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

德光法師  2023/05/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

今天是打七的最後一天,我們打七的目的,是用參禪的方法或是念佛的方法,離卻攀緣心,證到我們本有的自性。我們的自性從無始以來,不曾生未曾滅,但是我們眾生,迷於外境認假為真,把好端端的天真佛埋藏了。

現在我們剋期取證,要恢複本有的光明寶藏,要明心見性是需下一番功夫的。明心見性對有道心、有力量的人不是難事,一般人不容易做到。什麼是力量大的人呢?就是痛念生死,能捨能放的,有大慈心的人。具有這種力量的人現在不開悟,早晚也要開悟。

了生死不是一件小事,古人善根深厚的人,也是很簡單的。過去西天有尊者叫婆羅提,是成道的,有一國王叫異見王,很恭敬尊重他。向他問法說:「尊者如何是佛?」尊者說:「見性是佛。」又問:「尊者你見性否」。尊者曰:「我已見性」。

異見王又問:「佛性在什麼地方見呢?」回答說:「佛性在作用處見。在胎曰身,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嗅香,在舌談論,在手提執,在足運奔,識者週遍法界,收攝在於微塵,說大廣大無邊,說小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魂。」

異見王一聽忽然開悟。一聞即悟,原來日用全是佛性的妙用。

所以古人說:「不知坐臥全是道,只顧茫茫受苦心。」哪裡去找佛性,見性實在是不離當下,如果離開六根門頭,哪裡去找性,六根門頭全都是性。

楞嚴會上佛告訴阿難:「生死輪迴是汝六根,更非它物,成佛作祖也是你六根,更非他物。」阿難心裡懷疑這話,忽然十方如來一齊現前,同聲告之阿難:「阿難,生死輪迴是汝六根,成佛作祖亦汝六根,更非它物。」諸佛現前,是為了斷除阿難的疑心。

就是說凡夫六根對六塵,起惑造業流轉生死,而聖人六根對六塵心不染著,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妄想分別,與佛性有什麼差別嗎?

沒有差別,不過是一個污染,一個不污染,聖人與凡夫差別,就在於用心之時,住與不住的差別。住相即凡夫,離相即聖人,離攀緣心無所住著,那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是佛性的作用,無不是中道的,這是覺悟的人真實的寫照。

我們要用心體會佛陀的本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時時達到無住生心的本來相貌,心中快快樂樂光光明明的,亦不住光明之相。那我們離極樂淨土又有多遠呢?我們當下不是淨土,又是什麼呢?明心見性,在有力量的人也不是難事,因它是本有的,看破放下就是。

我們在一念上做功夫,一念無生是我們的真心,因為心粗,沒有能力用在第一念,一動念就是分別執著,所以祖師方便用參禪的方法,把攀緣心止住,見到本性。

我們的本性,就像水一樣本來清淨的,妄想執著一起,就波浪濤天了,前浪趕後浪,非常危險的,所以要息妄顯真,掌握不了第一念、第二念、三念、四念、不知到哪裡去了,念成想了,執著了還不知道。聖人的心態,就像水上畫圖一樣,盡管用心,不落痕跡,念念無有住著,六根之中一舉一動皆是佛性的作用。

修行人要直心是道場,一切處要真實,直心是無二之心,我們的妄想之心是取巧心,彎曲心,這與自性相違。因此,要在起心動念上觀察,晝夜六時,行住坐臥處觀照,要明白哪個是不生滅的,哪個是生滅的。

佛性是沒有相貌的,沒有法子表現出來,就是十方諸佛菩薩,也不能把自性拿出來給人看,也只能說說它的體呀、相呀、用啊,拿種種的比喻來形容它。它不是開口的,開口就不是。

開口就不是,怎麼見呢?見在用處,用就是心。性是體,我們一天到晚哪裡不用呀!先要明心,明心後用心表達性,那麼這個一舉一動,無不表達性體。如果你在迷中,表達的心都是迷惑的、片面的、膚淺的。明理的人表達出來的心,它是透徹的,圓滿而又全面的,這就是真正的智慧,所以我們想見性先要明心。

性者,不遷不變之意,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是我們的性。心則不同,由性而起,隨緣而生,隨緣而滅,世界種種差別由心而造,造善上天堂,做惡下地獄。這個心就直說來如幻如化,了不可得,六塵緣影如同鏡中像,水中月,如同夢境一般,這就是明心。

現在社會上的科學家,哲學家都知道心是假的,是前塵的反映,是外界反映出的影子。我們佛弟子,真正知道的也不是很多。心雖是前塵影子,沒有體性,隨緣而生,隨緣而滅,但是你不識破它,它就大鬧天宮,無量生死,無量罪業由它而造。如果你識破它,它就一毫力量也沒有。

當年二祖斷臂求法說:「乞師與我安心」。達摩祖師說:「拿心來,我與汝安」。二祖沉思片刻說:「覓心了不可得」。這時,初祖馬上說道:「我與你安心竟」。二祖回光一照,言下大悟,明白了,噢!原來這個妄心是沒有的,我的真心是本有的。

我們這個離妄的靈知,就是我們的真心!這就是明心見性的境界,要開悟要像二祖那樣明心了不可得,明白都是妄想所現,無一可得,我們身體都是四大,加上妄想組織起來的,要把身心世界看破看空,這叫明心。

在這個地方,等一念不生,妄念不起時,要觀察,萬法都空,身心世界也空。那麼這個知空的主人,這個離念的靈知,是什麼相貌呢?一切萬法由它顯現,說有也不對,說無也不對,無頭無尾而又靈靈不昧。這就是我們的佛性,一切聖賢,諸佛菩薩由此而誕生,涅槃出入在寂靜處,明心見性是佛法的根本,是真實不虛的。根基大的一言之下,狂心頓歇、回光一照了悟本源,這是輝煌的一刻。

我們整日妄想紛飛,牽腸掛肚看不破,放不下,所以生死難了。古人悟道容易,今人悟道很難,沒有把身心世界看破,看成幻化了不可得。我們的佛性本來是清淨的,就因為不明白真相而受污染。外道更是不明身心是幻,怎能談到明心見性了生死,證涅槃呢!

我們只有佛法熏習,可以形成不生不滅之因。其次都不可能,要從心上下手,心是用,離用找不著體,因用而顯體,因體而成就。古人千山萬水求善知識,就是為一言半句,要明白這個道理,不是糊里糊塗就能了生死。

我們禪宗過去在禪堂,不去看經,因為有善知識。用不著看,你如果路走的不對,可以請示。路走錯了,善知識知道。修行要經過自己用功,親近善知識善友,才能弄它個水落石出。成佛正因就不會種錯,不能馬虎下去,今生不了,來生還是迷糊,了生死就難了,希望大家在這兩個七能夠找到路,有路可走。認識到宗門大法,是佛出世的本意,佛是為這個本意而來,十方諸佛都是如此,全是為了大地眾生,生死未了來指明心地。

發明心地的人要再接再勵,不要得少為足,發大慈悲心,為將來的佛法作出貢獻,提倡佛的正法眼藏,使佛的正法久住。自利利他,燈燈相照無有窮盡,以報佛恩。

最後告訴大家,集中修行是手段,離開禪堂就放縱開了,這樣不好,要把功夫用在四威儀當中,喫茶、穿衣無不是道。道從未離開我們,生活本身就是修行。最後祝願大家,二六時中吉祥如意,法喜充滿!祝願佛之正法眼藏長久不衰,救度迷情!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禪定的開示》

關於禪定,其實,禪就是定,定就是禪,一定要來解釋它...

我們為什麼要建立正見

為什麼要建立正見?正見當然就是菩薩的智慧。 因為我們...

《楞嚴經》對治攀緣心的三道防線

這地方有講到一個觀念:生命的轉變,是來自於內心的轉...

達照法師:回歸心靈

我們在人生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不停地追求,又...

真如的心必須要離開三件事情

當我們能夠在因地於妄念當中,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

首楞嚴王三昧對治的重點

《楞嚴經》前面的三卷經文,佛陀等於是講到了大乘佛法...

現前這念心,本來清淨,本自具足

講修行,講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話,你我透徹了自己這一...

淨土道場是否可以不提「禪」字

問: 淨土道場是否可以不提禪字?學人在永寧寺聽說壓根...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越用功為何煩惱越重

【不聞虛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無形相,無結解故。】...

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我們強調修行的法門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麼咒,...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很多人看了游本昌老先生主演的《濟公遊記》這部電視劇...

擺渡自己的心靈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長途擺渡。在生命的河流中,我們只...

句句消歸自心

祖師們常常教誨我們,要做到句句消歸自心,如說修行。...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在此世間,每一個眾生都在追求著安樂,為什麼會不期而...

【推薦】解脫的四要

前言 我們學習佛法,目的在解脫煩惱的束縛,覺悟宇宙人...

印順法師《大乘空義》

一 空為大乘深義 佛,是由於覺證空性而得自在解脫的。...

淨土法門是權法還是實法

【原文】 客曰:弟子昔日聞言,淨土法門,全屬小乘。極...

煩惱的根源來自於顛倒

佛法的因緣觀,主要就是苦、集、滅、道,有雜染的因果...

鸚鵡往生的事例

八十年代包頭有一隻鸚鵡,是一個愛好鸚鵡的人從四川重...

我求的太多,地藏菩薩不會煩嗎

要想成佛,就像商人到海采寶一樣,你得請一個入海采寶...

隨處皆妙藥

當今社會風氣浮動不安,問題皆出在「人心」,「身病好...

心無形故,力最無上

《金剛三昧經》云:大力菩薩言:何謂存三守一,入如來...

如何看待《無量壽經》會集本

《佛說無量壽經》傳入中國,曾被翻譯過多次。現存五個...

耀一法師:初學佛應讀的幾部經

一、 《地藏經》 《地藏經》專門講因果,然後再講到百...

【佛教詞典】傳燈

(人名)明釋傳燈,字無盡,號有門。居高明寺。博通內...

【佛教詞典】激磨

謂多貪者。為得如前供養等故。往至他家。作如是語。汝...

【視頻】問道高僧之南通廣教寺

問道高僧之南通廣教寺

【視頻】夢參老和尚《修行要精勤精進》

夢參老和尚《修行要精勤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