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文】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於一心,則念極而空。無念之念,謂之真念;又念體本空,念實無念,名真念也。生無生者,達生體不可得,則生而不生,不生而生,是名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如後教起中辯,故知終日念佛,終日念心,熾然往生,寂然無往矣。
這段疏文是對上面文句甚深法義之詮釋。承接第二重法義所標舉的持名之殊因,契入念佛三昧之妙果,正顯信願稱名至極圓頓、最易成就之特質。
一則從修德層面說。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於念念中,圓伏圓斷無明煩惱,圓超五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唯專唯勤,無雜無間,轉持轉切,久而久之,自成片段,入一心不亂,是為念極而空。從有念頓契無念,無念之念,謂之真念。由此真念,圓淨極樂四土,圓彰彌陀三身,圓證本具之無量光壽。
二則從性德層面說。吾人現前一念,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隨緣,終日不變。真心本有,妄性原空。持名之念,本自空寂,念實無念,是名真念。證知修德之念,乃無念之念,即終日無念,終日念佛,由理能成事故。而性德之念,乃念而無念,即終日念佛,終日無念,由事能顯理故。
又性修二義,亦乃相輔相成。由修德念極而空之功夫,方契念體本空之理體。念佛功夫不到,不能悟證本地風光。又由性德之念體本空,方可修德念極而空。若自性本體不空,縱能矻矻念佛,畢竟無能契證空寂。正由吾人現前一念心性,事理無礙,性修不二,方能由事持達理持,成就念佛三昧。
又何謂「生入無生」之義呢?亟須了達一切緣生法,念念生滅,此生滅妄心,本自虛妄,無有實體。達者悟心之本空,了無一法可得,空空亦空,無所依,無所得。於此心空性寂中,則終日念佛,終日無念,是謂生而不生(攝用歸體)。
又心性妙德,不沉空滯寂,則終日無念,終日念佛,是謂不生而生(從體起用)。又生而不生,則生原不可得;不生而生,則不生亦不可得。雙遮生與不生,又雙照生與不生,遮照同時,遮照不二,是謂真無生。
《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契證自性圓通常,即是「生入無生」之驗證。此於下文《教起所因》第九「巧示因於往生,實悟無生」章中,將詳明詮釋。
故知淨業行人終日念佛,即是終日念心,即心即佛,心佛一如故。
又吾人信願持名,事相上熾然往生彼土,理體上實無往生之相。誠如天衣懷禪師開示:生則決定生,生而無生;去則實不去,不去而去。
前句談事,往生宛然;後句談理,寂然無去。原此一念,本是法界,從緣而起。緣無自性,全體法界。法爾具此威神,法爾具此功用。淨業行人當於此拳拳服膺,孜孜踐行。
《彌陀疏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