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彌陀佛的因地|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2021/10/13  大字體  護眼色

阿彌陀佛的因地|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經文】

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①大眾之中,發斯弘誓,建此願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

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不生欲覺、瞋覺、害覺,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忍力成就,不計眾苦。

少欲知足,無染恚癡。三昧常寂,智慧無礙,無有虛偽諂曲之心。和顏愛語,先意承問。勇猛精進,志願無倦。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恭敬三寶,奉事師長。以大莊嚴具足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住空無相無願②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

遠離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習善語,自利利人,人我兼利。棄國捐王,絕去財色。自行六波羅蜜③,教人令行。

《佛說無量壽經》

【註釋】

①八部:即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②空無相無願:又稱三解脫門。觀諸法空,是名空;於空中不可取相,空便轉名無相;無相中,不應有所作為,無相便轉名無願。

③六波羅蜜:即為六度。波羅蜜,到彼岸之意。六度乃大乘佛教中菩薩欲成佛道所實踐的六種德目,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癡。

【譯文】

法藏比丘於世間自在王佛所,及諸天、魔(欲界主)、梵(色界主)、龍神等八部大眾之中,宣說弘誓大願。歷時五劫建立四十八大願後,始終心志專一,以萬德融成妙土。所莊嚴修飾的佛國,恢廓如虛空,廣大無邊際,超勝諸佛剎,精妙無等倫。

極樂淨土始建終立,性體恆常,無有衰敗變異之相。於不可思議曠大久遠之時劫,法藏菩薩積累培植菩薩無量德行。自始自終,不生財色的欲覺,不起惱他的瞋覺,不動加害他人的害覺,內心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貪戀執著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能忍耐逆境違緣,為饒益眾生故,不計較一切痛苦。

慾念淡薄,知足常樂,無有染欲、瞋恚、愚癡三毒煩惱。恆常安住於三昧寂靜中,顯發觀照智慧,於一切法無有障礙,遠離虛偽諂佞邪曲之心。容色和柔,言語親切。預先了知眾生的心意,主動問訊,予以及時的幫助。為圓成菩提大願,勇猛精進,無厭無倦。專求大乘清白之法,用以惠施利益一切眾生。

生生世世,悉能恭敬佛法僧三寶,奉事師長。以大願莊嚴,導引無量劫的大乘行持,以萬行圓滿弘願,並將福慧功德迴施於一切眾生。令其功德成就,安住於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之法中。觀一切法,本來寂滅,無作無起,諸法如同幻化。

遠離粗惡的言語,避免自己與他人的傷害;修習誠實善語,自利利人,他人和自己都得到善利。生生世世,捐棄國王之位,示現離俗出家,杜絕財產與女色。躬自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波羅蜜,又能教令他人勤行六波羅蜜。

【按】

阿彌陀佛建立淨土特別法門,其成就亦不離通途之戒定慧與菩薩六度萬行。吾輩淨業行人宜以圓融的知見,常隨佛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何故阿彌陀佛來了,為何不把此人接走

問: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過去世種過善根...

守培法師:念佛四十八韻

一 念佛最高古,能離生死苦; 託生寶蓮華,安居極樂土...

多善根福德因緣來自於阿彌陀佛

復次,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

淨土宗善知識的標準

淨業善知識首先要知見正確,具足信、願、行三資糧。對...

念佛是否以攝心為上

問: 若有安靜的時間總想看經書聽開示,請問師父,是...

從厭離心啟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我們天天談,那怎麼下手去發呢?善導大師給我...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於...

定不定業對淨土宗的往生有什麼啟示

定業就是說,這個業的結構非常堅固,它有主動得果報的...

福德要在大眾中修

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眾中修,在大眾中求。 俗...

找到自己的信仰

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種東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

煩惱即如來種

佛教常將蓮花比喻為出淤泥而不染的佛法象徵,這本身就...

米拉日巴尊者最後的囑託:不要做表面的功德

米拉日巴在圓寂前跟弟子說:又有某些只有少量福德的學...

為什麼在家居士都要以師兄相稱

問: 為什麼在家居士都要以師兄相稱,而不能以師姐、...

出家人看到異性還會動心嗎

很多居士來寺廟裡找師父傾訴,都是因為情愛的煩惱而來...

淨界法師:修淨土,臨終時天界現前該怎麼辦

問: 如果佛弟子在修淨土法門的時候,也積集了善業,...

修學時間少的人怎樣定功課

問: 對於修學時間少的人該怎樣定個合理的功課? 大安...

播種善良,才能收藏希望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

把曲折的人生看做是一種常態

父親端詳著兒子手裡拿著的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圖,若...

星雲大師的生活衣食住行

在這裡,要向各位報告貧僧的生活衣食住行的關係,雖是...

宣化上人:念《大悲咒》不受十五種惡死,得十五種善生

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

地藏菩薩名號的來源

在我們佛教界裡頭,四大名山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要講...

證嚴法師:心田不長無明草

△ 歡喜心是一種涵養,能令周圍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喜...

【佛教詞典】一玉

(1563~1635)韓國李朝時之隱逸僧。全羅道萬頃縣人,...

【佛教詞典】結髮

為密教之修行者於澡浴之後,結頂發之法。又作結頂發、...

【視頻】聖嚴法師《佛法的終極關懷》

聖嚴法師《佛法的終極關懷》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藏音)

南無阿彌陀佛(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