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是非止於智者

智賢法師  2022/08/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是非止於智者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說:「不說是非難」,是說我們在生活中很容易說長道短,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要想做到不講是非是很難。

身邊發生過這樣的事:有人對我說,哎,某某怎麼樣?當時自己剛開始沒說什麼,後來自己說了一句。誰知道隔天,那位被說的人就對我說:你對我有意見就直說,何必在背後說人呢?我聽了之後,頓時覺得很無語,自己這是莫名其妙的得罪人了。我的本意不是想去說別人的是非,但是未控制住自己,所以也陷在是非中。那麼我們碰到他人說是非時,應該怎麼面對呢?

「在《增一阿含經》卷44說:「不誹謗於人,亦不觀是非,但自觀身行,諦觀正不正。」

這是在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在生活中我們不要一聽到未經證實事實的事情,便開口去說他人怎麼樣,這樣容易造成誹謗。對於是非,不去聽,不去說。縱使他人和你說是非,自己也應該管住自己,不去應和附聲。因為我們沒辦法去作評判或分析,它有它的因緣,兩個人之間的應對,以及相關週遭的一切的種種,很多的條件因素,所以才導致這樣的結果。我們是沒有辦法說到底是誰對、誰錯。我們只有以正念來觀照自己的行為,不論它是對、是錯、是好、是壞,心不起分別,不去執著它,是非便由此而止。

我們都不喜歡是非,也知道是非止於智者,但是生活中總是避免不了是非。這就需要我們有善巧方便的處理方法,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聽聽就好,不要隨便去附和他。時間久了對方就會覺得沒趣,也就不會再找你說是非。這樣自己就不會身陷是非,跟著是非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一生至少原諒三個人

有一段很有名的對話,寒山子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

要獲取人心和敬仰需遵循以下法則

人要獲取人心,博得別人的敬仰,就要學會給予別人口德...

一牛斷三命

佛住世時,弗加沙王由於讀誦了《十二因緣經》,體悟到...

佛陀開示四種惡語

佛陀在教化弟子時,經常向弟子們講說各種惡行與善行,...

憍梵缽提得牛呞病的緣由

憍梵缽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業,...

誠實是隨順法性的善行

佛言:其四惡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轉相教令,共為...

一言一行皆成因種:呻號比丘的口業果報

有一個大富長者,家財萬貫,金銀財寶取用不盡,尤其妻...

別總把別人的過失放在心裡

不要因為細小的摩擦、嫌隙就疏遠至親好友,不要因為新...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大自在:本煥圖記

慈祥的笑、開懷的大笑、童真的格格笑、抿嘴狡黠的笑、...

居士披僧衣,不但沒功德反而有罪過

【原文】 圓頂方袍,則知三衣①,僧服也。發其首而僧其...

學佛有了目標,是不是也是一種執著呢

問: 平時有人說,做人需要有理想、信念和目標,學佛...

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後,是不是隨時可以往生

問: 一些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之後,是不是隨時可以...

慳貪是眾苦之根本

《大莊嚴論經》中馬鳴菩薩提到,過去有一位大商主子名...

只知道緣來之福,而不懂得緣去之福

龍山的善國寺有兩個和尚:悟空和悟了。一開始他們每天...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靈這面鏡子

問: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靈這面鏡子? 慧律法師答: 我...

菩薩十八根本戒之謗棄大乘

《集頌》:誹謗大乘菩薩藏,背捨佛說深廣法。說像似法...

聖嚴法師:如何面對消沉的人生觀

問: 許多上班族因每日上班下班,不斷重複,一生好像...

北周高僧靜藹大師

今天我們介紹給大家,淨土宗的一位祖師,是特別的奇和...

為何有時修善反而痛苦會加劇呢

這個地方問題來了,因果是隔代受報的,比方說,有些人...

什麼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財富

你是月光族嗎?你是否認為錢只有花掉了,才是自己的?...

善導大師念佛偈

漸漸雞皮鶴髮,精神未免枯竭; 可憐老眼昏花,恰似浮雲...

出家的真正意義

當今時代,一提到出家,許多人都抱著否定的態度,這是...

憍梵缽提得牛呞病的緣由

憍梵缽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業,...

受驢身償債五年

《法苑珠林》裡面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隋朝時,洛陽有...

【佛教詞典】劉鐵磨

唐代禪宗尼師。俗姓劉。法名、生卒年、籍貫均不詳。以...

【佛教詞典】造寺堅固

(術語)五個五百年中,第四五百年為末法之初,雖為無...

【視頻】虱如佛子的無畏三藏

虱如佛子的無畏三藏

【視頻】慧律法師《智商與智慧的差別》

慧律法師《智商與智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