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真了生死的修行人,要仔細檢查自己的發心

紹雲老和尚  2023/10/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真了生死的修行人,要仔細檢查自己的發心

修行用功辦道的人,你不論修持哪一個法門,首先就要講求發心。發什麼的心呢?就是發菩提心,又名道心。一般人都會說,我如果不發道心,我為什麼會信佛呢?我為什麼要出家呢?可是若作微細的分析,這個菩提心裡面就有種種的差別。

簡單概括地說,菩提心有八種分別,就是:邪、正、真、偽、大、小、偏、圓。那麼如何區分呢?

所謂「邪」者,就是發心不是為了了生脫死,成佛作祖;而是為了搏取名聞利養,或是求現生或來生大富大貴,貪求一切快樂的果報,這樣的發心謂之邪。

所謂「正」者,就是不求名聞利養,也不為快樂果報,只求了生死、成佛道,這樣的發心便謂之正。

所謂「真」者,就是雖知佛道長遠,而心不退轉,譬如攀上最高山巔,一直到頂而不怕任何艱苦險阻;雖然知道生死難了但誓要把其了斷,這樣的發心才叫真。

有罪不懺,有過不改,內濁外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就是「偽」,偽者假也。

所謂「大」者,就是等同諸佛菩薩的慈心悲願去發心,譬如地藏菩薩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樣的發心便是大了。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只求自度而不求度人,稱之為「小」。

所謂「偏」者,向心外有佛道可成,有眾生可度,這種發心就名為偏。

所謂「圓」者,發虛空之心,學虛空之行,證虛空之果,度虛空之眾生,而實無虛空之眾生可滅度者,這種發心就名之為圓。

這八種發心:邪正真偽大小偏圓,我們應除邪、除偽、除小、除偏;而取真、取正、取大、取圓,果能如此就是真正發菩提心了。

《楞嚴經》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因此我們每一個修行人,都要仔細審察自己的發心,究竟是屬於八種中哪一種;不然發心有了偏差,縱然能證得果位也只是偏果小果,所以菩提心的審查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發了正確的菩提心後,又應該怎樣行持呢?用功又能否一直到底還家呢?這個是不一定的,因為每個修行人過去世中所做的業不同,所以今生遇到的因緣果報也各各不同。若遇到善緣便結善果,遇到惡緣便很難講了,所以能使菩提心堅固不退是很難的,往往有些人修行半途而廢,就是這個原因。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紹雲老和尚文章列表

常不輕菩薩

這位菩薩遇見比丘、比丘尼,或者遇見優婆塞、優婆夷時...

看破生死無非三件事

談到死亡的問題,每個人都很憂愁、很恐懼。關於死亡,...

具此三心者,必生極樂國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

布施多而福報少的原因

《菩薩本行經》裡面談到,若有眾生不能以至誠心去布施...

下生死柱得解脫

以前有一個國家,設置了一根非常高大的石柱,完成後,...

對治生死業障的三個重點

整部《阿含經》就講兩件事情:第一個,什麼是我們解脫...

淫殺二業,乃一切眾生生死根本

淫殺二業,乃一切眾生生死根本。最難斷者唯淫,最易犯...

誦經能否斷煩惱了生死

問: 誦經能否斷煩惱了生死? 慧律法師答: 誦經一定...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輪金剛陀羅尼...

六道眾生皆是父母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

大多數人其實並不在意你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20歲時的人,會顧慮旁人對自己的看...

如何看待破戒僧和皈依僧

問: 對於破戒僧只能做到表面恭敬,做不到由衷地恭敬,...

有時平平淡淡也是一種福

要培養自己一個強有力的思想,來牽引自己的生命,很重...

修供養者,應憶念三寶體常遍滿,無所不在

【修供養者。憶念一切佛法僧寶。體常遍滿。無所不在。...

如何善巧開導安慰臨終之病人

今為一一條陳,庶不至臨時無所適從耳。 第一、善巧開導...

如何理解「名山底下無善人」

常離惡友,常近善友,生生常遇諸佛菩薩。大家不要認為...

居士如何處理好修行與愛慾行的關係

問: 愛不重不生娑婆。作為有家庭的在家居士,是不是應...

秋季的「四大名補」

真正的養生高手,不見得依靠保健品,有時候,吃對了,...

生意不好該如何改變

問: 師父,最近幾年生意不好做,我想著改變,但又不...

世間人臨終的三種執著

一般人到臨終時有什麼樣的執著呢?一般有三種愛,愛就...

此乃往生之要關,誠念佛之妙訣

阿彌陀佛,誰不能念?而偏不易念。 西方極樂,誰不願生...

聖嚴法師《家和萬事興》

種福,就是讓自己和別人都健康快樂,尤其是家人之間最...

印光大師嘉言錄--告注重因果

甲、論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為佛教入門之初步,亦為...

10種有益皮膚健康的食物

好皮膚也靠吃出來。美國《預防》雜誌最新載文,刊出了...

日行一善

人們相互之間喜歡祝願吉祥如意,其實這僅是良好心願,...

【佛教詞典】馬鳴菩薩傳

(書名)一卷,秦羅什譯。即付法傳中第十二祖馬鳴大士...

【佛教詞典】白色

為五色之一。於密教所說六大之中,白色為「水大」之色...

【視頻】天因法師《可以在網絡前受戒嗎》

天因法師《可以在網絡前受戒嗎》

【視頻】觀音信仰

觀音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