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六祖大師曾講過一句「前念不生,後念不滅」的含義,前念不生是指前世的妄念嗎?請開示。
大安法師答:這是宗門下,這些開示,前面講到,它是指歸向上本分的。那向上本分的,那是清淨本然的法性,所以它就要求你坐斷三際,你才能夠抵達那個清淨本然的這個心性。
這一點在六祖惠能跟那個……,那位將軍追他,要追衣缽。那位將軍是四品將軍,腿也跑得很快,就慢慢地要追上。六祖惠能就乾脆就把衣缽放在石頭上,自己隱在石頭後面。這位將軍趕上了,就來拿這個衣缽。這一拿,拿不動。拿不動,他才馬上覺悟,就說,大師,我不是來搶衣缽的,是來求法的。他就改口了。這一改口,六祖惠能就從石頭後面出來,好,你既然求法的,你坐下來。他就打坐,六祖惠能跟他一起對坐。坐了良久,就說了句話:不思善,不思惡,當下什麼是你明上座——就那時叫惠明比丘——明上座的本來面目?當下這個惠明比丘就開悟了,大徹大悟。
因為我們眾生的念頭,不都是在善惡是非的對待裡面,現在把善惡是非的對待的那些念頭全都放下,你當下離開了善惡的時候,什麼是你的本來面目?實際上離開了對待法,你的本來面目就呈現出來,那一下子這一句話就把他的心性打開。所以這個,禪宗就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一切都是指向這個核心的。
所以這個「前念不生」,也不是指前世的妄念。實際上六祖惠能他對於這個念頭,就是談無相,你不要執著它,你執著,它就住在那個地方。你如果真的是念頭都沒有,那也做不到,你就是開悟者,他的微細的念頭也還存在。唯佛一人才是無念,才是清淨。但是雖然這個,他對這個妄念,他叫做明心見性。什麼叫明心?你要明瞭這個心是緣起法,是虛幻的,你當下就見到了那個性,那個性是不生不滅的。
山高不礙白雲飛,竹密何妨流水過,你不要執著。原來我們把妄念把境界看為真實,你現在有般若的氛圍,你看透了它的虛妄相,抵達了那個真實的心性,這就叫明心見性。那雖然你見到這個性,但你的妄念還有,不是說你沒有。那沒有妄念,那是斷惑的證的過程,那不是悟的問題。所以這個宗門下的這些語錄、這些開示,要有宗門下特有的立場去看,你才能夠看得有點……,比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