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三界,蓋是生死凡夫流轉之暗宅,雖復苦樂小殊,修短暫異,統而觀之,莫非有漏,倚伏相乘,循環無際,雜生觸受,四倒長拘,且因且果,虛偽相襲。安樂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胎卵濕生,緣茲高揖;業系長維,從此永斷。續括之權,不待勸而彎弓;勞謙善讓,齊普賢而同德。勝過三界,抑是近言。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
這三界在佛菩薩眼裡,都是生死輪迴的凡夫流轉的暗宅。為什麼暗?無明。我們的光明的佛性被無明遮蓋了——分別、煩惱遮蓋了,遮蓋得很厚重,內心就是大黑暗,宗門下稱為黑漆桶一個。在黑暗的宅子裡面,雖然天人和三惡道眾生他的苦樂有一些差別,生到天上快樂一點,生到三惡道就痛苦一些;在人道裡面,福報大的人快樂一點,福報小的人吃飯都有問題,苦一點。可能短壽和長壽有暫時的差別,這是眾生的善惡、苦樂、福禍的差別相。
但這差別相,本質上還是在三界裡面,在三界的黑暗的宅子裡面,共同的特點都是有煩惱。有煩惱,這裡面「倚伏相乘」。善惡福禍是加減乘除的,樂極就生悲的,苦盡就甜來的,是這樣的禍中有福,福中有禍的。但這種因果的錯綜複雜,總的來看它是在循環,而沒有邊際。
這就是雜生,「雜生觸受」。就是我們的八識的心夾雜著善惡業的種子,然後以我們有限的六根來見聞覺知這個暗宅的相狀,這些都是顛倒的。很多人搞哲學理論,搞科學理論,搞這個體系那個體系,他不知道整個就在無明暗宅裡面,能夠了解什麼呢?柏拉圖的洞穴比喻,在山洞裡面,還要分析牆上的影子是多少,給它一個規律,建立一個體系。連這個影子怎麼來的,本源都不知道,就來研究那個影子,認為是真理,這都是顛倒。
所以我們是「四倒長拘」,就是無常計常,無樂計樂,無我計我,無淨計淨,是長劫地被種種顛倒所拘限。所以我們的行為造作,無論是因行還是果報,總的來說都是虛偽。三界都是這個樣子,這就善導大師說,三界沒有一個安樂之處,「到處無餘樂,唯聞愁嘆聲」。所以,不僅對人道要厭捨,對三界、天人一概要厭捨,它總的特點都是虛偽,都是顛倒。
根據眾生的苦難的相狀,法藏菩薩要給眾生的這種安樂,這種真實——不虛偽處,不輪轉處,不無窮處,畢竟安樂大清淨處,這是給與眾生究竟的安樂。這個安樂從哪來?是從法藏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裡面出來;是由他的正觀,就是實相的觀照,中道,真俗二諦圓融的正觀所生起來。這是他因地的願是這樣發的,然後在果地上已然成為阿彌陀如來,他就以威神的力量——威神力、本願力來建構極樂淨土。
所以現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清淨的剎土已然建成了,於是就為法界所有的眾生提供了一個解脫的安樂之處。於是,「胎卵濕生,緣茲高揖」。眾生或胎生,或卵生,或濕生,或化生,這是指三界輪迴的生命誕生的形式,就由於有法藏菩薩發了這個願,建構了一個清淨的剎土,就長辭這個三界了,高揖。「業系長維」,業系,就是我們無量劫造作的善惡業就像堅固的繩子把我們捆住,在三界六道出不去。但有這個淨土的建立,我們可以帶業往生,於是無量劫的惡業就斷除了——由於往生清淨剎土,永斷了。
那更為勝妙的是談「續括之權,不待勸而彎弓。勞謙善讓,齊普賢而同德。勝過三界,抑是近言」。什麼叫「續括之權,不待勸而彎弓」?這個「括」是指箭的末端,就是跟弓弦交合之處,這意思就說箭已上弦了。一個弓道高手——射箭高手,他們練箭不僅是技巧而是一個心性的過程,他要練到什麼程度?練到這把弓、這支箭、這個身體以及這個靶子的中心融為一體。這個箭是自己在射出去,不是要用技巧、用手臂的力量把它射出去。也就是說,要練到無作,心性中潛意識的力量出來了,這把箭就是你,所有的箭都是一個自我的整體。當然這時候箭已上弦,這把箭就不需要別人來勸你再射出去,它自然地就射出去了,而且是百發百中,是由於你自性在射。
這就在描述淨土的一個特點。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是持著這個名號去的,到極樂世界去,這個名號的那種清淨念還在相續。你是發菩提心來持這個名號的,在西方淨土,這個菩提心、這個菩薩大業那更為深入。它不需要勸,自然而然的,由於這個名號的法性,以及自己能念心的法性,以及極樂世界清淨的功德,使你進入到一個大海的狀態。一切都是無量,一切都是無作,一切都是法爾自然地去做。
在這種狀態當中,「勞謙善讓」,就是自然地就會精進地修行。不是說,到了極樂世界,七寶為地,種種資生用具,就很享樂。好不容易來了!就好像現在好不容易考上大學了,天天睡覺吧,六十分萬歲。他不是這樣,他到那裡要「勞」,還要精進努力地修菩薩道。謙,為什麼要謙?謙就有空性的感覺,這個精進是從空性裡面出來的。
而且,裡面還有「善讓」。善讓是什麼感覺?一般講善巧地禮讓,是一個禮的精神。這個讓,就是這時候才知道阿彌陀佛果地上的威神願力的加持,那是不得了的。這時候就不會說我自己有多少能力,我自己修行才能得功德。善讓就是深知我們要成就佛果的三種力量:一種是阿彌陀佛名號的力量,就是法性、法力、法門的力量;一種是阿彌陀佛名號所內具的阿彌陀如來威神願力的力量——威神願力加持的力量;再第三種是我們能念心自性的功德力。
這時候到了西方淨土,仍然還是在依怙著阿彌陀佛的力量,不是僅僅靠自力。他就能謙卑下來,他就能夠善讓,全都接納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力的加持。所以淨土法門從相信阿彌陀佛,到往生以及往生之後修行,最終圓成佛果的全過程,都是有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力量的全過程的加持,這個就體現為勞謙善讓。
能這樣地去做,那就「齊普賢而同德」,就跟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功德力一樣了,甚至可以說「行超普賢登彼岸」。普賢行是代表大乘菩薩道的最高的境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修行等同於普賢的大行,能圓滿普賢的十大願王。十大願王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因行。所以說,這都是極樂世界清淨的功德,法爾自然地令我們得到了這個勝妙。所以說極樂世界的清淨之相勝過三界,還只是淺近之言,實際上是勝過九法界的境界的。
《往生論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