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其他法師文章(第4頁)  【隨機推薦】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

什麼樣的修行人才能住山

天氣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裡邊,可能比這還冷...

總攝十種分別心

總攝一切分別略有十種。這是辨品類這一科裡的第三科廣釋十...

不貪不染,這就是出世法

我們對於社會上這一切境風,音聲色相,男女飲食,你沒有染...

已經明心見性,何必還要再求生淨土

天如惟則(1286-1354),是元朝臨濟宗禪師。禪師...

省庵大師《四念處頌》略解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闡述一心二門心真如門和心生滅...

【推薦】造寺供養舍利,非比丘正業

《僧祇律》記載這段迦葉尊者在佛陀圓寂之後,對比丘們所說...

永明延壽大師日定108件佛事為常課

延壽大師在常住永明寺期間,常為七眾弟子授菩薩戒,日定一...

不論好壞我們都接受,不被他轉走

人家管我們,不論好壞我們都接受,拿他的壞處來迴光返照,...

為何偏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原文】 問:等是念求生一佛淨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隨念...

轉粗重為輕安

三善十一者:言輕安者,遠離粗重,調暢身心,堪任為性。對...

能夠這樣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脫死

修行人要求一生事辦,疾出生死,只有念佛法門。因為念佛一...

不識自心,盡名邪行

洪州黃檗希運禪師。又云:但無一切心,即名無漏智。汝每日...

心微起惡念,即便憶佛,以佛力故,惡念自息

原文: 凡公臨私養,歷涉緣務,雖造次而常內心不忘於佛及...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問: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紹雲老和尚答: 現在有些學...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離

我們要想出苦,不是空間處所的改變,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

【推薦】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

一日,舍利弗與維摩詰辯論不二法門,辯論到最精彩處,天女...

文殊菩薩與淨土法門的因緣

文殊菩薩為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又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

男女眾應分清楚,保持距離,以免障道

現代男女眾出家,散亂心較多,我們道心要堅固,不是拿佛教...

對治愚癡,作善為業

三善十一者:無癡者,於諸事理,明解為性。對治愚癡,作善...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

【原文】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唯心之義,須...

在寺院上早晚課的方法

對各位來說,現在在柏林寺做早晚課,有很多不適應。特別是...

這不是證聖,若作聖解即受群魔

我們每天坐禪,每天念佛。障多眾生念佛觀:業障深重,妄心...

凡夫被命轉,聖人能轉命

眾生依善惡業而來,命運各自不同,在佛法中稱作業力,世俗...

遠離這九種橫死的因緣

《佛說九橫經》原文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

對一切苦不起瞋恚之心

三善十一者:言無嗔者,於苦、苦具,無恚為性。對治瞋恚,...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誰

障礙我們見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們的分別心。其實分別心與我...

我是彌陀心內之眾生,彌陀是我心中之佛

念佛要有真實信心,第一要深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就...

《金剛經》的法與非法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這裡所謂...

終日在妄之性靈,即終日恆真之性靈

性靈不可以有無求,斷常取。由無始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

在盡責中求滿足 在義務中求心安

淨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禪四個要點發菩提心、樹般若見、修息...

在家也可以修行,為什麼還要出家

每聽人說大家學佛,世界上的人都沒有了,為什麼呢?大家都...

念佛即事達理之捷徑

生佛同體,方可感應道交;事理圓融,故能念佛證真。淨土法...

十惡五逆,都是因為這個貪心

我們要斷除貪心,祖師大德作了一個偈子說:貪多業亦多,貪...

蕅益大師示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名寶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圓權實種種三昧。無...

用無貪來對治貪著

三善十一者:言無貪者,於有、有具,無著為性。對治貪著,...

【推薦】如何修持地藏法門

地藏法門的經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簡稱《地...

【推薦】一切諸法本自不有,不過自心所現

(示未學) 一切諸法,本自不有,不過自心所現。眾生迷惑...

淨土正行,尤以念佛為首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

五戒都修不好,憑什麼得出世間的聖果

十惡止了就是十善。心有三種,貪、嗔、癡,要把它斷除;口...

全佛是心,心外無有佛為心所念

徹悟禪師說【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為宗...

有六種禍患會致錢財消散通往惡道

【原文】 又,居士子!有六患,消財入惡道,當識知。何謂...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淨土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願。 不疑之謂信,苟有疑焉...

三輩九品得往生,四土徑登不退轉

往生有四土,各論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執持名號...

名號怎麼念才能攝住妄想心

名號怎麼念才能攝住妄想心呢?首先在家居士,在不同的場合...

峨眉山萬年寺北宋普賢銅像

峨眉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傳為普賢菩薩應化的道場...

出家人為什麼堅持上早晚課

我們出家人上早晚殿、過堂這功德是一堂佛事。這堂佛事呢,...

苦都是因業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這幾天,大家都在為自己忙,這很好...

五種邪命,皆為利養

【以無漏慧。通除三業中五種邪命。住清淨正命中。名正命】...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因果二字,十界同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處,概不出此。...

【圖】虛雲老和尚120年的傳奇人生

虛雲老和尚誕於1840年,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溥...

這個就是參禪下手的竅門

要想從這個話頭入手,以念佛是誰入手,那沒有別的巧妙,你...

持名念佛雖易,亦須真信切願

《解》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

《法音》雜誌專訪界詮法師

(原載於《法音》雜誌2002年第11期) 界詮法師,...

末法時期,念佛以持名最為得力

眾所周知,念佛有很多種方法,如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持名...

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

當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淨淨、光光明明,如何現...

對治內心有所得的執著

歡喜特異功能,但是你內心裡的不安還在,就算你成功了,有...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覓之了不可得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現在無際,覓之了...

往生極樂世界,有五因緣不退

得生彼國,有五因緣不退。云何為五。 一者,阿彌陀佛大悲...

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慾

【原文】 蓋聞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慾。塵寰擾擾,易犯唯...

蕅益大師:大病中啟建淨社願文

甲午十二月十有三日,菩薩戒弟子智旭,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

在家居士早晚課須知

一、宜簡不宜繁 在家居士,家庭工作與修行皆要兼顧,實屬...

念佛法門總持一切妙法

蕅益大師倡禪教律三學一源之說,三學之結穴歸根則在念佛一...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捨掉

我們是學佛的,要制心一處,你用的功夫,要時時刻刻現前,...

在不曉得不明白上求個究竟,就是疑情

道,本來沒有東、西、南、北,亦沒有你、我之分別,直下承...

出家有些什麼樣的條件

關於剃度出家世人的看法非常矛盾,有人認為是了此殘生的頹...

龍樹菩薩:十二禮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彌陀仙兩足尊, 在彼微妙安樂國,無量...

空有不二契真如

古印大乘佛法東傳震旦,主流乃是般若與淨土兩大法系並行交...

兒子得了中度抑鬱症,如何才能使他走出困境

問: 弟子的兒子得了中度抑鬱症,我懺悔、做善事,天天念...

淨土經論擷要

彌陀因地 《無量壽經》云:過去久遠劫前,有佛出世,名曰...

天台智者大師發願文

夫慾念誦,滅罪障,助菩提,應鬚發願。先淨三業,十指合掌...

《藥師法門》修法儀軌

《爐香讚》 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

有兩種人念佛最老實

念佛是我們的生命,那什麼是養分呢?就是法義的學習。往生...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無非...

《別行疏鈔》的十種禮佛

《別行疏鈔》中講了十種禮: 一、我慢禮: 像上下搗米那...

持名念佛一法,事則至簡至易,理則至深至妙

釋尊一代時教,所說一切諸法,皆為徹底解除吾人生死大患,...

世有諸天鬼神其數甚多,何唯供養此十二天

在不空大師譯《供養十二大威德天報恩品》中有這樣一段普賢...

受果報的時候,會因造業的人多而減輕嗎

問:在琉璃王滅釋迦族的時候,世尊的頭痛了三天。這是什麼...

為什麼今天開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開悟

光陰過的很快,今天是第二個七的第二天了。光陰無情,我們...

寶靜法師:略說天台宗大旨

天台宗教義,浩如汪洋,非一言所能罄,今僅作概要之敘述。...

【推薦】沒有生死懇切心,念佛參禪都是搞著玩的

問: 師父,您剛才告訴我們當下一念,我們也知道當下一念...

諸佛境界,實是吾人各具境界

圓頓大法,塵劫難聞,得與勝會,確是多生善根深厚,切勿作...

住寺院應注意哪些問題

再接下來第三科是有緣暫宿等法。有因緣,像我們來到寺院裡...

豐子愷的牛畫

紅花兩朵插牛頭,辛丑新春應屬牛。 祝你今春耕種好,風調...

造同樣的罪業,受的果報為何會有輕重差別

問:同樣殺一隻螞蟻,果報有可能墮到地獄,也有可能只是墮...

跟出家師父同坐一起,感得什麼果報

又勿坐僧床席,輕侮僧故。 為什麼?他是師父,他代表佛,...

過年宴請賓客如何才最吉祥

【原文】 世人皆惡吃虧,而人人做吃虧之事。世人皆畏墮落...

春節寺院普供儀軌合集

大年三十(除夕)至正月初二,依漢傳佛教叢林的慣例在全寺...

牛年說牛---佛教裡的「牛」

農曆辛丑牛年即將來臨,牛與佛教有著殊勝的因緣,如著名的...

新年的七道紅燒素食菜譜

春節到了,今天推薦幾道經典的紅燒素菜做法,讓你春節也能...

廣欽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打坐時先要身心清淨,然後上坐。初步練習不一定就要雙盤,...

年紀大了修學禪定,還能得定嗎

問: 年紀大,修學禪定,堪能性差,還能得定嗎? 妙境法...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經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以一切諸法,皆依...

寺院由誰管理才是最如法的

寺院原本就是十方佈施所成,三寶所依,本來就是出家師父的...

十方諸佛淨土無量,為何經論多指歸極樂

若善男子、善女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諸善根回...

如果身邊有這四種「居士」,一定要注意

有的居士具備善知識的特點,可以幫我們更好的修行。 而有...

保護自命之第一良方

天地之間,凡有血氣者,莫不自愛身命,是故世間有種種防衛...

蓮宗助念法語大觀

蓮宗助念法語大觀 覺光居士 輯錄 序 死生乃人生一...

發掘自己良善的品性

五十一心所,分成六位。第一是遍行心所,什麼叫遍行心所呢...

智者大師: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 天台智者大師 說 宋四明沙門知禮...

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

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

養貓捕鼠,能滋生無量惡業

【原文】 人造惡業,如植葛藤,一本既發,枝葉蔓生。且以...

蕅益大師:阿彌陀佛像讚

一指光,周法界。十念成,皆自在。 感應道交,生佛無礙。...

志公禪師:十四科頌

菩提煩惱不二 眾生不解修道。便欲斷除煩惱。煩惱本來空寂...

忍之久而純,耐之久而熟

參禪人,切宜恆心遠固,不得碰著即退。要知參禪事,大無可...

臘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佛子!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

念佛具足定學之實事

念佛何以能具定學?《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

在《六祖壇經》中參悟人生三重境界

說到《六祖壇經》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原...

僧家之待客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活一世難以一帆風順,常是...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問。六趣升沉皆唯是識。初生善惡之趣。其相如何。 答。隨...

蕅益大師開示三種念佛

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

法無自性,隨心所現;所現之法,全是自心

問: 般若無相,不受一塵,云何廣辯四緣及諸因果? 答:...

將冤親作父母孝,作諸佛敬

參禪人,首知瞋怒,為傷身害命之淵府,並不費大事。見人與...

如何在寺院詩意地蹲茅坑

從今已後應作廁屋,廁屋不得在東在北,應在南在西開風道。...

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做工夫人,每被昏散所擾,久便退悔。不知昏散根源,全由迷...

作繭自縛的人生

【原文】 蠶之作繭也,左之右之,上之下之,盡吐腹中所有...

觀此六塵如六大賊

六大賊者,即外六塵。菩薩摩訶薩觀此六塵如六大賊。何以故...

許多人學佛很多年,連正知正見都搞不清楚

現在信佛的人這麼多,出家人也不少。但是真正修持正道的人...

西方佛聖,何以貪華麗?

【問。西方佛聖。何以貪華麗。尚美觀耶。此土土古聖賢。如...

能夠這樣堅持,往生就能預知時至

何為水到渠成呢?就是功夫純熟的時候,你嘴上在吃飯,你的...

迴向給其他人的冤親債主,是否會替他背業障

問: 請問法師,念經後迴向給其他人的冤親債主,是否替他...

親人是「冤家」還是「眷屬」

小的時候在老家,我們那裡有個順口溜:土地是枷鎖,兒女是...

蕅益大師:大病初起求生淨土(六首)

一、 閻浮百苦鎮煎熬 賴有摩提路匪遙 六字洪名真法界 ...

心不可得,病來逼誰,誰受病者

五觀心治者。不帶想息直觀於心。內外推求。心不可得。病來...

眾生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嘗讀十六觀經云。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眾生心想佛...

蓮藕的14種素食做法

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煮食,是常用餐菜之一。藕也是藥用...

感情是緣分的組合

我們今天人不是講感情,要談戀愛嗎?我們佛教講,菩薩行有...

每天進步一點點,早晚會成功

虛老開示說:不論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總要認定...

你真的確定自己是對的嗎

曾經有個男人必須離家一段很長的時間,在他離開前,並不知...

消災延壽,相貌圓滿,辯才無礙……這尊佛都能滿願

農曆九月二十九日是藥師佛聖誕日,關於藥師佛的大願及修持...

修慈心禪的方法

以自己為對像 你們也許注意到了這個經文的第一行:願我無...

吃肉就是度這些眾生,這種說法對嗎

餘前至南京及湖南、湖北講經時,聞有密宗傳法法師每每勸人...

佛教有「夫妻相剋」的說法嗎

古代民間女子若是婚姻不好,尤其是夫死再嫁、寡居等,很多...

常想病時則塵心漸滅,常想死時則道念自生

壽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緣

問:在戒律中,佛陀說:你們若不互相看視病人,那麼誰應當...

有信仰真不容易,沒人讚嘆反被嘲笑

問: 我是三十三歲的念佛行人。請問,出離心是不是會顯得...

拍攝佛像的照片要注意些什麼

分清是否禁止拍攝 部分佛教寺院會在寺內或佛像附近提示,...

火宅塵勞,何時是了

火宅塵勞,何時是了?安樂得一日,便是千萬日樣子也。於一...

有人念佛多年病沒好,便懷疑佛號不靈

《普賢行願品》第四,懺悔業障: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

為什麼要恭敬尊重並不持戒的出家人

問:為什麼我們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了戒...

淨土法門雖誠簡易,亦非草草

淨土法門,原為眾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浩然,無...

平常心要如何修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

【推薦】《法華經》的殊勝功德利益

01、《法華經如來神力品》云∶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

每一次修行對於我們都非常珍貴

每一次修行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非常的珍貴,因為修行是每個人...

承遠大師生平及淨土思想

一、承遠大師的生平 承遠大師(公元七一二年八〇二年),...

福慧二輪,不可暫廢

法身之性,本無差別,佛異眾生,修德有功而已。修德亦皆性...

身陷惑網者,必囚生死獄——不思維無常的過患

云何猶不知,身陷惑網者,必囚生死獄,正入死神口。 此思...

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樣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問: 因為家里人反對,所以總是要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樣...

當知念佛目的,必須歸於無念

念佛一法,尤為斷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轉換...

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

馬祖一日謂眾曰: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能傑法師:童蒙止觀

代序 蕅益大師說:佛道以見性明心為指歸,以信行、法行為...

脫離滔滔苦海愛河,免除輪迴之苦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普門品》 這是說,...

現前一念,能緣一切正報

五戒即五常,不殺即仁,不盜即義,不邪淫即禮,不妄言即信...

參禪與念佛法門是異是同

或問蕅益子曰:參禪、教觀與念佛法門,同耶?異耶? 答曰...

省庵大師:四念處頌

四念處頌(並敘) 佛垂涅槃,囑諸比丘,依四念處住,如佛...

【推薦】古德論《阿彌陀經》少善根福德因緣與多善根福德因緣

《阿彌陀經》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淨土...

境隨情起,識逐緣生

大智度論問。若一切諸法空如幻。何以故。諸法有可見可聞。...

女眾到寺院,為何戒律中會有特別的戒法

問:女眾到寺院,律中會有特別的戒法,為什麼呢?女眾來到...

淨土法門不可思議之意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 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 二、即...

本既無迷,悟亦不立

問:如何是修道? 師云: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

【推薦】地藏占察懺完整儀軌

末法時期,學佛的路上,有種種的困惑。學佛很久了,感覺沒...

永覺元賢禪師:示淨土社諸善友七首

一 琉璃寶地黃金相 不在西方不在東 妄想盡銷歸一佛 自...

他這念頭一動,你折了好大的福

打禪七,就是來用功辦道的。用功辦道是要吃苦頭的,坐在那...

不管哪一宗都要見性,不見性你弄的還是生滅

禪宗沒有什麼語言,他的問話就是實際,問在答處,答在問處...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嗎

出家也是有苦有樂。苦什麼?比如得長期吃素,有的人吃肉吃...

要得在世不造過者,只有參禪一法

參禪人沒有過:日用中一切時參,一切處參,一切事參,無造...

念佛心是攀緣嗎

問:用攀緣心為自性,如煮沙成饌。今念佛心,是攀緣邪,非...

念佛人同時獲得這三大利益

信願念佛,一則可消滅過去造的罪業,二可息除眼前的煩惱,...

當別人遭受痛苦時不要幸災樂禍

佛陀在《諸法集要經》中說:若見造非法,生劣心隨喜,由彼...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參禪人,警他用心曰:我沒有看到一個什麼心,在哪裡用呢...

離心之外,無別有法

問:世間染法,有貪瞋癡為所治;出世淨法,有戒定慧為能治...

迷時妙法成生死,悟後三千性寂然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惟深入火光三昧者,能轉煩惱業報之火...

早晚課要怎麼做才能更有效果

在家做定課的你,也許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堅持。在家如何能...

散亂稱名,皆已成佛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難...

彭際清居士:觀無量壽佛經約論

釋此經時。略開四分。一題名。二敘分。三正宗分。四流通分...

家人都不信佛,並反對自己學佛該怎麼辦

問: 請問師父,我家里人都不信佛,也很反對我學佛,很多...

這幾種人最適合修地藏法門

《地藏菩薩本願經》,屬於地藏三經之一,是佛陀為母親所說...

佛教徒為什麼不可以在佛像前隨便坐

問: 佛教徒為什麼不可以在佛像前隨便坐呢? 答: 歸敬...

淨土法門為什麼要修五念法門

問: 修淨土法門為什麼要修五念法門?五念法門的內容是什...

他頭頂智慧光,行走撼寰宇,攝念佛人行歸淨土

他曾是無諍念轉輪聖王的第二王子,與父共同發願建立淨土,...

為什麼供養佛菩薩,不能有慳吝之心

問: 供佛時為什麼要選擇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為什麼供養...

龍樹菩薩:廣大發願頌

所有一切眾生類,過未現在世無盡, 而諸佛剎廣無邊,彼無...

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善知識,既皈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

禪宗對六識空性的體證

六識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對境所產生的六種認知作用,即眼...

這個咒能夠拔除一切業障的根本

我們能聽到得生到淨土的咒也是不容易的,這個咒大家都叫往...

宗賾禪師勸參禪人兼修淨土

【原文】 夫以念為念,以生為生者,常見之所失也。以無念...

要想了生脫死,應先知道自己的工夫

古人說: 靜中工夫十分,動中才有一分; 動中工夫十分,...

善業一停止,惡業就要當頭了

我記得那時候我們家那裡有個木匠,他講你們這站的筆直像斧...

日落西山憶故鄉,急需檢點辦資糧

佛法教導我們:人要自己掌握命運、掌握生死,就是避免我們...

一口氣不來,便向驢胎馬腹胡鑽亂撞

諸仁者,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生不知所從來,死不知所從去...

如何轉業力?如何懺悔消業

識得業力,不隨業轉 (因某寺院失火之因由,師父和大家談...

能折伏情慾稱為善,能滅除情慾稱為聖

【原文】 喜怒好惡嗜欲,皆情也。養情為惡,縱情為賊。折...

作福不如惜福,悔過不如寡過

【原文】: 學道之人。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

拜懺時怎麼做才能感應到三寶的加持

問: 拜懺時怎麼做才能感應到三寶的加持,才可以滅罪呢?...

蓮池大師一生的示現: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實念佛

萬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傍晚,杭州雲棲寺丈室內。八十一歲...

【推薦】千般裝點,只為半寸之眼;百種音樂,只為一豆之耳

【原文】 千般裝點,只為半寸之眼。百種音樂,只為一豆之...

沒有煩惱才是真正有福報的人

我們的功課是什麼?我們的功課是放下。做了就放下。不要執...

欲修孝順者,須念念與戒相應

世出世法,皆以孝順為宗。《梵網經》云:孝順父母師僧三寶...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經云: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念佛生淨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議的圓頓法門

【原文】: 證心大德。問心要於予。予曰。心要莫若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