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是非止於智者

智賢法師  2022/08/03  大字體  護眼色

是非止於智者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說:「不說是非難」,是說我們在生活中很容易說長道短,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要想做到不講是非是很難。

身邊發生過這樣的事:有人對我說,哎,某某怎麼樣?當時自己剛開始沒說什麼,後來自己說了一句。誰知道隔天,那位被說的人就對我說:你對我有意見就直說,何必在背後說人呢?我聽了之後,頓時覺得很無語,自己這是莫名其妙的得罪人了。我的本意不是想去說別人的是非,但是未控制住自己,所以也陷在是非中。那麼我們碰到他人說是非時,應該怎麼面對呢?

「在《增一阿含經》卷44說:「不誹謗於人,亦不觀是非,但自觀身行,諦觀正不正。」

這是在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在生活中我們不要一聽到未經證實事實的事情,便開口去說他人怎麼樣,這樣容易造成誹謗。對於是非,不去聽,不去說。縱使他人和你說是非,自己也應該管住自己,不去應和附聲。因為我們沒辦法去作評判或分析,它有它的因緣,兩個人之間的應對,以及相關週遭的一切的種種,很多的條件因素,所以才導致這樣的結果。我們是沒有辦法說到底是誰對、誰錯。我們只有以正念來觀照自己的行為,不論它是對、是錯、是好、是壞,心不起分別,不去執著它,是非便由此而止。

我們都不喜歡是非,也知道是非止於智者,但是生活中總是避免不了是非。這就需要我們有善巧方便的處理方法,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聽聽就好,不要隨便去附和他。時間久了對方就會覺得沒趣,也就不會再找你說是非。這樣自己就不會身陷是非,跟著是非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別總把別人的過失放在心裡

不要因為細小的摩擦、嫌隙就疏遠至親好友,不要因為新...

持戒現世都會有趨吉避凶的效果

廣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經箋要》講到說,過去在湖南有一...

節身與慎言

節身慎言,守攝其心;捨恚行道,忍辱最強。《法句經》...

要批評人時咬住舌頭

我們天生的那種抱怨、指責、批判的習性,是一種疾病。...

大小乘經典對提婆達多的描述為何不一樣

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則身與觸,...

不僅要會做,也要會說

若懂得說好話,人際溝通可以更圓通。當我們面對意見相...

不要輕易地去批評別人

一位醫生在接到緊急手術的電話之後,以最快的速度趕到...

接受懺悔,遠離癡暗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一日清晨,佛陀...

弘一法師的彌陀淨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師畢生鑽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處處...

有情眾生的四個層次

佛教講,人是有情眾生,甚至一切有情識、有生命的眾生...

趁年輕時趕快修行

蓮花生大士云:趁年輕的時候努力的修持是極為重要的!...

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包容缺點

假設我們以這一念凡夫的心去觀察,我們只是就著它的一...

念死無常

大家知道,一切有為法都是生滅無常的自性。經上說:嗚...

珍惜福報,得無盡因緣

雪峰禪師和同伴三人出外傳道。一天黃昏裡,他們走在河...

應該喊苦還是喊快樂呢

曾經看過一則禪學典故,說的是雲照禪師每天都教導弟子...

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如果有人要問...

古代與現代修行人的不同

道人重輕 古所稱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輕之,世所輕者彼重...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捨大城。與大比丘八萬人俱。諸菩...

佛為生父宣說佛法

有一日,世尊開示說:如來在世間度化眾生,有五件事必...

學佛與懺悔

一個學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遠離種種障礙,在現實...

先從夢中醒,再度夢中人

別說初學佛的人難以放下,就是學佛比較久的人也不一定...

聖嚴法師《義工的報酬》

我有一些弟子是大學教授和學生,他們每次到山上做義工...

【佛教詞典】劬嬪陀

(人名)Kapphina,釋迦菩薩因位時,有為劬嬪陀大臣等...

【佛教詞典】識變

唯識宗言,一切萬法無非是「識」所變現,稱為識變。成...

【視頻】明月法師青年節寄語

明月法師青年節寄語

【視頻】慧律法師-講戒及問答錄 92年

慧律法師-講戒及問答錄 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