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逃避並不能解決痛苦

阿姜查  2021/12/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逃避並不能解決痛苦

防護並非意指不看、不聽、不聞、不嘗、不觸或不想任何事。若行者不了解這點,一旦見聞到什麼,就退縮逃避,以為只要這麼做,那件事最後就會喪失控制的力量,然後他們就能超越它。但往往事與願違,他們根本無法超越任何事。若他們逃避而未了知實相,相同的事不久仍會生起,一樣得再面對。

例如那些永不滿足的行者,在寺院、森林或山中受持頭陀支,他們到處行腳,東看看,西瞧瞧,認為如此就能獲得滿足。他們努力爬上山頂:「啊!就是這裡,現在我沒問題了。」感到幾天的平靜後,就對它厭煩了。「哦,好吧!下山到海邊去。」「啊!這裡既舒適又涼快,在這裡修行一定很好。」

不久後,他又對海邊感到厭倦。對森林、山頂、海邊厭倦,對一切厭倦,這並非正見,也不是厭離 的正確意義,而僅僅是感到乏味,是一種邪見。

當他們回到寺院,「現在,我該怎麼做?每個地方都去過了,卻一無所獲」。因此他們棄缽、卸袍,還俗去了。為何要還俗?因為他們不了解修行,不曉得還有什麼事可做。他們去南方、北方、海邊、山頂、森林,仍不了解任何事,因此結束一切,他們便死了。事情的演變就是如此,因為他們一直逃避事物,智慧便無從生起。

從心裡跳脫,不是逃避面對事情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假設有個比丘,下定決心不逃避事物,要勇敢面對它們。他照顧自己,並了解自己和他人,持續努力地解決各種問題。假設他是位住持,經常得不斷面對需要注意的事物;人們一直來詢問,因此必須時常保持覺醒。在可以打瞌睡之前,他們就會再用另一個問題喚醒你。這讓你能思維、了解所面對的事物,你變得能以各種善巧方式處理自己與別人的問題。

這技巧從接觸、面對、處理與不逃避事情中生起。我們不是以身體逃避,而是使用智慧,從心裡跳脫,靠當下的智慧而了解,不逃避任何事。

這是智慧的源頭,每個人都必須工作,必須和其他事物聯繫。例如,住在大寺院中都必須幫忙處理事情,從某個角度看,你可能會說那些都是煩惱。和許多比丘、比丘尼、沙彌住在一起,在家眾來來去去,可能會生出許多煩惱,但為了增長智慧、斷除愚癡,我們必須如此生活。我們要選擇哪一條路,是為了消除愚癡,還是為了增加它而生活?

苦所在之處即不苦生起之處

我們必須深入思維。每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外境時,我們都應該鎮定與審慎。當苦生起時,是誰在受苦?為何苦會生起?寺院的住持必須管理眾多弟子,這可能會造成痛苦。若我們害怕痛苦而不想面對,要如何與它戰鬥呢?若不知痛苦生起,我們要如何解決它呢?

跳脫痛苦意味著知道離苦的方法,它的意思絕非從每個痛苦生起的地方逃跑,這樣做只會把痛苦帶在身上。

若想了知苦,就必須深入觀察目前的情況。佛陀教導我們,問題從哪裡生起,就必須在那裡解決。痛苦所在之處,正是不苦生起的地方;一個息滅,另一個就生起,你應該在那裡解決自己的問題。因害怕而逃避痛苦的人是最愚癡的人,他們只會無止境地增加愚癡。

苦,是除此之外無他的第一聖諦,不是嗎?你怎麼會把它看成壞事呢?苦諦、生起苦之集諦、苦止息之滅諦、滅苦之道諦,若逃避這些事物,就不是根據真實法而修行。

佛陀教導我們要以智慧跳脫。你踏到荊棘或碎片,腳底被紮傷,走路有時會痛,有時則不會。當踩到石頭或樹枝,真的很痛時,便檢查腳底,但未找到任何東西,你不理它繼續走路,然後又踩到某樣東西,再次感到疼痛。這種情況反覆發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宣化上人:人生如夢枉受苦

人們來到這個世界,把真的遺忘,卻拿起假的,所以生生...

【推薦】明明有很多快樂,為什麼佛說眾生皆苦

往昔有五位國王,國界相近,常互相往來,不會相互攻打...

珍惜當下的生活

清代宰相孫將鳴曾為資國寺題了這樣一副楹聯:浮生若夢...

我們來到世間,無非是個過客而已

我們來世間,不過是個過客,小住數十載就要回到老家。...

病來哪得心無苦,夢裡焉知身在床

病來哪得心無苦,夢裡焉知身在床 進一步用生病來看,病...

「隨緣不攀緣」和「積極爭取」的區別

問: 我們在社會工作學習中,應該如何區分隨緣不攀緣...

八萬劫後,未脫鴿身

八萬劫後,未脫鴿身,這也是一個佛經典故了。有只鴿子...

學佛不是不顧家庭,而是讓人看破

在學佛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單顧自己不顧家庭,那是不...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花林窟,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推薦】淺談念佛法門

前言 眾生因無明煩惱的迷惑,才有六道輪迴的業報,如...

人生醒世妙語15句

一、道高益安,勢高益危 道德愈高尚則愈安全,權勢愈高...

【推薦】何為般若智與波羅蜜

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

為什麼要戒殺

為什麼戒殺一切皆懼死,莫不畏杖痛 世間一切,沒有比...

吾人一念心性,與諸佛了無有異

吾人一念心性,與三世諸佛,了無有異,其智愚苦樂天淵...

佛法,一種終極智慧

一 佛,就是覺悟了的你自己,以及給予你啟發和幫助的人...

聖嚴法師《皈依三寶的好處》

歸依三寶的好處,實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現世樂,可以求...

餓鬼道之苦

看第二個。餓鬼的苦,我們看這個飢渴寒熱,刀杖驅逼之...

在睡眠之中獲得光明之相

睡覺可以繫念佛號、默念佛號,不要出聲,隨著呼吸來系...

雖然身體還沒往生,但心早已過去

你想憑自己的功夫往生,是不可能的。這樣可就不空費了...

念地藏經的功德,一點都不會喪失

佛就跟普廣菩薩說:你若見有人讀這個《地藏經》,乃至...

一聲阿彌陀佛,唯佛與佛能究盡

【原文】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

我們生命的真相

我們要思惟到,我們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這種得人身之...

【推薦】淨業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標

我們信解、領納這個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個矢志不移的...

三類冤業

冤業一般講三類。第一個是你有命債,叫殺冤。你今生為...

鬼子母

在古印度一座幽深的山谷中,住著老鬼王波闍迦,和他的...

【佛教詞典】那阿賴耶曼荼羅

(術語)Nālaya-ma??ala,那為無之義,阿賴耶為依處之...

【佛教詞典】菩薩乘

又名大乘,為五乘之一,即修六度萬行圓滿自他二利以達...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觀海聽濤》

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觀海聽濤》

【視頻】《金剛經》法鼓山念誦

《金剛經》法鼓山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