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有什麼不同

淨慧法師  2022/08/23  大字體  護眼色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有什麼不同

問:虛雲老和尚的年譜裡面提到,老和尚在談到老參用功的難處時說,「有覺有照,不免生死;無覺無照,又落在空亡」,這句怎麼理解?

淨慧老和尚答:這個完全是功夫上的話。覺好比是一盞燈,照好比是那盞燈發出來的光。覺是體,照是用。有覺有照,為什麼不免生死呢?因為你還是在有心用功,還沒達到無心用功的境地。因為有心用功,所以不免有失去覺照的時候。失去覺照的那一刻,就是生死。生死是念念進行的,並不只是一期生命終了之後才有生死。

為什麼說無覺無照落在空亡呢?無覺無照,是說你坐在那個地方空心靜坐,心中雖不起念頭,但是心裡卻並不清楚明白,而是處於一種渾沌的狀態。宗門中把這種無覺無照的狀態叫做「無事甲子」。處在無事甲子裡邊,好像是輕輕安安地坐在那裡,但是,心裡不是歷歷孤明的,所以它是一種空亡。

不僅參禪要避免這種狀態,念佛也是如此。念佛的時候,如果提不起覺照,黑漆漆的,沒有光明,雖然佛號不停,但做不到歷歷孤明,那就是在空亡。空亡既不同於昏沉,又不同於定境。它是那一種濛濛昧昧、沒有覺照的狀態,似乎是很輕安,但實實在在地是處在一種黑窟窿裡面、暗室裡面,這裡面沒有光明,沒有智慧,沒有覺照,只有頑空之定。

問:請您再解釋一下「照體獨立,歷歷孤明」。

淨慧老和尚答:照體獨立是禪定當中一種高度覺照下的心靈狀態。照體獨立,就是離能所,無取舍,無憎愛,無是非,無善惡,無聖無凡,不續前,不引後,孤明歷歷的一種覺照狀態。

打一個比喻,我們當下一念如果就是這個的話(師豎起中指),它是獨立的;和這個沒有聯繫(師豎起食指),不續前;和這個沒有聯繫(師豎起無名指),不引後。那就要保證我們當下這一念能夠保持一種高度的覺照狀態,和過去、未來都沒有聯繫,而且要歷歷孤明。

歷歷者,就是清清楚楚。它是用來形容孤明的。唐朝詩人崔顥有一首詠黃鶴樓的詩,其中有「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晴川歷歷,那就是站在黃鶴樓上,看長江對岸的鸚鵡洲,盡管也有相當遠的距離,但對面的一草一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就是歷歷在目,所以叫孤明歷歷,不是一片模糊,形容用功當中照體獨立的狀態。

問:我現在已經達到了清明、綿密的階段,往後如何前進?

淨慧老和尚答:在座上能夠做到清明、綿密,這說明你的修行有了進步。下一步你還要在日常生活中來繼續檢查和磨煉自己。光是在打坐的這一刻做到清明、綿密,這畢竟是短暫的,只是曇花一現。關鍵是離開了禪堂後怎麼樣,吃飯的時候怎麼樣,睡覺的時候怎麼樣,回到家裡還能不能保持這種清明、綿密?

我們多生多劫以來養成了很重的習氣,總是在無明煩惱和妄想中打轉。在打坐的短時間內出現一點定的境界,不是很難;難的是把這個定境在二六時中打成一片。古人講,要在二六時中時時處處都能夠打成一片,需要十年八年的功夫。雲門祖師說,他用功二十年才使「心猿罷跳,意馬休馳」。可見調伏心之猿、意之馬,讓它不跳躍、不奔騰,有多麼難。古人尚且如此,我們今天的人,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成就道業,除非是大善根、大福德的人,否則是很難做到的。

所以,如果暫時出現了一點靜的境界,千萬不要高興,不要以為到家了。只管把這一念清淨的心保持下去,一念萬年地護念下去,這是最要緊的。時間到了,自然歸家穩坐。

問:我只要眼睛一閉,就有佛像出現,就有光明出現,這種情形是好還是壞?

淨慧老和尚答:有兩種可能:一種情況是你的功夫真正有了長進,心光透露,會出現這種境界;還一種情況,你打坐的時間長了,身心沒有調好,上火了,出現了幻覺。不管是心光透露也好,還是幻覺也好,你都要等閑視之,不要執著。執著就會成病,不執著反而有助於你修行的進步。

問:念佛能不能開悟?

淨慧老和尚答:念佛和參禪,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要成佛作祖,但是路徑不同。念佛主要是為了往生西方淨土,為達此目的,你必須厭離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娑婆世界,而欣求西方極樂世界;要以這種欣厭之心來修,你才能達到一心不亂。但是,往生了淨土之後,並不就是萬事大吉了,還要接著修,很多經論上說,要「花開見佛,悟無生忍」,這就是說,你到了極樂世界之後,你還須開悟。

有的人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是留學。既然是留學,那就是說,還沒有究竟成功,開悟的時間還沒有到。有一個流行的禪淨四料簡,其中有四句話:「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也就是說,到了極樂世界,必定會開悟的。作為淨土法門,念佛的目的主要不是求開悟,而是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也有人借念佛而開悟的。

問:開悟的人和沒有開悟的人有什麼不同?

淨慧老和尚答:開悟就是從迷惑中、從無明裡跳了出來;沒有開悟就說明還處在無明這個黑漆桶裡面,見不到一點光明。開悟是一種境界,你我都從來沒有經歷過,對我們來說,那是個陌生的境界。這個陌生的境界,需要我們自己去慢慢地熟悉它,這叫做「生處轉熟」,別人說是沒有用的。

在沒有開悟以前,你的所作所為,都是被習氣拖著走。開悟以後,你就可以自己作主了,並逐漸地淡化原先的那些習氣毛病和煩惱無明,疏遠它們,這就叫「熟處轉生」。原來很熟悉的東西(指習氣毛病),要慢慢忘記它們,遠離它們,使它們變成陌生的東西;原來完全陌生的東西,要使它們變成非常熟悉的東西。這就是悟的境界和功夫上的事情。

作為我們初入門的人來說,最要緊的就是認真地、一點一滴地去對治自己原來的那些無明煩惱習氣。這些無明習氣根深蒂固,要斷除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可以頓悟,但在事上要漸修。所謂漸修,就是要不斷地克服習氣,保任覺照,使習氣毛病逐步淡化,最後,從一個迷惑的人變成一個完全不受迷惑的人。當然,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這是終生大事。古人就是盡一生的力量來做這件事情的。我們今天的人容易心存僥倖,這是不對的。有了僥倖的心理,修行就不會成功。

現在有不少年輕人,剛入佛門不久,坐了幾天禪,念了幾卷經,就渴望能夠像佛一樣,什麼業障也沒有了,什麼煩惱也沒有了,總想找到一種捷徑,或者希望有那麼一種靈丹妙藥能代替艱苦漫長的修行。由於有了這種不正確的想法,所以社會上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丹啊丸啊,說什麼你吃了一顆,十萬大劫的惡業罪障都給你消盡了,再也不會墮地獄了。諸如此類的事情,真是一言難盡。這都是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來投我們這些凡夫的所好搞的一些鬼名堂。

真有這麼簡單嗎?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弘法四十九年,他也沒有能夠把當時所有的印度人都領到開悟成佛這條道路上來,只有一部分人開悟了,有一部分人證得了阿羅漢果,有一部分人成了菩薩。十方諸佛都說,眾生度不盡,因為眾生只能是自性自度。佛不度眾生,佛只是告訴我們得度的方法,告訴我們一條道路,告訴我們怎樣到達目的地,關鍵是我們自己要去艱苦地努力,不懈怠地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問:古人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現代的人,念佛、持咒、參禪也不見得成佛,何故呢?

淨慧老和尚答:古人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今人同樣也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個屠刀是什麼呢?不是真正殺豬宰羊的那把刀。它是戕殺慧命的一把刀,我們只要放下這把刀,人人都可以立地成佛。這把刀是什麼呢?就是貪、嗔、癡三毒煩惱。放得下,立地成佛;放不下,就在苦海漂流。

問:在這個商業社會,處處都講求效益,有沒有一條又直又短的橋樑,直通快樂的彼岸?

淨慧老和尚答: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直下承當,此岸就是彼岸。可惜我們信不及,不敢承當。這是一條成佛的捷徑,希望大家要有信心,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問:禪修是不是一定要盤腿呢?

淨慧老和尚答:也不必。有的人腿痛,腿有毛病,不能盤。不能盤腿就垂腿坐也可以。禪修以觀心為主,禪不在坐。不過,我們有條件的話,還是要盡量地練習跏趺坐,跏趺坐是禪修的正相。

問:在家初坐禪,每天應該坐幾次?每次以多久為宜?

淨慧老和尚答:每天最少兩次,可以安排在早上和晚上。每次不要少於四十五分鐘,或者一個小時就可以了。坐久成勞,也不必坐太長的時間。那些有修行經驗的人,在一般的情況下最多也不要超過兩個小時。但是,如果進入了禪定的狀態,時間就不受限制了。在家修行,在時間的掌握上,最好避開子午時。白天的十一點到一點,晚上的十一點到一點,就是子午時。禪修要盡量避開這個時間。

問:禪修是不是修行的唯一法門?

淨慧老和尚答:應該說是的。為什麼呢?佛教的修行法門只有三個方面:戒、定、慧。禪修包括所有的修行法門在內,念佛也好,持咒也好,誦經也好,最後都要歸到禪修上。八萬四千法門,均以禪定為體。「諸佛清淨慧,皆依禪定生。」無禪不智。要相信禪定是一切法門的根本綱要。禪修的法門,把一切的法門都包括在內。

問:禪修方法很多,要怎樣才能知道哪一個方法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呢?

淨慧老和尚答:還是要靠自己,要靠自己去實踐。不過,我也告訴你選擇一條又直又短又平坦的橋樑,選擇一個直通快車,那就是頓悟成佛。只要有信心,這一定是一個直達快車。

問:禪修是不是只有上善根基的人才可以去做?要見自本心,似乎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到。什麼是明心見性呢?

淨慧老和尚答:人人都是上根利智的人。「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明妄心,見真性,性是體,心是用。用有正有負,有善有惡。開始的時候,用善心,去噁心;時間久了,善惡就都沒有分別了。善惡不分別,不是沒有原則,而是起心動念,不違軌則,處處都在道上,處處都純善無惡。

問:練武功常有走火入魔的現象,禪修會不會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呢?

淨慧老和尚答:有。但是不要害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吃飯還會咬破嘴唇呢,世間哪有沒有困難的事情啊!禪修走火入魔,那是執著所造成的,是極端的思想行為所造成的。執著到最後,無路可走了,就一定會走火入魔。所以,修行的人要心如虛空。心如虛空,就能夠包容一切,還有什麼東西能夠把虛空擠破呢?心如虛空,一切的障礙都沒有了,一切都消融了。

問:當年有很多教授靜坐、坐禪的人,他們其中的很多人都喜歡鑒定某人入了第幾禪。請問禪定可以從外表去判斷嗎?得禪定有何理論根據?

淨慧老和尚答:智者大師有一本書,講禪定很具體,叫做《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建議大家好好學習。這本書最適合我們在家修的人。這本書上把禪修所有的問題都涉及到了。南傳有一本《清淨道論》,其中也把禪定的方法和道理講得很具體。這兩本書都可以參考。

問:南傳、北傳和藏傳,入定的方法是不是一個樣?

淨慧老和尚答:禪定有世間禪、出世間禪、大乘禪、最上乘禪。從禪相上來講,修禪宗的在做保任功夫的時候,也會出現像次第禪的那些禪相。不過,不是按照次第禪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來推進。因為世間禪,像四禪八定,有一個基本的出發點,叫做欣上厭下,是以欣厭之心來修,所以叫世間禪。有欣厭之心,就是有漏的心。禪宗這一法,在保任上,沒有欣厭之心,一切拿來為我所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慧法師文章列表

自性是佛,為什麼還要拜佛

問: 自性是佛,為什麼還要拜佛? 大安法師答: 這裡...

棒喝透出華嚴五教

宋朝徽宗皇帝的時候,有一位丞相把各宗各派的長老都請...

趙州禪的兩個特色

趙州和尚,法號從諗,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

禪者悟道時的境界和感受,說得出來嗎

有一位學僧,恭敬地問慈受禪師道:禪者悟道時,對悟道...

傳喜法師:初學佛從何學起

問: 我是一個在校大學生,因為我剛接觸佛法,不知從...

東林寺是怎樣持戒念佛的

問: 東林寺是淨土祖庭,很想了解東林寺是怎樣持戒念佛...

進寺院沒拜佛是否要負因果

問: 皈依後進寺院必須要禮拜每一位佛嗎?若沒拜是否...

在家人如何減少殺業

問: 我已皈依三寶,知道眾生平等不能殺生,但作為一...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法解決人生三大問題

人生所要面對的有三大問題,這三大問題對於每一個人來...

淨慧法師《三皈五戒開示》

按照這次活動的安排,今天下午是傳授三皈依和五戒。這...

法從緣起,果從因生

學習佛法要懂得佛法有兩條根本規律:一條叫法從緣起,...

人的生死問題

人的生死問題 人的生死問題,就是人的生命從何處來,向...

何等相是誹謗正法

問曰,何等相是誹謗正法。答曰,若言無佛無佛法,無菩...

盜馬賊的醒悟

古時候,伊拉克有位國王,叫阿爾馬蒙,他有匹千里馬。...

四十個佛教基礎知識

1、三寶:佛寶、法寶、僧寶。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

阿彌陀佛聖誕日的由來

永明延壽禪師是宗門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也是淨土宗...

一個人不聽經會有什麼缺點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就是舍衛國的波斯匿王...

聖嚴法師《如何改掉壞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從知道什麼是好習慣、什麼是壞習慣...

從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導式的念佛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把我們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兩...

在生活中磨練自己,在違緣中堅定自我

什麼是違緣?違緣就是我們生活、修行等方面所遇到不如...

崔婆往生記

宋代山東東平府梁家僱了一位保姆,叫崔婆,是淄州人。...

壽昌無明禪師:皮囊歌

臭皮囊,不久長,人生切莫逞豪強。 為王為宰為民卒,一...

一次喝醉,身體九個器官都受罪

幾杯酒下肚,你可能有一些自信滿滿,飄飄欲仙的感覺。...

膽小的人如何通過念佛來改變

問: 弟子生來就膽小,經常想些事情給自己害怕,請問...

【佛教詞典】永生

(術語)謂涅槃也。涅槃為不生之法,故不滅。取不滅之...

【佛教詞典】禪院

專修禪觀之寺院。又稱禪寺、禪剎。為「教院」、「律院...

【視頻】佛教基礎知識之行善

佛教基礎知識之行善

【視頻】界詮法師《燒頭香撞頭鐘有用嗎》

界詮法師《燒頭香撞頭鐘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