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善用其心,清淨行為

弘恩法師  2021/09/11  大字體  護眼色

善用其心,清淨行為

「巧願防非,離過成德,名為清淨。」巧願,是善巧的願。這個很重要,對於十信位的菩薩來說,他們怎麼去修行呢?

就是通過善巧的願力,來轉換自己的內心。就好比吃飯,我們遇到好吃的東西,就會產生貪心,想要多吃一點;遇到不好吃的東西,就愁眉苦臉,甚至心裡產生嗔恨。但是十信位的菩薩,他修行不應該這樣。

大家看《淨行品》 裡的偈頌:「若得美食,當願眾生,滿足其願,心無羨欲。」當我們吃到美食的時候,你不要貪著它的味道,那是世間法、生死法,是輪迴的法,我們貪瞋癡的念一動,就種下一個輪迴的因。

那應該怎麼辦呢?要時時警策,當吃到美食的時候,就馬上為眾生髮願,當願眾生,滿足其願,心無羨欲。希望眾生一切都能滿願,心裡對世俗的五欲不再貪著。

如果遇到不喜歡吃的東西時,該怎麼辦呢?

「得不美食,當願眾生,莫不獲得,諸三昧味。」吃到不好吃的食物,也不要厭惡,要思惟菩薩以禪悅法喜為食,通過這種方式迴向給眾生,希望眾生都能得到「三昧食」,不要貪著世俗的粗色之食。世間的食物都是不清淨的,大家想一想,它種植的過程、生長的過程,尤其是現代,使用很多化學的肥料、藥劑等,都是很不清淨的,看著顏色很好,其實都不清淨。

因此,遇到世俗境界的時候,菩薩通過善巧的發願來回轉,巧願防非,防止我們的過失。「離過成德」,離了過失,我們心心念念之間,就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功德。

所以,整個《淨行品》 就是告訴我們,要如何在世俗中修利益眾生的菩薩行。菩薩行不單是指給眾生捐了多少錢,幫了多少忙,對於十信位的菩薩來說,更重要的是心裡面的發願和迴向。

大家看《淨行品》裡所有的偈頌,第二段都是「當願眾生」。我們心心念念,都要想到利益眾生,不要舍離眾生。受過菩薩戒的居士就知道,一念舍離眾生,於菩薩戒的戒體都有所違犯,所以菩薩戒有菩薩的學處、菩薩的行處、菩薩的修行。菩薩修行的根本,就是心心念念不要舍離眾生。《淨行品》之於十信位菩薩的修行,就有這種「巧願防非,離過成德」的殊勝,這就叫清淨。

整天煩惱,是因為沒有善法的積累

喜覺支,指心生善法而得歡喜,我們修持善法的時候會心生歡喜。有些人為什麼整天煩惱很重?是因為每天沒有善法的積累,我們放逸、懈怠、散漫,一天到晚,心沒有正念的攝受,所以一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感覺「我這一天又白過了」,於是心中非常懊惱不安。

如果人這一天時時都以正念攝持,不管有事還是無事、忙或不忙,總是在正念當中,就會感覺這一天過得很清明、自在、歡喜,就會有一種法喜,連睡覺也會睡得安穩。

所以我們只有行持善法才能生起歡喜心,善法生起的歡喜心就叫喜覺支。

我們,要這麼向菩薩學習

經文:「詣大小師,當願眾生,巧事師長,習行善法。」

我們要善巧承事師長,承事師長的目的是從他們那裡得到法要,安住於種種的修行,所以拜訪師長的時候,要發願「巧事師長,習行善法」。什麼是「巧事」,就是不能用世俗的心去對待法師,現在很多居士把師父當做自己的親人,甚至產生依賴,這都是輪迴的苦因,你這樣拖著師父得不到解脫,挺可怕的,所以不要這樣。我們見師父就是為了學習佛法,從師父的身口意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法。

另外,「於善知識善巧方便不應見過失」,即不要見師父的過患,如果感覺與這位師父不相應,就合掌退出,再去找相應的師父,不要因此誹謗、非議師父,我們內心要時刻保持對師父的恭敬。對三寶,特別是對僧寶的恭敬,福德無邊。為什麼呢?末法時代,佛法二寶需靠僧來弘揚,恭敬僧寶就是在恭敬三寶。如果天天見出家法師的過失,罪業很大,很容易斷滅我們的善根。

所以學佛人要恭敬每一個出家人,哪怕他是一個假和尚,我們遠離即可,不要去罵他,你知道人家是什麼來路?過去很多聖賢也顯現惡劣的形象。

《法華經》中常不輕菩薩,不輕一切眾生,見到任何一個眾生都禮拜「如等現前當來,必定成佛,我終不敢輕慢於汝等」,我們要這麼向菩薩學習。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調整觀念讓苦變為樂

苦與樂,往往不是來自於物質條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

給自己心靈的25個安慰

第一個安慰: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何必為痛苦的悔恨...

苦樂是假象,價值才是真相

人生有一個很重要的追求,就是我們必須要從苦難中解脫...

短短的六個字,把修行的方法都告訴我們

二佛神咒裡面有勤轉念,證菩提這兩句話。雖然只是短短...

用觀念和方法來調整情緒

現代很流行講EQ,身為宗教師,我並不太懂什麼叫做EQ,...

一念間,火宅或淨土

人實在離不開因緣,有人結的緣是劣緣、惡緣,有人結的...

遇到事要往快樂慈悲的方向想

自己快樂,就放光,照亮世界 遇事往最快樂慈悲的方向想...

良好的心態才能成為命運的主人

你也許無法改變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人應該存福報,勝過存錢

人應該儲存的是福報,有福報,走到哪裡都有的吃,做什...

妄起即覺,覺即妄離

話頭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間內外,亦在中間...

內心不想改變,佛菩薩來也是沒用

我們發覺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他自己想改變...

心靈的寧靜

年輕時,我和許多人一樣,曾著手把一切自認的人生美事...

蓮宗四祖法照大師畫傳

一、禪觀入定,得睹遠師 法照大師(公元747821年),身...

樂於睡眠的二十種過失

《大寶積經》中,佛陀對彌勒佛說:應當觀察喜歡睡覺的...

三位百歲高僧的念佛開示

自古以來,世上的百歲高僧很多。其中有三位老和尚,兩...

吃葡萄的哲學

在一個果實飄香的秋季,一隻老狐狸無意間經過一個四週...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則佛墮妄語矣

海陽禪人,遠參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請益...

發心與發願是一回事嗎

發心也就是發願,只是願更為強烈與堅決,更具有目標性...

能持戒不犯,就沒有苦果

出家人頭上燒了幾個香疤,為什麼?還有知道的嗎?三壇...

在春節給父母磕個頭

孝道是我國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百善孝為先;天地之性...

禪堂法器與規矩詳解

寺院的中心為禪堂。禪堂有四大法器:鐘板、香板、散香...

念佛如何迴向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祗...

聖嚴法師《話頭是什麼?》

話頭禪的修行,是以一句話頭來達成下列目的:第一、話...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佛陀住世時,曾經在古印度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

【佛教詞典】勢至

(菩薩)具名大勢至菩薩,得大勢。梵語摩訶那缽Mahās...

【佛教詞典】北方七曜眾

(天名)以二十八宿分配四方,每一方配七宿。北方為胃...

【視頻】釋迦牟尼佛的一生--出家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出家

【視頻】大安法師《住處供養地藏菩薩能得十種利益》

大安法師《住處供養地藏菩薩能得十種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