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

瞭然法師  2023/08/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

【原文】

客曰:弟子復憶昔念佛時,遇一禪人教雲,念佛法門,只在第七識上用功,參禪法門能在第八識上用功,何不捨念佛而參禪乎?弟子愚蒙,不了此義,未知是否,請師證明,究竟如何?

答曰:此事不定,參禪功夫,亦有淺深;念佛功夫,亦有淺深。但以參禪功夫,全仗自力,境界雖深,比較愈難。念佛功夫,專仗佛力,境界雖淺,比較愈易。

若論念佛功夫,普通行人,最初下手,本由第六意識心,念念執持阿彌陀佛名號。由此持念純熟,漸漸轉到第七識心。若能念念在第七識上用功,足可往生西方,因是比較愈易。

何以故?不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所謂淨念相繼者,即第七識心念念相繼也。蓋此第七識,名傳送識。雖不及第八識之不動,較前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識,而勝過多矣。何以故?因眼、耳、等之六識,終日與六塵相對,拖泥帶水,不名為淨。唯此第七識居中,不與六塵相對,故名淨念。蓋此淨念,即是正念。

凡念佛時,若正念現前,心能作主,歷歷分明。正念若失,心難作主,雜念紛飛。雖則高聲念佛,自己皆聽不到。縱聽得到,總不十分句句明瞭。

是以念佛行人,當在第七識上注意。何以故?凡臨命終時,能作主宰,正念分明,待佛來迎者,即此第七識正念之心,歷歷分明也。若論正念之心,六識、七識、本無分別。但以六識不淨,七識純淨,又以六識散亂,七識不亂。譬如種子,住在地中。復如果核,住在果中。

須知念佛行人,善能入佛果覺,住佛正定。會得一念全體,全體一念者,即在第八識上用功也。是以古人云,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所言在定之心者,即第七識心,住在第八識心中也。此第八識,名含藏識。入此藏識,即入一心。依此一心念佛,自然漸漸不亂。

皆因入己本覺,即是入佛果覺。非離自己本覺,別有如來果覺也。以此功德,迴向西方,臨命終時,決定往生。但品位高下,亦隨各人功行淺深不同耳。

【白話譯文】

客人說:弟子又記起以前念佛時,遇到一個參禪的人說,念佛法門,只在第七識上用功夫,參禪法門則能在第八識上用功夫,為什麼不捨棄念佛來參禪呢?弟子愚癡,不了解此話是不是正解,請法師證明,到底是怎麼回事?

師答:此事也不一定,參禪的功夫有深淺,念佛功夫也有深淺。但是參禪的功夫,全仗自己的力量,境界雖深,比較起來更難。念佛的功夫,專仰仗佛力,境界雖淺,比較起來更容易。

若論念佛功夫,普通念佛行人最初下手,是從第六意識心,念念執持阿彌陀佛名號。由此持念純熟,漸漸轉到第七識心。若能念念在第七識上用功夫,足可以往生西方,因此比較容易。

為什麼呢?《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所謂「淨念相繼」,即第七識心念念相繼。這個第七識又名傳送識,雖然不像第八識那樣不動,但與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識相比,則殊勝很多。為什麼?因為眼、耳等前六識,終日與六塵相對,拖泥帶水,不稱為淨。只有第七識居於中間,不與六塵相對,故稱為淨念。此淨念,就是正念。

凡念佛時,若正念現前,心能作主,歷歷分明。正念如果失去,心難以作主,雜念紛飛。雖則高聲念佛,自己皆聽不到,縱然聽得到,總不能每句都明明瞭了。

所以念佛行人,應當在第七識上注意。為什麼?凡到臨命終時,能作主宰、正念分明地等待佛來迎接的,就是此第七識正念之心,它是歷歷分明的。若單論正念之心,第六識、第七識本來沒有分別。但因為前六識不淨,第七識純淨,又因為前六識散亂,第七識不亂。譬如種子,住在地中,又如果核,住在果中。

再者如果念佛行人,能夠善於入佛果地覺,住在佛的正定中。知道一念全體、全體一念的境界,就是在第八識上用功。所以古人云: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所說的「在定之心」,就是第七識心,住在第八識心中。此第八識名含藏識,入此藏識,也就入一心。依此一心念佛,自然漸漸不亂。

因為進入自己的本覺,就是入佛果地覺。不是離開自己的本覺,別有如來的果地覺。以此功德,迴向西方,臨命終時,決定往生。但往生品位之高下,亦隨各人功夫的淺深而不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臨終時,聽到佛號的利益有多大呢

【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兩個指標

《阿含經》講三個法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中陰身應跟哪種顏色的光走呢

問: 弟子看有些書上說,人死後因為業力的牽引仍然會在...

正確認識一句佛號念到底的意義

如果你的煩惱輕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願力堅...

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

引淨土宗的二祖善導大師說: 「末法眾生,神識飛揚,心...

臨終前身體四大的變化

說到人的死亡,其實人天天隨時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

阿彌陀佛四十八種德相

茲據淨土三經及祖師之釋,略明阿彌陀佛四十八種德相。...

怎樣才是對淨土法門有真正的信心

問: 怎樣才是對淨土法門有真正的信心? 大安法師答:...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推薦】都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

前六識這是屬於心法,根、塵是屬於色法。那麼前六識主...

常有恐懼心理,應如何改變

問: 我常常有這麼一種恐懼心理,就是怕自己被冤親債主...

一心念佛,切忌三心二意

今天才正月初十,大多數人都還在享受新年的歡樂,你們...

佛教的環保思想

如果將環境污染比作地球的一場疾病,在病來如山倒的今...

當眾生得益的助手

他人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伸出援手給予幫助,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從前,有一個非常強壯的伐木工到一位木材商那裡找工作...

見性是離一切相的,沒有寂靜相,也沒有擾動相

我們看第一個,開合寶掌來證明客人跟主人的道理。看經...

為大眾服務應該要有慈悲心

不管執事(執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務大眾的人)也好,...

苦來自於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闍崛山弘法時,一天早晨,佛陀著衣持...

見其生,不忍見其死

紀曉嵐曾經被流放至新疆,所以他著的《閱微草堂筆記》...

我想學佛,但佛號念不下去怎麼辦

問: 我在電腦上聽講經,聽懂了些道理,引起了我學佛的...

印光大師:念佛實修法要

一、選擇稱名 1. 禪宗 雖悟到極處,親見佛性,仍是凡...

淨土宗的關鍵就在這個地方

淨土法門,如果你有志於解決生死問題,大概是我們末法...

阿羅漢的三個含義

《疏》阿羅漢含三義。一應供,為人天福田,乞士果也。...

把48大願作為我們發願的參照

當我們對念佛法門和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建立起了一...

施食能為我們帶來五種功德

因為因果,生活中不論我們讓其他的生命得到一個什麼樣...

【佛教詞典】四福田

(名數)一趣田,畜生。二苦田。貧窮困苦之人也。三恩...

【佛教詞典】八十一品思惑

(名數)如上所言,見惑者頓斷之,思惑者漸斷之。漸斷...

【視頻】東林蓮香2020

東林蓮香2020

【視頻】廣州大佛寺

廣州大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