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前念不生,後念不滅」是什麼含義

大安法師  2025/03/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前念不生,後念不滅」是什麼含義

問:六祖大師曾講過一句「前念不生,後念不滅」的含義,前念不生是指前世的妄念嗎?請開示。

大安法師答:這是宗門下,這些開示,前面講到,它是指歸向上本分的。那向上本分的,那是清淨本然的法性,所以它就要求你坐斷三際,你才能夠抵達那個清淨本然的這個心性。

這一點在六祖惠能跟那個……,那位將軍追他,要追衣缽。那位將軍是四品將軍,腿也跑得很快,就慢慢地要追上。六祖惠能就乾脆就把衣缽放在石頭上,自己隱在石頭後面。這位將軍趕上了,就來拿這個衣缽。這一拿,拿不動。拿不動,他才馬上覺悟,就說,大師,我不是來搶衣缽的,是來求法的。他就改口了。這一改口,六祖惠能就從石頭後面出來,好,你既然求法的,你坐下來。他就打坐,六祖惠能跟他一起對坐。坐了良久,就說了句話:不思善,不思惡,當下什麼是你明上座——就那時叫惠明比丘——明上座的本來面目?當下這個惠明比丘就開悟了,大徹大悟。

因為我們眾生的念頭,不都是在善惡是非的對待裡面,現在把善惡是非的對待的那些念頭全都放下,你當下離開了善惡的時候,什麼是你的本來面目?實際上離開了對待法,你的本來面目就呈現出來,那一下子這一句話就把他的心性打開。所以這個,禪宗就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一切都是指向這個核心的。

所以這個「前念不生」,也不是指前世的妄念。實際上六祖惠能他對於這個念頭,就是談無相,你不要執著它,你執著,它就住在那個地方。你如果真的是念頭都沒有,那也做不到,你就是開悟者,他的微細的念頭也還存在。唯佛一人才是無念,才是清淨。但是雖然這個,他對這個妄念,他叫做明心見性。什麼叫明心?你要明瞭這個心是緣起法,是虛幻的,你當下就見到了那個性,那個性是不生不滅的。

山高不礙白雲飛,竹密何妨流水過,你不要執著。原來我們把妄念把境界看為真實,你現在有般若的氛圍,你看透了它的虛妄相,抵達了那個真實的心性,這就叫明心見性。那雖然你見到這個性,但你的妄念還有,不是說你沒有。那沒有妄念,那是斷惑的證的過程,那不是悟的問題。所以這個宗門下的這些語錄、這些開示,要有宗門下特有的立場去看,你才能夠看得有點……,比較接近。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善導大師超越其他祖師,這種說法對嗎

問: 聽有些法師說,善導大師是開宗立教的祖師,是祖...

【推薦】臨命終時永遠記住一句話:往事不堪迴首

諸位!我們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麼用功,臨命終永...

念佛人臨終時要注意什麼

問: 請問老和尚,念佛人臨終時要注意什麼? 本煥法師...

怎樣才能惡業消滅,善根增長菩提不退

問: 我有一個佛友誦《地藏經》五六年了,但從未迴向給...

學禪的人,一定要走得乾淨利落

其實佛教就是把我們整個生命,都落實到最小的時間單位...

你不是來哭的,你是來念佛的

我們看受陰的魔境。就這個人,彼善男子,當於此中得大...

大安法師:佛為什麼不示現來讓人增強信心

問: 我學淨土法門,也念佛。我覺得如果阿彌陀佛能經...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參禪人,警他用心曰:我沒有看到一個什麼心,在哪裡...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一切眾生皆得度脫之道

靠自力修行,我們解決不了見惑思惑的問題。沒有遇到出...

如何理解「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問: 如何理解《金剛經》中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

善能獲五福,惡能感六極

我們常常講五福臨門:第一是長壽,第二是富貴,第三是...

心性寂而常照故為光明

心性寂而常照,故為光明。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光明...

斷煩惱的時候,不能錯損菩提

修行要靠見聞覺知,你要靠見去緣佛像,要靠聞的功能去...

以「五心」面對緣起的危機

我們用佛教的緣起法來分析危機的必然,絕不是在幸災樂...

念彌陀聖號也可以所求如願嗎

問: 念誦觀世音菩薩聖號可以求妻得妻,求子得子,那...

捨報後放在冰棺裡幾天,再助念有用嗎

問: 如果亡者已經捨報幾天了,放在冰棺裡幾天,再助...

常見的禪病及其調治

所謂禪病,是指由禪修方法不當直接引發的身心疾病或顯...

只要種子還在,希望就在

人生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無論受多少艱,無論經歷多少...

至簡至穩,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

未成佛前,皆當修習淨土法門

禪宗唯明自性, 非吾輩鈍根所能得其實益者。淨土法門, ...

少年學佛之本

注重躬行,檢點身心 少年學佛,必須要敦倫盡分(即實行...

親人對佛法牴觸,如何隨順他們

問: 身邊至親人如父母,十分牴觸修學佛法,讀誦禮拜...

淨土宗弘法的道次第

民間弘法是目前佛教界的當務之急,文革法難之後,佛法...

慧律法師《茅蓬語錄》

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之說。立功者,造福家國、嘉...

【佛教詞典】二法

(名數)凡明法門約於增數,以欲遍攝之也。一一數中雖...

【佛教詞典】四行相

觀苦諦之苦、空、無常、無我等之四種行相。...

【視頻】孟庭葦《念念不忘阿彌陀》

孟庭葦《念念不忘阿彌陀》

【視頻】夢參老和尚《學法的人,一定要有擇法眼》

夢參老和尚《學法的人,一定要有擇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