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種修道的方便門

徹悟大師  2023/08/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四種修道的方便門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現前離念靈知耳。諸佛以隨悟淨因緣,悟之又悟,淨之又淨,悟淨之極,故其靈知橫遍豎窮,廣大無外也。眾生以隨迷染因緣,迷之又迷,染之又染,故其靈知局然促然,介爾微劣也。然即此介爾靈知,與諸佛廣大靈知,覿體不二,毫髮無差。使其得隨悟淨之緣,業盡情空。則此介爾之知,當下轉為廣大無外之靈知矣。如一星之火,能燒萬頃荒田。

然此現前一念靈知,若約所知之境,固有廣狹勝劣之不同。若約能知之知,則全體無異。如同一火也,燒檀則香,燒糞則臭,所燒雖殊,能燒之火無二。又如同一水也,清濁不同。同一鏡也,昏明有異。清濁雖殊,濕性不二。昏明雖異,光體是同。水同一濕也,濁者可使澄之而清。鏡同一光也,昏者可使磨之而明。光昏者為帶垢耳,垢非光,光者鏡之本體也。水濁者為雜塵耳,塵非濕,濕者水之本性也。此一念靈知,如水之濕,如鏡之光,如火之燒,舉體無異者也。

唯其舉體無異,故於修道方便門中,便有多門。有但仰慕諸聖者。有但尊重己靈者。有外慕諸聖內重己靈者。有不慕諸聖不重己靈者。

若但仰慕諸聖者。如本分念佛之人,以知諸聖皆已先證我之己靈,語默動靜,皆堪垂范。我曹若不仰慕諸聖,則進修無路矣。故或專持名號,或觀想音容,三業虔誠,六時敬禮,傾心歸命,盡報遵承。及乎時至緣熟,感應道交,心地大開,靈光獨露,乃知我之己靈,原與諸聖平等無異,亦不可不自尊重也。

又但尊重己靈者。如宗門參禪者,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故唯欲十二時中,四威儀內,獨露當人面目,受用本地風光,離心性外,毫無取著,所謂任他千聖現,我有天真佛也。及乎造詣功深,悟證已極,乃知一切諸聖,皆久已先證我之己靈者,尤不可不仰慕也。

又外慕諸聖,內重己靈者。夫欲尊重己靈,必須仰慕諸聖,唯其仰慕諸聖,正是尊重己靈。又仰慕諸聖,必須尊重己靈,若不尊重己靈,豈能仰慕諸聖。此則內外交修,心佛等重。既無偏執,進道彌速。至於力極功純,全體相應,乃知諸聖,但不過先證我之己靈而已,無庸仰慕。而我己靈者,亦不過平等齊於諸聖而已,何勞尊重。

又不慕諸聖,不重己靈者。此謂寸絲不掛,心佛兩忘,徹底撒開,迥無依倚,外遺世界,內脫身心,一念不生,萬緣坐斷。至於久久功熟,圓滿證入,本靈獨露,諸聖頓齊,雖不仰慕諸聖,乃善仰慕,雖不尊重己靈,卻真尊重。

此之四路,學者自諒根性,各隨好樂,但當一門深入,久之必皆有相應。切不可妄生執著,輕發議論,出奴入主,是一非餘。不唯背妙道而成障礙,將恐謗大法而招愆尤也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學要謙虛,修要虔誠

我們佛教徒,這個也是基本功啊!我們有沒有,會不會向...

淨土一法,勝異方便,速疾解脫

釋尊一代時教,應機隨緣宣說權實漸頓種種法門,眾生隨...

平時就要訓練,信願才能堅如金剛

何為重心。我輩修習淨業,信貴於深,願貴於切。以信深...

星雲大師《習氣與習慣》

每個人都有習氣,每個人也都有習慣。習氣多數是不好不...

九心住(欲界定)

我們先說明九心住,這個九心住又有一個名稱叫欲界定。...

修學佛法最應警惕什麼

問: 當下修學佛法的人最應警惕的是什麼? 道安法師答...

星雲大師《佛教對行為的看法》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感謝佛陀的慈悲,感謝各位...

佛法修學的目的---破妄顯真

唯識學在整個大乘佛法當中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課程,它跟...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人生的種種苦

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

有十種行人多墮在邪僻

有十種行人,發心修禪不同,多墮在邪僻,不入禪波羅蜜...

想了生死必須掌握正確的軌則

初學者必須由文字來做引導的,這以下舉出一個實際的例...

同樣一個東西,每個人產生的想法不同

這個妄想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念明瞭的心跟外境接觸的...

割斷慾望之繩

有一則故事:一個年輕人從家裡到一座禪院去,在路上他...

為何越念佛,煩惱脾氣越大

問: 弟子有一些疑惑,為何弟子越是拚命念佛,煩惱越...

拜懺之精神與正確態度

懺儀在佛門裡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儀式。以修行的...

早起的人,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1. 首先自然是精神會變好 睜開眼的那一刻,清醒的一天...

色身從何而生,又從何而去

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

學佛人必須講究的三種語言

《雜譬喻經》上記載,以前有只甲魚遭遇枯旱,湖水乾涸...

佛教對安樂死有何看法

問: 佛教對安樂死有何看法? 大安法師答: 安樂死說...

慧律法師《慈、悲、喜、捨》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個...

一碗清湯素面

題記: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這一天,寒梅落盡把冬...

布施培福,橫越生死苦海

過去,佛陀曾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有一天,一位...

讀誦《阿彌陀經》的功德

實際上這部經典卻是具足華嚴的十玄門,那些有眼光的這...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不起貪計身見願

第十 不起貪計身見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

【佛教詞典】八萬四千法藏

(術語)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之病,佛為退治之,說八萬...

【佛教詞典】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

亦名:行事鈔、事鈔 子題:四分、四分律初分、初分、比...

【視頻】大安法師《廬山蓮社發願文》音頻

大安法師《廬山蓮社發願文》音頻

【視頻】五欲只滿足了虛榮心,並非真正快樂(淨界法師)

五欲只滿足了虛榮心,並非真正快樂(淨界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