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是非止於智者

智賢法師  2022/08/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是非止於智者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說:「不說是非難」,是說我們在生活中很容易說長道短,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要想做到不講是非是很難。

身邊發生過這樣的事:有人對我說,哎,某某怎麼樣?當時自己剛開始沒說什麼,後來自己說了一句。誰知道隔天,那位被說的人就對我說:你對我有意見就直說,何必在背後說人呢?我聽了之後,頓時覺得很無語,自己這是莫名其妙的得罪人了。我的本意不是想去說別人的是非,但是未控制住自己,所以也陷在是非中。那麼我們碰到他人說是非時,應該怎麼面對呢?

「在《增一阿含經》卷44說:「不誹謗於人,亦不觀是非,但自觀身行,諦觀正不正。」

這是在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在生活中我們不要一聽到未經證實事實的事情,便開口去說他人怎麼樣,這樣容易造成誹謗。對於是非,不去聽,不去說。縱使他人和你說是非,自己也應該管住自己,不去應和附聲。因為我們沒辦法去作評判或分析,它有它的因緣,兩個人之間的應對,以及相關週遭的一切的種種,很多的條件因素,所以才導致這樣的結果。我們是沒有辦法說到底是誰對、誰錯。我們只有以正念來觀照自己的行為,不論它是對、是錯、是好、是壞,心不起分別,不去執著它,是非便由此而止。

我們都不喜歡是非,也知道是非止於智者,但是生活中總是避免不了是非。這就需要我們有善巧方便的處理方法,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聽聽就好,不要隨便去附和他。時間久了對方就會覺得沒趣,也就不會再找你說是非。這樣自己就不會身陷是非,跟著是非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垃圾車定律

有一天,打算到機場,因時間來不及,因此,我拜託一位...

把微笑留給傷害你的人

把微笑留給傷害你的人!多麼灑脫的一句話,多麼豁達的...

聖嚴法師《先接納別人才能溝通》

一般人所認為的溝通協調,就是讓別人接受自己,往往忘...

好人不好當,人善受人欺

有位居士見到我抱怨說:好人不好當,人善受人欺呀! 我...

「認錯」是處世最珍貴的寶物

我現在講個笑話給諸位聽,其實這是真事實,也是教你們...

這個是非怎麼能聽呢

這個習氣不容易了解,但是我們用一種比喻就很容易了解...

講話也是修行

王陽明有一次跟學生出遊,路旁有兩個人在吵架,一個罵...

怎樣處理是非

常聽人說:是非止於智者,是非真的能止於智者嗎?其實...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不要高估了自己,你不是六祖大師

問: 師父慈悲!弟子有聽過一個故事,說有一個鍋漏匠...

普賢菩薩十大行願略釋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中,菩薩自說過去的行願: 善男子...

第六意識的病根

我們的心─了別外境主要是前六識,這當中前五識是明瞭...

今天去造業,是外境錯還是內心錯

佛陀在講道理之前,先講出一個譬喻,譬喻容易了解。從...

業障很重,但不妨礙往生

比如你的命運要生絕症,生命要終結,那你忽然在這個時...

佛教是如何看待夢的

有人問我,如果夢見佛菩薩,這是正知正見,還是迷信呢...

【推薦】第八識,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

第八識,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 好,我們看下...

勸父母念佛書

爸媽: 願二老展信歡喜! 您二老已皈依多年,可謂是老...

看護比丘,就等於看護佛陀

普提珈塔提舍比丘得到佛陀給他的觀想題目後,努力禪修...

念佛不得力的標準是什麼

問: 念佛大部分時間還是不得力,因為工作原因,平時...

持戒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這是講到聲聞跟菩...

淨土法門是不是惡人當機

問: 請教法師,我聽人說淨土法門惡人當機,佛又偏憐...

打坐可以治好近視眼嗎

問: 弟子聽說打坐可以治好近視眼,怎樣打坐才能治好呢...

把了生脫死當作頭等大事

有兩種世間法,有兩種出世間法。一種出世間法是為了利...

功夫上去了,氣脈就通了

我看打七呀,四個七都快打下來了。還有些師父,總是話...

菩薩的化身

菩薩是什麼樣子呢?菩薩就供在廟堂,是不是就長這樣呢...

【佛教詞典】非福行

謂諸不善身業語業。心心所法。不相應行。如是諸行。長...

【佛教詞典】庵主不顧

禪宗公案名。庵主,指宋代禪僧蓮華峰之祥庵主,為奉先...

【視頻】夢參老和尚《苦觀和無我觀》

夢參老和尚《苦觀和無我觀》

【視頻】妙境法師《修毘缽舍那觀,智慧增長得快》

妙境法師《修毘缽舍那觀,智慧增長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