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其他法師文章(第3頁)
【隨機推薦】
欲得成就一心應當存誠念佛
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
念佛人常念死時節,方肯切心
一、阿彌陀佛,誰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極樂,誰不願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品下生
【經文】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品中生
【經文】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
念佛普攝華嚴法界
原文 : 又問:華嚴法界,密義重重,以無量修多羅而為眷...
可以敗給他人,但要戰勝自己
恨是毒汁,不僅毒人,更會毒己。 因為恨,少年時,也曾有...
一句念佛是誰,戒定慧三學兼備
十一月初十開示(四七第四日) 三學兼修,一參具備。三學...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品上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
證得鬼神邪法的表現
【原文】 復次。二十邪法。隨有所發。若不別邪偽。心生愛...
常想地獄苦,道念由此生
我們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們應如佛所說:「常想地獄...
久參有禪,久住有緣
香板下面出祖師,哪個調皮就一香板。不聽啊?以為我喜歡講...
出聲念佛,每易發火,得默念否
達本問:出聲念佛,每易發火,得默念否? 菩薩曰:汝一念...
極樂世界依報莊嚴之地上莊嚴
一、七寶金幢,輝映地表 【原文】 此想成已,見琉璃地,...
無這「四心」不能參禪
參禪人,有一坐三十年鐵志,可以辦道。 此一法無長遠心,...
穿千佛衣如法嗎
蓮池大師談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繡諸佛,雲千佛衣,此訛也...
世世生生,除辦慧業外,其餘盡是辦癡業
修慧一事,極為重大;滿世間人只說聰明、不說智慧者,何以...
靈隱寺臘八粥的熬製秘方,在家也能做
準備食材 主料:糯米150g、粳米50g、蜜棗10粒、...
修行貴在無生,發願往生豈不違背無生之義
【原文】 客問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貴無生。慕西...
【推薦】
念佛是大事中之大事
我等現今幸得人身,幸聞佛法,復幸得聞如是微妙淨土念佛法...
念佛難於往生的原因
【原文】 故念佛求生淨土之人,尋常有娑婆一愛之不輕,則...
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需要念往生咒嗎
問: 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是否一定須念《拔一切業障根本...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下生
【經文】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中生
【經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①...
彌陀甚易念 淨土甚易生
曾讀古德的淨土開示,有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之語,覺得...
十界聖凡不離現前一念
論佛法之淵源,總不外於現前一念之心。心也者,萬法之總持...
在宗門下得了好處的人,那不是學來的
宗門下講規矩,講用功,達到悟處。為什麼這麼說呢?比方古...
現生延年轉壽的原理
現生延年的原理 我們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目的不...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
走路或做家務時,可否同時來完成每日的功課
問: 請問師父,弟子每天的課程有念佛持咒,在走路或做家...
真修行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耐得歲寒,守...
寧可千年不悟,也不能一時住境
現在正是用功的時候,功夫用到什麼地方,那只有自己心裡明...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三觀:雜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
到業力現前時候,確實是大麻煩事
我有這個感覺,恐怕在座的你們也有這感覺,你自己如果煩得...
把每件事物都拿來修行
若我們如實覺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麼它們都是...
逃避並不能解決痛苦
防護並非意指不看、不聽、不聞、不嘗、不觸或不想任何事。...
在家居士可以為動物做皈依嗎
問: 在家居士在特殊的條件下可以為一些動物做一些簡單的...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二觀:普觀
【經文】 見此事時,當起自心,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
學佛者應具足這五種心
不捨心: 時時處處不捨一切眾生,不捨菩薩行,菩薩的一切...
非時食戒十大益論
客問杜多子曰:吾聞殺、盜、淫、妄,名為性罪;飲酒昏迷,...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一觀:勢至觀
【經文】 次觀大勢至菩薩。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
【推薦】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白話譯文
提要 四十八願乃淨土宗核心眼目,從內容上可分為三:一者...
一念淨心成正覺
若人靜坐須臾頃,勝造浮圖七寶塔, 寶塔究竟化為塵,一念...
欲修六度,當淨六根,先降六賊
問曰:如經所說,六波羅蜜者,亦名六度;所謂佈施持戒忍辱...
出家僧人的四威儀
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 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觀:觀音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次...
千手千眼大悲懺法儀軌
(凡禮懺者。外之威儀、內之觀想。必須先期習熟。免得臨時...
天台六即佛義
《六即佛頌》的作者是宋法雲大師(10861158),字...
【推薦】
佛教療養之法
吾人鑄形父母,寄跡乾坤,隨業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實,...
【推薦】
《雜阿含經》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阿含經》是佛滅度後首次結集的教法,屬於佛教的根本聖典...
抱著慚愧二字,可作入聖階梯
印祖有一筆名常慚,一生自稱常慚愧僧。 常思己過,對不起...
【推薦】
內心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始終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從前我和其他比丘同...
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
承問: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此則不難。若能念念了達目...
為淨業者守護信心,說此二河白道喻
一、喻旨 為修持淨業者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說此...
《觀無量壽佛經》第九觀:真身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此想成已,次當更觀無量壽...
《觀無量壽佛經》第八觀:像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所以...
云何念父母恩
【原文】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十月三年,...
觀世音聖號應何而得名
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這句俗語千百年來的廣泛流傳,可知...
打坐時出現幻境,該怎麼辦
打坐時如果有任何善惡境界現前,都不要執著。告訴自己,這...
歷經塵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彌陀佛的珍貴
信 相信阿彌陀佛 意味著相信智者的覺悟 常常與人感嘆,...
人一忙起來就會糊塗,過去的習氣種子就會起現行
前面第一段講的是凡夫眾生求取世間的聲名,到最後聲名顯著...
天底下最難的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佛教的是非觀 天底下,我們最不能正確面對的就是是與非這...
一念佛名,能淨身口意三業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輕,乃是最簡單、最圓妙之無上法門。...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已上所舉話頭工夫動靜節次,與初機入道四眾安頓手腳處一一...
參禪人在修行中會出現的種種境界
真實用功辦道的人,首先要明瞭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參禪的人...
痛念生老病死苦,真發無上菩提心
大家都知道,娑婆世界的眾生剛強,難調難伏。這個娑婆世界...
如果有功夫的話,哪還有個情色動
這用功,昏沉大的人,話頭不得力,是沒有用力參,沒有在不...
《觀無量壽佛經》第七觀:華座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
《觀無量壽佛經》第六觀:總觀想
【經文】 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中,...
逞強好勝,終非道人資格
參禪人,只顧真參,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時,用頭觸柱,或用...
欲求長生,莫如淨土
佛眼見無量劫事,故自古及今,無所不見,又戒人妄語,必不...
不修功德、多有罪過
不修功德、多有罪過,看見天、看見雲彩也憂愁,聽見其他的...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嗎
在佛門裡,袈裟是代表佛陀的傳承,佛法的正傳。所以沒有受...
人生路上,請遠離這六種人或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親近佛法僧三寶,多親...
《觀無量壽佛經》第五觀:寶池觀
【經文】 次當想水。欲想水者,極樂國土,有八池水。一一...
這放不下,那丟不開,哪會相應啊
這人吶!在佛法中就怕沒有一點染,沒有一點信心,那就不好...
出家看著簡單,實際上不簡單
(有一個姑娘失戀以後到廟裡來要出家,師父和她說出家要考...
《觀無量壽佛經》第四觀:寶樹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寶...
這些在家居士團體,易養成我慢之心
優婆塞與優婆夷是佛門四眾弟子,譯為近事男與近事女,即親...
念誦《法華經》的六種功德利益
佛陀說,如果有人想要捨離懈怠心,應當用心聽《妙法蓮華經...
高談玄妙撥無淨土之失
世有專於參禪者云:唯心淨土,豈復更有淨土?自性阿彌,不...
《觀無量壽佛經》第三觀:地觀
【經文】 此想成時,一一觀之,極令了了。閉目開目,不令...
阿彌陀佛的因地|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經文】 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①大眾之...
叢林參學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中國大陸的四大...
《觀無量壽佛經》第二觀:水觀
【經文】 次作水想。見水澄清,亦令明瞭,無分散意。既見...
《觀無量壽佛經》第一觀:日觀
【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
參禪人最重要是的細行
參禪人,最關重要是細行。缺細行,難入那伽。全細行,動行...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
如何誦《地藏經》
誦經他有一個規矩的,按照這個誦經的規定呢,上來一般就是...
佛並沒有涅槃
圓教和禪宗是一致的,佛說的法是對機不同,目的都是明心見...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個性好的,到哪裡都會跟人家和...
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快樂,終歸無常
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快樂,終歸無常。眾生燕雀處堂,...
我今懇切念佛,佛必轉更念我矣
【原文】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於念念中憶念攝化於我,則...
行住坐臥把持一句佛號
我們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行、住、坐...
淨土修行為何也需要明師、看經教
【原文】 或曰:參禪須近明師,若無明師,須看經教。念佛...
佛知見與眾生知見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也就是在法華會上才把他實際的事情說出...
白衣居士可以說法嗎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度盡阿鼻苦眾生的地藏王菩薩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是幽冥教主地...
以道念為家庭,以參禪為事業
參禪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禪參,有心可用。世間事放得下,...
什麼是真正的平靜呢
為了找到平靜,我們已下定決心成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彌。那...
人生就是一場戲
電視的熒光幕什麼都沒有,電視一開,什麼都有;電影的銀幕...
淨土簡易早課
修持法門一 【原文】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有一願云:我作...
觀苦空無常而修淨土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滅不常。或一歲二歲...
善用其心,清淨行為
巧願防非,離過成德,名為清淨。 巧願,是善巧的願。這個...
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解脫生死,念佛怎麼解脫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
淨土法門不可不修
【原文】 人初未嘗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體上得之。何則...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臨終時,地獄形相已現,能至心十...
人生雖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經濟不發達,旅店不多。許多人出行,夜幕降臨,多...
在唐朝,出家是怎樣一種體驗
唐朝是我國佛教繁榮的時期,宏偉的佛教寺院,精湛的佛學著...
徹悟大師念佛偈
(一) 一聲佛號一聲心, 須信心深佛更深, 夢眼未開情...
感恩所有成就你的人
我們要心存感恩,這個特別重要!今天的人愛怨天尤人,包括...
參禪打坐應以什麼樣的精神來用功
祖師講: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齊休...
妄想不管煩惱不停,你修行什麼呢
學佛的主要任務是戒定慧三無漏學,你仔細觀察一下,晝夜六...
情執是修行的大障礙
除了名利之外,還有一個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之情...
懺悔依教理有三種
懺者懺前愆,悔者悔後過,懺無始至今所造罪業,期仗佛威神...
大慧宗杲禪法心要——禪病種種
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參禪之士尚須提防禪病,以防走錯了路...
出家人要好好辦道,不要往錢多的地方跑
現在,我們講二祖寺這個道場。《楞嚴經》第九卷講:曠野深...
有疾菩薩云何調伏其心
有疾菩薩應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
色受想行識裡面的「想」和「識」有什麼不同
問: 請問法師,色、受、想、行、識裡面的想和識有什麼不...
學禪的人,一定要走得乾淨利落
其實佛教就是把我們整個生命,都落實到最小的時間單位裡,...
七佛傳法偈
毗婆尸佛偈 身從無相中受生 猶如幻出諸形象 幻人心識本...
古佛應世名震十方,尋聲救苦娑婆緣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眾生,耳根最利。維我觀音大士,...
縱遇善知識,遇而不識,當面錯過
縱遇善知識,但以耳為目,遇而不識,當面錯過。 這個也沒...
【推薦】
行住坐臥中如何積累淨土資糧
淨土法門有理有跡。理是內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於這...
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
心之本覺曰佛,心之始覺曰念。顧本覺之在人心也,似異而恆...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極樂」的三種解釋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佛說阿彌陀...
智人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
學道別無實法,變化氣質,克除習氣而已。氣質變,品格不期...
道鏡、善道《念佛十勸》
勸君一 長時念佛須真實 歸依佛語莫生疑 制護心猿無放逸...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無。何以故...
藥王菩薩以良藥救治眾生身心兩種病苦
《圓覺經》云: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
坐禪與靜坐是不是一樣
問: 坐禪與靜坐是不是一樣? 紹雲老和尚答: 在廣義來...
佛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
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現前一念心性,本不在...
只此數語,便是念佛三昧秘要
前有數行奉寄,想已塵覽。頃接手書,乃有塵業情緣,卒難銷...
念佛功德有七種勝
《甘露疏》云: 一、詞少易行勝,唯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
我們和觀世音菩薩最有緣啦~這可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親自認證...
不要認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不要認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開悟後正好修行...
功夫做的純熟,妄想煩惱就會輾轉消失
不是說很舒服、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所幹的事情幹好,就是學一...
歷代宗門大德開示觀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曰:會是信...
有一絲毫的放不下,功夫就不得現前
想得一個見地,想得一個功夫,這都不是想出來的,想也是妄...
這些殺生的場所都不會有吉祥的事情
我們看現在世間的眾生,殘酷無情地殺害生靈,引取無厭地貪...
邪淫在《俱舍論》四種更廣的定義
問: 如何理解邪淫者,俱捨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三...
把妨礙修行的事統統放下,功夫自然就現前
說一個故事你們聽,我聽虛老和尚他自己講,他在安徽黃山,...
聖道門與淨土門的判教
道綽大師繼承龍樹、曇鸞的難行道與易行道之判教,根據佛法...
如何能於諸佛前蓮花化生
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 一者,乃至失命不...
以三見闡明破三關
修行要在實行,不是口說就能起作用的。此事無形無相,佛在...
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什麼
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什麼呢?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求生極樂世...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
什麼樣的修行人才能住山
天氣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裡邊,可能比這還冷...
總攝十種分別心
總攝一切分別略有十種。這是辨品類這一科裡的第三科廣釋十...
不貪不染,這就是出世法
我們對於社會上這一切境風,音聲色相,男女飲食,你沒有染...
已經明心見性,何必還要再求生淨土
天如惟則(1286-1354),是元朝臨濟宗禪師。禪師...
省庵大師《四念處頌》略解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闡述一心二門心真如門和心生滅...
【推薦】
造寺供養舍利,非比丘正業
《僧祇律》記載這段迦葉尊者在佛陀圓寂之後,對比丘們所說...
永明延壽大師日定108件佛事為常課
延壽大師在常住永明寺期間,常為七眾弟子授菩薩戒,日定一...
不論好壞我們都接受,不被他轉走
人家管我們,不論好壞我們都接受,拿他的壞處來迴光返照,...
為何偏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原文】 問:等是念求生一佛淨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隨念...
轉粗重為輕安
三善十一者:言輕安者,遠離粗重,調暢身心,堪任為性。對...
能夠這樣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脫死
修行人要求一生事辦,疾出生死,只有念佛法門。因為念佛一...
不識自心,盡名邪行
洪州黃檗希運禪師。又云:但無一切心,即名無漏智。汝每日...
心微起惡念,即便憶佛,以佛力故,惡念自息
原文: 凡公臨私養,歷涉緣務,雖造次而常內心不忘於佛及...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問: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紹雲老和尚答: 現在有些學...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離
我們要想出苦,不是空間處所的改變,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
【推薦】
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
一日,舍利弗與維摩詰辯論不二法門,辯論到最精彩處,天女...
文殊菩薩與淨土法門的因緣
文殊菩薩為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又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
男女眾應分清楚,保持距離,以免障道
現代男女眾出家,散亂心較多,我們道心要堅固,不是拿佛教...
對治愚癡,作善為業
三善十一者:無癡者,於諸事理,明解為性。對治愚癡,作善...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
【原文】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唯心之義,須...
在寺院上早晚課的方法
對各位來說,現在在柏林寺做早晚課,有很多不適應。特別是...
這不是證聖,若作聖解即受群魔
我們每天坐禪,每天念佛。障多眾生念佛觀:業障深重,妄心...
凡夫被命轉,聖人能轉命
眾生依善惡業而來,命運各自不同,在佛法中稱作業力,世俗...
遠離這九種橫死的因緣
《佛說九橫經》原文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
對一切苦不起瞋恚之心
三善十一者:言無嗔者,於苦、苦具,無恚為性。對治瞋恚,...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誰
障礙我們見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們的分別心。其實分別心與我...
我是彌陀心內之眾生,彌陀是我心中之佛
念佛要有真實信心,第一要深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就...
《金剛經》的法與非法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這裡所謂...
終日在妄之性靈,即終日恆真之性靈
性靈不可以有無求,斷常取。由無始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
在盡責中求滿足 在義務中求心安
淨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禪四個要點發菩提心、樹般若見、修息...
念佛即事達理之捷徑
生佛同體,方可感應道交;事理圓融,故能念佛證真。淨土法...
十惡五逆,都是因為這個貪心
我們要斷除貪心,祖師大德作了一個偈子說:貪多業亦多,貪...
蕅益大師示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名寶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圓權實種種三昧。無...
用無貪來對治貪著
三善十一者:言無貪者,於有、有具,無著為性。對治貪著,...
【推薦】
如何修持地藏法門
地藏法門的經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簡稱《地...
【推薦】
一切諸法本自不有,不過自心所現
(示未學) 一切諸法,本自不有,不過自心所現。眾生迷惑...
淨土正行,尤以念佛為首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
五戒都修不好,憑什麼得出世間的聖果
十惡止了就是十善。心有三種,貪、嗔、癡,要把它斷除;口...
全佛是心,心外無有佛為心所念
徹悟禪師說【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為宗...
有六種禍患會致錢財消散通往惡道
【原文】 又,居士子!有六患,消財入惡道,當識知。何謂...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淨土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願。 不疑之謂信,苟有疑焉...
三輩九品得往生,四土徑登不退轉
往生有四土,各論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執持名號...
名號怎麼念才能攝住妄想心
名號怎麼念才能攝住妄想心呢?首先在家居士,在不同的場合...
峨眉山萬年寺北宋普賢銅像
峨眉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傳為普賢菩薩應化的道場...
出家人為什麼堅持上早晚課
我們出家人上早晚殿、過堂這功德是一堂佛事。這堂佛事呢,...
苦都是因業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這幾天,大家都在為自己忙,這很好...
五種邪命,皆為利養
【以無漏慧。通除三業中五種邪命。住清淨正命中。名正命】...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因果二字,十界同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處,概不出此。...
【圖】虛雲老和尚120年的傳奇人生
虛雲老和尚誕於1840年,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溥...
這個就是參禪下手的竅門
要想從這個話頭入手,以念佛是誰入手,那沒有別的巧妙,你...
持名念佛雖易,亦須真信切願
《解》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
《法音》雜誌專訪界詮法師
(原載於《法音》雜誌2002年第11期) 界詮法師,...
末法時期,念佛以持名最為得力
眾所周知,念佛有很多種方法,如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持名...
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
當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淨淨、光光明明,如何現...
上一頁
第3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下一頁
隨機推薦
斷除執著
宏海法師
道證法師
功德
看破放下
斷除煩惱
念佛法門
助念
憨山大師
信願
學佛感應
孝順父母
妙法蓮華經
觀音菩薩
定力
界詮法師
弘一大師
心靈解脫
戒殺放生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大藏經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