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識自心,盡名邪行

黃檗禪師  2021/05/31  大字體  護眼色

不識自心,盡名邪行

洪州黃檗希運禪師。又云:但無一切心,即名無漏智。汝每日行住坐臥,一切言語,但莫著有為法,出言瞬目,盡同無漏。

如今末法,向去多是學禪道者,皆著一切聲色,何不與我心心同虛空去,如枯木石頭去,如寒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應。若不如是,他日盡被閻老子拷你在。你但離卻有無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底事,到此之時,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是你清淨法身,名為阿耨菩提。若不會此意,縱你學得多知,勤苦修行,草衣木食,不識自心,盡名邪行。

又云:你如今一切時中,但學無心,久久須實得,為你力量小,不能頓超,但得三年五年或十年,須得個入頭處,自然會去。

為有貪瞋癡,即立戒定慧。本無煩惱,焉有菩提?故祖師云: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本源清淨佛上,更不著一物,譬如虛空,雖以無量珍寶莊嚴,終不能住。佛性同虛空,雖以無量功德智慧莊嚴,終不能住。但迷本性,轉不見耳。

所謂心地法門,萬法皆依此心建立,遇境即有,無境即無,不可於淨性上轉作境解,所言定慧,鑒用歷歷,寂寂惺惺,見聞覺知皆是境上作解,暫為中下根人說即得,若欲親證,皆不可作如此見解。

言化城者,二乘及十地等覺妙覺,皆是權立接引之教,並為化城。言寶所者,乃真心本佛自性之寶,此寶不屬情量,不可建立,無佛無眾生,無能無所,何處有城。若問此既是化城,何處為寶所,寶所不可指,指即有方所,非真寶所也。故云在近而已,不可定量言之,但當體會契之即是。

言闡提者,信不具也。一切六道眾生,乃至二乘,不信有佛果,皆謂之斷善根闡提。菩薩者,深信有佛,法不見有大乘小乘,佛與眾生同一法性,乃謂之善根闡提。

凡人多為境礙心、事礙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礙境、理礙事,但令心空境自空,但令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於空,不知自心本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著,然捨有三等:內外身心一切俱舍,猶如虛空,無所取著,然後隨方應物,能所皆忘,是為大捨;若一邊行道布德,一邊旋捨,無希望心,是為中捨;若廣修眾善,有所希望,聞法知空,遂乃不著,是為小舍。

大捨如火燭在前,更無迷悟;中捨如火燭在旁,或明或暗;小舍如火燭在後,不見坑阱。故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過去心不可得,是過去捨;現在心不可得,是現在捨;未來心不可得,是未來捨。所謂三世俱舍。

自如來付法迦葉已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印著空即印不成文,印著物即印不成法,故以心印心,心心不異,能印所印俱難契會,故得者少,然心即無心,得即無得。

佛有三身,法身說自性虛通法,報身說一切清淨法,化身說六度萬行法,法身說法,不可以言語、音聲、形相、文字而求,無所說、無所證,自性虛通而已,故曰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報身化身,皆隨機感現所說法,亦隨事應根以為攝化,皆非真法,故曰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黑豆白豆

佛陀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為了順應眾生根機而施教...

為何你要甘受輪迴

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厭者,以諸眾生沉迷自性,甘受輪...

心清淨了,任何地方都能清淨

現在很多都市人,因為由於生活緊張的關係,非常的煩躁...

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善知識,既皈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

一切都虛妄不實,還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惡嗎

問: 如果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惡...

為什麼古來有些祖師能把腿一盤,要走就走要來就來

我們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脫死。那麼何謂生死?生...

白隱禪師的「隻手之聲」

有一位沙彌南利,每天看著師兄們早晚都到禪堂裡參禪,...

拓開心量

能夠包容別人,別人就能包容我;能夠幫助別人,別人就...

改變心念,這樣命運才能改變

很多人經常在問一個問題,如何能富貴,回答一定是布施...

名字會對人有很大影響嗎

名字,是陪伴人一生的稱號。作為一個人的標誌,每個人...

不為慈悲以修西方,卻欲嗔恨而墮為神

【原文】 世有疾惡者,謂世間為惡人,予力不能治。死必...

冤親債主是指哪些

問: 請問冤親債主都是指已經去世的人嗎? 體恆法師答...

白岩松採訪證嚴法師

幫別人也是幫自己 白岩松:今天也分享了很多故事,很...

善根是無始劫來累積而成的

一個人的善根也是無始劫來累積而成的,人們常常只見其...

初學佛,不離名言;真見道,不帶名言

我們剛開始去學習佛法的時候,是要從語言文字,離開語...

比爾.蓋茨童年的故事

比爾。蓋茨擁有好多個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個靠觀念...

踏破鐵鞋不如回到當下反觀自照

頓教的修行是從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什麼...

高傲的薩遮尼犍

古代有一位名叫薩遮尼犍的婆羅門長老,號稱全國最有智...

勝利了人家就會恨你,落敗了則帶來愁苦

【勝者招致憎恨,而落敗帶來愁苦,唯有放棄勝敗之心,...

傳喜法師:念佛有哪些方法,如何念才有功德

問: 念佛有哪些方法?持名念佛怎樣才有功德? 傳喜法...

佛教七七追薦的由來和規矩

我國最早為亡者做七的記錄,始於北魏。《北史外戚傳》...

民國四大高僧之印光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我們如果上點歲數,在農村生活過...

【佛教詞典】湛然

(人名)台州國清寺湛然,姓威氏,唐晉陵荊溪人,時人...

【佛教詞典】循內心觀,亦名心念住

云何於此內心住循心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

【視頻】崇慈法師《虛雲老和尚》

崇慈法師《虛雲老和尚》

【視頻】明安法師《寶篋印陀羅尼經》

明安法師《寶篋印陀羅尼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