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盡責中求滿足 在義務中求心安

明海大和尚  2021/04/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在盡責中求滿足 在義務中求心安

淨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禪四個要點——發菩提心、樹般若見、修息道觀、入生活禪,前面我們講了前三點,今天講第四點——入生活禪。

老和尚有很多關於修證生活禪的開示,在學習這些開示時,首先一點,我們不能片面或狹隘地認為,禪的修行就是打坐。其實,打坐只是禪修中的一種方式。

禪宗所說的禪修,天台宗稱為止觀。止、觀,是禪修的兩個基本要點。在天台智者大師的止觀實踐體系中,三昧分為四種:

第一種叫常坐三昧,就是遠離喧鬧,端身正坐,不行、不住,也不躺下。

第二種叫常行三昧。大家可能聽說過般舟三昧,那就是常行三昧。修般舟三昧就是在一個靜室裡面,不坐,不倚靠,多困也不躺下,頂多是站住,白天黑夜不斷地經行,堅持三個月的時間。有些修行人九十天堅持下來了,就像換了一個人。

第三種,半行半坐三昧,其實我們禪堂有點這個意思,就是有行也有坐。

最後,非行非坐三昧,雖然叫非行非坐,但它通於行、住、坐、臥及一切事,就是在一切時,於一切事上念起即覺,意起即修三昧。四種三昧的具體修法,大家可以參考《摩訶止觀》,這裡只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所以,從智者大師的分類來看,禪修就不局限於打坐了。他的止觀概念,有小止觀,也有摩訶止觀。前面我們講的息道觀,屬於小止觀範疇,在摩訶止觀這個範疇內,生活裡的舉手投足、為人處事全都是禪修,全都可以成為止觀法門。所以我們也要在這個範疇內,理解生活禪的修行——它不局限於某一種威儀或狀態,它通於一切時、一切事。

有了這個了解以後,我們再來學習老和尚關於生活禪修證很重要的六句話:「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幸福,在無我中求進取,在生活中透禪機,在保任中證解脫。」這六句話非常契合現代人,它涵蓋了現代人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也講到了禪修中屬於內在修證的核心元素。

前兩句話,「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這兩句話字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但內涵非常深奧。什麼叫責任和義務?每個人都有很多角色,每個角色背後都有責任和義務。

以在家人來說,你在單位可能是一個處長,回到家在子女跟前是父親,在父母跟前是兒子,在妻子面前是丈夫。再往大一點說,你是國家的一位公民,也是整個世界的一份子。這多種的角色就意味著多種責任和義務。

無論對自己的工作、本分,還是產生聯繫的其他眾生,你只有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盡到這些責任和義務,內心才會有踏實感和充實感,對自己產生一種肯定,獲得滿足。反過來,如果某些角色所對應的責任和義務沒有盡到,你內心就會有虧欠感。

「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儒家最核心的修行都在這裡。從儒家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的價值,在人倫關係中。只有盡到了這些關係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才能充實和確認自己的價值,感到滿足、心安。

我們每一個人內心都有良知良能,它對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是明白的、清醒的。什麼叫良知?良知就是自己知道自己——不僅知道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而且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到。如果沒有做到,心裡就會不安。

當然我們看到有的人沒有盡到責任,但是他表現得好像還很安定,若無其事。這在我們的文化傳統裡也有說法,叫昧了良心。他的良心被遮蔽,沒有光了,所以他沒有覺得內心不安。

另外有些人的表現,恰恰是他本能地覺察到了自己沒有盡到責任,然後通過外在的感官刺激或其他追求,努力地使自己不要面對那個有虧欠的自我。這是一種逃避的反應。

盡到了責任和義務的人,他的內心就安了。這個心安,是人生的第一大財富。慧可大師在達摩祖師跟前就是求心安。當然慧可大師講的這個心安更深,他不單單是做人的責任和義務層面了,而是面對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的無常生滅變化,這個心如何做到如如不動。不過,這個心安也離不開剛才講的「在義務中求心安」。

我們出家人也有自己的角色和身份,角色背後也有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有沒有盡到?這個責任和義務其實也是多重的:首先,作為一個出家人,有出家人本身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可能你屬於某一個法脈傳承,那麼你對那個法脈傳承有責任和義務;你是某一個寺院的常住,那麼你對那個寺院有責任和義務;你在寺院擔任某個職務,那麼你對那個職務也有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如果你沒有擔當起那個責任,履行那個義務,就叫名不副實、尸位素餐。佔著那個位置不做事,白吃飯的意思。這都屬於虧欠,而且自己內心會累積差評。這個差評不是別人給的,而是我們自己的判斷。這個判斷就是良知,人人本具的。長此以往,我們的自信心,就會慢慢地流失掉。

老和尚的開示,幫助我們正面地去看待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因為面對責任和義務,有些人常見的反應是逃避;還有一種反應是把某種角色當成自我,當成一種永久的我。比如有的人退休以後,內心還是原來上班時當領導的自己,那個時候可能他很重要,退休以後,那個「我」沒有得到照顧,他就會失落、空虛,甚至導致身心的混亂。這是兩種極端,第一種極端是逃避;第二種是把假的當真的,把自我投射到某個角色上。

老和尚的「在義務中求心安」,就沒有任何投射的意思,為什麼呢?你的某個角色做得如何,別人怎麼評價,別人認可不認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如果自己能夠心安,這就是滿分。修行人就應該是這個態度,做到心安就好了,這就是認真而不當真。每一件事,認真把它做好,但是不當真。因為認真做了,盡力了,心就安了。

這句話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修行上的矛盾,特別是在家人。有人說,我要打坐,但是每天都有很多家務,怎麼辦?你要知道做家務是你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修行。有人說,我要帶小孩,但我還要念佛。你帶小孩是責任和義務,也是念佛的一部分。你把工作和本分做好,盡職盡責,這本身就是修行的一部分。怎樣成為修行的一部分呢?就落到那兩個字上——心安。達到了心安,這就是禪。

希望大家好好用功,好好體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明海大和尚文章列表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1977年,第一次見到廣欽老和尚,當時老人家沒別的開示...

心,人生的導演

在人生舞台上,每個人都投入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起先...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對立的圓滿,是脫離生...

證嚴法師:心田不長無明草

△ 歡喜心是一種涵養,能令周圍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喜...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現是什麼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當是未曾真實攝心,但只做場面行持之所...

世間有五種不易

黃龍慧南禪師說世間有五種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

「降伏其心」有二個方法

古人說:你上路了沒有?如果你沒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

順豐總裁王衛:人生只有1%是可控的

2016年,微信朋友圈曾經被一張截圖還有這句話給刷屏了...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佛法宇宙觀之四土

我想每一位學佛的人,最初走入佛教,一定要有一個定位...

阿彌陀佛佛號裡包含了哪些信息

問: 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裡包含了哪些信息?是否包...

誦地藏經與念佛

你讓我看看你的修學日記,我瀏覽了一下。從字裡行間流...

如何知道這個人能夠承擔大事業

修行人順順境境的、平平安安地過日子不是很好嗎?為什...

逆境中的從容

生活中我們誰都會遭遇逆境和挫折,經歷各種不順和困苦...

日月如梭,很快一天就過去了

這個打警策是考驗你,警告你要好好地用功:今天又過了...

夢參老和尚: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上卷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是經的題目。這個經字不多...

忍辱波羅密

【須菩提。忍辱波羅密。如來說非忍辱波羅密。是名忍辱...

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精氣神

電器需要電才能運行,人體需要精氣方能存活。 電器電量...

飭終須知

眾生心性 與佛同儔 由迷背故 輪迴不休 如來慈悲 ...

修行,從心開始

有一天,佛印禪師和蘇東坡在禪堂打坐。蘇東坡忽然問禪...

把人生的順逆因緣,當做成就自己的一種方便

若知自性是眾生,故願度脫,自性是佛道,故願成就。 這...

佛門女眾之楷模

佛門女眾之楷模(一):龍女成佛 菩薩敬仰 靈鷲山上 龍...

佛教不同於天神地祗

社會人士對佛教誤解最深的,莫過於迷信二字。大多數受...

對佛菩薩要有信心

要弘法,說來不簡單,也很簡單。你想要弘揚觀音菩薩,...

看盡人間興廢,不曾富貴不曾窮

中國有句俗話叫知足常樂;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

【佛教詞典】黑蚖懷珠

(譬喻)智度論十示過去之業因不同,故現在之果不均曰...

【佛教詞典】五智印

(一)據金剛頂義訣載,五智印即:(一) (hūj,吽),金...

【視頻】淨界法師《五戒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五戒修學述要》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錫杖》

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錫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