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

寶靜法師  2021/03/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

當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淨淨、光光明明,如何現在,弄得昏昏暗暗,糊糊塗塗?即被五欲之所染著故也。

如一盆清水,投諸泥土,久則土失流礙,水亡清潔,容貌泊然,故名為濁。

自心本是清淨,投諸五欲妄想之愛染,故轉清淨而為不清淨。若欲澄濁得清,復還元有清淨之體,必有清水之珠,方可清淨。

吾人自心之妄想愛慾,要令消滅,必須執持一句洪名,即可了生脫死。古人云:「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言「多欲為苦」者:「欲」,希須為義,謂於所樂之境,希求而不捨也。「多」者,謂其欲樂之境非一,故昔者因貪多欲,而受逼迫身心之痛苦也。

一切塵境,悉能染污吾人之心,為生死之根本,然何以能知五欲為苦?六根對六塵,任運貪著,如磁石吸鐵,不期然而然。當知塵本非欲,而其中別有滋味,故能令人起須欲之心。

然萬境本閑,唯人自鬧,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然欲境雖多,總數不出五種。

一色慾:謂男女形貌端正,及世間寶物,玄黃朱赤紫,種種妙色,世間之人,誰不生愛著?於此可愛之色,悅情適意,貪求戀著,不能出離三界,皆為色所迷故。楞嚴經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是也。

二財欲:世間一切金銀財寶,養身之資,無論男女老幼,誰不生貪著,戀戀不捨?是為財欲。

三名聞欲:謂不貪色,不貪財,唯貪求名譽,謂有聲名,可以顯親榮己,以致貪求樂著,而不知止,故名「名欲」。

四曰飲食慾:貪著種種飲食,餚膳美味,乃至貪口腹,殘殺生靈,故名食慾。

五睡眠欲:謂終日情識昏昧而睡眠。

眾生不了,終日竟夜,於黑暗鬼窟中作活計,不知欲是苦本,且將苦作樂,貪求不已。如來說是可憐憫者,此之謂乎?!

當知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有欲有苦,皆是六根黏於六塵。若根不緣,則塵無所偶;若根塵脫黏,則當下靈光獨耀。五根為內賊,五塵為外賊,滅功德,損法財,悉由此內外五大賊之所劫奪,宜生厭離之心。

「多欲為苦」。所謂慾海茫茫,回頭是岸。

當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淨淨、光光明明,如何現在,弄得昏昏暗暗,糊糊塗塗?即被五欲之所染著故也。

如一盆清水,投諸泥土,久則土失流礙,水亡清潔,容貌泊然,故名為濁。

自心本是清淨,投諸五欲妄想之愛染,故轉清淨而為不清淨。若欲澄濁得清,復還元有清淨之體,必有清水之珠,方可清淨。

吾人自心之妄想愛慾,要令消滅,必須執持一句洪名,即可了生脫死。古人云:「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言「多欲為苦」者:「欲」,希須為義,謂於所樂之境,希求而不捨也。「多」者,謂其欲樂之境非一,故昔者因貪多欲,而受逼迫身心之痛苦也。

一切塵境,悉能染污吾人之心,為生死之根本,然何以能知五欲為苦?六根對六塵,任運貪著,如磁石吸鐵,不期然而然。當知塵本非欲,而其中別有滋味,故能令人起須欲之心。

然萬境本閑,唯人自鬧,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然欲境雖多,總數不出五種。

一色慾:謂男女形貌端正,及世間寶物,玄黃朱赤紫,種種妙色,世間之人,誰不生愛著?於此可愛之色,悅情適意,貪求戀著,不能出離三界,皆為色所迷故。楞嚴經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是也。

二財欲:世間一切金銀財寶,養身之資,無論男女老幼,誰不生貪著,戀戀不捨?是為財欲。

三名聞欲:謂不貪色,不貪財,唯貪求名譽,謂有聲名,可以顯親榮己,以致貪求樂著,而不知止,故名「名欲」。

四曰飲食慾:貪著種種飲食,餚膳美味,乃至貪口腹,殘殺生靈,故名食慾。

五睡眠欲:謂終日情識昏昧而睡眠。

眾生不了,終日竟夜,於黑暗鬼窟中作活計,不知欲是苦本,且將苦作樂,貪求不已。如來說是可憐憫者,此之謂乎?!

當知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有欲有苦,皆是六根黏於六塵。若根不緣,則塵無所偶;若根塵脫黏,則當下靈光獨耀。五根為內賊,五塵為外賊,滅功德,損法財,悉由此內外五大賊之所劫奪,宜生厭離之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

苦難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時代。知苦識苦,...

勤轉念,證菩提 -- 善於修這顆心

當我們不好的念生起來的時候,我們就煩惱了。貪慾煩惱...

慾望來了怎麼辦?你需要這十五個退欲靈丹

對治手淫最重要是防患於未然,在你被淫慾控制將要手淫...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一切惡行,沒有比放縱自己慾望更大...

不貪的人才是寶

春秋時,宋國有一個人得到一塊美玉,獻給做官的子罕,...

如何消除貪愛心

問: 弟子承認不淨觀的確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能在當下立...

有勇氣死,何不更好地生存

《雜譬喻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從前,有個老母親唯一...

離欲解脫大丈夫

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天,一位...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淨土門內的上上人

淨土門內的上上人,就是老實念佛人。 老實念佛不容易啊...

一切滿眾生願的都可以稱之為藥

佛教裡邊有一部經典叫《藥師經》,講到藥和病的關係。...

「持戒」與「修善」的差別

若持戒者,既絕惡求,清淨行絕,乃至佛果。如果我們能...

【推薦】成事不必在我,隨喜一切功德

學道之人慮宜遠,思宜近。事上宜虔,接下宜謙,處同輩...

破齋酬業的故事

破齋酬業,這是《現果隨錄》裡面記載的,也是安士居士...

切莫貪圖享樂而浪費光陰

生命短促,切莫貪圖一時享樂而浪費光陰。修行因緣難起...

以扶乩提倡佛法,雖有小益根本已錯

扶乩,乃靈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薩,某仙,皆假冒其...

邪師騙子都是利用我們貪婪的慾望

問: 法師吉祥,我最近遇到一位活佛,他能知道每個人...

【推薦】信仰佛教的好處

宗教對於人生的重要,其中的道理是明顯易見的,它是人...

三寶的分類

佛法僧乃三寶之稱。 每個人信佛,必須先皈依(歸依)三寶...

大安法師: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講記

前 言 諸位大德同修: 在結夏安居精進佛七期間,與大家...

【佛學漫畫】是何因緣,一家八口,相繼出家,同往淨土

是何因緣,一家八口,相繼出家,同往淨土...

心念紛飛,當作何方便

或問心念紛飛,當作何方便?予曰:佛言心者,制之一處...

能持戒不犯,就沒有苦果

出家人頭上燒了幾個香疤,為什麼?還有知道的嗎?三壇...

在宗門下得了好處的人,那不是學來的

宗門下講規矩,講用功,達到悟處。為什麼這麼說呢?比...

四大菩薩的坐騎及象徵意義

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

【佛教詞典】等流無記

【等流無記】 p1119 集論二卷十一頁云:何等等流無記?...

【佛教詞典】佛書解說大辭典

凡十四卷。為日本大東出版社所刊行解說佛書之辭典,詳...

【視頻】宏海法師《斷疑生信-往生故事》

宏海法師《斷疑生信-往生故事》

【視頻】昌義法師《2012年廣靈極樂寺佛七開示》

昌義法師《2012年廣靈極樂寺佛七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