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轉五濁而成清泰

大安法師  2022/08/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轉五濁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靈明湛寂之體,本無清濁向背,畢竟平等,惟是一心。今謂約生滅門,以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而有其念,則無明所覆,失本流末,渾亂真體,故名曰濁。如澄泥沙,復使淨潔,斯之謂清。即指轉五濁而成清泰也。

上面詳明討論的靈明湛寂,寂照不二,光壽交融之體性,乃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清淨本然,本無清濁向背,凡聖是非之分別。以從本以來,離諸名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妙淨寶覺。

今讚譽此阿彌陀經妙德,乃是約生滅門說。只因我等凡夫,不了真如體性,平等一相一味,即此不知,即是根本無明。由明立所,覺明為咎,於無相中生起幻相,於無分別中妄生分別執著,則此妙明真性而為根本無明所覆蓋,故而失卻故鄉明月,捨父逃逸,客走他鄉,竛竮流浪。

所謂以依寂照不二之真如法故,有於無明(無明依真如而起)。以有無明染法因故,即返熏真如。以熏習故,則有妄心,而變為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有二種義,一者覺義,二者不覺義。不覺心起而有其念,現妄境界。以有妄境界染法緣故,即熏習妄心,令其貪戀執著,造種種業,生死不斷,受於一切身心等苦。

此「失本流末」 即謂失卻真性,流入三細六粗,眾生之輪迴境(無明業相,能見相,境界相為三細;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起業相,業系苦相為六粗)。

我等眾生為此無明所引,起惑造業,渾亂光壽真體。誠如《楞嚴經》所喻:「譬如清水(喻真性),清潔本然。……有世間人,取彼土塵(喻無明惑業),投於淨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即以投土於水而喻五濁之相。

佛一代時教,開顯八萬四千法門,悉為「澄濁而清」所施設。如澄泥沙,復使清潔。

《楞嚴經》云:「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蕅益大師釋曰:「還以澄濁得清而喻修證之相。靜器者,即喻本不生滅圓湛之性。如澄濁水,須貯靜器,欲破五陰,須觀(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本如來藏也。靜深不動,喻觀行力深也。沙土自澄,喻相見二分不復相織,圓伏五住煩惱而粗垢(見思惑)任運先落也。

清水現前,喻真諦理明,亦復相似見三諦理(真諦、俗諦與中諦)也,初伏客塵煩惱,正明斷界內見思,伏界外無明也。去泥純水,喻斷界外別惑(塵沙惑與無明惑),從圓初住分斷,乃至妙覺究竟斷盡,故曰名為永斷根本無明也。若至明相精純,則成佛界無上法性五陰。雖復同流九界,變現一切善惡無記有漏無漏諸五陰法,而皆是巧用性惡法門,不被惡法所用,故云不為煩惱。了知性惡即是性善,全用即體,十界無非常樂我淨,故云皆合涅槃清淨妙德也。」(《楞嚴經文句》卷四)。

此為通途佛法,憑自力斷惑證真,轉五濁而成清泰之必由途徑,是為難行道。

然淨土持名妙法,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即可澄濁而清,轉五濁為五清,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

誠如蕅益大師開示:「只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彌陀要解》)冀諸淨業同仁,三復斯言,銘之五內,拳拳服膺,信解篤行,自可獲致「澄濁而清」之奇勳,得佛髻中寶珠之特賞。

《彌陀疏鈔》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臨終一念在淨土,則必定往生淨土

【原文】 淨土傳云: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

念佛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我們以下...

淨土文摘

念佛加行 修淨土法門的,除念沸外,應該做到二種加行:...

再沒有比這更簡便易行的法門了

【何以令盡一口氣念?以眾生心散,又無暇專念,如此念...

順情而化,導入彌陀的大悲

我們都知道,阿彌陀經講,極樂世界有很多的鳥,都是阿...

蕅益大師《淨土玄門》

○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十六卷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

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在一切修清淨心的行門當中,念佛一法是最為直接、最為...

念佛能得到人間的福報嗎

問: 念佛能夠得到人間福報嗎? 大安法師答: 佛法不離...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持名念佛簡易殊勝普攝三根

念佛法門裡有四種念佛。有觀像念佛,觀阿彌陀佛三十二...

四十八大願——(第38願)妙服自然在身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

這些病都來自於身見

[壞諸欲塹],這也是一個比喻。塹就是護城河啊,它很...

「十念業成」,不必執著到底幾念

問曰:心若他緣,攝之令還,可知念之多少。但知多少,...

佛法讓煩躁心變平靜

從來我就是個性格暴躁的人,以自我為中心,意氣用事起...

當鳴不鳴

心裡有鬼的人,不論講話做事,都恐惶而不能自在,不能...

現代人很多是壽終醫院,不是壽終正寢

人道中有許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屬於橫死。人的生命...

最沒有智慧的高僧

今天的故事說的是領悟,它來自《雜譬喻經》。 在外國...

無我空性的教理如何運用於實修中

魔障 就像《大寶積經》所說:云何名得甘露灌灑?謂煩惱...

淨界法師:精進的釋迦牟尼佛

我們看釋迦牟尼佛因地的時候,釋迦牟尼佛的特色,在六...

為什麼要超度歷代宗親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為救度亡靈,使其超脫苦難,請僧尼為...

看看您的六根是如何被欺騙

眼 我們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覺地注視著這個世界,有...

善導大師答往生念佛文

知歸子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來,便屬後世,...

凡夫與聖人的判定標準在哪裡呢

面對盲點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把生命歸零。因為你在枝末...

【推薦】念佛時的妄念怎麼越控制反而越有

問: 我在念佛號時,總是有妄念進來。怎麼都控制不了...

放下的氣度:秤錘法師出家的啟示

以前虛雲老和尚講個故事,那是明朝雲南的事情。 有一...

【佛教詞典】所有

(術語)謂身有有生死果報之所也。無量壽經曰:亦無所...

【佛教詞典】道一

(人名)唐江西道一禪師,姓馬氏,時稱馬祖。南嶽讓之...

【視頻】崇慈法師《僧人為什麼要剃光頭披袈裟》

崇慈法師《僧人為什麼要剃光頭披袈裟》

【視頻】《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聆志居士念誦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