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禪修法門文章
虛雲老和尚睡覺打呼嚕,但外邊的境界都瞞不過他
一般我們只能看到經書上所記述的,五陰淨了是何等何等的境...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我佛慈悲大願王。勸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內輪迴苦。極樂國...
如來禪與祖師禪
諦老在的時候,觀宗寺冬參夏學,宗教兼修。因為諦老最初講...
【推薦】
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
今天是打七的最後一天,我們打七的目的,是用參禪的方法或...
禪詩三百首
1、無相偈六祖惠能大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
工作特別忙,沒有時間念佛怎麼辦
按:印祖在《文鈔》裡講信願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從兩方...
用意識心想出來的,這完全是牛頭不對馬嘴
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所以說到禪這個問題,有...
這些祖師為何要把參禪放下而轉修淨土
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蓋以...
修行應從心性的觀照下手
大家進到學院來修學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驟,還...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再說調心。這個心就是當下這一念,我們在堂中用功辦道,就...
打坐要學會調理,不然就會出毛病
打坐要學會調理,調理什麼呢?調理行動,調理出入息,調理...
圓瑛法師為什麼能從禪堂裡穿門而出
佛法是不二法門。怎麼叫不二呀?《心經》大家都會背誦吧?...
雲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內三件
博雅老和尚在雲居山打七出定回來後,一個小和尚跑去求開示...
為什麼古代禪師一句話就能令人開悟
問: 修行要長期熏修,可是為什麼古代禪師往往只是一句話...
都是因為心思不正,才能引出這些事
功夫不得力,有妄想在,生死就在。因此上,這個心地法,我...
禪與淨土殊途同歸
疏文: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意蓋如是。是則禪宗、淨土,殊...
雲門寺明醒首座:沒有修行好苦哦
2004年11月18日,雲門祖庭明醒首座做完他一天的修...
禪堂中的茶道
茶道是從中國禪文化中衍生出來的。這不僅因為趙州禪師喫茶...
六祖大師的「三十六對法」
六祖大師世壽七十六歲,二十四歲受五祖傳衣,三十九歲落髮...
學道者應具備這三種心
明末清初,處於衰落期的禪宗呈現出一派復興的跡象,僧尼人...
參禪人,無長遠心
參禪人,無長遠心。這一句話,粗不盡會。細向自己胸中,深...
離了妄想,你在什麼地方
初發心的人,用功怕妄想;久坐的人怕昏沉。我說你們這一種...
雲居善悟禪師《勸安老病僧文》
高庵善悟禪師住持雲居山時,曾譔寫了一篇勸說各大叢林要安...
念佛是誰,重點是在「誰」字上面
今天已經是打七的第四天了,通過四支香的問話,了解到這個...
這一念清淨心是何等的寶貴,何等的重要
第二個七明天過一天,後天晚上就圓滿了。因為七打得順利,...
凡所有心皆稱迷心,心本無生始稱悟心
參禪人,守住一門做工夫。何以專辦此事,盡此一生,尚不容...
功夫上去了,氣脈就通了
我看打七呀,四個七都快打下來了。還有些師父,總是話頭不...
萬里無寸草處去
禪宗的洞山禪師,在禪宗裡面是有名的一位大禪師,像雪峰禪...
馬祖道一勘驗大梅法常禪師的故事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古人有成就啊,就是在有...
才勸往生言著相 盡思貪戀卻迷濛
才勸往生言著相 盡思貪戀卻迷濛 在中國自古以來的佛教修...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緣作基礎
學佛就是向佛學習,學習佛是如何覺悟的。佛就是覺,《六祖...
哪還有什麼比了生死的事大呢
我們禪七打到這個時候,應該功夫有個受用,能提得起。本來...
世間的第一大事
我們在這個堂中是辦世間第一大事,何為第一大事?生不知何...
但能如是直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拘繫
自達摩大師到中國,唯說一心唯傳一法,以佛傳佛不說餘佛,...
大慧宗杲禪師《禮觀音文》
一、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見,是名真心
參禪人,由散亂心,參到有心,只有參禪心,無妄想心。復由...
幹任何事,決心和長遠心很重要
今天我聽到這樣的言論:我們到這裡參加打七是來種善根,想...
真角虎——「宏禪讚淨」的八位宗師
其後諸宗師,皆明垂言教,偏讚此法。如長蘆賾,天衣懷,圓...
禪宗是佛法的根本
有人認為有情世界不能離開禪還好懂,因為他是有情,但一切...
在教在禪,皆修淨土,同歸一源
然於百丈立祈禱病僧,化送亡僧之規,皆歸淨土。又曰,修行...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
到此放開手來用工,處處是得力處
參禪人,在散亂心中參禪,不是妄想打工夫叉,即是工夫打妄...
來去自在的龐居士一家
龐蘊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禪者,他曾在馬祖道一...
什麼是參話頭
世尊說法四十餘年,顯說密說,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
莫教錯過眼前事,無限春光不再來
初做功夫,於行住坐臥四威儀內,遇境生疑、逢緣理會處,稍...
想要明心,這句名號就是佛心
念佛也要明瞭自心,這些都是作為上品往生的開示,這種要求...
南嶽懷讓禪師
氣概沖天,心虛沒量。攬曹溪水,興波作浪。睡著馬駒,一磚...
百丈懷海坐禪要義
夫學般若菩薩,起大悲心,發弘誓願。精修三昧,誓度眾生。...
這種境界並非功夫,而是一種可怕的幻妄相
這個用功人啊,說起來也明白,功夫到了什麼地方了。這功夫...
放下萬緣,今生決定天上人間自我選擇,做得了主
宗門下祖師立的規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們尊敬。 祖...
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無上的密咒
現在在家居士,你別看他愚夫、愚婦、老太太,他們真正往生...
雲居山竺慎師身上發生的一個事情
你要是見到境界,也不能生歡喜。一生歡喜也同樣找麻煩。楞...
不明路頭不宜住山
這修行都得有一個外緣幫助,有房子住,有飯吃,這就是因緣...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有什麼不同
問: 虛雲老和尚的年譜裡面提到,老和尚在談到老參用功的...
遇安禪師的生死自在
溫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禪師,天台德韶國師之法嗣,福州人。出...
道尚難辦,何能污情染愛
參禪人,立志孤高,迥絕人世,隻身孤詣;以道為侶者,才是...
紹雲長老留給溈仰宗法子的開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法卷傳法 徒具虛文 所有到我這來接法的人,我都把這個意...
禪宗的參禪方法——無門關
下面講禪宗的參禪方法無門關,它淵源於我現在所住的趙縣柏...
為什麼古來有些祖師能把腿一盤,要走就走要來就來
我們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脫死。那麼何謂生死?生死的...
梅子熟了!——法常禪師的故事
大梅法常禪師參馬祖時,聽到馬祖說即心是佛,就領會這一道...
訃告|禪門巨匠紹雲長老莊嚴示寂
人天眼滅,法海舟沉!當代禪門巨匠紹雲長老,於壬寅年六月...
不可忘失自己清淨之心,這就是道
從前的人沒有禪堂,坐什麼香呢?沒有。六祖說:生來坐不臥...
今既披緇,豈敢再隨身轉
參禪人,頓修戒、定、慧,即滅貪、嗔、癡,並不離參,而另...
念佛好還是參禪好,在於個人是否相應
有人說: 念佛比參禪較為穩當。其實念佛一法,又有事念和...
即心是佛,云何識自心
洪州黃檗希運禪師。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蠢動...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詳夫心者。非真妄有無之所辨。豈文言句義之能述乎。然眾聖...
天台智者大師略傳
第一章:大師家系 止觀明靜,前所未聞。故智者大師把它作...
明禪法師憶佛源長老:光看書,那是沒用的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著佛源老和尚。對他印象最深的...
百丈禪師示大乘頓悟法要
問:如何是大乘頓悟法要? 師曰:汝等先歇諸緣,休息萬事...
高旻寺的禪門家風
記者: 高旻寺素有冬參夏學的家風。廟裡每年組織十二個精...
末那識的第六個特徵
末那識有六個特徵:第一,它總是追求愉悅;第二,它嘗試逃...
黃龍三關
大略是這麼三種關口: 對於破本參後,就是見性,但未了事...
夫學道者,先須並卻雜學諸緣
夫學道者,先須並卻雜學諸緣,決定不求,決定不著,聞甚深...
所有顯現皆是識神所變現,切不可認以為真
古人說: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總的來說,不論什麼好壞境...
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
不知不覺又一天,你在這裡打坐,打了多少個妄想?一剎那一...
在呼吸上用功夫
在禪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個關鍵,無論修哪一個法門,調好...
古德參究機緣頗多,唯有「念佛是誰」最易得力
出家本為生死大事。今出家兒,不知生死為何物,但知隨波逐...
禪宗參話頭法門疑情解析
參話頭是千年來禪宗門下最重要法門,但隨著禪宗的沒落,法...
念阿彌陀佛而成就的古月禪師
佛教裡面佛法是心法,你心能體會到的話,一切法都在運用當...
能同時依止一淨一禪兩位善士嗎
問: 請問法師,弟子能同時依止一淨一禪兩位善士嗎?弟子...
一句念佛是誰,戒定慧三學兼備
十一月初十開示(四七第四日) 三學兼修,一參具備。三學...
來果老和尚小侍者淨參師,年僅十九歲便生死自在
自古多少大德祖師,他們都能即生了生脫死,他們的嘉言懿行...
久參有禪,久住有緣
香板下面出祖師,哪個調皮就一香板。不聽啊?以為我喜歡講...
因參禪著魔最終引火自焚的界寬師父
有一個年紀二十多歲的師父,名叫界寬,他為人忠實,喜好參...
無這「四心」不能參禪
參禪人,有一坐三十年鐵志,可以辦道。 此一法無長遠心,...
世世生生,除辦慧業外,其餘盡是辦癡業
修慧一事,極為重大;滿世間人只說聰明、不說智慧者,何以...
修行貴在無生,發願往生豈不違背無生之義
【原文】 客問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貴無生。慕西...
專修淨業,自得心開
念佛之人,不可涉於禪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於信...
在宗門下得了好處的人,那不是學來的
宗門下講規矩,講用功,達到悟處。為什麼這麼說呢?比方古...
曹溪寶林禪堂十方常住清規
惟我六祖大師說法曹溪。天下衲子歸之。祖設安居。以容廣眾...
淨界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真修行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耐得歲寒,守...
寧可千年不悟,也不能一時住境
現在正是用功的時候,功夫用到什麼地方,那只有自己心裡明...
冶開老和尚是怎麼開悟的
選佛場,一念淨心成正覺,看誰能在這裡把世間一切的萬緣放...
修悟的下手處
大約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實受用者少。費力者多,得力者少。...
什麼是禪,參禪又是什麼
佛教宗旨,單以一心為宗。原其此心,本來圓滿,光明廣大,...
淨界法師:禪淨雙修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往生篇)
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提起佛號,你也提起佛號,他也提起佛號...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淨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只重數目而不重質量...
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
承問: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此則不難。若能念念了達目...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觀照篇)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禪觀與淨土,它的重點就是把大乘的禪觀跟淨土的念佛做一個...
趙州禪的兩個特色
趙州和尚,法號從諗,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
打坐時出現幻境,該怎麼辦
打坐時如果有任何善惡境界現前,都不要執著。告訴自己,這...
參禪人在修行中會出現的種種境界
真實用功辦道的人,首先要明瞭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參禪的人...
如果有功夫的話,哪還有個情色動
這用功,昏沉大的人,話頭不得力,是沒有用力參,沒有在不...
逞強好勝,終非道人資格
參禪人,只顧真參,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時,用頭觸柱,或用...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個叫李源的,他的父親是東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的。...
叢林參學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中國大陸的四大...
參禪人最重要是的細行
參禪人,最關重要是細行。缺細行,難入那伽。全細行,動行...
修悟兼顧蓮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當中,靠自力在這個濁惡的穢土修行,別說一般修...
佛知見與眾生知見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也就是在法華會上才把他實際的事情說出...
禪宗五家七宗——溈仰宗
溈仰宗是中國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唐代溈山靈祐禪師(77...
禪宗五家七宗——曹洞宗
曹洞宗宗名之由來 曹洞宗創始人良价(807-869)及...
以道念為家庭,以參禪為事業
參禪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禪參,有心可用。世間事放得下,...
無念、無相、無住
徹底覺醒不空過此生 在禪堂裡面七天,可能每個人都能有一...
懷玉禪師上品上生的故事
這裡我舉一個公案,大家看看。把這位法師求到上品上生的這...
把禪的理論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並不懂得如何才...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這四句話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以下的四句話:一切都是...
靜坐時出現境界該注意什麼
問: 在靜坐時有各種境界出現,還可以繼續再坐嗎?如果可...
修行人一定要閉關嗎
閉關,又稱掩關,這名詞和風氣,在印度並沒有,在中國也一...
參禪打坐應以什麼樣的精神來用功
祖師講: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齊休...
大慧宗杲禪法心要——禪病種種
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參禪之士尚須提防禪病,以防走錯了路...
學禪的人,一定要走得乾淨利落
其實佛教就是把我們整個生命,都落實到最小的時間單位裡,...
坐禪與靜坐是不是一樣
問: 坐禪與靜坐是不是一樣? 紹雲老和尚答: 在廣義來...
原來不打妄想是非常快樂的
未到地定跟初禪相貌的差別,這以下講的很清楚:謂由心調柔...
歷代宗門大德開示觀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曰:會是信...
以三見闡明破三關
修行要在實行,不是口說就能起作用的。此事無形無相,佛在...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
已經明心見性,何必還要再求生淨土
天如惟則(1286-1354),是元朝臨濟宗禪師。禪師...
明暘法師:禪宗史話
第一節 禪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傳 禪學是佛教根本教義...
生死心切,將一句話頭看到底
昔者有一學人參南泉老人,問: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
不識自心,盡名邪行
洪州黃檗希運禪師。又云:但無一切心,即名無漏智。汝每日...
初學佛,不離名言;真見道,不帶名言
我們剛開始去學習佛法的時候,是要從語言文字,離開語言文...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問: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紹雲老和尚答: 現在有些學...
【推薦】
初修定者須過好「三關」
三關:一是腿子關,二是散亂關,三是昏沉關。這裡的三關與...
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
執持名號跟禪是有密切關聯的。經典當中有句話:若人但念阿...
禪並不一定要靜坐,但是要有靜坐的基礎
靜坐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好處。它能促進身體的健康及心理的平...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誰
障礙我們見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們的分別心。其實分別心與我...
各宗要略——禪宗
源流 佛教分顯密和教宗之別。宗指禪學,禪宗是以心傳心,...
有位老和尚走幾步路,就把《華嚴經》念完了
度眾生一定要發四無量心,在度的同時要達到能、所雙亡無能...
在盡責中求滿足 在義務中求心安
淨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禪四個要點發菩提心、樹般若見、修息...
怎樣處理好學佛和學習生活的關係
問: 我有個同學,他是學生。在考試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念...
什麼因緣才能夠做天王
我們前面講到欲界諸天,他們共同的修學是十善業,包括身業...
不拿佛法做人情——記來果老和尚二三事
一、高旻寺革除經懺 內地有經懺的叢林,代信眾做一切的佛...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處定
看第四個,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個是整個三界裡面最高的境界...
天乘四種禪定之四禪
四禪,亦名捨念清淨地,謂行者復厭三禪之樂法擾心,復以種...
天乘四種禪定之二禪
二禪,亦名定生喜樂地,謂行者厭患初禪覺、觀之渾濁內心,...
這個就是參禪下手的竅門
要想從這個話頭入手,以念佛是誰入手,那沒有別的巧妙,你...
天乘四空定之空無邊處定
我們看第一個空無邊處定。 一、空無邊處定,謂行者厭患色...
天乘四空定之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
第二個,識無邊處定。 二、識無邊處定,謂行者厭虛空之無...
天乘四種禪定之初禪
定境的淺深,有四種差別。所以古人說:禪中無慾,欲中無禪...
天乘四種禪定之三禪
我們看三禪。 三禪,亦名離喜妙樂地,謂行者復厭二禪之喜...
在不曉得不明白上求個究竟,就是疑情
道,本來沒有東、西、南、北,亦沒有你、我之分別,直下承...
打坐念佛氣一直在頭上鼓,應該如何解決
問: 我打坐念佛好幾年了,近三年打坐氣一直在頭上鼓,就...
禪宗五家七宗——楊岐派
楊岐派為臨濟宗之支派,禪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稱楊岐宗。以...
為什麼今天開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開悟
光陰過的很快,今天是第二個七的第二天了。光陰無情,我們...
【推薦】
沒有生死懇切心,念佛參禪都是搞著玩的
問: 師父,您剛才告訴我們當下一念,我們也知道當下一念...
廣欽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打坐時先要身心清淨,然後上坐。初步練習不一定就要雙盤,...
年紀大了修學禪定,還能得定嗎
問: 年紀大,修學禪定,堪能性差,還能得定嗎? 妙境法...
禪宗五家七宗——雲門宗
雲門宗是禪宗五家七宗之一,屬青原行思一系。此宗以創始者...
趙州禪師和趙州禪
今天給各位講講我們本寺的趙州和尚和趙州禪。趙州禪的內容...
禪宗五家七宗——臨濟宗
臨濟宗是繼溈仰宗之後而成立的一個宗派,由於此宗的開創者...
念佛就是無與倫比極為深妙的禪
禪這個詞含義很廣泛,有世間的禪,有出世間的禪,有祖師禪...
【推薦】
十劫的善根才換來今生往生的資糧
唐代有一位懷玉禪師,他就是念《阿彌陀經》念了30萬遍,...
志公禪師:十四科頌
菩提煩惱不二 眾生不解修道。便欲斷除煩惱。煩惱本來空寂...
忍之久而純,耐之久而熟
參禪人,切宜恆心遠固,不得碰著即退。要知參禪事,大無可...
在《六祖壇經》中參悟人生三重境界
說到《六祖壇經》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原...
參禪的人要把種種妄想分別都放下
禪宗一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繞圈子,不走彎路。人生...
你真的確定自己是對的嗎
曾經有個男人必須離家一段很長的時間,在他離開前,並不知...
修慈心禪的方法
以自己為對像 你們也許注意到了這個經文的第一行:願我無...
有自知之明,迴避玄妙之談,老實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薩,都尚且渴望往生極樂淨土,何況我們這些業...
火宅塵勞,何時是了
火宅塵勞,何時是了?安樂得一日,便是千萬日樣子也。於一...
平常心要如何修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
汝能返照,密在汝邊
那時六祖惠能還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師的座下聽弘...
你貪求冥感,魔就來了
開始修行的時候,要先分別什麼叫魔事、什麼叫魔相,修定之...
世間之樂虛誑不實,禪定之樂永離生死
四者巧慧:籌量世間樂,禪定智慧樂,得失輕重。所以者何?...
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
馬祖一日謂眾曰: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能傑法師:童蒙止觀
代序 蕅益大師說:佛道以見性明心為指歸,以信行、法行為...
參禪與念佛法門是異是同
或問蕅益子曰:參禪、教觀與念佛法門,同耶?異耶? 答曰...
境隨情起,識逐緣生
大智度論問。若一切諸法空如幻。何以故。諸法有可見可聞。...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又有人問:開了悟究竟是什麼境界呢?這個問題我們在雲居山...
本既無迷,悟亦不立
問:如何是修道? 師云: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
永覺元賢禪師:示淨土社諸善友七首
一 琉璃寶地黃金相 不在西方不在東 妄想盡銷歸一佛 自...
他這念頭一動,你折了好大的福
打禪七,就是來用功辦道的。用功辦道是要吃苦頭的,坐在那...
不管哪一宗都要見性,不見性你弄的還是生滅
禪宗沒有什麼語言,他的問話就是實際,問在答處,答在問處...
船子和尚與夾山禪師
這幅圖描繪的是禪宗極為有名的公案,說的是唐代夾山善會禪...
要得在世不造過者,只有參禪一法
參禪人沒有過:日用中一切時參,一切處參,一切事參,無造...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參禪人,警他用心曰:我沒有看到一個什麼心,在哪裡用呢...
嶺東第一禪——僧稠大師的故事
僧稠大師從幼年時就勤學苦讀,到青年時已精通經史子集。被...
禪宗對六識空性的體證
六識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對境所產生的六種認知作用,即眼...
宗賾禪師勸參禪人兼修淨土
【原文】 夫以念為念,以生為生者,常見之所失也。以無念...
寶誌禪師《大乘讚》十首
一、 大道常在目前,雖在目前難睹。 若欲悟道真體,莫除...
父母未生之前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
菩薩雖然利益眾生,看眾生受苦,終日度眾生,但不見眾生相...
參禪無秘訣,只要生死切
今之參禪不靈驗者,第一無古人真實志氣,第二不把生死無常...
念佛人能往生西方,但禪密行者成就後去哪裡
問: 淨土法門念佛往生西方,禪、密行者功成後去哪裡? ...
北宋高僧死心悟新禪師
好,各位有緣,阿彌陀佛。我們今天的內容稍微久遠一點,要...
無禪有淨土往生的人太多了
在這個世間上,這些無禪有淨土往生的人那是太多了。大家看...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永嘉玄覺禪師在《奢摩他頌》開頭就說:恰恰用心時,恰恰無...
道無可修,法無可問,起心動念,即乖法體
禪堂就是要見性,見性就是觀心,能觀心即是上定,若不觀心...
共5頁
第1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下一頁
智諭法師
八關齋戒
迴向
婚姻愛情家庭
金剛經
地藏菩薩
發願
來果老和尚
虛雲老和尚
容通法師
菩提
阿彌陀經
寬運法師
文珠法師
布施
隨緣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