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行應從心性的觀照下手

惠空法師  2023/05/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修行應從心性的觀照下手

大家進到學院來修學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驟,還要檢視實踐的成效,這與所謂「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是沒有衝突的。也就是我們不是去檢討有沒有收穫,而是檢查我們的耕耘有沒有出毛病?我們的重心還是放在耕耘上,還是要努力耕耘,而檢視成效是為了調整推進耕耘的力道、改善耕耘的操作、適應耕耘的需求,然後朝目標出發,而一切沒有障礙。

今天我們不講成長的外在因素,而是要談成長的方法本身會產生什麼成效?像樹長高、長大,我們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得出來它在成長;可是一個人的成長,外表看不出來的,所以我們要進一步以更確切的尺寸去把它檢視出來。

檢視的尺寸標準在那裡?就是觀察檢視我們習性的改變,具體來講:也就是我們心性的柔軟度、光明度以及覺察度有沒有成長?如果自己的習性還是這麼愚鈍、嫉妒、急躁,思考問題的角度還是狹隘、愚昧,表示你的私心非常地重,心性的警覺力、柔軟度、光明度都不夠,這些都是需要常常去檢視的部分,進而再加以調整,調柔心性、增強光明、善良、慈悲及覺性的力道。想要這樣的成效必須從聽聞佛法、思惟佛理、嚴持戒律、禮佛懺悔、勤做僧眾的作務以及參禪打坐中得到成就。

各位不要從外在的,如:寫了多少文章?擔當什麼職務?有多少信徒?甚至有多少存款?是不是拿到學位?來檢視自己的生命是不是得到安穩、安詳、安樂,這些是謬誤的尺寸,從這些外相事物上所看到的,都是虛假錯誤的。我們要看的應該是:自己的供養心夠不夠?吃苦耐勞的淡泊心夠不夠?對周圍的人不分怨親的平等心、無分別心夠不夠?

如果,一天到晚看這不順眼、看那不順眼,一點點小事情就煩惱亂心,我們的心非常容易受到波動,這個時候大家要記住,真正最有力量的是什麼呢?──是參禪,禪坐是最有力量的。可是有的人因為參禪使不上力,所以退而求其次,如:持戒、懺悔、修福、讀經,這些是輔助的方式,可以隨個人的根性及因緣而選用。因此,有的人要懺悔、有的人要讀誦、有的人要修福、有的人要持戒,不一定,可是最後的歸合點都在於內觀自省。唯有從心性成就的觀照裡,才能夠徹底地洗淨心境,徹底地開發心境的覺性。

中國的禪宗正是從徹底洗淨內心下手,使內心得到光明、得到警覺、得到平等,淡泊一切而發為吃苦耐勞、供養大眾的慈悲眾生的作為,而這才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供養,真正的平等、真正智慧的流露,這也才是究竟的根本處理方式。

在這個過程當中,用一些虛假不真實的東西來給自己一點自信;或是用一些比較顯著的東西來肯定自己的成長,這個無可厚非,是可以接受的。可是大家要清楚:那只是一個輔助方法或是一種權巧方便,但並不表示我們已經成道,或心性有什麼成就了!

比如:我們學會講一部經;寫了幾篇文章;法會中引導大眾唱念,儀軌流程如法如理;或者所做的事情雖然平常,可是獲得大眾的讚美及師長的誇獎等等,都可以給我們一點信心和鼓勵,但各位要記住,這些東西都不是真實的,真正真實的是:內心的覺性、慈悲、善良、平等、清淨,這才是根本。

總之,希望大家對這個道理要非常地清楚,不要把這些輔助的、世間的、外在形式的種種方便性的肯定與鼓勵當作真實,認為已屬究竟,而是要從根本上去掌握自己學習的進展,然後「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向菩提之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參禪與念佛法門是異是同

或問蕅益子曰:參禪、教觀與念佛法門,同耶?異耶? 答...

【推薦】做好這四大步驟,為往生做準備

一、提起佛號 蕅益大師強調:提起佛號,淨土宗念佛不一...

宣化上人:要真真實實去修行

能說我有境界,聽到虛空中有人在說話。那簡直是著魔,...

修行的功德來自於「我願意」,自然而然引發歡喜踴躍心

我們在長時間地修,無量劫來累劫地修,最容易的就是生...

公平分配財產

在百喻經中有一則很有趣的短文:有一位父親,年老多病...

要以法相見,不能以情相牽

聞具足,就是聽聞正法。就是以你們那種好樂心親近善知...

凡聖兩忘

南塔的光湧禪師初參仰山禪師時,仰山問他:你來做什麼...

圓滿人身的修養

一、做正信的學佛人 既然我們大家學佛,我們要明白,...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為人處事要講究方法

佛陀說法,講究應機,提倡隨機施教。 比如,對小孩,...

佛家禪語

△ 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虛空無罣礙。展開遍十方,...

為什麼走上修行之路

大家要時時反觀內心:為什麼走上修行之路?對佛法的信...

什麼是成功呢

什麼是成功呢? 在古人看來,封侯拜相,加官晉爵,都...

【推薦】臨命終時永遠記住一句話:往事不堪迴首

諸位!我們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麼用功,臨命終永...

一擊忘所知——香嚴禪師的悟道因緣

香嚴禪師和溈山禪師同為百丈禪師的弟子。香嚴禪師對於...

負債為牛之宿緣

昔時,佛與千二百五十位常隨大比丘弟子及眾多菩薩,來...

改過獲福感應二則

改悔孝親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區思治,...

「出世」與「一切皆空」的含義

出世 佛法說有世間,出世間,可是很多人誤會了,以為...

執持禁戒,塵業不侵

執持淨戒 執持淨戒就是能夠完好無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

認識釋迦牟尼佛(圖)

兜率說法 觀緣下生 聖善慧菩薩功行圓滿,住兜率天內...

【推薦】雖未能心中清淨,亦得往生

做佛事一事,(光)前已詳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虛套。...

角度不一樣,看問題也不同

蘇軾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

一切皆不是「我」的

在提到四大皆空這個名詞的時候,許多人往往會說:出家...

為什麼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

為什麼這個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我們來看看種子...

當思來處不易

釋尊在世時,有一名弟子對於信施供養的衣服,才穿了兩...

【佛教詞典】大方等

又名大方廣,即所說的道理不但廣大方正而且平等。...

【佛教詞典】華嚴經文義綱目

全一卷。唐代賢首大師法藏撰。又稱華嚴八會綱目章、大...

【視頻】顯明法師《佛七開示-淨土法門》

顯明法師《佛七開示-淨土法門》

【視頻】界詮法師《你是人才,龍天自會推你出來》

界詮法師《你是人才,龍天自會推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