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修持地藏法門

2021/04/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如何修持地藏法門

地藏法門的經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簡稱《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簡稱《占察經》;《地藏菩薩本願經》,簡稱《地藏經》。

地藏法門,是以地藏三經自成體系,理相修證具足的一個學佛法門。

《大日經》云:「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成如來果,乃是證佛道之不二法門。菩提心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覺悟心,乃佛法之精髓。然諸法皆有緣起,生起菩提心亦需因緣具足,否則菩提難生,依《地藏經》起修,則為修菩提心之殊勝法門,經中文雖淺顯,但義理深藏,發心修習,所獲功德,不可思議。

《地藏經》中所云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亡母之事,雖系明敘地藏本事,實則暗說發心之法。

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其母即為念母之恩、報母之恩,繼而推而廣之,發起廣大誓願,生出菩提之心,故學者修習地藏法門,亦先當思念吾母之恩義,生起感恩慈悲之心,再思量眾生在無始劫前皆為吾之父母,對吾疼愛有加,如護已目,如愛掌珠。由此學者便易對無量眾生髮起之廣大無邊菩提之心。

地藏法門之殊勝由此可見一斑,此發心之法,可遍佈於過去、現在、未來六道無量眾生。

《地藏經》所提及地藏本事、修習方法皆為佛菩薩令六道眾生髮菩提心、種成佛因所設之善巧方便,或誦經、或稱名、或懺悔、或發願、或塑畫形象、或瞻禮讚嘆、或佈施供養,或解說因果,種種法門,不一而足,理法兼容,皆達佛道,學者宜深心體會,依法而行,切不可將本經隨意放過,甚至附會俗論,以為誦地藏經只為超度亡靈,大囧琺小用,不啻明珠暗投。

修習地藏法門,應常懷懺悔之心,即在佛菩薩聖像前,聖心發露所行罪業,誓不再犯。

深信因果報應

《地藏經》以因果報應為宗旨,勸人改惡向善。全經十三品:〈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至〈地獄名號品第五〉闡述惡業的報應;〈如來讚歎品第六〉至〈囑累人天品第十三〉宣揚善業的功德。

因果報應思想除指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外,更重要的是,它強調「自作自受」的道理,認為「眾生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中國原有的善惡報應,是由上天鬼神的賞善罰惡來體現的,著重教人「畏果」,是「他律性」的道德規範;但「佛教的因果報應則強調‘自覺’」,旨意勸人「畏因」,將惡因消滅於醞釀時期,把「他律性」提升為「自律性」的道德規範。

經中描述地獄的慘狀甚為詳盡,為眾生提供了一面反觀行為的鏡子,照見自己造業後所遭受的無邊痛苦。

〈地獄名號品第五〉說:「行惡眾生,業感如是,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地獄的果報,是自己所造的罪業所招感的。

所以,學佛者首先必須「深信因果報應」的道理。切莫種下惡因,要經常警覺和自省,擇善去惡,提高內心的精神境界和修行層次。

廣行十善業道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覺性,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無妄想執著,則無師智,自然智,即得現前。」

從無始以來,眾生因為妄想執著,遂爾迷惑造業,流轉於生死苦海之中,所以妄執是因,作業是緣。既知六道輪迴是由造業所緣起的,只要斷滅業緣,淨化妄執,就能超脫生死了!

什麼是業?

我們的身、口、意所造的一切善惡事業。佛經說身、口、意三業能作十惡:殺生(殺害生命)、偷盜(盜取財物)、邪淫(淫狎行為)、妄語(虛誑不實之語)、綺語(雜穢不正之語)、惡口(罵詈惱人之語)、兩舌(離間兩方之語)、慳貪(慳吝貪著)、瞋恚(嗔忿恚怒)、邪見(暗眛迷理)。

身、口、意三業亦能作十善,是謂「十善業道」。其中有兩個層次:先止惡,後行善。

「止惡」:即是止息十惡,不惱眾生。

身:不殺生、不偷盜 、不邪淫

口:不妄語、不綺語 、不惡口、不兩舌

意:不慳吝、不瞋恚、 不邪見

「行善」:即是修行十善,利樂一切。

(一)身:

1.救護生命(不但不殺生,更能救護眾生)

2.佈施資財(不但不偷盜,更能佈施結緣)

3.遵修梵行(不但不淫邪,更能清淨梵行)

(二)口:

4. 說誠實語(不但不妄語,更能說話誠實)

5. 善言安慰(不但不惡口,更能柔順言語)

6. 作利益語(不但不綺語,更能正直言語)

7. 和合彼此(不但不兩舌,更能和合悅眾)

(三)意:

8.常懷捨心(不但不慳貪,更能佈施結緣)

9.恆生慈念(不但不瞋恚,更能廣行慈悲)

10.正知正見(不但不邪見,更能正信因果)

根據《地藏十輪經》卷九所述:「若不修行十善業道,設經十方佛土,微塵數劫,自號大乘,或說或聽,或但發心,或發誓願,終不能證菩提涅槃,亦不令他脫生死苦。」

凡修習地藏法門者,必須廣行十善業道。止息十惡,修行十善。對在家居士來說,生活在爾虞我詐的大都會中,修習十善業道是難事,但只要隨份隨力,竭盡己能,必會漸漸減除惡緣,增長善業,成就淨行的。

持念地藏菩薩聖號

學佛者雖能修習佛法,但畢竟是業縛凡夫,一旦遇到逆境、惡緣、疾病,必會產生煩惱,障礙自己的修行。倘若恆常得蒙地藏菩薩的庇護,那就無此顧慮了。

據《地藏十輪經》所述:地藏菩薩在常寂光中,現在每日晨朝之時,於定中入無量三昧禪那,觀察一切受苦眾生,隨機赴感,而予以救渡。但是,眾生必須與菩薩「溝通」,才能發生感應啊!

念地藏菩薩聖號和禮拜地藏菩薩形像,就是與菩薩進行「溝通」。

《地藏經》〈見聞利益品第十二〉說:「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皈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象,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

所以,只要能安奉地藏菩薩像,並經常以香花、鮮果、淨水等供養,每天抽出十五至三十分鐘的時間,禮拜及持念地藏菩薩聖號,至誠懇切,自然能與菩薩感應道交,產生不可思議的功德!

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經》宣說地藏菩薩的誓願和果德,比《地藏十輪經》較為通俗易懂。《占察善惡業報經》教人以「木輪相法」去占察善惡、苦樂、吉凶等事,非初學者所能理解,所以修地藏法門者,大多數以《地藏經》為每日課誦之經。

關於誦經功德,《地藏經》〈囑累人天品第十三〉說:「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得二十八種利益。」

修習地藏法門者,每日應讀誦《地藏經》。全經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三品。行者每次可誦三卷,或二卷,或一卷,甚至一品亦可以;多少應視個別情況而定。

如果時間許可,一次誦完三卷最為圓滿。讀誦時要有至誠心,端身正坐,專心一志,盡力摒除雜念。

誦經時最好選擇清靜處。如果環境不許可,亦不一定要靜境;但必須心靜。若氣躁心浮,雜念紛紜,則功德較少。

發願與迴向

凡學佛者(上至菩薩,下至初皈依者),都已經發過」通願「,即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渡,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除了「通願」外,菩薩都各有「別願」的。地藏菩薩的「別願」是無限的慈悲與無盡的佈施:「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有不少虔誠的學佛者,喜歡每天於課誦完畢後,長跪於菩薩像前,另發「別願」的。

何謂」別願「呢?

「別願」就是自己個別立誓的願望。例如扶貧助學,護法放生,乃至義務照顧病人等善行。每天在菩薩像前重複自己的「別願」,頗能激勵內心的善性,提升修持的精神境界。

除了發願外,必須合掌至誠迴向,將當日禮拜念誦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或某病人、或自己,使所求之願,得蒙地藏菩薩感應,早日圓成。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各宗要略——三論宗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張的學說,一部經論的理論系統...

七種不退轉之法

古印度時,佛陀與五百位大比丘,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弘...

入定和睡著有什麼區別

問: 頂禮法師。弟子在靜坐念佛時,沒念多久就有睡著的...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須先受三皈依儀式

佛寶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圓滿究竟的人。法寶是指...

慧律法師:要站在別人的立場著想

心理學家說: 我們一定要了解別人的立場,人與人之間...

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都是罪

那談死亡問題,生命的終結一定要從他的一生的過程去談...

信仰不能被消費

一些生活在類似狀態中,但對宗教信仰又心存好感的人士...

聖嚴法師《自找苦吃的人生》

沒有一個人喜歡受苦,總是希望快樂,所以會趨吉避凶、...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生重前行,死歸淨土

前面談到的全是我們自身的事,你不要像看熱鬧一樣,以...

了解17種素食「真相」

我們都知道經常吃素可以少疾病多健康,吃素也是有講究...

道歉的五種語言

表達歉意時說對不起! 道歉的第一種語言是最直接地表...

用歡喜心降伏你的自卑與嫉妒

當別人有成就的時候,我們往往不能正確對待。看到別人...

三界無安,以苦為樂

【原文】 廁蟲之在廁也,自犬羊視之不勝其苦,而廁蟲不...

大安法師:要對阿彌陀佛有信心

我們常常聽到居士說,臨命終時,我如果這一念沒有在阿...

影響健康的四種根本原因

第一種原因是物質的原因 現在我們的社會污染太大,我們...

大安法師:憶佛

憶是回憶,憶念的意思。這是吾人心識內具的能力。我們...

把妨礙修行的事統統放下,功夫自然就現前

說一個故事你們聽,我聽虛老和尚他自己講,他在安徽黃...

怎樣面對修行中出現的境界

問: 弟子有一次在誦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時,感覺進入了...

生死的大事

【然平日則區區趨名競利,雖百錢之物,亦不肯棄捨,而...

【佛學漫畫】《善生經》教你遠離破財六事

本則漫畫中,佛陀從戒論上講了在家人需要迴避帶來惡報...

佛教的心理調適

一、三寶為依怙 輪迴三界中的我等眾生,悉是煩惱具足的...

一句佛號作大舟,載運往生極樂國

生值佛世難。只有生在佛世,才有機會見到佛。而法是從...

修行要先問自己安住了沒有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趕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個,你不得...

精誠的道心

有一位修行人自小不曾娶妻,父母雙亡後,更是拋家散財...

【佛教詞典】慈尊

(一)指彌勒菩薩。彌勒(梵 Maitreya),譯作慈氏。尊,...

【佛教詞典】三方便

(名數)密教所說身口意之三密也。大日經疏一曰:一者...

【視頻】淨界法師《虱子從哪里長出的故事》

淨界法師《虱子從哪里長出的故事》

【視頻】宏海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宏海法師《觀無量壽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