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梵網菩薩戒為何如此殊勝

德亮法師  2023/06/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梵網菩薩戒為何如此殊勝

從教理上來看

天台祖師把佛一代時教分為四種教,叫藏、通、別、圓四種教。

藏是三藏教。藏教和通教呢,都有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藏教、通教,聲聞乘基本都是斷見思惑,緣覺證辟支佛果,也是斷見思惑,只不過見思惑習氣斷得更加徹底一點。藏教的菩薩乘就是三大阿僧祇劫,然後生生世世度眾生行菩薩道,不出生死,最後一坐成佛,這是三藏教的菩薩乘,最後成佛,這個三藏教和通教他這個三乘最高果位是佛。

但是,他所斷的惑也只是斷見思惑而已,都是斷見思惑。只不過藏教的聲聞就是阿羅漢,斷見思惑就好像把一塊木頭燒成炭了,燒到這種程度。辟支佛斷見思惑斷的更加徹底一點,就像把一塊炭給燒成灰了。那藏教的佛呢?相當於把這個灰都燒沒了,更加徹底。但是,不論多麼徹底,他還是停留在斷見思惑這個層面,解脫了分段生死,生死輪迴,不在六道裡輪迴了。但是,微細的無明惑還沒有沾到邊兒呢,這是藏教和通教的三乘。

那還有別教和圓教,別教這個法啊,他就不同了,不但見思惑可以斷,別教和圓教只是指菩薩乘,沒有聲聞緣覺了,都是菩薩乘了。別教和圓教,別教不但斷見思惑,還能破無明,別教破無明,最終能破十二品無明。破一品無明就做初地菩薩了,能破十二品無明,最終成就別教的佛果。別教的佛果是破十二品無明,但是還不究竟、不徹底。圓教的經典依這個來修行,不但破無明,還能破四十二品無明,這才是究竟圓滿的佛果。

所以我們看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這些還都屬於小乘的戒律,這些小乘的戒律,他屬於藏教通教這些小乘法。那六重二十八輕這也是菩薩戒,但是這個菩薩戒屬於藏教通教本位,它是藏教通教所攝,還屬於小乘的三藏教的菩薩法。那對於梵網戒就不一樣了,它就屬於別教、圓教所攝的這個大乘的菩薩法。所以這個大乘的菩薩法就非常高貴了,屬於別教圓教所攝的大菩薩法,受這個戒呢就能成就究竟的徹底圓滿的佛果,這是這個菩薩戒。

所以《梵網經菩薩戒》十重戒叫「十無盡戒」,這十條戒是無盡戒。不但四十八輕戒是從十條重戒當中流出來的,乃至一切小乘的戒、一切大乘的戒律都是從梵網經、梵網大戒當中流出來的,最後還歸此菩薩大戒。所以,這是從教理上來看,梵網經菩薩大戒它的殊勝性啊,它是別教圓教所攝,最後能成就究竟的佛果。

從功德差別上來看

如果說功德利益的話,你受五戒、八戒、十戒,乃至具足戒,受這些小乘戒法,就好比像麻雀高飛,飛得也挺快,但是飛得還是有限的,麻雀高飛。對於六重這個小菩薩戒,它就好像是一個老鷹在高飛,比麻雀飛得要高、要快、要遠。但是如果要受梵網經菩薩戒,它的功德利益就相當於大鵬金翅鳥在飛了。一展翅九萬里出去了,那是功德利益完全不同,速度非常快,目標非常遠。起點雖然是相同,但是最終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這是功德利益。在經上也常常讚歎,受菩薩戒的人呢,就在這一生當中,一念當中就具足八種功德,一念當中就具足八種殊勝的功德。

第一種就是趣道場殊勝。

最終成佛啊是非常殊勝的,就像大鵬鳥一樣,一展翅就過了十萬里,是非常的快速,非常的遠。那麼,菩薩發心受這個大戒,也能快速超過這個度越六趣、三乘,度越六趣,超過三乘這種教法,最後直至菩提。這是「飛碟級」的交通工具,很快,這是趣道場殊勝。

第二是發心殊勝。

受菩薩戒,若人一念發起這個大悲大智來求受這個菩薩戒,他就超過二乘。你發一念求大乘菩薩戒這個心呢,就超過二乘人。二乘是聲聞乘、緣覺乘,乃至聲聞乘你證得阿羅漢果了,你都不如一個發心受菩薩戒的一個凡夫他的功德大。身份迥然不同啊!雖然他是鳳凰的孩子,比況你這一發心就是鳳凰的孩子了,鳳凰的兒子雖然還很弱小,還不會飛,也不會捉蟲子吃,乃至走路都蹣蹣跚跚的,很難走。你是老母雞,你想你還不如我呢,我上躥下跳還能上樹呢,我還能捉蟲子呢,你一個這麼柔弱的小東西,你怎麼能比得上我呢?但是你老母雞總是老母雞啊,你總是成不了鳳凰啊,人家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幼子,但是下面就是成鳳凰了。所以,一發心受菩薩戒,就超過二乘的果位。

就像我們常常聽聞的那個公案,這個沙彌一發心,前面他師父是一個阿羅漢,就趕快回過身來,好好好,我來背包吧,你走前邊。剛一發心想做佛修大乘,馬上就給他背包。像這些理啊是很難令人信受的,確實是很難信,也是很難信得的。你想他是一個阿羅漢,那是多大的智慧啊!神通啊!那世間的凡夫哪個能比得了阿羅漢啊!那是多麼受人尊重啊!但是他都不如一個發心受菩薩戒的人,他的功德。所以,這個很難令人信受。

第三是福田殊勝。

你發心受菩薩戒,是一個凡夫菩薩福田都很殊勝。經上說,假使有人供養滿閻浮提大阿羅漢,不如供養一個受菩薩戒者。有人修供養,修供養的功德很大,整個閻浮提世界所有的眾生都成了阿羅漢,所有的阿羅漢你都去進行四事供養,那供養阿羅漢的功德很大。但是,他還不如供養一個受菩薩戒的凡夫功德大,因為這個凡夫他是運心廣大。

就好像我們常說供養世間的所有凡夫,世間所有凡夫加起來都不如一個轉輪聖王的功德大,福德大。所以供養世間一切凡夫啊!你都不如供養一個轉輪聖王福報大。你世間所有的眾生全成了轉輪聖王,都有這麼大福報,你全都供養,但是你不如供養一個忉利天王功德大。依次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依次遞增都是如此。乃至世間所有天人加在一起都去供養,你都不如供養一個初果聖人功德大。那初果不如二果,二果不如三果,世間的所有眾生都成了三果聖人,加在一起進行供養,都不如供養一個阿羅漢的功德大。你看這個功德次第增長啊!那是完全不同啊!但是,供養阿羅漢功德這麼大,所有眾生全成阿羅漢了去供養,你都不如供養發菩提心的一個菩薩功德大。所以出家菩薩供養,但一聽在家菩薩、居士,我供養他幹嘛啊?就馬上搖頭晃腦不想供養了。如果有需要幫助的,也可以供養,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第四是功力殊勝。

受這些小乘戒法啊,他的功德、他的光明就好像螢火蟲一樣的光明。受這個菩薩戒的功德啊!他好像日光一樣,日光普照。所以這個功德、這個智慧光明啊差距太大了,這個光明自己看不見,但是佛菩薩看得很清楚。所以不要自輕,只要受了菩薩戒,就要珍重自己的戒體,珍重自己菩薩的身份。你是一個菩薩了,你的光明可以普照一切了。

第五是滅罪殊勝。

受了戒犯戒都比外道要強,就好像你是金飯碗,打碎了還是黃金。他是一個瓷飯碗,打碎了還是一個泥巴,沒打碎他也是一個泥巴而已。即使墮落到惡道裡面,受戒犯戒墮落到惡道,他受罪也輕微。由於這個戒的加持力啊!受罪也輕微,就好像天人,欲界的天人,也有窮的也有富的,天上也有窮人。但是,天上再窮再窮的人,他也比你人間的人要快樂得多,還是快樂。

第六是受胎殊勝。

如果受了菩薩戒,如果在胞胎裡面呢,會有天龍善神來守護。受了菩薩戒不一定今生就會解脫呀!他如果還在輪迴呢?輪迴當中他是很苦的,如果沒有善神守護啊!被惡業纏繞啊!那是風險很大。所以,有善神守護,這是戒神在保護你,不受這些災難、病苦。

第七是神通殊勝。

受菩薩戒的呢,他沒神通是沒神通的,他如果以後修證有神通了,那種神通就不是二乘那種神通所能比擬的了,就是大神通了。他那大神通呢能夠攬長河為酥酪,整個大河大江他能變成酥酪來飲用,能夠把大地都變成黃金,也就是他的神通非常廣大,不是小小的神通。我們都好樂神通啊!連鬼神的神通心裡都覺得了不起,心裡都很羨慕。連鳥的神通,鳥都會飛,我還不如一隻鳥了,這個都是小境界啊!

第八是果報殊勝。

受菩薩戒之後就是一定會,當來必定會生到蓮花藏海,生到諸佛的世界,受法性身,一定會得不退轉位次,三種不退轉。如果沒有菩薩戒這種加持力,想得到不退轉也是很難的。生生世世修行啊!進進退退啊!什麼時候才能得到諸佛的受記,必定什麼期限內成佛啊!那是很沒譜。但是,受了菩薩戒之後就得到一種必定不退。以這個菩薩戒的因緣一定會生到諸佛國那去,一定會獲得到三種不退。所以,這個是受菩薩戒的這種殊勝性。所以,大家是可以隨宜受持。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不小心傷害了小動物是否破戒

問: 在清理花園的時候,不小心傷害了小動物,是否破戒...

【推薦】修持地藏法門的功德利益彙集

一、地藏聖號 《地藏菩薩本願經》經文: 【更能每日念...

星雲大師《受持五戒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 我們煩惱無明的眾生,每日放縱身口...

地藏菩薩晨朝入定度眾生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世路光定。由此定力。令...

碰到摔倒在地的老人要不要扶

問: 受過菩薩戒的居士,在路上碰到摔倒在地的老人,...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勝劣

在禪宗裡有一則公案:當初,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到中國,...

像微塵那麼小的功德,我們也應隨喜讚歎

像世間一般人,都以為烏鴉是不吉利的,以為聽到烏鴉叫...

極樂的八功德水有哪八種功德

八功德者:一、澄清,異此方渾濁;二、清冷,異寒熱;...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虛雲老和尚住世的最後一日

九月初十午,公命侍者撤退佛龕,供奉在別室中。侍者知...

為何要先修布施才能夠持戒

佛陀是什麼因緣,一定要我們先布施、然後再持戒、然後...

【推薦】閉關十天念百萬佛號的真實體驗

淨宗祖庭東林寺舉行的10天閉關念佛活動真是太殊勝了,...

剖析現代社會造妄語業之現象

在當今人類的貪慾急劇膨脹的時代,為了獲取名利造妄語...

白衣上座講經,出家人應該慚愧

這裡有位法師提出二個問題: 問一、末法時代白衣在上座...

有什麼看不開的呢

比捨是個出名的珠寶商人和經驗豐富的航海家。一次,比...

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百丈禪師的從林二十法則中說:從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杭州靈隱寺內,掛著這樣一幅對聯: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

要想了生脫死,應先知道自己的工夫

古人說: 靜中工夫十分,動中才有一分; 動中工夫十分...

假饒造罪過山嶽,不須妙法兩三行

古德法華偈頌云:六萬餘言七軸裝,無邊妙意廣含藏,白...

您做菜時有沒有發過這種願呢

我們怎麼樣來訓練這個心、怎樣相結合呢?在日常生活當...

除滅瞋恚得無憂

昔日佛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城中有一位婆私吒婆...

希求往生極樂世界是一種貪心嗎

【原文】 客曰:弟子憶昔念佛,被人呵雲,修行之人,當...

因儒童的故事:結婚當天卻出家

佛世時,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結婚那天,請...

戒律中為何反對飲酒

佛教是反對飲酒的,無論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

鋤草斬蛇

有一個學僧到智常禪師的道場來參學。 智常禪師正在鋤...

【佛教詞典】僧坊

(堂塔)又作僧房。僧尼所住之坊捨。僧坊之名,雖通於...

【佛教詞典】五十二類

(名數)即五十二眾。...

【視頻】普陀山法雨禪寺

普陀山法雨禪寺

【視頻】妙境法師《三國陸雲遇鬼記》

妙境法師《三國陸雲遇鬼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