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禪淨雙修?如何識空性,破空性

大安法師  2025/04/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如何禪淨雙修?如何識空性,破空性

問:如何禪淨雙修?如何識空性,破空性?修心很重要,而無心可安,識心亦無,法亦無法,如何依法修行?《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說,提到讀此一卷經,即為讀誦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經典,是否包含淨土五經?

大安法師答:禪淨雙修,永明延壽大師所示現的就是禪淨雙修。但從他《四料簡》來看,他還是提倡我們專修淨土。禪和淨,你真的雙修,你還真不知道怎麼下手。那一般的後來的禪宗都是參話頭,比如他就說「念佛是誰」。參話頭有個前提,必須要起疑情。疑情起出來之後,這個話頭才橫在心裡,念茲在茲,如貓捕鼠,如雞孵卵,這樣就是能夠截斷妄想流。

忽然有個機緣,打個轉身,就把這個分別識給它截斷,靈光獨耀,親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個說起來可以這樣說,做起來太難。所以,這個時代的眾生還是根據自己的特點,就是一門深入,老實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名號也就一法具足一切法。阿彌陀佛的名號是什麼?是佛心。禪者,就是佛心。於是這句六字洪名是佛心,裡面就是有禪,「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所以,你只要老實念佛,安立在佛的名號當中,就是在修禪。

所以,古人說,此身已在含元殿,何必覓人問長安?你身已經在西安的那個皇宮的含元殿裡面了,你還去問長安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呢?就是這個意思。

那對於空性的把握,你就是要提起覺照、智慧的觀照,「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作如夢觀,一切現象界的行為造作,事業、家庭都是在做夢,雖然有這個夢境,但是無真實可言。你把如夢觀、如幻觀,觀照清楚,你心就比較灑脫,就不會那麼計較,就不會那麼執著,就不會那麼情緒化,就不會那麼要死要活的。

那當下這個心怎麼安呢?你談心,無心可安。無心可安,你還有一個你的妄心。當然要體認真、妄二心,但我們現在起作用的都是妄心,都是無始劫以來對六塵緣影的攀緣之心。這個心很難破。但是,妄心的當下,體味它的真如自性,這妄心表現為心意識。那心意識裡面這個八識心王,那你要轉八識為四智。這要經過修道的艱苦卓越的這個斷惑證真的過程,所以這不是認知層面信解了,但是你煩惱還在那裡。

有人說,我能看得破,就是放不下,那你放不下說明你沒有真看破。但有時候看破了一點還真的放不下,說這個事情都是夢幻泡影,但這個夢、這個境界現前,你還真的就會執著。你天天念夢幻泡影,別人讚嘆你一句,啊,你很有修行,你長得很莊嚴。很高興。說你這個人怎麼這麼愚蠢,怎麼像豬一樣啊?你馬上就,臉就拉長了,甚至勃然大怒了。這是無量劫以來的煩惱習氣,不是說你想馬上就能夠放下,就放得下的。你就是證到阿羅漢果,他還有習氣。

所以那怎麼辦呢?你先不要談玄說妙。淨土法門就是很平實地從事相上入手,你就是把心安立在彌陀名號上,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管它是空啊、有啊,我也不理解,我就顓蒙念佛,我就是業力凡夫,我就一心靠倒阿彌陀佛,只有阿彌陀佛能救我,非常質樸的信仰。然後你就念念念……,你真的念得數量很多,念得越來越清淨,念得能念和所念漸漸地融為一體,那麼很多事情你就明白了,很多煩惱就在這過程當中消解了,這叫暗合道妙,巧入無生。顓蒙念佛,老實念佛,死心念佛,莫換題目,你就這麼做,事相上這麼做,先不要談得太高妙。法亦無法,如何依法修行?法亦無法,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那還是要依「南無阿彌陀佛」的這個法來修行,就好。

那一切經典的讚歎,一法具足一切法,一個經典具足一切經典,主伴圓融,這是大乘圓教的理念。當你說讀這一卷經具足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經典,那麼也同樣的,你念《阿彌陀經》,念《無量壽經》,也具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典。他都是平等法。當以一種法為主的時候,其他的經典就為伴,主伴圓融,他可以法法為主,法法為伴的。所以,你就不會搞得格格不入。這部經是第一,那我這個經就第二了?那誰也不想做老二,都想做老一,是吧?那在這個場合,這部經為第一;在那個場合,那部經就為第一,這不矛盾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往生的護照--淨土三資糧

學生們出國留學時要申請留學生護照;商人們出國考察時...

解脫者的風骨

一個真實修行的人,畢竟跟不修行的人有所不同,起碼他...

被「鬼壓身」該怎麼辦

問: 弟子現在每天都在念佛、誦經,但隔三岔五就會有...

如何才能不與人計較

問: 如何才能不與人計較? 證嚴法師答: 真正自愛的...

臨終後沒有瑞相,能證明往生嗎

問: 臨終助念遇到一件頗有爭議之事,一向姓女居士茹素...

欲識佛住處,只這語聲是

打禪七的目的是求悟道,功成熟了,這個道就悟,為什麼...

世多謂參禪便為有禪,念佛便為有淨土

世多謂參禪便為有禪,念佛便為有淨土。非但不知禪淨,...

亡者有瑞相,能否判斷已往生極樂

問: 我們這裡有一座淨土寺,成立了助念團,好多居士...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五時說法都有淨土法門的施設

我們說末法眾生有個特點,不知恩不報德,很多眾生對釋...

吾和身的關係

【普勸修持一。或人問孔子曰:人有遷家而忘其妻者。有...

受持齋法,長養福德智慧

齋,意為長淨,長養善法,清淨梵行的意思,佛弟子應盡...

持名念佛功德殊勝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觀世音菩薩,...

無目之人

有個和尚問投子大同禪師:一個沒有眼睛的人,他的腳應...

聖嚴法師《化危機為轉機》

法鼓山所推動的心五四運動,是展現人文關懷最主要的重...

小乘跟大乘空義的差別

小乘的空義跟大乘的空義,有什麼差別呢? 小乘的空義,...

聖嚴法師《一心有滯,諸法不通》

問:唐朝牛頭法融禪師說:一心有滯,諸法不通。一旦這...

臨終時聽聞到佛號,就一定不墮三惡道嗎

問: 《地藏經》中說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

路留一步,味讓三分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

相信因果懺悔罪業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規律。有一個農民在春天的時候...

省庵大師談做善事與念佛的關係

與茅靜遠居士書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過訪居士,適遇他...

如何學習唯識

問: 請開示學唯識的學習方法? 惟賢長老答: 一是把...

佛腳被刺的宿世因緣

釋迦牟尼佛住止在王舍城的竹園精舍時,有一天早晨,世...

念佛法語

1、念佛法門殊勝極妙。 2、信願念佛,決定往生。 3、...

三十六種餓鬼

1、獲身鬼(迦婆離)。 身高為人的兩倍,無面目,手足穿...

【佛教詞典】寺內葬

謂寺院雖為三寶之住所,然尸骸葬此亦無咎失。道宣之四...

【佛教詞典】引自果

【引自果】 p0377 此種子六義之一。成唯識論二卷十四頁...

【視頻】世世生生,除辦慧業外,其餘盡是辦癡業(來果老和尚)

世世生生,除辦慧業外,其餘盡是辦癡業(來果老和尚)

【視頻】菩薩的大願--五台山佛母洞悲月法師

菩薩的大願--五台山佛母洞悲月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