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轉五濁而成清泰

大安法師  2022/08/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轉五濁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靈明湛寂之體,本無清濁向背,畢竟平等,惟是一心。今謂約生滅門,以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而有其念,則無明所覆,失本流末,渾亂真體,故名曰濁。如澄泥沙,復使淨潔,斯之謂清。即指轉五濁而成清泰也。

上面詳明討論的靈明湛寂,寂照不二,光壽交融之體性,乃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清淨本然,本無清濁向背,凡聖是非之分別。以從本以來,離諸名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妙淨寶覺。

今讚譽此阿彌陀經妙德,乃是約生滅門說。只因我等凡夫,不了真如體性,平等一相一味,即此不知,即是根本無明。由明立所,覺明為咎,於無相中生起幻相,於無分別中妄生分別執著,則此妙明真性而為根本無明所覆蓋,故而失卻故鄉明月,捨父逃逸,客走他鄉,竛竮流浪。

所謂以依寂照不二之真如法故,有於無明(無明依真如而起)。以有無明染法因故,即返熏真如。以熏習故,則有妄心,而變為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有二種義,一者覺義,二者不覺義。不覺心起而有其念,現妄境界。以有妄境界染法緣故,即熏習妄心,令其貪戀執著,造種種業,生死不斷,受於一切身心等苦。

此「失本流末」 即謂失卻真性,流入三細六粗,眾生之輪迴境(無明業相,能見相,境界相為三細;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起業相,業系苦相為六粗)。

我等眾生為此無明所引,起惑造業,渾亂光壽真體。誠如《楞嚴經》所喻:「譬如清水(喻真性),清潔本然。……有世間人,取彼土塵(喻無明惑業),投於淨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即以投土於水而喻五濁之相。

佛一代時教,開顯八萬四千法門,悉為「澄濁而清」所施設。如澄泥沙,復使清潔。

《楞嚴經》云:「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蕅益大師釋曰:「還以澄濁得清而喻修證之相。靜器者,即喻本不生滅圓湛之性。如澄濁水,須貯靜器,欲破五陰,須觀(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本如來藏也。靜深不動,喻觀行力深也。沙土自澄,喻相見二分不復相織,圓伏五住煩惱而粗垢(見思惑)任運先落也。

清水現前,喻真諦理明,亦復相似見三諦理(真諦、俗諦與中諦)也,初伏客塵煩惱,正明斷界內見思,伏界外無明也。去泥純水,喻斷界外別惑(塵沙惑與無明惑),從圓初住分斷,乃至妙覺究竟斷盡,故曰名為永斷根本無明也。若至明相精純,則成佛界無上法性五陰。雖復同流九界,變現一切善惡無記有漏無漏諸五陰法,而皆是巧用性惡法門,不被惡法所用,故云不為煩惱。了知性惡即是性善,全用即體,十界無非常樂我淨,故云皆合涅槃清淨妙德也。」(《楞嚴經文句》卷四)。

此為通途佛法,憑自力斷惑證真,轉五濁而成清泰之必由途徑,是為難行道。

然淨土持名妙法,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即可澄濁而清,轉五濁為五清,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

誠如蕅益大師開示:「只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彌陀要解》)冀諸淨業同仁,三復斯言,銘之五內,拳拳服膺,信解篤行,自可獲致「澄濁而清」之奇勳,得佛髻中寶珠之特賞。

《彌陀疏鈔》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人生哪有來日方長,時時刻刻是無常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現在年輕力壯,身體健康,人生一...

觀想佛陀的方法

(四)修觀之法 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

【推薦】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細胞變功德林

在這裡我們要介紹一件真人真事。這是一位新加坡華僑李...

大安法師2023年新春開示

正月初一開示 | 柔忍 各位大德比丘、各位尼師、諸位優...

怎樣念佛才能都攝六根

問: 怎樣念佛才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

見性是離一切相的,沒有寂靜相,也沒有擾動相

我們看第一個,開合寶掌來證明客人跟主人的道理。看經...

《持經利益隨心論》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大覺世尊,所說...

蓮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畫傳

一、誕生丹陽,少誦法華 永明大師(公元904975年),諱...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大藏經】在家菩薩戒本

在家菩薩戒本(六重二十八輕讀誦儀軌) 香讚 爐香乍熱...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如何對治念佛昏沉掉舉

問: 我素喜研究經教,手不釋卷,津津有味;而於持名...

可以打餓七來見佛嗎

問: 佛法大意將某人絕食7天就見到阿彌陀佛,能否倣傚...

四十八大願——(第15願)壽命修短隨意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

如何對待我們身邊的惡人

世間上有很多我們認為的惡人,但是所有的惡人裡面他都...

文珠法師《修福修慧修淨土》

一、修福 (一)福的意義與類別 何謂福?福是指人間富...

父母過世為他們立牌位有用嗎

問: 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說有一次我們討論到我父母過...

不要讓自己變成工作的附庸

林青好像總是在忙。 上學時,忙著學習,忙著考好學校...

稱念觀音聖號的功德利益

觀世音菩薩應該是中國人最熟悉的,觀音信仰不僅貫穿整...

要贏得信任,誠實是關鍵

曹彬是北宋的開國功臣,他曾為周世宗的親吏,負責掌管...

誘惑與陷阱--上億身家的老闆是怎樣淪落為民工的

2008年的時候我剛入行經商時,和一個老闆有業務往來,...

所言黑影, 非佛菩薩之影

接手書,知日誦精勤,欣慰無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薩之...

冤親債主是指哪些

問: 請問冤親債主都是指已經去世的人嗎? 體恆法師答...

裝死的野狐狸

佛經裡面有一個比喻,很貼切野狐狸的比喻。說有一隻野...

關於死後葬法及其意義

人生世間,直同幻化,縱壽百年,亦彈指頃。其生也隨夙...

【推薦】不清淨的願,佛菩薩能滿願嗎

那些大菩薩行菩薩道時,遇到種種眾生。一切眾生每個人...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闡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業洪深。因此於禪...

【佛教詞典】空心

(術語)觀空理之心。否定因果理之心。止觀十下曰:空...

【佛教詞典】寂音尊者

(人名)唐大莊嚴寺慧齡之弟子也。其傳附於續高僧傳二...

【視頻】夢參老和尚《無福眾生修普供養》

夢參老和尚《無福眾生修普供養》

【視頻】達摩大師血脈論(男聲念誦)

達摩大師血脈論(男聲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