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歷代宗門大德開示觀心法要

2021/07/1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歷代宗門大德開示觀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曰:「會是信心具足志願成就緩緩靜心。更重教汝。好自閑靜身心。一切無所攀緣。端坐正念善調氣息。懲其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好好如如穩看看熟則了見此心識流動。猶如水流陽焰曄曄不住。既見此識時唯是不內不外。緩緩如如穩看看熟則返覆銷融虛凝湛住。其此流動之識颯然自滅。滅此識者乃是滅十地菩薩眾中障惑。此識滅已其心即虛凝寂淡泊皎潔泰然。」

大慧宗杲禪師開示觀心

大慧宗杲禪師在答李郎中說:「欲妙喜因書指示徑要處,只這求指示徑要底一念,早是刺頭入膠盆了也,不可更向雪上加霜。雖然有問不可無答,請左右,都將平昔或自看經教話頭、或因人舉覺指示得滋味歡喜處,一時放下依前百不知百不會如三歲孩兒相似,有性識而未行,卻向未起求徑要底一念子前頭看,看來看去,覺得轉沒巴鼻,方寸轉不寧怗時,不得放緩,這裡是坐斷千聖頂額處。往往學道人,多向這裡打退了。左右若信得及,只向未起求徑要指示一念前看,看來看去,忽然睡夢覺,不是差事,此是妙喜(大手:妙喜即大慧宗杲)平昔做底得力工夫。」

黃龍禪師開示觀心

諸上座,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爾諸人要參禪麼,須是放下著。放下個甚麼?放下個四大五蘊,放下無量劫來許多業識。向自己腳跟下,推窮看,是甚麼道理?推來推去,忽然心華髮明,照十方剎。可謂得之於心,應之於手。便能變大地作黃金,攪長河為酥酪。豈不暢快平生。莫只管冊子上念言念語,討禪討道。禪道不在冊子上。縱饒念得一大藏教,諸子百家,也只是閑言語,臨死之時,總用不著。

月溪禪師開示觀心

大乘用功破無始無明,用六根隨便那一根,但我們南瞻部洲的人 (即是這個地球) ,以眼、耳、意根為利,考察古人用功,用眼、意為多數。如用眼根,眼就不向外看,向內看到清清淨淨的,向見聞覺知裡面來看,看來看去看到山窮水盡,達到黑黑暗暗、一無所有的無明窠臼境界,就是圖表上寫的「無始無明」;臨濟祖師說的「湛湛黑暗深坑,實可怖畏」。這時不可停止,再向前看,看得多,因緣時至靂的一聲,無始無明窠臼就會打破,無明一破豁然貫通,徹天徹地的看見本來面目佛性了。

古人云:佛性從內求。千萬無從外求。或者我們沒有時間來內照,眼由他看,耳由他聽,意由他想,但是於其中要執持一個念頭下疑情:我們的佛性究竟在甚麼地方?被無始無明遮障,向無始無明還本來佛性。不論何時何地、閑著、忙著,片刻不忘,好似失去寶珠必定要將他獲著一樣。如是觀照,機緣一到,靂的一聲也可以見佛性。如能照此修行,豁然貫通見本來佛性,到此時本來佛性是法身,見聞覺知智是報身,六根行是應身,名為一體三身。

古人云:見性後就算是到家了以後就不用功修。

虛雲老和尚開示觀心

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誰?有的看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的本來面目?晚近諸方多用看念佛是誰這一話頭。其實都是一樣,都很平常,並無奇特。如果你要說看念經的是誰?看持咒的是誰?看拜佛的是誰?看吃飯的是誰?看穿衣的是誰?看走路的是誰?看睡覺的是誰?都是一個樣。誰字下的答案,就是心。

話從心起,心是話之頭;念從心起,心是念之頭;萬法皆從心起,心是萬法之頭。其實話頭,即是念頭。念之前頭,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話頭。由此你我知道,看話頭就是觀心。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就是觀心;性即是心,「反聞聞自性」即是反觀觀自心;「圓照清淨覺相」,清淨覺相即是心,照即是觀;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觀佛,觀佛即是觀。所以說,看話頭,或者是說看念佛是誰?就是觀心。

什麼叫「話頭」?「話」就是說話,「頭」就是說話之前。如念「阿彌陀佛」是句話,未念之前就是話頭。所謂話頭,即是一念未生之際。一念才生已成話尾。這一念未生之際,叫做不生;不掉舉、不昏沉、不著靜、不落空,叫做不滅。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迴光返照這不生不滅,就叫做看話頭。

老參的難易如何?所謂老參,是指親見過善知識,用功多年,經過了一番鍛煉,身心純熟,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老參上座的難處,就是在此「自在明白」當中停住了,中止化城,不到寶所。能靜不能動,不能得真實受用,甚至觸境生情,取捨如故,欣厭宛然,粗細妄想依然牢固。

所用功夫,如冷水泡石頭,不起作用,久之也就疲懈下去,終於不能得果起用。老參上座,知道這個困難,立即提起本參話頭,抖擻精神,於百尺竿頭再邁進若是參禪看話頭,就看念佛是誰?你自己默念幾聲阿彌陀佛,看這念佛的是誰?這一念是從何處起的?當知這一念不是從我口中起的,也不是從我肉身起的。

若是從我身或口起,我若死了,我的身口猶在,何以不能念了呢?當知此一念是從我心起的。即從心念起處,一覷覷定,驀直看去,如貓捕鼠,全副精神集中於此,沒有二念……行住坐臥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緣時至,觸著碰著,忽然大悟。此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直至無疑之地,如十字街頭見親,得大安樂。

行人都攝六根,從一念始生之處看去,照顧此話頭。看到離念的清淨自心,再綿綿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蘊皆空,身心俱寂,了無一事。從此畫夜六時,行住坐臥,如如不動。日久功深,見性成佛,苦厄度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把心靈的力量與彌陀的大悲願力結合

淨土宗的修學特色,它是一種本尊相應法門,一般的聖道...

一誠法師與江西佛教

一誠法師,俗姓周,法號一誠,字悟園。1927年農曆2月2...

判斷「生滅心」與「不生滅心」的方法

這一段是講到我們凡夫的現前一念心識,這個真妄不二的...

星雲大師《我怎樣走向世界》

各位鄉親,各位父老兄弟姐妹,大家好。 我是揚州人。...

道證法師預知時至,回歸彌陀願海

信願堅固,勇猛精進。跨越憂惱,淨心畫佛 在病苦中,師...

為何用大地來形容十地菩薩的內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義:一、能生萬物;二、住持不動;...

聖嚴法師《用平常心應試》

每年到了夏天,就是陞學考試、求職考試等最熱門的季節...

開悟之後為何還要求生淨土

問:諸佛出現於世間,原是為了度化眾生。學佛的人只擔...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淨土宗要求你少造罪業

我們今生造了很多的業,到底什麼業會被激發出來,臨命...

淨界法師:菩薩戒修學法要

當我們發心要行菩薩道,開始在生命當中來積集福德、智...

被誤傳了幾千年的俗語

不看不知道,世界還真奇妙!原來我們平時所講的俗語,...

游名山不願西方

【原文】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賢在,游普陀...

五會念佛的念法與解釋

五會念佛的念法: 第一會,平聲緩念,南無阿彌陀佛。...

什麼是綺語?綺語果報是什麼?

問: 什麼是綺語?它的表現形式是什麼樣子的?綺語果報...

不信因果的可怕

現在有許多知識份子激烈地反對因果報應和因果法則,他...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做人要厚道!厚德才能載物,而且,看到厚我們就想到大...

出家的含義

出家修行,其本意實乃殊勝莊嚴之意,不解出家修行真諦...

只有事修沒有理觀,你不是妄想的對手

你臨終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過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

只要一念覺悟,佛就來了

大家平時都知道如來佛祖這個稱呼,佛祖就是如來。那麼...

圓因法師:淺釋放生

一、放生就是救命 放生就是救那些被擒被抓,將被宰殺...

以栴檀塗塔成辟支佛

佛陀在魔羯提國帶領著眾比丘一路行化,來到了恆河邊,...

警惕無常,歡喜消業--佛陀生病的時候

人生病有時候是對人類的一種警惕,讓我們知道人生的無...

在禪定中看到的三件怪事

過去有一個高僧證得了神通,有一次出門,在禪定中看到...

若順若逆,總虛妄不實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覷破一切世情,若順若逆,...

【佛教詞典】西資岩

位於福建晉江縣石獅鎮卓望山。背倚金井鎮,西臨圍頭灣...

【佛教詞典】六趣

地獄趣、餓鬼趣、畜生趣、阿修羅趣、人趣、天趣。趣是...

【視頻】《地藏經》妙印法師念誦

《地藏經》妙印法師念誦

【視頻】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一誠長老於雲居山安詳示寂

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一誠長老於雲居山安詳示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