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古德論《阿彌陀經》少善根福德因緣與多善根福德因緣

2020/10/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古德論《阿彌陀經》少善根福德因緣與多善根福德因緣

《阿彌陀經》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淨土往生,要須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方可往生,但空念佛,如何生彼?

經云:「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一、大慈恩寺沙門窺基撰《西方要決釋疑通規》

第九《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疑曰:淨土往生,要須大善,具行諸業,方可往生。但空念佛,如何生彼?

通曰:夫論善根多少,只約念佛,以明過去無宿善緣,今生不聞佛號。但今得聞淨土,專心念佛,即是過去善因,想念西方,方能決至,此為大善根也。雖聞彌陀淨土,發意願生,進退未恆,心不決定,判為少善,不生淨土也。

又疑曰:據其念佛,只念佛名,設使心專,未為大善,縱稱佛號,那得往生?

答曰。今明念佛,此辯總修。良為群機受益不等,諸佛願行成此果名,但能念號具包眾德,故成大善,不廢往生。故《維摩經》云:「佛初三號,佛若廣說,阿難經劫不能領受。」《成實論》釋佛之號:前之九號皆從別義,總前九號名義功德,為佛世尊。說初三號歷劫難周,阿難領悟莫能具悉。更加六號以制佛名,勝德既圓,念其大善也。

二、沙門道鏡、善道共集《念佛鏡》

問曰:准《阿彌陀經》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未知何者是少善根?何者是多善根?

答曰:如來八萬四千法門,若望念佛法門,自餘雜善,總是少善根;唯有念佛一門,是多善根、多福德。何以得知?

准《觀經》中,下品下生人,十念成就即生淨土,一聲念佛定得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一念既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明知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故知念佛一法,即是多善根。

又自餘雜善是自力,修行之者多劫乃成;念佛修道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疾則一日,遲則七日,便生淨土住不退地。故《阿彌陀經》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故知念佛一法,即是多善根、多福德。

三、吳郡北禪寺沙門大佑集《淨土指歸集》

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大智律師疏云:「凡佈施、持戒、禪、誦、苦行、等一切福業,若無正信迴向發願,非往生因,皆名少善。若依此經,執持名號,則決定往生,故知稱名是多善根也。昔作此解,人或未然。

近得襄陽石刻經本,於一心不亂下,有云:‘專稱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彼石經本,梁陳人書,與今釋義,文理冥符,則知南方經本相傳訛脫也。」

當知佛身非相,果德高深,不立嘉名,莫彰妙體。十方諸佛皆有異名,況我彌陀以名接物?是以耳聞口誦,無邊聖德,攬入識心,永為佛種,頓除億劫重罪,獲證無上菩提,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

按:《說阿彌陀經義疏聞持記》【疏】如來欲明持名功勝先貶餘善為少善根,所謂佈施、持戒、立寺、造像、禮誦、坐禪、懺念、苦行一切福業,若無正信迴向願求皆為少善,非往生因。若依此經執持名號,決定往生,即知稱名是多善根、多福德也。

昔作此解人尚遲疑,近得襄陽石碑經本,文理冥符,始懷深信。彼云: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一心不亂,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功德、多善根、多福德因緣。彼石經本,梁陳人書,至今六百餘載,竊疑今本相傳訛脫。

四、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次《樂邦文類》

孤山疏曰:不可以少善根得生,則反顯可以多善得生也。少善謂等閑發願散亂稱名,多善謂執持名號要期日限。執謂執受,持謂任持。信力故執受在心,念力故任持不忘。霅川疏曰:福德雖多,大略如《觀經》中三種淨業可也。天台判三種淨業為散心,十六妙觀方名正受。

以彼例此,福德因緣即散心,一心不亂即正受。孤山判此經是散善,觀經屬定善,予不韙彼說。且《普門品疏》釋一心稱名有事有理。若用心存念不間,名事一心。若達此心,四性不生。與空慧相應是理一心。用彼驗此,一心亦然。《普門品疏》中無不亂二字,智者尚作空慧釋之。今雲一心不亂,何苦貶為散善?

問:十念彌陀頓生淨土,據斯所說果著因微。何故《彌陀經》稱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答:十念得生,接引懈怠眾生;卻談多善因緣,乃被精勤之者,或廣或略,理不相違。

五、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述《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疏】承上言凡群易就,善聚難親,何況最上善人之會,豈可以少善少福而得生也?於中靈芝以善根為正行,屬之持名;以福德為助行,屬之淨業三福。海東則總以多善多福為正行,云是發菩提心;以少善少福為助行,云是執持名號。二義相違。今雙為和會,謂欲生彼國,須多善多福,今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正所謂發菩提心,而為生彼國之大因緣也。

【鈔】相違者。一以持名屬正,一以持名屬助,二說矛盾。而此經大旨,正重持名。若持名為助行,則下文「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義云何通?助行持名,斷無此理。又靈芝以觀經三福配此福德,則第三福發菩提心,乃成助行,與海東菩提心為正行二亦矛盾。而觀經以三福為淨業正因,則助行菩提,亦無此理。

今雙為和會者,還以持名為正行,復以持名為發菩提心,則雙取兩家,而和會其義也。善根者,觀經則如上第三福發菩提心,大本則三輩往生,皆言發菩提心。據此,則發凡夫心,是謂無善根;發聲聞心不發菩提心者,是謂少善根也。福德者,觀經則孝養父母等;大本則修諸功德等。據此。則施戒等,乃至立寺、造像、禪誦、苦行一切福業,捨置不作,是謂無福德。但作此福,種人天小果有漏之因,是謂少福德也。

善中善者,自有五義,以具智論五菩提心故。

一、發心菩提,謂於無量生死中,發大菩提心也。而持名,正於凡夫生死心中,起大覺故。

二、伏心菩提,謂斷諸煩惱、降伏其心也。而持名,則正念才彰,煩惱自滅故。

三、明心菩提,謂了達諸法實相也。而持名,正即此一心,明瞭一切諸法實相故。

四、出到菩提,謂得無生忍,出三界到薩婆若也。而持名,即得一二三忍,捷超生死,趨一切智故。

五、無上菩提,謂坐道場,成最正覺也。而持名,則得不退轉地,直至成佛故。

又海東疏引菩薩心地品云:「諸菩薩初發心,能攝一切菩提分法殊勝善根。」瑜伽第三十七云:「菩薩所集善根,以純一淨妙信心迴向無上菩提。」梁攝第十云:「所作善根,悉以迴向無上菩提。」

則皆以菩提為善根。而今經持名,正迴向無上菩提之善根也,以阿彌陀佛即無上菩提故。是則善中之善,名多善也。福中福者,亦有二義。一者,彌陀乃萬德名號,一名才舉,萬德齊圓,不期於福,福已備故。二者,以持念力,自然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以之修福,福易集故,是則福中之福,名多福也。

六、雲棲蓮池大師疏鈔、淨業弟子徐槐廷擷《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擷》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此言生彼國者,必多善多福也。但發聲聞心,不發菩提心,為少善根。一心持名,悉迴向菩提,為多善根。種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為少福德。一心持名,萬德圓就,為多福德。因緣者,發起為因,助發為緣也。言欲生彼國,須多善多福,今以持名為正行。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正所謂發菩提心而為生彼國之大因緣也。

《大悲經》云:「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功德經》云:「若有得聞無量壽如來名者,一心信樂,持誦諷念,此人當得無量之福。」是也。

七、古吳蕅益沙門智旭疏《占察善惡業報經疏》

當知如上一心繫念思惟諸佛平等法身,一切善根中,其業最勝。所謂勤修習者,漸漸能向一行三昧。若到一行三昧者,則成廣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無生法忍。

依於一實境界以開圓解,知十方佛、我及眾生同一淨心為體,是名一心。常勤稱念佛之名字,是為繫念。觀於諸佛法身與己平等,是為思惟諸佛平等法身。此於一切善根,則為最勝。故《阿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執持名號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

由此執持名號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故也。上明修二觀者,須得色寂心寂三昧,方能入於一行三昧。今即以繫念名字而當唯心識觀,思惟法身而當真如實觀,故即能向一行三昧也。了達一心而持名號,其功若此,奈何弗信?

八、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禪等名福德,即助緣。聲聞、緣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況一心不亂哉?故使感應道交,文成印壞。彌陀聖眾,不來而來,親垂接引。行人心識,不往而往,托質寶蓮也。善男女者,不論出家、在家,貴賤老少,六趣四生,但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善也。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

聞而信,信而願,乃肯執持。不信不願,與不聞等,雖為遠因,不名聞慧。執持則念念憶佛名號,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決志願求生故,如子憶母,無時暫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為繫心之境,令不暫忘也。

一日至七日者,剋期辦事也。利根一日即不亂,鈍根七日方不亂,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又,利根能七日不亂,鈍根僅一日不亂,中根六、五、四、三、二日不定。一心亦二種。不論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煩惱,乃至見思先儘,皆事一心。不論事持、理持,持至心開見本性佛,皆理一心。

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即修慧也。不為見思亂,故感變化身佛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娑婆界中三有顛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種極樂世界。不為二邊亂,故感受用身佛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生死涅槃二見顛倒,往生實報、寂光二種極樂世界。

當知執持名號,既簡易直捷,仍至頓至圓。以念念即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餘無欠。上上根不能踰其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勝進,亦不一概。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深嘆其難信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不想臨終往生被別人障礙,要準備好這兩點

「此之得失,雖由他起,實屬往昔劫中,成全破壞人之善...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

投胎為女人之身的八個因緣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若有女人能造佛像,永不復受女...

念佛必須得定量定時

念阿彌陀佛,你必須得定量定時。如果你不定量不定時,...

阿彌陀佛為什麼不示現,讓大家生起信心呢

問: 我學淨土法門,也念佛。我覺得如果阿彌陀佛能經常...

地獄眾生尚能拯救,何況人道眾生

阿彌陀佛的大願是他因地發的,大力是他果地上的展示。...

生病生得越厲害,這時候更要念佛

這是對女弟子意安的開示: 念佛卻病。 可見這個意安在...

【推薦】願力變事實--往生者的託夢

在腫瘤科當醫師的時候,我總是拜託總機小姐白天上班看...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不要以為有了這張紙,你就有資本了

今天下午,幾個老沙彌、沙彌尼,來求戒。都六七十歲了...

應當如何敬法及恭敬法師

當阿難向佛陀請問樂法善男子善女人應當如何敬法及恭敬...

粥有十利饒益有情

摩訶僧祇律云:粥有十利、饒益有情。佛住舍衛城時。難...

身體少病的十個原因

1、不打別人,不虐待動物。 2、勸別人不要打人或虐待...

供齋與供物,不及剎那念修無常殊勝

一、比喻: 譬如,稍知正法的絕症患者,若知來日無幾,...

【推薦】印光大師講故事

你在沒有辦法中,還有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可以依靠,有...

四種器官的降火食方

第一把火:胃火 表現症狀:胃腸道症狀表現為胃部灼熱疼...

未得一心前,不萌見佛之念

於未得一心前,斷斷(絕對)不萌見佛之念。能得一心,...

聖嚴法師《家庭美滿事業成功》

以禪修者的立場,談家庭美滿及事業成功的原則,可以用...

念佛時不好的念頭經常浮現,該如何去對治

問: 末學在念佛時經常妄想紛飛,而且淫慾心很重,不...

聖嚴法師:四聖諦講記

四聖諦是基礎的佛學,釋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後的第一個夏...

明一法師與保險公司員工的座談問答

編者按:保險公司面對的客戶五花八門,有的可能會非常...

業是怎麼來的

問: 請問業是因緣生嗎?本性是空嗎? 大安法師答:...

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無量照群迷

不動週遍同,就是不動道場,在一個菩提樹下或者在道場...

佛法的大要--因果

今天承劉典獄長之邀,來和各位講講佛法。佛法的大要,...

弘一大師晚晴集

1、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金剛...

【佛教詞典】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 為梵語 alaya 之音譯。唯識宗立眼、耳、...

【佛教詞典】獨覺乘補特伽羅

【獨覺乘補特伽羅】 p1384 雜集論十三卷三頁云:獨覺乘...

【視頻】大安法師《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大安法師《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視頻】習慣的力量——去西方不必擦粉(道證法師)

習慣的力量——去西方不必擦粉(道證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