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百丈懷海坐禪要義

百丈懷海禪師  2022/09/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百丈懷海坐禪要義

夫學般若菩薩,起大悲心,發弘誓願。精修三昧,誓度眾生。不為一身,獨求解脫。

放捨諸緣,休息萬念。身心一如,動靜無間。量其飲食,調其睡眠。於閑靜處,厚敷坐物。結跏趺坐,或半跏趺。以左掌安右掌上,兩大拇指相拄。正身端坐,令耳與肩對,鼻與臍對,舌拄上顎。唇齒相著,目須微開,免致昏睡。若得禪定,其力最勝。古習定高僧,坐常開目。法雲圓通禪師呵人閉目坐禪謂黑山鬼窟,有深旨矣。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念起即覺,常覺不昧。不昏不散,萬年一念,非斷非常,此坐禪之要術也。

坐禪乃安樂法門,而人多致疾者,蓋不得其要,得其要,則自然四大輕安,精神爽利,法味資神。寂而常照,寤寐一致,生死一如。但辦肯心,必不相賺。然恐道高魔盛,逆順萬端。若能正念現前,一切不能留礙。如《楞伽經》、天台《止觀》、圭峰《修證儀》,具明魔事,皆自心生非由外有。定慧力勝,魔障自消矣。

若欲出定,徐徐動身,安詳而起,不得卒暴。出定之後,常作方便,護持定力。諸修行中,禪定為最。若不安禪靜慮,三界流轉,觸境茫然。所以這探珠宜靜浪,動水取應難。定水澄清,心珠自現。故《圓覺經》云:「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法華經》云:「在於閑處,修攝其心。安住不動,如須彌山。」是知超凡超聖,必假靜緣,坐脫立亡,須憑定力。

一生取辦尚恐蹉跎,況乃遷延,將何敵業。幸諸禪友,三復斯文。自利利他,同成正覺。

《敕修百丈清規》之坐禪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為什麼你用功沒用功,老修行一看就知道

以前我住禪堂的時候,有些老師父,他走一個圈子,你哪...

宣化上人:降伏自心

誰能把六根、六塵、六識這十八界降伏,令它們不造反,...

龍褲國師的故事

昔日漳州有一貧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

修止觀者應調五事

修止觀者,質言之,即調五事也。 一、調食 食之時義大...

淨界法師:修道宗范

今天學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題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會...

入禪之門第四講:六祖禪法

今天講的題目是六祖慧能之禪法。各位都知道,六祖大師...

能悟法師:禪宗概論

一、緒 言 禪宗以傳佛心印為宗,故名佛心宗,在佛教各...

自傘自度

有一個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一位禪師正撐傘走過,於是...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佛陀的慈悲觀

慈悲是佛的特殊功德,他以深廣的慈悲心,救護一切眾生...

常行堪忍者,於當來世無多怨敵有多喜樂

世人都知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可...

受持十善業,能得哪些功德利益

離殺生,得成就十離惱法 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

生從何來,死往何處

當我們看到呱呱墜地的初生嬰兒,可曾想到這個小生命從...

用唯識角度來闡述夢境的產生

夢中意識,就是做夢。我們做夢的時候是不夾帶前五識的...

淨土五經精華摘要

佛說阿彌陀經精華 ☆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

優填王與吉星女

佛陀時代,印度的俱曇彌國為優填王所統領,他的王后不...

金剛經的「應無所住」

(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就是「不...

培養臨終的第二念

淨土宗要培養臨終的正念是什麼意思?臨終第二念的正念...

如何激發一個人的孝心

問: 如何激發一個人的孝心? 大安法師答: 百行孝為先...

廣化老和尚《人為什麼應該素食》

前言 從前一提到素食,就會聯想到佛教,由於多數人的...

怎樣理解娑婆一大劫,極樂一晝夜

原文: 娑婆一大劫,極樂一晝夜,此顯示極樂時間耳。至...

時間無常,無論多麼奢華美麗將成過去

法眼文益禪師(五代): 擁毳對芳叢,由來迥不同, 發...

何為用功法,辦道不污染

道心是在磨練中磨練出來的,不是天生的啊!所以有人出...

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緣

這裡要辨識幾個概念:什麼叫善根?什麼叫福德?菩提正...

認識食品科技!難怪腸癌那麼多

現在的硝,今噎變成了另一種味精,不少餐廳到處都在用...

【佛教詞典】犢子部

(流派)小乘二十部之一。佛在世,有外道,歸佛出家,...

【佛教詞典】觀復

宋代僧。生卒年、籍貫、傳記等皆不詳。號笑庵。住於毗...

【視頻】慧律法師《大乘是佛說的七個理由》

慧律法師《大乘是佛說的七個理由》

【視頻】往生咒(五明僧眾)

往生咒(五明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