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句念佛是誰,戒定慧三學兼備

來果老和尚  2022/01/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一句念佛是誰,戒定慧三學兼備

十一月初十開示(四七第四日)

「三學兼修,一參具備。」三學就是戒、定、慧。教下對於這個三學,修持極為要緊。為什麼要說兼修?就是先要持戒,由戒而定,定後可以發慧。

戒有大、小,定有正、偏,慧要由智而慧,單說慧,其慧未廣,智慧具足,才可說圓慧;在教下必須經過若干時期,方可以達到。宗下不然:一句「念佛是誰」,三學具備。

何以每每有人說:「宗門下戒的一字,向不聞問。」因為他們沒有見到宗門下的持戒。宗門下持的戒,並不是普通人的大乘、小乘;是持的「無著聖戒」。

這是什麼道理?你們把「念佛是誰」提起來,不明白就在不明白處追究、審問,我問你:還有身去殺嗎?究竟是誰?還是不明白;你還有心去兩舌、妄語嗎?

一句「念佛是誰」,身不可得;究竟是誰,心亦不可得;到底是誰,不可得也無。身不可得,哪裡還有犯殺的事?心不可得,哪裡有持戒之心?不可得亦不可得,就是十方諸佛聖戒等持。

持、犯俱不可得的這一種無著聖戒,還說什麼大乘、小乘?宗門下不持的一句話,還安得上嗎?

教下一個「定」字呢,身坐在一個地方,心裡萬緣不動,制止身、心俱不動;心不動,不容易做到,必須作觀;觀不住,要用照;照再照不住,必須想出一個方法,把它制住,由此漸漸的制久就會定;定到哪一步的功夫,發哪一步的慧:大概是這個樣子。

宗門下徹底相反,不是那個定,是動中的定。何以?跑香是動,盤腿子、搬墊子是動,一天到晚是動;雖然是這麼動,在這個動中,「念佛是誰」歷歷明明,絲毫不間斷。

這一個動中定,任是一切動,不能動這一個定;因為它是一個動做成的,全定是動,全動亦是定。為什麼一切動不能動這個定?你們一提到「念佛是誰」,不明白處一得力,上海最好也沒有;到底是誰,任是最好的女人到你面前,也沒有心去想她。

上海既沒有,就是上海的動不能動它;與無心去想女人,女人的動亦不能動它;這二種最易動的動,都不能動它,還有什麼可以動它?能可以達到這個定,智慧就易如反掌,當下就可以具足。到了這個地方,真正一參具備。(警策從略)

參!

十一月十一開示(四七第五日)

參究這件事,要念念分明,心心清澈;念念分明則無妄想,心心清澈則無昏沉。只要分明,妄想不除而自除;只要清澈,昏沉不去而自去。

如何是分明?「念佛是誰」四個字提起來,一個字、一個字清清爽爽的,念佛是哪一個呢?這個疑情下去,歷歷明明,沒有一毫釐的含糊,妄想從哪裡有?怎麼是清澈呢?

「念佛是誰」四個字提起來,要誠誠懇懇,念佛兩個字一出口,把那個念本師釋迦牟尼佛這一種的念頭就在其中;是誰,就是那一個人呢?這一問,就要他答我一樣;雖然沒有人答,我就等於大聲問人的話一樣:「念佛的是哪一個?」

字字分明,想念清澈;並不是糊糊塗塗的把「念佛是誰」這四個字,似有而似無,走口內一過而已。

起初到是想用功,但,四個字一出,又打妄想去了;或是沒得精神一般,疲疲倦倦的,「念佛是誰」也沒得什麼疑情,無疑情,一句就算了;這一句還沒有念了,眼睛閉起來了,似睡非睡,再念一句「念佛是誰」,衝起盹來了;這就是不分明,不清澈。

你假使抖擻精神,好像擔一百二十斤擔子一樣,又如有滋有味的食東西,念佛是哪個呢?

清清亮亮的,疑情是明明白白的;不知道是誰,懇懇切切的再問一句:究竟是誰?還是打不通到底是哪一個。你能有這樣子念念分明,心心清澈,不給它有絲毫的空檔。

我問你:妄想從什麼地方來?昏沉從哪裡出?因為不分明,一儱侗,就是妄想入處;少有含糊,昏沉早已上身。

工夫與妄想,本來沒有兩個,工夫念念分明,就沒有妄想;打妄想,工夫當然沒有。

並不是你要用功,它拚命的要打妄想;你不用功,它還歇一下子;你一用功它就要打妄想:這不是有兩個?豈有此理?一定沒有這種道理的。

譬如猴子一樣:它在樹上東跳、西奔,一時桃樹,一會李樹,像有十個、八個一樣;只要定靜一看,實在就是一個;桃樹上有,李樹上則無。

妄想亦是如此,一天到晚,似乎上千、上萬的,其實只有一個;這「一個」,為我們中、下根機的人不得已而講;若要再不方便講這一個,教你們更沒處下手。

所說上千、上萬的妄想,其實只有一個,這一個在妄想上打,就沒有工夫;若在工夫上,就不會打妄想;猶如猴子在此樹不在彼樹一樣。

若要這裡用功,那裡打妄想,不是有兩個嗎?沒有此理!要你自己見到,不是我說就是了事的。若光要我說,與你們不關痛癢,那就苦死了!

你們也有人聽到我說念念分明,心心清澈,就是把「念佛是誰」、「念佛是誰」,一句接一句的念,又不對了!

如此的念,不久心氣要痛;要一句、一句,不緩、不急,分分明明,清清亮亮的。

急,則會傷身;緩,則容易起妄想;念不明白不清亮,容易睡覺。

你們各人能以綿綿密密的,分分明明的下去,把念佛是那個提起來自己看,還有一點漏洞兒嗎?

若要馬虎一點,「念佛是誰」似有似無,好大的一個洞!文殊、普賢菩薩也從這裡跑進、跑出,豬、羊、牛、馬也從這裡跑進、跑出。

你們大家想想:還是小事嗎?能可以分分明明的,不就是把這個洞塞住了?文殊、普賢菩薩也不能進出,牛、馬、豬、羊也永斷了。何等不好?

這個洞子雖然塞住,終歸要把「念佛是誰」參通,一定要把「念佛是誰」是哪個找到才對。

明明有念佛的人,把他儱侗的過去就算嗎?

你要曉得:無始以來,被這一個身、心、世縛得緊緊的,你要想少許離開,絲毫也不能夠!因此六道往返,亦不得離開一方寸。

今天要參念佛是那一個,到底是什麼人?究竟是誰?你們這樣一參究,一審追,我問你:身還有嗎?身一定會沒有,身既沒有,心亦沒處安;身、心既沒有,世界還安在那裡?你們在這身、心、世界俱沒有的地方,我問你:「念佛是誰」?你就在這個地方答我一句。若要答不出來,必須就在這個答不出來的地方,提起「念佛是誰」來猛追!猛省!將來總有一個消息。

我這麼講,無非兩句粗話,亦復你們粗心聽;要想到細的地方去,必須從這句粗話上做到細處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來果老和尚文章列表

百丈懷海坐禪要義

夫學般若菩薩,起大悲心,發弘誓願。精修三昧,誓度眾...

本煥長老的禪思語錄

◎ 未成佛時,要先結人緣,廣結善緣,隨眾隨緣,為教...

達摩西來意

菩提達摩開創了中國禪宗,成為印度來華高僧中對我國佛...

開悟之後為何還要求生淨土

問:諸佛出現於世間,原是為了度化眾生。學佛的人只擔...

慧律法師《頓悟本心》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諸位大德、在家居士,大家阿彌陀佛...

通過茶去領悟禪的義理

禪和茶在佛教當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喝茶講禪,茶道又...

寒門佛子成就六祖慧能祖師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參禪人最重要是的細行

參禪人,最關重要是細行。缺細行,難入那伽。全細行,...

【大藏經】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大藏經】【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學會轉變心態,幸福其實很簡單

在人生的旅途中,沒有哪個人能夠做到一帆風順。人生的...

狐狸精跟著獅子王

禪宗這一法,是最上乘,是無相法。社會上這個道,那個...

近代知識分子和淨土信仰

中國的佛教史上,知識分子與佛學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議...

3種讓吃貨們不寒而慄的高檔「美食」

作為高檔美食,鵝肝、燕窩、魚翅往往被用於重要的宴席...

臨死時現神通,才知道是地藏菩薩化身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

樂觀是可以傳染的

有這樣一位女士,她已經六十多歲了。在農村應該是滿臉...

萬境本閑,唯心自鬧

【原文】 人苦日在煩惱中,尚不知是煩惱;若知是煩惱,...

如何面對人生毀譽得失而不動心

我們每天打開報章、雜誌,可見輿論紛紜,人生百態,大...

聖嚴法師:空性與孤獨

心與物質真實存在嗎?如果仔細去分析它們,我們就會發...

憨山大師示參禪切要

禪宗一門,為傳佛心印,本非細事。始自達磨西來,立單...

禪宗與牛的因緣

在佛教中,牛是十分高貴的動物,具足威儀與德行。《勝...

大安法師:如何不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

問: 怎樣才能做到時時快樂,天天快樂?我很在乎別人...

有了這個觀念,就能消解憤怒的情緒

相信因果,就會有對一種生命的際遇那種逆來順受。以前...

溫暖的擁抱比耳光更有力量

球王貝利出生在巴西海岸線附近一個貧困的小鎮裡,父親...

佛弟子需要學《周易》來免過嗎

問: 請問法師,孔子晚年尚學《易》以免大過,作為一...

一念彌陀,頭上便放光

明朝萬曆年間的蓮池大師,淨土宗的第八祖。蓮池大師還...

【佛教詞典】讚佛偈

又稱嘆佛偈。即讚歎佛之相好功德等之偈頌。以五言、七...

【佛教詞典】起信二門

又作真生二門。大乘起信論說明眾生之如來藏心時,分為...

【視頻】大安法師《信心的功能作用》

大安法師《信心的功能作用》

【視頻】佛教石窟之美

佛教石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