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這樣念佛能入如來法身果海

瞭然法師  2023/02/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這樣念佛能入如來法身果海

如來微妙色身,雖在極樂,離隔十萬億剎;如來清淨法身,普遍十方,充滿法界,故名法界藏身。九界眾生,一體包含。如魚住水,在在不離。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念念有靠,步步踏實。從此念佛,句句有力。頓覺字字皆從如來法身果海流出,復覺字字還歸如來法身海中。契合圓融,週遍法界。如是入者名為頓入(由頓而漸,利根方能)。其或未能,不妨漸入。

所謂漸入者,可令不知不覺自然而入也。欲得入如來法身果海者,但正念佛時,念念心存至誠,執持阿彌陀佛名號,能使貪染妄心,漸漸背塵合覺,返妄歸真。如流入海,漸入漸深。即得漸入漸深,從此淨境轉熟,塵境轉生。久久熏習,不覺己心融成佛心,佛心合成己心。直至融合至極,自然畢竟成片。一念成片,散亂自除。散亂既除,正定現前,不出不入,內外一如。如是入者,名為漸入(由漸而頓,利鈍皆能)。

雖云:頓漸有異,先後相殊,究竟同入如來法身果海則一。此乃所謂如來法身攝受也。

云何如來光明攝受?念佛行人,縱使不能頓入如來法身果海。但能如上漸入漸深,晝夜精勤,至誠禮念,勿令退失,亦蒙如來光明攝受。《十六觀經》云: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此乃所謂如來光明攝受也。

云何如來神力攝受?念佛行人,但能時時與佛法身氣分相合(若能念念心存至誠,持佛名號,自然與佛法身氣分冥冥相合),慈心願力相接,必得常蒙如來慈心護念,願力加持。能令我等淨行純熟,念念不退。此乃所謂如來神力攝受也。

云何如來色身攝受?我等但能如上精進熏修,直至終身不退。雖則現在不見如來微妙色身,到了臨命終時,定見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前接引,往生樂邦。是故《阿彌陀經》云: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此乃所謂如來色身攝受也。

須知上言四種攝受,其後三種,皆以如來法身果海為體,我等念佛行人,應當念念依佛法身果海而住,仗佛含養,增長成就。是以古人云:眾生者,乃彌陀心內之眾生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念阿彌陀佛有什麼益處

首先直接的益處,由於相信阿彌陀佛,由於願意往生極樂...

橫死可以往生嗎

問: 一個人有信願行三資糧,不管佛號念的多與少、功夫...

這個就是參禪下手的竅門

要想從這個話頭入手,以念佛是誰入手,那沒有別的巧妙...

蕅益大師的六信

如果說善導二種深信簡潔明快、直溯根源的話,那麼蕅益...

念佛時妄想很多該怎麼辦

問: 弟子在念佛的時候妄想很多怎麼辦? 明安法師答:...

淨土行人不可忽視的熏習力量

《大智度論》裡談到這麼一位國王,是虔誠的優婆塞,也...

托彼名號,顯我自性

從事相上來說,無量壽是指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

這樣算是厭離娑婆的表現嗎

問: 弟子今年三十歲,因患有心理疾病,經濟條件可以...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供燈儀軌

供燈儀軌...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人際關係的圖解

...

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

修道人應有幾點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幾點應注意: 一、忌: 自以為自己很聰明,知...

世界四大乾果之核桃

核桃,在國際市場上與扁桃、腰果、榛子一起,併列為世...

出離心對淨土宗的修習非常重要

在發菩提心之前首先要發起出離心,出離心是菩提心的基...

福慧雙修的重要

過去在迦葉佛的時代,有兄弟二人一起出家求道。哥哥每...

真正的人情味

我們常用人情味這三個字,卻有許多時候把人情味的意義...

來往輪迴從此息,死生煩惱莫能纏

來往輪迴從此息,死生煩惱莫能纏, 我們在這個世界,有...

謝天不尤人,天助自助者

某人的孩子得了重病,醫生搖著頭對孩子的父親說:看樣...

不孝的因果報應

徹悟大師有一句話:善談心性者,必不離棄於因果;而深...

聖嚴法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問:這句話是不是叫我們不要執著,但也不要因無所執著...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雜念

原文: 聞有貴恙,想日見痊癒矣。世間不明理之人,一有...

孝順心,是學佛的第一步

無始時來慈我者,諸母若苦我何樂?你想一想,我們無始...

忽於夜半,在暗室內,見種種物

我們看第六科, 心見密澄暗室睹物 。 這個心見,就是在...

放掉無謂的固執

有兩個貧苦的樵夫靠上山撿柴餬口,有一天,他們在山裡...

淨界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

【佛教詞典】賢愚因緣經

(經名)三卷,元魏慧覺等譯。為集賢聖凡愚之種種因緣...

【佛教詞典】種種品類集會音聲想

【種種品類集會音聲想】 p1262 瑜伽三十三卷十八頁云:...

【視頻】界詮法師《肇論》

界詮法師《肇論》

【視頻】永明延壽大師《宗鏡錄》有聲書

永明延壽大師《宗鏡錄》有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