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可口是心非

大安法師  2022/08/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口上說的一回事,跟你心裡想的一回事不一樣,心口不一。口頭上對人家讚成,心理上是不贊成的。口,主管的是出入,飲食經過口到身體裡面去,滋養我們的身體。但語言也是從口裡發出去的,既然飲食滋養身體,那語言應該滋養我們的心,所以心口一致才好。不然的話,你內心充滿狡詐之心,純粹用機心來行事。這樣,你沒有得到口業的功德,首先就得到了口業的過失。這對口的辜負就很多了。

嘴巴不能思惟,但是我們的心能思惟,所以口是受心所指揮的。你說一個假話,這是口裡說出來的;但是你說出這個假話欺騙他人的動力,是你的心。這個假話是由於你有假心,有機詐之心。所以人在待人接物的時候不能表裡如一,其過失雖然是口裡表達出來的,但它的責任主體還是這個心。為什麼儒家的修心養性,一定要從「內聖」做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真誠心是要在格除物慾、開發智慧後,你才能心地光明。

所以一個人、一個君子,一定要有真誠心。沒有一個修行,人的心都是:與生俱來都有狡詐的一面、自欺欺人的一面。所以這個心,不把它料理成一個正直的、誠實的狀態,他的口業一定是翻雲覆雨的。「覆雨翻雲」,一下這樣說,一下那樣說。現在大家感到比較痛苦的事,就是人和人之間喪失了起碼的信任。

你聽一個人說話,你很難知道他有幾句真話。他有時候說假話,說得比真的還像真的。但實際上你過一段時間一看,都是假話。說假話,已經成了他的第二天性。出口就是假話,現在到了這個程度,假冒偽劣。一個不誠實的人,就嚴重地障蔽了他的光明正大的心、他的智慧的心。於是都講假話,不講假話就辦不了事。大家都在講假話,你騙我,我騙你,相互都在傷害對方。

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用聖人的教化,要反求其本。「反求其本」,要有一顆真誠的心,我們發出的語言才跟我們的心相應。如果你講假話,特別是碰到什麼事情,你要賭咒,賭一個假咒,那你的後果就很嚴重了。你這個口是心非,今生不報,也一定在來生要報。你輕易答應的事情,你不去兌現,一定會遭到他人的怨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讓敵人變成朋友

有一位女基督徒說,她雖然信主,但她很恨她大姊,彼此...

佔寺院或僧眾的便宜,這個千萬要不得

三寶物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養物、受用物、獻...

如何不讓種下的惡因產生果報

我們如果了解了改變因果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如何做才能...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

惡口嘲笑別人的果報

佛陀在世時有位達格羅比丘,他平時住在尸陀林,以死人...

會說話的兩頭瞞,不會說話的兩頭傳

信者,在佛家講就是不妄語--不說虛妄語、說話真實有...

一言不慎即招無量劇苦

釋迦世尊,在過去因地修菩薩行的時候,曾經當過印度波...

讚美的作用非常大

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艱難困苦,世俗生活和修行佛法都會...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把厭離婆娑,欣求極樂的心發起來

今天我們討論願門《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上次我們談...

往生淨土的願,絕非世俗濁欲

佛教說這個慾望,比如具體談到五欲財、色、名、食、睡...

人情世故耽誤了道業

所以這方面在修道的過程當中,你對這些人情世故過分地...

大安法師:放生如何才能如理如法

問: 放生的意義及其事項,怎樣做如理如法?戒殺和放...

毒瘤惡瘡該如何處理

龍鬼流行諸毒腫,痛瘡膿血痛叵堪,至心稱誦大悲咒,三...

聖嚴法師《人生的願望》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許多的夢想、許多的心願,常常想:我...

怎樣才能惡業消滅,善根增長菩提不退

問: 我有一個佛友誦《地藏經》五六年了,但從未迴向給...

善巧導淨土,妙驗西方路

沈中旭。字啟白,江蘇吳縣人,年少時個性豪放不拘小節...

印順法師:念佛法門三特徵

念佛(稱念阿彌陀佛)法門,有三種特徵:一、他增上,二...

通過茶去領悟禪的義理

禪和茶在佛教當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喝茶講禪,茶道又...

香港大富翁何老太太生西事例

民國二十七年秋,香港工商報載過一件奇聞,就是香港大...

「一心生二門」和「入不二法門」兩個「二」相同嗎

問: 請問法師,一心生二門的二和入不二法門的二,兩個...

比丘尼的八敬法

八敬法,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師法、八不可越法、八...

為什麼一念佛就邪念頓生

問: 請問法師,我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就邪念頓生,為什...

有大企圖心,也要做好眼前的事

在中國佛學院,常對學生講起古人的一句話:志不立,天...

佛學常見辭彙(五畫)

【去執】 去掉對一切事物、理論、思想以及意見等的固...

【佛教詞典】寂透

(1674~1710)清代黃檗宗僧。福建尤溪人,俗姓陳。始...

【佛教詞典】四十八尊佛

為日本法隆寺金堂自古所珍藏之小佛像群。又作四十八體...

【視頻】夢參老和尚《菩薩度眾生沒有疲厭心》

夢參老和尚《菩薩度眾生沒有疲厭心》

【視頻】太姥山平興寺2016傳授三壇大戒紀實

太姥山平興寺2016傳授三壇大戒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