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各位來說,現在在柏林寺做早晚課,有很多不適應。特別是這些咒語,字也看不懂,也聽不懂。首先,你們不要著急去弄懂這些咒語的意思。如果它真有一個簡單的意思,它的力量也許就沒有那麼大了。
正是因為它的含義不好用語言直接地詮釋,所以古代人沒有翻譯過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上殿的時候,你們站在那兒聽就好了。不要著急,放鬆地站著,只把注意力放在耳根上,聽這個聲音。
特別是在萬佛樓,那麼多人共同發出的聲音,讓你的身心跟它一起去共鳴,感受在那個環境下產生的那種氛圍,那種震動。短時間內掌握不了功課的營員可以這樣體會一下。
在殿堂裡面,我們站立的姿勢應該是這樣的:腳是八字形的,前面兩腳尖相距是八寸,後面兩腳跟是兩寸。身體不太好的人,腳可以稍微站開一點。然後注意你的重心一定要落到腳上。重心落到腳上,全身會放鬆。
合掌要適度,兩手不要使勁壓著,但是也不要鬆懈,不要垂下來,也不要頂到嘴上去。眼睛的餘光能看到無名指。最重要的是要放鬆肩部,我們一合掌,肩或背容易緊張。
放鬆不是鬆鬆垮垮,它有一個感覺,好像身體中間有一個柱子,感覺整個身體的重量都放在下面去了。這種狀態和打坐的狀態是一樣的,不要鬆懈但是也不要收緊,身體保持自然的姿勢。如果你不放鬆,可以注意腳,腳很重要。腳稍微站開一點,太近了就不容易放鬆。
還有一個要點,就是腳趾要有微微抓地的感覺。就像烏龜在地上行動的時候,爪子微微地抓著地。
膝蓋不要挺直,微微地放鬆之後,讓它自然直,知道膝蓋是松的。我們的重心往下放,最大的障礙就是膝蓋,往下放到膝蓋這裡,你覺得放不下去了。膝蓋放鬆了,重心就放下去了。
這個時候你可以閉上眼睛,也可以收攝眼光於鼻端,感覺身體中間像有一個柱子,整個人是掛在柱子上的。其他的部位全都是放鬆的,只是掛在中間一個虛擬的柱子上,整個氣都在那個柱子的中央。
上早晚殿的時候,保持這個站姿不要動,除非是儀軌要求動的。因為越動越累,越換姿勢越辛苦。如果你覺得累,就讓它累,讓它自己轉化,自己調整。
在念經的時候,要用逆腹式的呼吸法發聲。什麼叫逆腹式的呼吸法呢?念經要注意換氣,當你念到中間要吸氣的時候,就收縮腹部,使胸部充滿氣。然後你再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腹部又鼓起來了。當念誦發聲的時候,你的聲音是往外走的。那麼體內的氣是往上還是往下呢?是往下沉的。
發聲有一個要點,它的力點是在腹部。什麼叫力點呢?比如說我推東西時,力點在我的腳下。那麼當你發聲的時候,你的力點就在腹部,不是在胸部,也不是在喉部,所以喉和胸是放鬆的,使勁的是肚子。
這個經念久了,不應是嗓子痛,或者是胸悶,應該是肚子痛。當然肚子痛不是裡面痛,而是肌肉痛,因為它老要收縮換氣。這需要時間訓練,包括說話也是如此。念經的逆腹式呼吸,是符合美聲唱法或是播音的發聲技巧的。聲帶、喉部、胸部都要放鬆,換氣的時候,腹部收緊,出聲的時候,吸的氣往下沉。力點在小腹部。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呢,你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把意念放在腹部就行了。這樣念經才不會累,而且不會因為念得時間長,傷氣傷身體。
再來講講心態。我們念經的時候,可以有很多種心態,最重要的心態就是古人說的「隨文入觀」——隨著經文觀想。這需要對經文有一定的理解。
比如說做早課的時候,念到「三途八難俱離苦,四恩三有盡沾恩。」你可以觀想,三途八難所有苦惱的眾生都很快樂地離開了苦難,所有於我有恩的人都得到了佛法的利益。念到「國界安寧兵革銷」時,觀想整個世界沒有戰爭了,軍隊都放假了,武器都銷毀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隨著經文的意義觀想。
另外,也可以不隨著經義來觀想,閉上眼睛或是微閉眼睛,想像念經的嘴像一個探照燈似的放光,照射到四面八方。光是一種波動,一種美好的信息。
還有一種方法,你一面放鬆地念經,一面觀想胸部放光,照到四面八方去。照耀的範圍可以十分廣大,在一個無邊無際的宇宙裡面,都閃耀著你所發出去的這種光。整個天地之間,只有你一個人。念經的聲音在整個宇宙之間迴蕩,在虛空中迴蕩。每一個音聲的振動,都穿透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傳達給所有眾生。
當然你們也可以給某一個具體的人祈禱,假如這個人在美國,念經的時候就可以觀想我念經所發出的光明,一直照到美國去了,照耀著他,給他帶來安寧。
還有,我們早晚課念經的時候,要能夠返聽。返聽的意思是說,一邊念經,一邊返聽自己念。只是專心返聽自己的音聲,其他的一切都放下,不管它。用心的方法和技巧根據個人的體會,可以不一樣。這是上早晚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