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觀世音聖號應何而得名

2021/11/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觀世音聖號應何而得名

「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這句俗語千百年來的廣泛流傳,可知觀音信仰早已深入民間。佛國世界雖有無數佛菩薩,但觀世音菩薩卻和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緣分最深。菩薩實是久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菩薩現居西方極樂世界,後也將繼位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

菩薩得名

釋典所載觀世音菩薩名號功德不可勝計,凡遇厄難,竭誠稱念,稽首請命,亦往往如影如響。根據經典,菩薩聖號得名有三方面原因:

1. 由宿世志願得名

《悲華經》記載,往昔恆河沙阿僧祇劫前,有佛出世,名寶藏如來。當時有一轉輪聖王,名無諍念,與其千子,各各請佛及僧住於皇宮,四事供養,為期三個月。當時第一太子名不眴,供養佛已,因觀眾生苦,而於佛前發願,以一切善根功德,迴向無上菩提,並願於修菩薩道時,所有苦惱眾生,能稱其名:為其天耳所聞,天眼所見者,皆可離苦得樂。

時寶藏如來,即為不眴太子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

2. 由因中修行得名

《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對釋迦佛稟白:久遠劫前,曾供養一位觀音如來,併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觀世音如來,授其「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因而從聞思修,入三摩地,悟證圓通,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能以三十二應身,入諸國土,度脫眾生。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能以十四無畏,四不思議,施於眾生。令聞名見形,稱念聖號之人,皆可離苦得樂。因此,觀音如來,於大會中授記菩薩,號觀世音。

3. 由果上利他得名

觀世音菩薩已得佛心,證於究竟,無量劫來,皆以大悲心,平等拔苦與樂。《法華經》中,無盡意菩薩問佛:「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又云:「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應化普陀

觀世音菩薩,誓願宏深,慈悲廣大,以故分身塵剎,隨類逐形,尋聲救苦,度脫眾生。由菩薩證窮法界,圓彰自性,徹悟唯心,故能悲運同體,慈起無緣,遍法界感,遍法界應。

清淨為心皆普陀,慈觀濟物即觀音。普陀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觀世音菩薩的根本道場。據《普陀山誌》記載:

中國五代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諤,游五台山,見一觀音像,莊嚴殊勝,心羨不已,實行不問自取,請迴日本供養。豈料船經普陀山時,海中忽湧無數鐵蓮花,舟不能行,如是三日三夜,慧諤驚而禱告曰:「如聖像與日本眾生無緣,當從所向,弟子隨從所適,建寺供養。」禱畢舟行,至潮音洞邊即停,慧諤捧大士像離舟登岸,時岸邊漁民,聽慧諤說明來意,大受感動。張氏漁翁獻出住宅,讓慧諤和尚供像安居,改名為「不肯去觀音院」。而慧諤和尚,亦成為普陀山的開山始祖。

聖號功德

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法門,利益眾生,於生死苦海,為作船筏,於無明長夜,為作明燈。眾生稱念聖號,無苦不拔,無樂不與。

根據《玄奘大師傳》中記述,大師有多次祈求觀音靈感的經歷。

玄奘大師穿越八百里流沙,亦即莫賀延磧的時候,經過了五天四夜的沙漠孤行,未得滴水可飲。他和他所騎的馬,均因渴極而倒臥在沙漠之中。大師便在心中默禱觀世音菩薩:「玄奘此行,不求財利,無冀名譽,但為無上正法來耳,仰惟菩薩,慈念群生,以救苦為務,此為苦矣,寧不知耶?」

禱告之後到第五夜半,忽有涼風觸身,爽快如沐寒水,全身舒暢,眼得明朗,馬也能起來走了。走了十多里,馬忽然走向岔路,制之不住,又經數里,忽見青草數畝,並有一個水池。大師與馬,始得救濟,重保身命,此一水草乃是觀世音菩薩慈悲變現而來。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被稱為「西方三聖」,同為極樂世界的聖者。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共同輔佐阿彌陀佛,接引念佛修行的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須知觀音與我世界有大因緣,……但以慈悲心重,不離寂光(乃佛住處),垂形九界,以行救濟耳。況示跡為阿彌陀佛法王子。如民眾欲求皇帝恩澤,即向太子求耳。念觀音發願求生西方,亦可滿願。以彌陀觀音同一度生之事,非有二義也。」——印光法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慧宗杲禪師禮觀音文

清淨三業,一心五體投地,皈依南無十方慈父、廣大靈感...

站在眾生的角度來思惟事情

這個地方我們值得一說的就是:所有的菩薩大概你要行菩...

法施有無量的作用,財施只有有量的作用

這當中有三個內容:一、財施。二、法施。三、無畏施。...

我們要發迴向的願,這種迴向效果無窮

【次當復發迴向之願。願我所修一切功德。資益一切諸眾...

癌症父親得觀音菩薩加持的故事

關於佛力加持的神奇感應,我說一個真實的故事,是發生...

夜夜伴佛眠,朝朝還共起

阿彌陀佛之身,是與諸佛同一法身;阿彌陀佛無心,是以...

持誦《地藏經》的功德利益

《地藏經》又稱《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是大乘...

能布施給親人友人,功德更是無量

念《地藏經》和地藏菩薩就能得財富、田宅。那就不用布...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婚外情的六種結局

如果能夠早一點智慧地想一想它的結局,也許人世間的許...

年邁不可怕,只怕心態老

說起老,常會有人想起老態龍鐘、風燭殘年等詞,彷彿老...

萬緣放下,深參念佛是誰

念佛是誰?高旻寺這個禪堂,作為禪宗道場,從上以來都...

印經可得五種福報

印造經典:以印造佛所講一切利益人天教典,以及聖賢大...

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

【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 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

天乘十善業之意業

我們看第三個意業。前面是身口,身口當然是共於五戒的...

四十八大願——(第21願)各具三十二相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

當今學佛者應如何善用其心

降伏其心 有些人看來不貪,其實是他貪不到,所以就表現...

諸根寂靜的難陀

難陀尊者在舍衛城象華園中,靜坐思惟:能值佛出世,且...

有修行跟沒修行的人,差別在哪裡呢

持戒也是一樣,你經常憶念你的戒體。因此當你受完戒之...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三界

世間人為了傳宗接代,夫婦之道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以佛...

斷除淫慾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預記末法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

道源法師:七種傲慢

禮敬諸佛,是對治「我慢障」令得尊貴身的。因為眾生執...

在極樂世界,所有資生用具應念即至

在極樂世界,所有的資生用具應有盡有。不僅衣服應念而...

釋迦彌陀此遣彼喚,豈容不去

又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所弗窺測。況我信...

雲居山的老和尚們無一人在痛苦中圓寂

我在雲居山的時候,從21歲開始擔任僧值師。僧值師就是...

【佛教詞典】提婆設摩

(人名)Devak?ema,羅漢名。譯曰賢寂,天寂。識身足論...

【佛教詞典】當機眾

(術語)說法會下四眾之一。正當其法而悟道之機類也。...

【視頻】顯明法師《介紹蘇東坡幾首詩》

顯明法師《介紹蘇東坡幾首詩》

【視頻】長安歸元寺《歸元》

長安歸元寺《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