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

人生世間,當各盡其分。禍福苦樂,雖由宿業主持,然努力修持,則業便隨之而轉。宿世之業,當得惡報者,或不受惡報。若修持功深,則反受善報矣。倘或任意放縱,作諸惡事,則宿世之善報未受,今世惡報已臨矣。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惟在當人自主。
 

大安法師

如果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亂,伏斷見思惑,就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淨土。如果進一步地分破無明,就是理一心不亂,能夠破一品無明,乃至於多品無明,就能生到實報莊嚴土。所有的無明煩惱斷盡,福德智慧圓滿,就能生到常寂光淨土。

大安法師

在人道裡面,他容易把生命標格到取證涅槃這個目標上。由於人道裡面有很強的意志力,他能修苦行,像摩訶迦葉一樣,他能把一切放下,能集中所有力量對治見思惑,他這一生就能夠得到究竟的解脫。所以一切諸佛,都在人道裡面示現作佛,不會在天堂示現作佛,就是由於人身可貴,人身是修道的最好的機會。

大安法師

淨業三福裡面講慈心不殺,要去放生。如果你有病,通過放生就能健康。為什麼放生能夠得健康長壽?你放生,物命由於你得到了它的長壽和健康,反過來當然你就能得健康和長壽了。如果你終斷了它的生命,那你的生命也會受到夭折的威脅。

大安法師

往生的條件就是你深信切願稱名,不談其他。所以世間上最高的善,第一善,至善,就是念佛,超勝一切。當然可以隨分隨力地做些公益事業,做些慈善事業,但是不能把做慈善、公益放在了念佛之上,這要有一個主次的關係。

大安法師

因為「一心具足十法界」。你的念頭總要落在一個法界裡面,不落在四聖的法界,一定會落在六凡的法界;不落在三善道的法界,就一定會落在三惡道的法界。念佛才能落在佛的法界。

大安法師

《觀無量壽佛經》談九品往生,是徹底顯彰阿彌陀佛救度一切眾生,尤其是罪惡眾生的大慈大悲和威神力量。眾生造惡肆無忌憚,臨命終地獄相現前時,遇到修淨土法門的善知識要他念佛,至心念佛,每一聲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感應阿彌陀佛大悲願力。六字洪名的力量轉變地獄猛火的現相為淨土的境界。

濟群法師

有人覺得可以不要在乎來世,反正來世我們也不知道;也不必在乎今世的行為,反正來生也不記得今生。可是生命是因緣因果的相續,我們今天的思想、行為,必將會成為我們心態、人格及社會關係的組成因素,直接影響未來生命的發展。我們可以認為不必為未來的生命負責,但未來必須承受現在行為帶來的後果。
 

大安法師

「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直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你說這開悟,趙州禪師八十歲還要行腳,還要參學。所以這些大祖師們真正悟明心地,所謂大悟十八次,小悟無數次,那談何容易啊!

星雲大師

做人處事,不要害怕困難挫折,有時太容易、太順遂,容易驕傲自大,甚至引人嫉妒。從艱難困苦裡完成目標,反而不會遭致嫉妒、障礙,所以「處世不求無難」。

濟群法師

菩薩叫覺有情,發願要幫助一切眾生從迷惑走向覺醒,離苦得樂,這個情是多麼廣大;要對一切眾生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這個情又是多麼深刻。覺有情,因為覺醒,而不陷入情執;因為有情,所以能廣度眾生。
 

星雲大師

根塵的快樂是短暫的,念佛時自然從心中湧出法樂,找到內心的寶藏,則是恆常的快樂。

大安法師

靠自己的力量想在臨命終時,自在地到哪個地方去,那是很難的。就是這個世間的大修行人也不大可能做得到,什麼時候想走就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想留就什麼時候留。生死關頭,要仰靠佛力加持。衹有信願執持名號,就能仰靠阿彌陀佛慈悲接引的願力。這是我們在本質點上的一個最大的利益。

星雲大師

現實的世界多苦、多變、無常,有缺憾。如果我們的身心能恆常安住於如如不動、明瞭一切、清淨無染、圓融無礙的境地,相信能夠擁有一個圓滿的人生。

大安法師

一個人能把利人作為他的第一念,那是一個很不簡單的人,你時時存有利人的心,利人的事情最終是利益自己。

大安法師

淨土法門包含著通途的因果,「以果地覺作因地心」所顯現的妙因妙果,不可思議的超越通途的因果法則。你不斷煩惱就能得到佛的功德,就能橫超三界。它難信就難信在這個地方。淨土法門衹要信願持名,感通佛力,你可以橫超。以念佛為因,以成佛為果。

濟群法師

物質財富是身外之物,精神財富是生命的重要內涵。物質財富衹有暫時意義,精神財富則具有永久意義。
 

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

念佛人遇傷風感冒等,不妨求醫。遇怨業病,只可至心念佛及大士。果十分至誠,無不業消病癒者。鬼祟屬邪,能至心念佛,以佛感,神當避之遠方。普門品念菩薩者,滿世界惡鬼,尚不敢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

大願法師

衹要我們有慈善的心,不斷地用好這個財富來作善事,我們的福報就會不斷地增值。

大願法師

人類的所有知識都是由過去心纍積起來的,如果你執著它,它就會僵化,就會讓我們的心僵化,然後形成一個框。

星雲大師

禪宗講究「明心見性」,更有「此心不明,如喪考妣」的省思,所以多數參禪的人,都在心地上耕耘,務期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大願法師

我們要擴大自己的心量,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衹要消除召感貧窮的負面心態,我們都能夠心想事成。

大願法師

「狹隘轉身難,東西盡是山。 行人不到處,風定落花閑」。 禪門公案是打破一切思維定勢,你懂得禪的智慧,任何時候你都可以用,隨時隨時都可以用,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來。

夢參老和尚法語

大家都會念佛號,或念觀世音。念觀世音的時候,你想什麼?想我雖然不能夠親自去幫助別人,我念觀世音菩薩,求觀世音菩薩幫助我去救別人,我求觀世音菩薩救別人,我的心就是觀世音。明白這個道理嗎?信不信?當你一心念觀世音菩薩時,把自身化成觀世音菩薩;念地藏菩薩,把自身化成地藏菩薩。

星雲大師

信仰佛教的人,最重要的是把握自己的心,駕馭自己的心。唯有用心體會佛法,將佛法用之日常生活,這種生活纔是最幸福、最快樂的。

大願法師

如果我們不了解生從何來,我們的生命是沒有根的;如果我們不了解死往何去,我們的生命就沒有歸宿感。一個找不到根和歸宿的人,自然就會缺乏安全感,其實真正的安全感不在別處,而在於我們能夠把握當下的心行,當下奉獻人生、覺悟人生,當下廣結善緣,善緣好運。

大安法師

有一次,佛要阿難去看看提婆達多在地獄裡面怎麼樣了?那阿難就到地獄裡面去,地獄閻王爺就說「你要找誰呀?」「看望提婆達多。」「你要看望哪尊佛的提婆達多?」原來每尊佛都帶著一個提婆達多。所以當我們碰到冤家對頭,心理就平衡了。佛都有提婆達多,我們還能沒有冤家對頭嗎?感恩他,就好了。

濟群法師

佛教講眾生平等,包括佛與眾生平等,也包括人與動物平等。因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從佛性來看,佛跟眾生是平等的。佛教講因緣因果,每個生命都離不開因緣因果的規律,在業力面前人人平等。生命是無盡的積纍,每個生命的認識、行為和經驗不同,這是造成各種生命千差萬別的原因。
 

大安法師

宋代一位律宗的祖師叫靈芝元照律師,他早年也是不願求生極樂世界,願在這個世間生生世世行菩薩道。結果在三十幾歲得了場重病,在重病當中,他纔感覺到自己完全不能主宰自己。通過讀智者大師《十疑論》,才感覺到自己發的心願雖然宏大,實際上力量跟不上。所以後來他也就一心一意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星雲大師

世間有些人希望「我好你不好」,只知追求自己的快樂,置他人的痛苦於不顧,所以紛爭不斷;我們應秉持另一種觀念,「你好他也好」,不好的讓我來承擔。

星雲大師

或早或晚,或與好人相處,或遇壞人,或在寒冷乃至酷熱的環境中,善與不善的因緣裡,我們都能隨緣生活。
 

大安法師

當年白居易,以地方官員的身份去參訪鳥窠禪師,問佛法的大意。鳥窠禪師就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是大文豪,不以為然,說這句話三歲小孩都道得,三歲小孩都能說。鳥窠禪師回答:「八十老翁行不到。」三歲小孩能說的話,但八十歲的老翁不一定做得到,問題是在這裡!

大願法師

我們看「惡」字怎麼寫的?即差一點點的心就是惡,偏一點點的心就容易產生惡,所以任何時候都要讓我們的心充滿了慈悲,歡喜和智慧,這就是善心、覺悟的心。

濟群法師

污染和和諧,這是當前社會的兩大問題,要找到究竟的解決方式,根源是人心。人心的污濁,直接導致社會環境的污染;人心的貪瞋癡,是社會不和諧的源頭。唯有淨化人的內心,才能從根本改善生態環境,建立社會的和諧。
 

大安法師

淨土法門是佛的法界的事情,我們人法界夢都夢不到,不是我們的認知範圍,他就自然就會懷疑。一聽那些神秘的現像他都會自然地用他的常識來加以解析,在他的常識的範圍當中,他認為纔是真理,對於常識之外的東西,他就很難相信,但是這個世間的這個不可思議的東西太多了。

大願法師

實質上是我們自己的思惟定勢綁架了我們的生命的活力,綁架了我們創新的能力,讓我們自己畫地為牢,讓我們自己不能達至財富自在,不能成就幸福,所以要打破這種思惟定勢。

大安法師

玄奘大師翻譯的《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他不是翻譯一心不亂,他翻譯成一心繫念。一心繫念在我們業力凡夫層面還能做到,就是一心一意地繫念彌陀名號,心不離佛,佛不離心,但是可能還有妄念達不到清淨心。但在妄念的背景當中,這句佛號還緊緊地抓住,這就是散亂心當中具足信願稱名也能感通佛力往生淨土。

大安法師

很多人對往生產生不了信心,覺得往生一定要功夫成片、要清淨心、要斷分別執著。五逆十惡的罪人都能往生,是靠阿彌陀佛至極的慈悲和至大的威力。我們的生命歸投到阿彌陀佛那裡去,阿彌陀佛決定讓我們往生。《觀經》提出十念往生,不談條件。衹要用信願來莊嚴佛號,就感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