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多謂參禪便為有禪,念佛便為有淨土。非但不知禪淨,兼亦不知文義。辜負永明古佛一番大慈悲心,截斷後世行人一條出苦捷徑。自誤誤人,害豈有極。所謂錯認定盤星,毫釐有差,天地懸隔也。
這是最後的一個總結。闡明不明瞭禪淨有無的這種界別的危害。
就像上座師的這種見地,是世間人大多數都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世間人大多認為參禪就說是有禪,念念佛號就說有淨土,哪有這麼簡單的事情哪?剛才講有禪是什麼?大徹大悟啊。有淨土是什麼?深信切願哪。而恰好這個信是很難的,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就能夠隨便就能承擔哪?所以說參參話頭,坐坐禪堂就算有禪,泛泛悠悠念念佛就算有淨土,你這樣的一種流俗的知見,非但不知道禪與淨的本質內涵,兼帶也不知道永明大師《四料簡》的文句的法義。這樣確實是辜負了永明古佛呀。
那又進一步強化永明延壽大師是古佛再來,他悲憫我等眾生才到這裡來示現,觀機逗教。他是生活在唐五代和北宋前期,當時北宋趙匡胤在北方統一之後,當時杭州錢王還擁有著江浙一帶,趙匡胤雄才大略,當時把分裂的地方,割據的地方全都要統一。
所以永明延壽大師當時給錢王一個建議:納土歸宋,這樣就避免了戰爭。現在看來真的是非常英明了,要麼趙匡胤一定會發動戰爭的。所以這位永明延壽大師一生的德業,無論是世間還是出世間都是大不可思議,是他的大慈悲心的流露。
唐五代禪宗已經見出它的衰相了,要為參禪的人指出一條出離生死的康莊大道,預先把救助的方法準備好了。所以後來很多參禪的受永明延壽大師的影響很大,徹悟大師為什麼要輟禪念佛,也是受永明延壽大師的影響,像蓮池大師、蕅益大師無不是這樣。
所以這個《四料簡》,是大慈悲心的流露,也是大智慧、大方便善巧的結晶。如果你把它錯解了,甚至是否定了,認為《四料簡》語涉支離,不足為法,那你這樣的否定,就截斷了後世修行人一條念佛求生淨土,出離分段生死之苦的一條捷徑。你自己這樣否定,自己肯定不念佛求生淨土,你再就傳播這樣錯誤的知見,也讓別人也不去念佛求生淨土,這就是自誤誤人,這種危害就極大,無有邊際。
大安法師《淨土決疑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