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火宅塵勞,何時是了

大慧宗杲禪師  2020/11/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火宅塵勞,何時是了

火宅塵勞,何時是了?安樂得一日,便是千萬日樣子也。於一日中,心不馳求、不妄想、不緣諸境,便與三世諸佛、諸大菩薩相契,不著和會,自然成一片矣。世尊說火宅喻,正為此也。

經云:「是捨唯有一門而復狹小。諸子幼稚,未有所識,戀著戲處,或當墮落,為火所燒。我當為說怖畏之事」。具在經中。是捨唯有一門而復狹小,謂信根狹劣,在火宅中,無智慧而戀著塵勞之事為樂,不信有出火宅、露地而坐、清淨妙樂故也。

若在其中,信得及,識得破,不戀著幼稚戲處,心不馳求、不妄想、不緣諸境,即此火宅塵勞便是解脫出三界之處。何以故?佛不雲乎,「於一切境,無依無住,無有分別,明見法界廣大安立,了諸世間及一切法平等無二。」

故遠行地菩薩以自所行智慧力故,出過一切二乘之上;雖得佛境界藏而示住魔境界,雖超魔道而現行魔法,雖示同外道行而不捨佛法,雖示隨順一切世間而常行一切出世間法。此乃火宅塵勞中真方便也。

學般若人捨此方便而隨順塵勞,定為魔所攝持。又於隨順境中,強說道理,謂煩惱即菩提,無明即大智,步步行有,口口談空,自不責業力所牽,更教人撥無因果,便言「飲酒食肉,不礙菩提;行盜行淫,無妨般若」,如此之流,邪魔惡毒入其心腑,都不覺知,欲出塵勞,如潑油救火,可不悲哉!

塵勞之儔為如來種,教有明文:「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在火宅塵勞中,頭出頭沒,受無量苦,忽於苦中而生厭離,始發無上菩提之心。塵勞之儔為如來種,正謂此也。

俗人學道,與出家兒迥然不同。出家兒自小遠離塵勞,父母不供甘旨,六親固以棄離。身居清淨伽藍,目睹紺容聖相,念念在道,心心無間。所觀底書無非佛書,所行底事無非佛事。不見可欲,受佛禁戒。佛所讚者,方敢依而行之;佛所訶者,不敢違犯。有明眼宗師可以尋訪,有良朋善友可以諮決。縱有習漏未除者,暫時破佛律儀,已為眾所擯斥。以俗人較之,萬不及一。

俗人在火宅中、四威儀內,與貪慾瞋恚癡為伴侶,所作所為、所聞所見,無非惡業。然若能於此中,打得徹,其力卻勝我出家兒百千萬億倍。打得徹了,方可說煩惱即菩提、無明即大智。

本來廣大寂滅妙心中,清淨圓明,蕩然無一物可作障礙,如太虛空一般,「佛」之一字亦是外物,況更有塵勞煩惱恩愛作對待耶?在火宅中打得徹了,不須求出家。造妖捏怪,毀形壞服,滅天性,絕祭祀,作名教中罪人,佛不教人如此,只說「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乃至「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又云:「治生產業,皆順正理,與實相不相違背。」但只依本分,隨其所證,化其同類,同入此門,便是報佛深恩也。但念念不要間斷,莫管得不得。便是夙與般若無緣,今生未打得徹,臨命終時,亦不被惡業所牽,於日用二六時中,亦不被塵勞所困,後世出頭來,亦得現成受用。

學道無他術,以悟為則。今生若不悟,盡崖到盡未來際,常存此心。今生雖未悟,亦種得般若種子在性地上,世世不落惡趣,生生不失人身,不生邪見家,不入魔軍類。況忽然心華髮明耶!當此之時,三世諸佛證明有分,諸大祖師無處安著;非是強為,法如是故。

真如道人,欲學此道,但只依此做工夫,久久自然撞著矣。如上所說,乃一期應病與藥耳。若作實法會,又卻不是也。古人云:「見月休觀指,歸家罷問程。」寫至此,興雖未已,而紙已盡,且截斷葛藤。

更數日,真如道人又連黏此軸來致謝曰:「聞前日老師興尚未已,更望鋪華錦上,不識可否?」予應之曰:「已展不縮。」復為續此葛藤云:

歸到家了,自然不問程途。見真月了,自然不看指頭矣。佛說一大藏教,大喻三千,小喻八百,頓漸偏圓,權實半滿,無不是這個道理。淨名云:「依於義不依語,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佛只說因語入義,不說因義入語。禪家千差萬別,種種言句亦如是。

今時學道人,不問僧俗,皆有二種大病:一種多學言句,於言句中作奇特想;一種不能見月亡指、於言句悟入,而聞說佛法禪道不在言句上,便盡撥棄,一向閉眉合眼,做死模樣,謂之靜坐,觀心默照,更以此邪見,誘引無識庸流曰:「靜得一日,便是一日工夫」。苦哉!殊不知盡是鬼家活計。去得此二種大病,始有參學分。

經云:「不著眾生所言說,一切有為虛妄事。雖復不依言語道,亦復不著無言說。」又云:「觀語與義,非異非不異。觀義與語,亦復如是。若語異義者,則不因語辨義,而以語入義,如燈照色。」所以雲,「依義不依語,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語默二病不能除,決定障道,不可不知。知得了,始有進修趣向分。

第一莫把知得底為事業,更不求妙悟,謂我知他不知,我會他不會,墮我見網中,為我相所使,於未足中生滿足想。此病尤重於語默二病,良醫拱手。此病不除,謂之增上慢邪見人。

除夙有靈骨,方能到這裡得轉身一路。既能轉身,即能轉物。既能轉物,方謂之了義人。既了其義,即了此心。既了此心,試於了處微細揣摩,元無可了;於無可了處,剔起便行。有時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有時將丈六金身卻作一莖草。種種變化,成就一切法,毀壞一切法,七顛八倒,皆不出此無所了心。

正當恁麼時,不是如來禪,不是祖師禪,不是心性禪,不是默照禪,不是棒喝禪,不是寂滅禪,不是過頭禪,不是教外別傳底禪,不是五家宗派禪,不是妙喜老漢杜譔底禪。既非如上所說底禪,畢竟是個甚麼?到這裡,莫道別人理會不得,妙喜老漢亦自理會不得。真如道人,請自看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不求生西方淨土,將何以堪

人生的苦境在當代表現得尤為顯著。現代人造惡的動機與...

極樂世界的這個特色,是諸天做不到的

即所說彼土之導師,以四十八願接信願念佛眾生,生極樂...

一口氣不來,便向驢胎馬腹胡鑽亂撞

諸仁者,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生不知所從來,死不知所...

為何至心念佛能消多劫生死之罪

諸經典中都說念佛有無量的功德。為什麼會有無量的功德...

想了生死必須掌握正確的軌則

初學者必須由文字來做引導的,這以下舉出一個實際的例...

上根人尚會從迷入迷,更何況中下根人

佛應我們的根機,施設八萬四千法門。通途佛法,一個重...

在輪迴裡,我們只是一個過於投入的演員

一個年輕的戲子跟著師傅學藝,並到處演出,也參與演了...

玉琳國師前生是個苦惱的和尚

玉琳國師的前生是個最苦惱的和尚,相貌長得相當丑,也...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有多少時間,盡量念多少佛

這個持名念佛呀,這個名號當中是莊嚴,這個名號是從阿...

我們可以不接納傷害

我們要歡歡喜喜地去面對一切,因為我們的人生就像一條...

香嚴童子聞香氣而成就聖道的過程

前面是講總相,這以下講到他個人在有為當中所選擇的一...

念佛別怕妄想,不後悔,不懷疑

我常引用佛國禪師描寫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其中兩...

只偷一次

石屋禪師外出,碰到一位陌生人,暢談之下,不覺天色已...

夢參老和尚《淺談地藏菩薩的臨終修法》

出家行道 忙的是臨走時走得很清淨 在《地藏經》的教授...

人生世間,幻住數十年

原文: 人生世間,幻住數十年。從有知識以來,日夜營謀...

謗罵世尊的婆羅門

佛陀在舍衛國弘法時,一天,佛在只園精舍外空地經行,...

佛教四威儀與身體健康

現代職業人士及年青人常見的身體疾病有頸椎病、腰椎病...

攀緣心是怎麼生起的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緣。當我們人壽越來越少,進入...

做一名優秀的女佛教徒

我們學佛後的女人,應該如何為人母、為人妻、為人女,...

求福者遇佛得度

我總是這麼不如意!為何沒一件事能順我的心,滿我的願...

收攝六根,調伏愛取

這個聲聞法這一塊我們講過,我們只用聲聞的一部分的概...

世間三種最勝香

過去,佛陀居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阿難...

【推薦】熱心公益皈依佛法的他,為何卻痛失愛子

接到了你寫給明道法師的信,悉知你的第三子,年紀才二...

內心深處要厭離到徹骨徹髓

為什麼淨土法門講信願?這個願就是厭離娑婆。這厭離娑...

【佛教詞典】開枕

禪林用語。又稱開被安枕。謂打開寢具就寢。起床則稱橋...

【佛教詞典】水田衣

(物名)又云稻田衣。即袈裟也。因衣紋正方,似水稻田...

【視頻】夢參老和尚《四大原無我,五蘊本來空》

夢參老和尚《四大原無我,五蘊本來空》

【視頻】大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偈頌講解》MP3

大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偈頌講解》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