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蕅益大師:阿彌陀佛像讚

蕅益大師  2021/01/26  大字體  護眼色

蕅益大師:阿彌陀佛像讚

一指光,周法界。十念成,皆自在。

感應道交,生佛無礙。

討甚自性彌陀,只此豈屬心外?

光明壽量無倫匹,慈眼悲心徹底呈。

隻手長舒塵點劫,一般也是惜兒情。

觀常作佛,佛常在觀。心想遍知,同條共貫。

如來法界藏身,遍入眾生心想。

譬如月印千江,一切有目同仰。

若欲離此覓真,何異捨聲索響。

總雲者個便是,依舊無端成兩。

極樂大聖,法界醫王。入慈悲定,放智慧光。

盡未來際,恆照十方。眾生念者,攝取不忘。

以如幻力,應物現色。妄想稠林,相好百億。

即影即真,不二不忒。嗟彼生盲,覿面弗識。

別覓玄機,翻墮見惑。我今稽首,滿月萬德。

願共含靈,歸安養國。

稽首弘願四十八, 一一願光不可盡。

果徹因源恆度生,蓮華國土如明鏡。

睹影聞名創發心,頓入寶王三昧印。

但勤瞻禮莫辭勞,紙墨元同法界性。

緣生當體空假中,四德三身不別並。

況復澄空月正圓,心水澄清月自映。

兩朵蓮華足底安,一雙空手悲心切。

覿面相逢法界身,虛空大地流鮮血。

諸佛正遍知海,不離眾生心想。

是故眼見耳聞,盡是彌陀聲像。

癡人捨此別求,喚作法身向上。

誰知棄有覓空,一體無端成兩。

若知兩既不存,畢竟一何須尚。

熾然禮拜稱名,即是超方伎倆。

稽首西方須摩提,無量清淨平等覺。

乘於六八大願輪,示現八萬四千相。

相有八萬四千好,好有八萬四千光。

一一光中照法界,普攝念佛諸有情。

猶如慈母念一子,是故入此三昧王。

名為普現一切相。

畫師承此三昧力,紙筆為緣妙相生。

此相即是因緣生,生即無生具三諦。

三諦三身既宛然,四德應知無缺減。

所禮既即諦與德,能禮應知即止觀。

諦觀名別體復同,是故能所性空寂。

稽首如空無所依,是即自性無量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妙蓮老和尚《阿彌陀佛與持戒》

阿彌陀第一 淨土念佛法門是往聖前賢人人趨向,千經萬...

念佛平時須相續

今天的講話題目是念佛平時須相續。再分三段來講: 第一...

《大集經》中沒有這句經文,這是以訛傳訛嗎

問: 淨土宗學人常見這麼一句話,《大集經》云:末法億...

念佛如同醒夢

【原文】 今念佛求生淨土,正返迷歸悟,至圓至頓,概以...

念佛如何迴向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祗...

持名念佛每天至少要念多少聲佛

問: 淨土主要是持名憶佛拜仟,但我們平常要上班的時...

母親離世的警醒

我出生在一個佛化家庭,家裡三代人都有佛教徒,因此我...

對治娑婆世界的愛取,這是成敗的關鍵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點放在哪裡?是業力還是執著?...

敲碎堅硬的殼

厚朴,落葉喬木,因葉大而濃蔭,因花大而美麗,因藥用...

培福修福的十個法門

第一、孝親 百善孝為先,所以孝親為修福第一要務,人...

文殊菩薩為什麼要高舉寶劍

我們看到文殊菩薩的塑像,他右手拿著寶劍,很多佛像也...

學佛人該有的心態和觀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說過:一個凡夫眾生,如果吃穿等樣...

舍利乃戒定慧所成

梵語舍利,亦云設利羅。(此名現絕不用)此雲身骨。此...

佛陀關於末法時代邪欲盛行的開示

《禪秘要法經》: 千五百歲後,若有比丘、比丘尼,優...

這就是了脫生死最重要的方法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於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

找迴心靈安住的地方

天色漸漸地暗下來,夜幕降臨山際,臨近夜晚,大家各自...

聖嚴法師《生與死的尊嚴》

如果知道生與死是必然的過程,那麼,生命的本身就是尊...

處理生活中煩惱的方法

生活中必然會有很多的煩惱。學習佛法就是學習如何處理...

佛力是被動的,你心靈的力量才是主動的

佛的力量是很大,但是他永遠是被動的,你心靈的力量是...

心肝在樹上

有一隻雄鱉和一隻獼猴,兩個感情非常的深厚。獼猴常常...

有一種積蓄,是自己能帶的去,別人奪不走

世間人都要講積蓄,那積蓄的東西大概有三種類別:有一...

心態好,運氣就好

心態表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只要有良好的心態,你才能...

【佛教詞典】地壇

(術語)四輪壇之一。壇為四角,又有以土作者。見密門...

【佛教詞典】閑不閑

指有閑與無閑修習佛道之兩種境地。閑又譯作有暇,即有...

【視頻】龍樹菩薩《廣大發願頌》

龍樹菩薩《廣大發願頌》

【視頻】淨旭法師《五戒問答》

淨旭法師《五戒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