池、蕅益)之...

蕅益大師《淨土玄門》

○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十六卷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

淨宗九祖-蕅益大師

1.生平 蕅益大師(公元15991655年),名智旭,...

蕅益大師《開示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 佛云: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