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智徹大師  2021/11/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已上所舉話頭工夫動靜節次,與初機入道四眾安頓手腳處一一具陳,向下正與學人論根本始末來源去就。

何為根本?以五戒,是為根本。何為始末?以久長不變心,是為始末。何為來源?要知空劫以前事,是為來源。何為去就?要知此一件大事落處,是為去就。學人既要明此一件大事來源去就,必須堅持五戒,精修十善,意不外馳心無散亂,動靜閑忙純一正念,方與工夫上稍有相應分。

前雲四眾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又云清信男、清信女也。先舉在家二種,首以孝順父母,敬重內外六親眷屬、坊巷鄰里,當知尊卑貴賤,謙讓仁慈,上下和睦,此孝子順父母之情也。

這孝順二事世人以為常語,不知其理甚優甚廣。略言孝者,四事供給。何為四事?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敬愛侍養,是為孝也。

順者,順父母之顏色。順父母在理之所欲。凡有所為,不違父母之意。若有如是孝順之心,上下和睦,父母得以不動心。此是世間孝敬善道,天倫之理,何異常乎?

更能持齋奉戒念佛參禪,欲求大乘,了脫生死。此又是出世間之大孝大善也。四恩普報,三有均資,何慮一生父母而不報乎?

(此下註明五戒之相,與五常相配而互用也。五戒者,一不殺生,故曰仁;二不偷盜,故曰義;三不邪淫,故曰禮;四不飲酒,故曰智;五不妄語,故曰信。此五戒,四眾既慾念佛參禪,必須堅持守護。

此再重明邪淫之戒,教中所謂在家二眾不能全持,單止邪淫一戒,隨順修行故。《楞嚴經》云:「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妾恩愛,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生四天王天。」若能全持不犯,精進念佛,臨終之時,必往極樂,蓮華化生,決無疑矣。

此淫慾之戒,非出家二眾敢有違犯。出家者,脫塵離俗,圓頂方袍,入聖超凡,名為僧寶。寶者,如清淨摩尼之寶,令人眼見眼根清淨,耳聞耳根清淨,舌談舌根清淨,身觸身根清淨。又云福田僧,若復有人讚嘆佈施得無量福,譬如良田,一粒種子投之於地,獲利萬倍,故曰眾生良福田也。

所以出家人舉心動念,即名破戒,焉有邪淫之事也。)

五戒者,止殺為首;五常者,以仁為首,故不殺可謂仁。仁者,慈也、忍也、博愛也。好生惡殺,故曰:「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故君子遠庖廚。」此是仁之戒也。

義者,宜也、平也、大用也。合宜之事,當行則行之;合用之物,當取則取之。非義而不行,不義而不取,故君子見得思義。夫子之時,路不拾遺。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此是義之戒也。

禮者,中也、履也、大體也。《家語》云:「昔魯人有獨處室者,鄰人嫠婦亦獨處一室。夜暴風雨,嫠婦室壞,趨而托焉。魯人閉戶而不納,嫠婦自誦與之言:‘子何不仁而不納我乎?’魯人曰:‘吾聞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納也。’婦曰:‘子何不如柳下惠然?’魯人曰:‘柳下惠則可,吾固不可。吾將以吾之不可,學柳下惠之可。’孔子聞之曰:‘善哉,欲學柳下惠者,未有似於此者。’」所謂焉有邪淫之事歟,此是禮之戒也。

智者,慧也、明也、高超也。知與日者,若人有知,如天之有日。知下安日,故曰為智。智日昇空,無幽不燭。是以飲酒,昏亂真性,則智慧之心不明矣。浮雲翳空,則智慧之日不照矣。故經云:「飲酒者,犯三十六種失功德事。」故《書》中《酒誥》制戒亦嚴。羲和酖湎於酒辱身敗德,故禹惡旨酒好聞善言。梁武帝四十六年不茹五辛葷酒,自云:「不飲酒,無昏迷障。」孔子曰:「不為酒困。」皆謂酒能昏智亂性,眾聖皆止,此是智之戒也。

信者,誠也、實也、真重也。昔有二賢士,即范張也。千里之途半年之約,范云:「九月十五日至謁。」張具雞黍而待之,時至人來。誠信君子故無妄也,此是信之戒也。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順天理而行,守死善終之道。稍有其過,則喪身敗德,無善道稱之,揚名於後世矣。何況吾教中四眾,念佛參禪,欲求無上妙道,又是出世間大善大因緣,永脫輪迴到涅槃岸得大安樂。而不遵守此五戒,欲脫輪迴到涅槃岸者,是不可得也。

《禪宗決疑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何看待破戒僧和皈依僧

問: 對於破戒僧只能做到表面恭敬,做不到由衷地恭敬,...

【推薦】念佛還要持戒

一、念佛,體會佛的心願,就會照戒律去做 (一)以為受持...

砍樹取果

在一座宮庭中,有一棵非常高大且茂盛的樹,結出的果實...

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麼

戒是佛親制的,我們後人,現在也有人提倡說要改戒相,...

吃飯寧早不晚是持護法

出家時節,知何不須?然於一食,日別常法。但用步晷一...

道源法師:在家菩薩戒本釋義

在家菩薩戒本釋義緣起 南投縣埔裡鎮之佛光寺,為滿該...

尊者降龍記

佛滅度後的七百年,在罽賓國,有一隻惡龍王,名叫阿利...

酒戒的開遮持犯有哪些

前面的四條戒,我們叫作性罪,就是殺盜淫妄,它的本質...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如何對治修行中的退轉

當我們已經在三界當中,我們不產生停留,我們不會因為...

你是屬於剛強傲慢型,還是調柔寂靜型

你看一個人,他完全不修無常觀無我觀,他在佛教界裡面...

出家修行自警七條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我今...

【推薦】心有所住,才會對你產生干擾

【則我見性尚無有止,誰為搖動?】 幾乎所有古德在解釋...

臨終時冤親債主為何不會化作阿彌陀佛形象

問: 臨終時,怨家債主為什麼不會化作阿彌陀佛的形象...

普賢化美女 考驗僧德行

曇翼法師是浙江餘杭人,最初依廬山慧遠出家,後往關中...

素食能幫人「清心」

好些人吃素的原因是為了身體健康,我認為,吃素雖然對...

道場在哪裡?就在一念清淨自性中

以下總結這一段,如果你聽懂了,對於禪淨雙修的修學方...

如是因如是果,煩惱痛苦是沒必要的

1、自作自受, 佛在《百業經》中開示我們:一切善惡業...

學會放手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在我們的一生中,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需要有...

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這三種力量

如果你看《彌陀要解》,你就會知道,我們臨終的人要達...

文珠法師: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功德

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法門,利益眾生,...

出家人看到異性還會動心嗎

很多居士來寺廟裡找師父傾訴,都是因為情愛的煩惱而來...

素食者比食肉者平均壽命高10歲

保加利亞天然生活方式推崇學者曾:要想健康,就要遵照...

犯了錯,要肯改過

學佛,就是要學一個「誠」字,要從內心發出那分清淨的...

地藏菩薩名號的來源

在我們佛教界裡頭,四大名山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要講...

【佛教詞典】一著

禪林用語。本為圍棋用語,引申為「一件事」之謂。又稱...

【佛教詞典】癡狗

(譬喻)譬聲聞緣覺之二乘。大品般若經十五曰:須菩提...

【視頻】殺生祭祀的危害

殺生祭祀的危害

【視頻】妙語禪說

妙語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