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為淨業者守護信心,說此二河白道喻

傳印長老  2021/11/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為淨業者守護信心,說此二河白道喻

一、喻旨

為修持淨業者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說此「二河白道」之喻,以明求生淨土迴向發願心之要。

二、喻事

1.路有二河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里,忽然中路見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闊約百步,各深無底,南北無邊。

2.河有白道

正水火中間有一白道,可闊四五寸許,此道從東岸至西岸,亦長百步。其水波浪交過濕道,其火焰亦來燒道,水火相交,常無休息。

3.空澤多險

此人既至空曠迥處,更無人物。多有群賊惡獸,見此人單獨,竟來欲殺。此人怖死,直走向西。

4.行人慮疑

忽然見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見邊畔,中間見一白道極為狹小。二岸相去雖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

5.賊獸交逼

(此人)正欲倒回,群賊惡獸,漸漸來逼。正欲南北避走,惡獸毒蟲,竟來向我。正欲向西尋道而去,復恐墮此水火二河。當時惶怖,不復可言。

6.奮勉就道

(此人)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種不免死者。我寧尋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應可度。」

7.西喚東遣

(此人)作此念時,東岸忽聞人勸聲:「仁者!但決定尋此道行,必無死難,若住即死。」又西岸上有人喚言:「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終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8.堅定斯心

此人既聞此遣彼喚,即自正當身心,決定尋道直進,不生疑怯退心。

9.群賊擾亂

(此人沿道向西直行)或行一分二分,東岸群賊等喚言:「仁者回來!此道險惡不得過,必死不疑。我等眾無恶心相向。」

10.終不退轉

此人雖聞喚聲,亦不回顧。一心直進,念道而行。須臾即到岸,永離諸難。善友相見,慶樂無已。

此(以上)是喻也。

三、喻合

1.東岸

喻娑婆火宅。

2.西岸

喻極樂寶國。

3.群賊惡獸詐親

喻眾生六根、六識、六塵、五陰、四大。

4.無人空曠迥澤

喻常隨惡友,不值真善知識。

5.水火二河

喻眾生貪愛如水,嗔憎如火。

6.中間白道闊四五寸

喻眾生貪嗔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

7.二河白道

眾生貪嗔強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

8.水波常濕及道

喻愛心常起,染污善心。

9.火焰常燒及道

喻嗔嫌之心,能燒功德法財。

10.此人行於道上,直向西去

喻回諸行業,直向西方。

11.聞東岸人聲勸遣,令尋道直西進

喻釋迦已滅,後人不見。由有教法可循,喻之如聲。

12.於道或行一分二分,群賊等喚回

喻別解,別行,惡見人等妄說見解迭相惑亂,及自造罪而退失。

13.西岸上有人喚

喻阿彌陀佛願意。

14.須臾到西岸,善友相見喜

喻眾生久沉生死,曠劫輪迴,迷倒自纏,無由解脫。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又藉彌陀悲心召喚。今信順二尊之意,不顧水火二河,念念無遺,乘彼願力之道,捨命已後,得生彼國,與佛相見,慶喜何極也。

四、喻結

一切淨業行者,行住坐臥,三業所修,無問晝夜時節,常作此解,常作此想,故名迴向發願心(往向)。

又言迴向者,生彼國已,還起大悲,回入生死,教化眾生,亦名迴向(還向)。

附註

一、以上「二河白道」喻,摘自善導大師著《觀無量壽經疏》卷四之《觀經正宗分散善義》文中(《大正藏》第37卷,第272頁),科分標題系傳印所加。

二、詳此「二河白道」喻的來由,與經論中下列諸喻似不無關係。

1.北魏?曇鸞大師著《略論安樂淨土義》中所舉「渡河脫著」喻文云:「問曰:下輩生中雲,十念相續便得往生。云何名為十念相續?

答曰:譬如有人,空曠迥處,值遇怨賊,拔刀奮勇,直欲來殺。其人勁走,視渡一河。若得渡河,首領可全。爾時但念渡河方便:‘我至河岸,為著衣渡?為脫衣渡?若著衣渡,恐不得過;若脫衣渡,恐無得暇。’但有此念,更無他緣。一念何當渡河,即是一念。如是不雜心,名為十念相續。

行者亦爾,念阿彌陀佛,如彼念渡。……然凡夫心猶野馬,識據猿猴,馳騁六塵,不暫停息。宜至信心,預自克念,便積習成性,善根堅固也。」(《大正藏》第47卷,第3頁下)在「渡河脫著」這一譬喻當中,雖然沒有言及水火之事,然而其一心求渡之念,則與「二河白道」喻是相同的。

2.龍樹《大智度論》卷三十七「人行狹道」喻

文云:「一切世間著二見:若有若無。順生死流者多著有,逆生死流者多著無。我見多者著有,邪見多者著無。二毒多者著有,無明多者著無。不知五眾因緣集生著有,不知集者著無。近惡知識及邪見外書故墮斷滅無罪福中無見者著無,餘者著有。……如是等眾生著有見、無見。是二種見虛妄非實,破中道。

譬如人行狹道,一邊深水,一邊大火,(若墮)二邊俱死。著有著無,二事俱失。」(《大正藏》第25卷,第331頁)「二河白道」喻中的二河,一是水河,一是火河,中有白道僅闊四五寸。構想與此喻相類。

3.《妙法蓮華經》卷三《譬喻品》「誘出火宅」喻

文云:「有大長者,其年衰邁,財富無量多有田宅,及諸僮僕。其家廣大,唯有一門……欻然火起,焚燒舍宅。長者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於火宅內,樂著嬉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火來逼身……了無出心。亦復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捨,云何為失……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予汝。

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大正藏》第9卷,第12頁)4.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三「王令飼蛇」喻文云:「人身難得如優曇花,我今已得。如來難值,過優曇花,我今已值。清淨法寶難得見聞,我今已聞。猶如盲龜值浮木孔。人命不停,過於山水,今日雖存,明日難保。云何縱心,令住惡法。壯色不停,猶如奔馬,云何恃怙而生憍慢。……菩薩摩訶薩常自思惟:我從往昔無數劫來為是身心造種種惡,以是因緣流轉生死在三惡道具受眾苦,遂令我遠三乘正路。

菩薩以是惡因緣故,於己身心生大怖畏,捨離眾惡,趣向善道。善男子(指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譬如有王以四毒蛇盛之一篋,令人贍養:‘矮飼臥起摩洗其身,若令一蛇,生瞋恚者,我當准法戮之都市。’爾時其人聞王敕令,心生惶怖,捨篋逃走。王時復遣五旃陀羅,拔刀隨後。其人回顧,見後五人,遂疾捨去。是時五人,以惡方便,藏所持刀,密遣一人,詐為親善,而語之言:‘汝可還來!’其人不信,投一聚落,欲自隱匿。既入聚中,窺看諸捨,都不見人。執捉瓦器,悉空無物。

既不見人,求物不得,即便坐地,聞空中聲:‘咄哉,男子!此聚空曠無有居民。今夜當有六大賊來,汝設遇者,命將不全。汝當云何而得免之?’

爾時,其人恐怖遂增,復捨而去。路值一河,其河漂急,無有船筏。以怖畏故,即取種種草木為筏。復更思惟:‘我設住此,當為毒蛇、五旃陀羅、一詐親者及六大賊之所危害。若渡此河,筏不可依,當沒水死。寧沒水死,終不為彼蛇賊所害。’即推草筏,置之水中,身猗其上,手抱腳踏,截流而渡。

既達彼岸,安隱無患,心意泰然,恐怖消除。」(《大正藏》第12卷,第498頁下—第499頁中)按,不難看出,曇鸞的「渡河脫著」喻和善導的「二河白道」喻的構思與此「王令飼蛇」喻的內容是有著一定的關係的。

註:觀身如篋。地水火風如四毒蛇。五旃陀羅即是五陰。詐親善者名為貪愛。空聚落者,即是六入。六大賊者即外六塵。路值一河即是煩惱。畏四毒蛇五旃陀羅,詐親善及六大賊,捨空聚落隨路而去,既至河上,取草為筏者,菩薩亦爾。畏「四大」蛇,「五陰」旃陀羅,「愛」詐親善,「六入」空聚落,「六塵」惡賊,至「煩惱」河;修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六波羅蜜,三十七道品,以為船筏。依乘此筏渡煩惱河,到於彼岸,常樂涅槃。

經論中類似諸喻,尚有多多,無非教令吾等凡夫認知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熏修道品,以臻解脫。然而,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雖含有一般諸喻成分,而迥異於一般諸喻。是故,吾人宜特別領會者,乃是東土釋迦、西方彌陀二尊如來,一則發遣,一則接引,令吾等凡夫依個人「信願行」之力,仰仗阿彌陀佛洪慈大願之力,往生極樂淨土,橫超三界,出離生死,證三(位、行、念)不退,直至成佛。吾人於「二河白道」之喻,倘能著眼及此,則可知於日常應如何依喻修持淨業耳。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何順利完成一晝夜經行念佛

大家到東林寺參加晝夜經行,首先要遵守經行的秩序。經...

萬德洪名為何對每個人的加持力不一樣

淨土宗在整個大乘八宗中的特色,就是它是一種佛力加被...

往生極樂的九字真言

我們要先聲明,這裡所說的真言,不是密宗行人所持的咒...

宋代高僧遵式法師

幾乎每一位高僧大德,常講到說他的弘化事業,能夠教化...

念佛是愚人所為嗎

【原文】 或問:妙喜雲愚人終日掐數珠求淨業,念佛果愚...

「淨土四信」是每個淨業行人的必修課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們所處的這個...

【推薦】優曇法師與《蓮宗寶鑒》

優曇法師是元代高僧,俗姓蔣,安徽丹陽人,家族世代奉...

阿彌陀佛惠以我們真實之利,就是能夠帶業往生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二、即...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佛教的情感觀

佛的弟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人是有情眾生,人是有情...

如此行去,何不得力之有

疑情不得力者。此用心人之大病,不易療治也。何以故?...

人死後為何要為亡者做功德

問:人死了以後,家屬在七七四十九天內還要吃素念佛,...

學佛過程中的最怕

學佛、修行就是將不正確的一切行為修正過來,把不正確...

要想貴,先戒淫

楞嚴經上講,天有三十三層,越往上,天人的慾望越輕!...

【推薦】極樂世界的17種依報莊嚴

作為淨土法門的修行人,經常會被問到,極樂世界好在哪...

佛母摩耶夫人的故事

釋迦牟尼世尊,當其在兜率天未降生人間時,早已是一生...

慧律法師《道,就在你心中》

有一天,我心裡感到非常煩悶,就去見廣欽老和尚。頂禮...

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

《四十二章經》第四章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

如果常能這樣想,就不會缺乏念佛的動力了

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我們;無時無...

夏日排濕祛毒的十六種好食物

(核心提示:在悶熱潮濕的夏季,今天為各位愛美的朋友...

有兩種惡行,其果報之快能令人速墮地獄

奉養父母親,愛護妻與子, 從業要無害,是為最吉祥。 ...

如何解決墮胎所帶來的困擾

問: 如何解決墮胎所帶來的困擾? 慧律法師答: 墮胎...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還需要閱讀經典

問: 年輕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號,是否應該多閱讀經典...

職場中與人相處之道

人,無法離開群體而獨自生活。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

五戒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五戒是一切種類戒的基礎。一個人能夠受三皈五戒,就可...

【佛教詞典】天耳智通

【天耳智通】 p0370 瑜伽三十七卷十頁云:云何諸佛菩薩...

【佛教詞典】如來示現化身方便善巧

【如來示現化身方便善巧】 p0583   瑜伽七十八卷十八...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燒香與求福》

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燒香與求福》

【視頻】吃素的注意事項

吃素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