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善用其心,清淨行為

弘恩法師  2021/09/1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善用其心,清淨行為

「巧願防非,離過成德,名為清淨。」巧願,是善巧的願。這個很重要,對於十信位的菩薩來說,他們怎麼去修行呢?

就是通過善巧的願力,來轉換自己的內心。就好比吃飯,我們遇到好吃的東西,就會產生貪心,想要多吃一點;遇到不好吃的東西,就愁眉苦臉,甚至心裡產生嗔恨。但是十信位的菩薩,他修行不應該這樣。

大家看《淨行品》 裡的偈頌:「若得美食,當願眾生,滿足其願,心無羨欲。」當我們吃到美食的時候,你不要貪著它的味道,那是世間法、生死法,是輪迴的法,我們貪瞋癡的念一動,就種下一個輪迴的因。

那應該怎麼辦呢?要時時警策,當吃到美食的時候,就馬上為眾生髮願,當願眾生,滿足其願,心無羨欲。希望眾生一切都能滿願,心裡對世俗的五欲不再貪著。

如果遇到不喜歡吃的東西時,該怎麼辦呢?

「得不美食,當願眾生,莫不獲得,諸三昧味。」吃到不好吃的食物,也不要厭惡,要思惟菩薩以禪悅法喜為食,通過這種方式迴向給眾生,希望眾生都能得到「三昧食」,不要貪著世俗的粗色之食。世間的食物都是不清淨的,大家想一想,它種植的過程、生長的過程,尤其是現代,使用很多化學的肥料、藥劑等,都是很不清淨的,看著顏色很好,其實都不清淨。

因此,遇到世俗境界的時候,菩薩通過善巧的發願來回轉,巧願防非,防止我們的過失。「離過成德」,離了過失,我們心心念念之間,就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功德。

所以,整個《淨行品》 就是告訴我們,要如何在世俗中修利益眾生的菩薩行。菩薩行不單是指給眾生捐了多少錢,幫了多少忙,對於十信位的菩薩來說,更重要的是心裡面的發願和迴向。

大家看《淨行品》裡所有的偈頌,第二段都是「當願眾生」。我們心心念念,都要想到利益眾生,不要捨離眾生。受過菩薩戒的居士就知道,一念捨離眾生,於菩薩戒的戒體都有所違犯,所以菩薩戒有菩薩的學處、菩薩的行處、菩薩的修行。菩薩修行的根本,就是心心念念不要捨離眾生。《淨行品》之於十信位菩薩的修行,就有這種「巧願防非,離過成德」的殊勝,這就叫清淨。

整天煩惱,是因為沒有善法的積累

喜覺支,指心生善法而得歡喜,我們修持善法的時候會心生歡喜。有些人為什麼整天煩惱很重?是因為每天沒有善法的積累,我們放逸、懈怠、散漫,一天到晚,心沒有正念的攝受,所以一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感覺「我這一天又白過了」,於是心中非常懊惱不安。

如果人這一天時時都以正念攝持,不管有事還是無事、忙或不忙,總是在正念當中,就會感覺這一天過得很清明、自在、歡喜,就會有一種法喜,連睡覺也會睡得安穩。

所以我們只有行持善法才能生起歡喜心,善法生起的歡喜心就叫喜覺支。

我們,要這麼向菩薩學習

經文:「詣大小師,當願眾生,巧事師長,習行善法。」

我們要善巧承事師長,承事師長的目的是從他們那裡得到法要,安住於種種的修行,所以拜訪師長的時候,要發願「巧事師長,習行善法」。什麼是「巧事」,就是不能用世俗的心去對待法師,現在很多居士把師父當做自己的親人,甚至產生依賴,這都是輪迴的苦因,你這樣拖著師父得不到解脫,挺可怕的,所以不要這樣。我們見師父就是為了學習佛法,從師父的身口意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法。

另外,「於善知識善巧方便不應見過失」,即不要見師父的過患,如果感覺與這位師父不相應,就合掌退出,再去找相應的師父,不要因此誹謗、非議師父,我們內心要時刻保持對師父的恭敬。對三寶,特別是對僧寶的恭敬,福德無邊。為什麼呢?末法時代,佛法二寶需靠僧來弘揚,恭敬僧寶就是在恭敬三寶。如果天天見出家法師的過失,罪業很大,很容易斷滅我們的善根。

所以學佛人要恭敬每一個出家人,哪怕他是一個假和尚,我們遠離即可,不要去罵他,你知道人家是什麼來路?過去很多聖賢也顯現惡劣的形象。

《法華經》中常不輕菩薩,不輕一切眾生,見到任何一個眾生都禮拜「如等現前當來,必定成佛,我終不敢輕慢於汝等」,我們要這麼向菩薩學習。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心中有春天,所見所聞無不是春意盎然

筆者有一位從事社工的學生,最近生活得非常充實。原來...

端心正念,這是最要緊的

當自端心,正念求度。 要自己端正自己的心,要保持正念...

慧律法師:大騙子與小騙子

有一個老和尚住在山上茅篷,修行修了二十幾年。 有一...

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這樣發願

在這世緣當中、在生老病死苦當中,特別在病的當中,那...

為什麼菩薩要歷事煉心

為什麼菩薩要歷事煉心?因為要改造你的想像力。其實布...

關掉生死業力的開關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前面是一個...

哪怕是餓著,也別去做屠宰的行業

要把你所學的佛法運用到你日常生活當中,不要讓佛法跟...

【推薦】婚姻的五面鏡子

原則一:不是去要求,而是向內求 人生最大的問題就是:...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出家人的至孝之道

出家人以孝達道 佛教最初傳入中土,社會大眾便自中國傳...

警惕九個吃菜的誤區

蔬菜中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還有多種保健功...

不要把修行修到內心產生嚴重的反彈

第二個很重要,保護你的善根。這個地方有些時候要暫時...

忙碌的猴子

天剛亮的時候,一個農夫用他那古老的犁,犁著一塊田地...

當你有對立的心,你就不「大」了

這個大乘法門,大這個字,其實有很深的涵義。蕅益大師...

化妝的比丘尼

佛陀時代,一位沙門在山中修苦行,一天,忽然看見山間...

轉變知見離開痛苦

(一)正知見 佛法指出了苦的事實,目的是要我們遠離諸...

生命從哪裡而來

這種妄動跟業力的流轉大致上分成兩種:一種是眾生的別...

印光大師開示縱欲的危害

復孫藝民居士書 世間聰明子弟,於情竇開時,其父母兄師...

聖嚴法師《瞋心與慈心》

有人說現代人的嗔心很重,所以我們的社會才會充滿了暴...

欣求極樂的兩個修觀方法

怎麼欣求極樂呢? 思惟依正莊嚴,成就內心的安樂;思惟...

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

【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 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

四大菩薩的坐騎及象徵意義

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

她曾四次見到虛雲長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淨土

人們都稱她是老菩薩 我第一次來東林寺時,在天王殿後面...

回歸純真的本性

晉朝時,有一位名叫毛寶的小男孩,家境十分貧困。有一...

淨土法門與發菩提心

我們修淨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當做阿伽陀...

【佛教詞典】文泰

(?~1289)宋末曹洞宗僧。太原(山西)汾州陽城人,...

【佛教詞典】不死甘露

(雜名)稱真言兩部不二之灌頂水也。不死者,甘露之譯...

【視頻】《普門頌》男女演唱

《普門頌》男女演唱

【視頻】惠空法師《發願的重要性》

惠空法師《發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