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其他法師文章(第5頁)
【隨機推薦】
佛法貴精不貴多
【原文】 佛法貴精不貴多。精貫多。多不能專精。故提綱挈...
寶誌禪師《大乘讚》十首
一、 大道常在目前,雖在目前難睹。 若欲悟道真體,莫除...
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
【原文】: 天地萬物。皆有始終。有形象。有方隅。有分劑...
降伏頑固的不良情緒
根本煩惱,是最頑固的不良情緒。這類情緒有六種:貪、嗔、...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原文】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無,斯為聖人。...
遵式大師:校量念佛功德說
大般涅槃經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養一切眾生。不如有...
參禪無秘訣,只要生死切
今之參禪不靈驗者,第一無古人真實志氣,第二不把生死無常...
「精進」有十種利益
精進十種利益,謂修菩薩行者,於諸梵行,念念進修,精勤無...
念《阿彌陀經》,等於到極樂世界走了一遍
我們上晚殿主要是念佛,念阿彌陀佛。這樣安排的目的,就是...
一句佛號,超越供養佈施
一個人煩悶糾結的時候,你為他開解,那是最好的禮物。對於...
修行的各種障礙都有哪些
修行地藏法門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為了消除業障。然而何謂...
譏呵僧眾過失,說僧團是非,將自失善利
若見是非之事,不得譏訶。若發言嫌責者,自失善利,非入寺...
不為慈悲以修西方,卻欲嗔恨而墮為神
【原文】 世有疾惡者,謂世間為惡人,予力不能治。死必為...
把「空」認為沒有,就會成為斷滅見
心經主要是講照見五蘊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風看空。 如果...
釀酒賣酒者應當這樣懺悔
【原文】 賣酒者當自念云:五穀本以養人,今糜爛為酒,使...
《大寶積經》中介紹極樂世界與往生的4種方法
【極樂世界人的壽命】 佛告阿難:假使比丘滿億那由他百千...
怎樣得到觀音菩薩的感應,使事情能夠如願呢
端坐普陀常入禪,眾生有叩遍垂憐; 欲知感應玄妙義,試看...
學佛的四大因緣,你屬於哪一種呢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在輪迴中不知道漂泊了多久,今生...
去外面看世界,是要你觀察自己的心
有的人到外面去旅遊,好一點的酒店洗漱用具是免費的,臨走...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永嘉玄覺禪師在《奢摩他頌》開頭就說:恰恰用心時,恰恰無...
為什麼要超度歷代宗親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為救度亡靈,使其超脫苦難,請僧尼為亡者...
道無可修,法無可問,起心動念,即乖法體
禪堂就是要見性,見性就是觀心,能觀心即是上定,若不觀心...
為何要在是非煩惱面前去爭辯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些是非麻煩,在處理這些事情時,我們往往...
遇到這樣的事情,不把它當回事,那就是積陰德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就講到因果了,今天我正好順便...
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云何臨終十念即得往生
問: 眾生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識,又復...
在寺院當義工,接受物品是否會犯戒
問: 道場分給師父們的水果、飲料等,師父們可以給居士帶...
沒有僧寶,二寶居士能獨立存在嗎
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二寶居士就是指信佛、信法、不...
佛陀教父親修行什麼法門來報父恩
從人之常情來講,兒子做裁縫,一定要做幾件最好的衣服孝敬...
您老人家開悟後,就萬事大吉了嗎
虛老開悟時參的是什麼話頭呢?是融鏡老和尚教他的拖死尸的...
【推薦】
佛教寺院養老——福鼎資國寺彌陀村安養院入住指南
1、彌陀村安養院的宗旨和緣起 資國寺住持賢志法師發起悲...
沒有功夫的人,在緣上要注意
我們現在有的人,你不要認為你家裡的條件有多好,又有車子...
「五毒月」到底毒在哪裡
進入農曆五月,大家吃飯是不是沒有胃口?是不是覺得四肢沉...
生病時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覺得不相應
問: 請法師開示,生病時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覺得不相應,...
為什麼要到寺院呢?有這三個原因
事鈔云:凡入寺之行,與俗人作入道之緣。建立寺者,開淨土...
什麼是綺語?綺語果報是什麼?
問: 什麼是綺語?它的表現形式是什麼樣子的?綺語果報是...
佛教徒如何過父親節,報答父親的深恩
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就要到了。佛教徒怎樣才能過好父親節,來...
知初出家,必住叢林,先修福本
參禪人,首立沖天大志,出格大志,出世大志,成佛大志。人...
臨終現這五種相,命終決定墮入畜生道
在輪迴之中,有天人、人、阿修羅、旁生、餓鬼和地獄這六道...
惡所作業,追悔為性,障止為業
言惡作者,惡所作業,追悔為性。障止為業。此即於果假立因...
是心從本以來,不生不起性常清淨
《持世經》云:菩薩觀心,心中無心相。是心從本以來,不生...
路頭若識得,生死當下休
我們對於社會上這一切境風、音聲色相、男女飲食,你沒有染...
智者大師辨析臨終十念即得往生
問:眾生從無始以來,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而今生一期果報...
我可以永遠不去淨土嗎
【十者此土有佛道難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滿。所作成辦之樂...
在世間,唯一有意義的事便是修行
江南的冬忽然來臨,乾燥而寒冷,人們紛紛口鼻上火,這是身...
臨終一念在淨土,則必定往生淨土
【原文】 淨土傳云: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船...
學道惟貴痛切,一刻不可放過
學道惟貴痛切,一刻不可放過。蓋從無始劫以來,迷而不覺,...
任是美滿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參禪人,身心萬不可浮華,不可驕泰,不可我慢。類如食則二...
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
隨煩惱二十:言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能障正念...
睡眠者,昧略為性,障觀為業
不定四者:睡眠者,令身不自在,昧略為性。障觀為業。謂睡...
可以來代替「肉」的七種素食
黃豆 黃豆中的蛋白質,可以增加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功能...
修行人是境遇愈壞愈好
出家要在大叢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個人。人多才有壞...
念到一心不亂,就能親見本來面目
按淨土來說,做一切善事,迴向極樂淨土,那就是出世法,你...
如來有無量三昧,可這與我們何干
阿難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後來佛問阿難:當初你為何出家?阿...
狐狸精跟著獅子王
禪宗這一法,是最上乘,是無相法。社會上這個道,那個道,...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七者此土有塵緣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經營之樂...
開悟不是想出來的
功夫用踏實了,開荒種地,磕著碰著都能開悟。 香嚴禪師擊...
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
隨煩惱二十:言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縱蕩為性。障...
心散亂者,能障正定
隨煩惱二十:散亂者,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為...
禪宗與淨土宗之異同
一、緒論 眾生因無明煩惱的迷惑而有六道輪迴之業報,如何...
十念法費時短,而所得功德卻無盡大
【原文】 淨土之說,有理有跡。論其理,則見於日用之間,...
此識心無體,不能孤立而起
我們現前隨事緣而起的種種分別之心即是識心。此識心無體,...
出家需要有大福報嗎
《明史 太祖本紀》裡記載:至正四年,旱蝗,大饑疫。太祖...
一邊念佛一邊追劇,這樣是沒用的
念佛就要時時刻刻心中要有佛,用這個聲音先攝住我們的耳根...
《藥師寶懺》所說的十六種病與十三種藥
《藥師寶懺》中列述眾生無始以來有十六種病: 1. 貪瞋...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兒女歸途
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中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淫心乍起,當起四覺觀
凡夫起淫慾,世世常遷徙。宿生為女時,見男便喜歡。今世得...
【推薦】
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途
說到用功、了生死,何謂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講修行無別...
自古佛門多孝子,願父母究竟安樂
記得電影《一輪明月》裡,弘一大師未出家前,他在母親王氏...
如何幫助母親進入信願念佛的正軌
問: 我母親八十三歲了,精神不是很好,時而抑鬱,時而焦...
從第八識而起,又匯聚到第八識裡
【眾生者。色受想行識五陰。眾法相集而生也】。由色、受、...
持名念佛有三大殊勝方便
我佛所說無量行門,皆是隨機方便利益一切眾生。而求其於方...
妄想起滅不停,正是輪迴生死根本
佛言:見性學道難,盡世修行如毛,見性如角;今之學道者雖...
這個嗔恨心的破壞力,危害性最嚴重
因為貪心得不到滿足,所以心裡不滿意、嫉妒、嗔恨、怨恨,...
重僧寶之名義,防世人之譏嫌
嘗聞:驪龍頷下有珠焉,雨一切財物,凡有求者,悉皆如意,...
藥師佛國與西方無異,何須定願西方淨土
又問:東方藥師佛國,依正莊嚴,與西方無異。又有八大菩薩...
戒法是否允許重受
關於重受的問題: ▲《業疏》云:若准《多論》,不得重受...
【推薦】
拖尸人的慚愧與懺悔
本是骷髏骨,曾將誑惑人。昔時看是假,今日睹方真。省庵大...
因家庭不如意而想出家可以嗎
家,其實就是道場;家,也是真正好用功的地方。可是很多人...
不正知者,於所觀境謬解為性
隨煩惱二十:不正知者,於所觀境,謬解為性。能障正知,毀...
十方皆有佛國,何須獨願西方
問:信行願三,既聞命矣。但十方皆有佛國,何須獨願西方?...
矜哀三界,出興於世
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其年,令九界眾生,徹見本來真面目...
浴佛祝聖儀軌
一、聞板上殿 法會開始前,先在大殿內擺設香湯盆,放兩把...
念佛怎樣才能達到成片
問: 念佛成片,究竟怎樣才能達到成片呢? 成剛法師答:...
常做這五件事,就會消耗掉福氣
從一個人的行為上就能看出這個人是不是有福之人。常做以下...
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隨煩惱二十:言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能障...
文殊菩薩祝聖儀軌
一、香讚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熱在金爐上,...
八句古言,開悟今人
1、宵行者能無為奸,而不能令狗無吠也。 --出處:《戰...
女眾出家要成辦道業,是否希望渺茫
傳某師因感女眾塵俗習染太深,又乏男眾果斷不畏的氣魄,請...
如我無心,則物亦隨無心而化矣
吾嘗靜而思之,天下未始有吉凶也。吉凶之生,生於毀譽耳。...
心生好樂,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問:有人聞說西方淨土,心生好樂,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
昏沉者,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
隨煩惱二十:言昏沉者,令心於境,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
准提菩薩——薄福惡業眾生的大依怙
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 我今稱讚大准提。惟願...
有修行問題應該怎麼辦
怎樣增強信願行?念佛的方法?如何做功課? 關於念佛、關...
返觀內照,觀此生滅之心
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須向讀書作文已了時,種種應緣處,當...
端心正念,這是最要緊的
當自端心,正念求度。 要自己端正自己的心,要保持正念求...
一一諸色,但唯心故
問:若即心是佛者,則一切含生,皆有此心,盡得成佛。教中...
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
信願持名,就是我們這一部經典乃至淨土法門的正宗,最主要...
莫道為惡不報,只因時節未到
世有邪見之人,不知因果,有同時因果、現生因果、隔世因果...
我是個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問: 師父,我皈依佛門多年,是個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為...
【推薦】
每天睡覺前應發此願
若入觀及睡眠時。應發此願。若坐若立。一心合掌。正面向西...
抱定這一個死句啃,不問開悟不開悟
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更差一程路。這些話同你們講,實在沒...
取財有六種非道,不可為之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善生經》中,對於取財有六種...
孝親追思的清明應該這麼過
4月4日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
清明三問
對於清明節,不論是否信仰佛教,大家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疑...
黃泉路上無老少,能有幾人活到老
原文: 問曰,一生造惡,臨終念佛,帶業得生,又無退轉。...
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皆得解脫
觀世音菩薩,現今極樂世界一生即可續補佛位的大菩薩。但在...
祖師訓誨出家三十要則
一 出家要真參禪,參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軀脫落,靈光普...
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榮
隨煩惱二十:言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榮,妒忌為性。能障...
菩薩行利生之道
利行者,乃菩薩行利生之道也。 大凡悟道之人稱菩薩,未悟...
佛教講的無我是什麼意思
無我,佛在小乘藏教裡說三十七道品,其中有四個道品,就是...
破妄念佛說(一名直指心要)白話淺譯
破妄念佛說(一名直指心要) 明四明鄞江沙門妙什著 法宣...
吃的苦難有多少,福報便有多少
我們修行,吃的苦難有多少,福報便有多少。福的深淺,視所...
慳者,耽著法財不能惠捨
隨煩惱二十:言慳者,耽著法財,不能惠捨,秘悋為性。能障...
龍樹菩薩:讚法界頌
歸命十方佛 法身及報化 願共諸眾生 速成法界性 輪...
蕅益大師:觀四念處
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嗏...
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便能預知時至
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罣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
古人用功不肯剎那離開工夫,故能當下悟道
有人問趙州:云何是大道?州云:平常心是道。又問:我不是...
忍辱勝過怨恨
忍辱勝怨,善勝不善,勝者能施,真誠勝欺。 所謂忍辱勝怨...
輪迴中誰能與其出苦者
菩薩地上有變易之苦,羅漢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諸天有五衰...
害者逼惱他故,正障於慈悲
隨煩惱二十:害者,於諸有情,心無悲愍,損惱為性。能障不...
靜中有工夫,動中亦要有工夫
用功人,以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來身、心...
不得不從事殺生行業,該如何化解罪業
問: 請師父開示,如果為了生活和生存,不得不從事殺生的...
【推薦】
六根攀緣的種種境界都不是真實的
緣影心就是指的第六意識,能夠緣種種影像。緣就是靠六根去...
佛法的修行,要有這九種心
一、信心,要信三寶、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議。 二、因果...
何等是淨佛土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
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
隨煩惱二十: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能障不...
光有慈悲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引導
在學佛的人中,有兩種現象比較普遍,一種是每天忙於世俗應...
沒有遠離這「五蓋」,休想得定
修禪定的方法有很多種。按照佛教的禪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種...
任在一切處辦道十年,不如叢林辦道一日
參禪人,要知以禪為道,辦道即參禪是也。此一大法,塵世街...
虛雲老和尚的修行經驗與學經的主張
修行首重見地。確立圓滿的見地,是修行的第一步。這第一步...
境隨業識轉,是故說唯心
成差。天見是寶嚴地,人見是水,餓鬼見是火,魚見是窟宅。...
工窮力極本來面目現
看那無思無為前,如何是本來面目?四威儀皆可參,要以坐為...
念念分明無妄想,心心清澈無昏沉
參究這件事,要念念分明,心心清澈;念念分明則無妄想,心...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歲」
化解太歲,又叫順星、拜斗。有法師反對和批評。有僧人大力...
助念生西須知
助念之要 各位大德蓮友: 今日大家參加盛會,學人來此貢...
阿彌陀佛於諸眾生有大恩德
知小而不知大,見近而不見遠者,此眾生之常分也。如阿彌陀...
人生百病的百藥對治法
《大藏治病藥》是唐代高僧釋靈澈所著,選取了一百種人們心...
修行重在斷除貪瞋癡三毒
貪、嗔、癡是三毒,能毒害我們的法身,殺害我們的慧命,使...
新春祈福要念哪些經咒才好
一、新春祈福:佛號咒語 1、十法界萬咒之王:南無阿彌...
送接灶神的意義和儀規
一、送接灶神來歷 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二十三日,是監...
這樣的人心特別狡詐和陰險,而且城府很深
隨煩惱二十:諂者。 謂罔他故,矯設異儀,諂曲為性。能障...
如何讓心不被外境所轉,同時定住
問: 如何關注心不被外境所轉呢?一絲一毫的心都不能動,...
不管修哪一個法門都要持戒
佛教在我們國家千百年來,隨著時代改變,唐宋年間的這些清...
出家人不求名利,但名利自然也會跟著來
出家人不要喜歡衣、食、住充足,若貪享受則容易懈怠。出家...
念這個咒可以給菜地除蟲
今時有一些人,夏夜多蚊,便打DDT。種菜、種花生了蟲,...
盡量寬闊,悠悠生死
現在社會上的道德觀念很差,當官的有幾個安穩不出問題的?...
泰國「四面佛」其實不是「佛」
四面佛並非佛教的佛 泰國是個佛教國家,從古至今泰國人所...
常有恐懼心理,應如何改變
問: 我常常有這麼一種恐懼心理,就是怕自己被冤親債主幹...
無邊的生死罪業和痛苦是怎麼來的
眾生在迷,貪著、攀緣、妄想執著世間、出世間的一切事物,...
世間有四種事不可能獲得
佛告訴諸比丘說:世間有四種事不可能獲得。哪四種呢? 第...
四種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起,萬慮頓消。其他的什麼事情都不重要。心中唯有一...
如野馬一樣的妄想心怎樣調伏
祖師們確確實實了不起,想了很多辦法,寫了很多文章,講了...
蕅益大師《淨土偈》六十首
博山禪師拈淨土偈,每雲淨心即是西方土,蓋以因攝果也。讀...
身相既離,心亦如幻,示疾者誰
示眾:豁開正眼,千聖罔測其由;一句全提,萬別千差路絕。...
以這種心態來拜懺,是不能滅罪的
稱情愛戀,違意憎嫌,此不淨心,未足除罪。 這是說明在修...
真切工夫才有悟處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這幾句話,是說用...
少一個念頭,則少一個業,多一個解脫
對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對任何事不罣礙,...
口德決定運勢,聰明人不說的10種話
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口德好才能運勢好,運勢...
破了本參,還有沒有妄想
未開悟的人,舉心、動念就是妄想;開悟以後,舉心、動念皆...
妄想是心裡的影子
有的人怕生死,有的人怕進禪堂,修行辦道也怕辛苦又怎麼得...
把別人的不好拿來煩惱,那是自己的愚癡
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
以真誠不妄之心來待人處事
說謊話欺騙他人稱為妄言。現在社會上一般人為了做生意,容...
不論你修行哪個法門,這四個心都至關重要
人的心很多。過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來,叫做五心不定,就是...
彌勒菩薩思想和慈氏的由來
漢譯大乘佛經,關於彌勒的記載,是不勝枚舉,現僅從他的姓...
李圓淨居士:護生痛言
一、 天地之大德曰生,世人之大惡曰殺生。這是古人昭示天...
只憂道業難成,不慮身心沉沒
出家人專務世法,應赴經懺,貪圖名聞,關心利養,佛行全缺...
【推薦】
道源老法師為臨終者的助念開示
大德,我現在要向你講幾句佛法,希望你靜下心來聽著。釋迦...
淫心不除,不可能出離生死塵勞
身有三種過惡。殺生、偷盜、淫慾這三種過惡。我們身要不殺...
墮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內六道眾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內(欲界、...
用歡喜心降伏你的自卑與嫉妒
當別人有成就的時候,我們往往不能正確對待。看到別人有了...
僧俗關係要建立在道義上
為什麼要講今天的僧俗關係呢?因為我覺得,今天的僧俗關係...
此一心法,諸佛成道之本
覺樹根株。教門頭首。 此一心法。諸佛成道之本。菩薩悟入...
勇悍精進無懈怠的常精進菩薩
常精進菩薩,又名常應時菩薩,以修行精進波羅蜜為最勝,雖...
怎樣做才能夠功夫成片
問: 經常有人講,念佛或誦經,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請問...
修行四念處的重要
念佛法門與四念處 淨土法門,於後漢靈帝年間已來中國!至...
以無我之精神,努力切實作種種事業
佛法以大菩提心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信佛...
度眾生的心發不出來,這樣能否往生
問: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有云: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
人生和晚上做夢一樣,哪有一法可得
心在不停的生住異滅,色身在不停的變化,新新不住。就像我...
《天台智者大師發願文》略釋
在這篇願文中,智者大師闡明了修學佛法的目的和方式。為了...
做到這二十五法,就能開發禪定和智慧
禪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禪褂上都有止觀兩個字,在我們修行方面...
一切都是幻化不實,若執著即生煩惱
修行須在不知不覺中進步,一天過一天,無掛無礙、無憂無惱...
中峰大師禪詩百首欣賞
01 塵沙劫又塵沙劫,數盡塵沙劫未休。 當念只因情未撇...
善導大師睡眠念佛法
善導大師有一段文字,是淨土夢修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若是有...
六道輪迴裡,每個人都在進行這種比賽
某居士世代篤信佛法,早年常親近虛雲老和尚,這次來台,仰...
白衣上座講經,出家人應該慚愧
這裡有位法師提出二個問題: 問一、末法時代白衣在上座講...
生老病死頌
恩愛縈纏與麼來,三緣和合住胞胎。 鑿開混沌通身瑕,踏破...
佛道未成,先結人緣
佛教裡有句常用的話:佛道未成,先結人緣。就是說,還沒有...
出家以後應該學些什麼
佛在《沙彌律儀》中告訴我們,初出家五年學戒,然後學經,...
十不善業的果報
【一】花報: 《了凡四訓》: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
因煩惱而造罪時,不要這三時都有心
接著看正明事懺的下一段。 則業有輕重,定不定別。或有轉...
佛教徒如何對待所謂的「瑞相」
佛在經典中告訴我們:自誓受戒的時候,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要...
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問: 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淨因法師答: 要想解...
【推薦】
一起看看念佛人到底有多尊貴
1、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觀無量壽經》云:若念佛者,...
「遠離顛倒夢想」中的四種顛倒
若如大火能燒盡一切執著,不僅對有為法不應起執著,對無為...
五蘊--色受想行識
現在講佛法名相,色受想行識五蘊,這是佛教基本名相。佛法...
吃東西吃飽就好,別為嘴巴做奴才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佈施什麼就吃什麼,不執著、不貪...
何等偈能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一偈,在佛經中...
出家之後的事更多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來出家,你若沒有個主宰,還是會入邪道。...
忍一切的勞苦,也要忍一切的辱
上午,慈航堂某法師等師徒六,七人,上山參拜老和尚,在參...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這三樣東西
《心經》裡有一句心無罣礙,意思是內心沒有任何的牽掛和負...
上一頁
第5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妙蓮老和尚
佛教知識
妄想
本煥老和尚
心經
慈悲心
六道輪迴
學佛修行
永明延壽大師
惟覺法師
昌臻法師
佛教圖片漫畫
印光大師
體光老和尚
臨終關懷
施食
維摩詰
華嚴經
太虛大師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大藏經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