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人生之解析

太虛大師  2022/08/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人生之解析

照通常解釋起來,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麼?我且來解析一下,可先分作兩大幹:

一、理性,理是普遍貫通的,與之相對的就是事相。我們如果把人生解析開來,可以分作理性與事相兩部分。

二、事相,就是事實上的人生相,依此以顯出我們是人的,這就叫事相。

在這事相部分,又可以分成三類:

甲、根塵:

根塵是佛典上特定的名詞,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普通稱之曰五官。與五根相對的是五塵,耳聽見的謂之聲塵,眼見的謂之色塵,鼻嗅的謂之香塵,舌辨的謂之味塵,身接的謂之觸塵,還有一部分的法塵。這五根、六塵,是人生中分析出來的物質部分。

乙、心識:

關於心識的分析,肯先要知道人生不但有物質的部分,而且還有精神的部分,心識就是人生的精神現象。分析來講,可以分成四類:

(一)前五識,即由眼、耳、鼻、舌、身五根發生出來的五種不同知識,五識是根據五根而發生的,所以不能獨自的存在。

(二)意識,這意識就是第六識,前五識僅有感覺,而這第六識能構成有系統的知識和思想,來完成人生的一切。對於人生的精神部分,要詳細的分析起來,尚不止此。五識所依有意識,而意識背後還有意根。

(三)意根,如見色依於眼根,聽聲依於耳根,所以意識也並不是憑空發生出來的,而是依意根發生的。

(四)在意根後面,還有一個識叫藏識。這個藏識,什麼都被他所包藏,與庫藏一樣。無論什麼東西,都可以包括在裡面,等到要用的時候再一樣樣拿出來。譬如十年二十年前所經過的事情,到了現在,如果要用著它就馬上可以把它復現出來,宛與目前所做的一樣,這就是藏識的功能。無所不包羅、無所不收藏的藏識,是廣博無涯的,但它是意根最親切的根,同時還是為意根緊緊吸住的東西,為意根拘執為我。

丙、分位:

時間空間及人生所經過的生老病死等,謂之分位,是根塵、心識離合變化而附現出來的,並沒有獨立的性質。

在事相裡,最重要的還是心識,心識中還有心所:在意識上所起的心理作用是很多很多的,這就是五十一心所有法;在前五識,共有三十四種心所有法;在意根上有十八種心所有法;在藏識上最少,只有五種心所有法。如果要詳細的解說,佛書中有一部比較清楚的百法明門論。講到許多心所有法分配到各心識的,還有一部八識規矩頌。

現在,再將人生的善與不善,區別分析一下。人生的所謂善,是能夠使本身的性質成為純粹優美,同時還能領導大眾,為大眾解除痛苦,使大家安寧利樂,這就叫做「善」。與此相反的,就叫「不善」。在這善與不善的兩者之間,還有一種「非善非不善」的,佛典上稱它為「無記」,因為沒有辦法來記別它是善與不善的。

包括這善與不善以及無記而最複雜的,常首推意識,所以意識的變化很多。意根的性質最為特別,它既非善又非不善,所以也可以稱它為「無記」。但它雖然是「無記」,而它的性質是暗蔽的,如一間暗室一樣,故是有覆性。藏識與根塵,亦同為無記性。

至於理性,本來是清淨的。事相雖然未是清淨,但可以用改造的方法來使它清淨,所以也可以說是可能清淨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太虛大師文章列表

品古人六戒,修寵辱不驚

1、大樂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處,有個成語叫得...

【推薦】別醒悟得太遲了

我總認為,知識分子身上有一份責任,以慈悲心維護社會...

人生一半一半,要懂得包容不完美

很多人都會要求完美,凡事要求完美固然很好,表示精益...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做人要厚道!厚德才能載物,而且,看到厚我們就想到大...

曾國藩的日課四條

原文: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心既知有...

順逆皆方便,存乎一心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比如你現在桌面上有一個蘋果。這...

星雲大師:做人處事應有的態度

世間上,最難的是做人和處事。人活了數十載,往往做人...

【推薦】老去,其實很殘酷

有因緣去福利院看望了那裡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念經念佛與念咒,多少有些不同

南謨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薜琉璃,缽喇婆,喝囉闍也...

夫妻之間如何幸福相處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絕對不是男子的寄生蟲;男子...

妙蓮老和尚《凡情與佛心》

凡夫的情識 (講座第一天) 林部長、陳國策顧問,以及...

無盡大悲 矜哀三界——宏海法師浴佛節開示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是農曆的四月初八,是我們大...

隨緣自適,煩惱即逝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

三位百歲高僧的念佛開示

自古以來,世上的百歲高僧很多。其中有三位老和尚,兩...

捨報自殺念佛,可以往生嗎

問: 捨報自殺念著佛號,又有人助念,可以往生嗎? 大...

現在打普佛,有點像買保險一樣

下午很多人來打往生普佛,這也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也是...

淨土文化對建設「幸福感」有什麼積極作用

2014年3月18日,《禪文化》采編一行參訪了淨土祖庭廬山...

念佛的目的不要搞錯了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這...

經常觀心中的相狀,就能知道自己的種姓

我們都知道這個識變化多端,我們常說觀心無常,就這個...

如何以三想來對治淫心

色慾這件事,是全世界人的通病。不僅中下根機的人,會...

最勝仙人捨身求法

一天,淨威菩薩恭敬請問釋迦牟尼佛過去修行的因緣,佛...

把仇恨寫在沙上

阿拉伯傳說中有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點...

不去對治昏沉,你就在不斷增長愚癡

關於昏沉和掉舉的過失,《宗大師》說昏沉的自體是癡。...

夫妻間該如何相處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絕對不是男子的寄生蟲;男子...

【佛教詞典】粥有十利

據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九舉出十種食粥之利益,即:(一)資...

【佛教詞典】一髻

(雜語)頂上結一髻也。古梵志中有此風。...

【視頻】《佛說慢法經》聆志居士

《佛說慢法經》聆志居士

【視頻】大安法師《2017年四月初一在線答疑》

大安法師《2017年四月初一在線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