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化社

「一入地獄受長苦,始憶人間善知識。」【唐】善導大師

弘化社

「漸漸雞皮鶴髮,精神未免枯竭。可憐老眼昏花,恰似浮雲籠月。妄想隨時出生,貪心何日休歇。不如及早念佛,苦海從今超越。」《念佛偈》【唐】·善導大師

星雲大師

在任何時刻,我們都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因緣,感謝大眾的成就,因為懂得感恩,才能享受富足的人生。

弘化社

「貪房事者,兒女反不易生。即生,亦難成人。即成人,亦孱弱無所成就。世人以行婬為樂,不知樂只在一刻,苦直到終身,與子女及孫輩也。」《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捲上 》·誡吾鄉初發心學佛者書

大安法師

觀世音菩薩也在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候補佛,所以念觀世音菩薩的最終的歸宿也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臨命終時觀世音菩薩來接引,不會接到其他的地方去,也是接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弘化社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誡子書》·【三國】諸葛亮

弘化社

「敬之一法,乃世出世間學道之根本。若不主敬存誠,縱有所悟,必不能實得其益。以一落狂慧,決難事理圓融。偏執理性,不重修持,縱見理不錯,亦與魔外相去不遠。況既執理廢事,所悟之理,亦難的當。」《印光法師文鈔編捲上 》·一函遍復

弘化社

「奉勸世間人,修行須努力。古今多少人,一去無消息;退一步,便是人間修行路。饒一著,切莫與人爭強弱。忍一句,一切是非自然去。息一怒,無量福田從此護。人生處世耐一時。火坑化作白蓮池。」《鼓山為霖和尚警語》

弘化社

「大抵生西方佛國,非悠悠散善所能致。萬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脫。無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為之早辦耶。」《思歸集》·印光法師鑒定

大安法師

現在的邪知邪見太多了,如果我們沒有對大乘經典的熏習了解,碰到一些見解,你是辨別不出它的邪正是非的。所以,我們除了對淨土五經了解之外,還應當要讀誦一些諸如像《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圓覺經》這一類的大乘經典。

弘化社

「飛槍走射勢難過,駿馬騎來疾似梭。力敵萬夫輸老病,不如習善念彌陀。」《勸世念佛》【唐】·永明延壽大師

大安法師

我們不要以為戒是約束自己的,戒是約束我們的煩惱,來解放我們的智慧和善根。持一條戒就能對治一種煩惱,開一分智慧。這叫波羅提木叉,叫別別解脫,又叫保任解脫。所以佛弟子必須要尊重波羅提木叉。佛在臨涅槃的時候都是扶律談常,慇勤地告訴我們:佛滅度之後,要以戒為師。

大安法師

外部的環境是由我們眾生業識的心變現出來的,所以環境跟我們的心念有關係,但一旦變出來之後,這個環境又反作用於我們的心理狀態。由於這個環境使然,凡夫眾生都是被環境所轉的。

大安法師

佛滅度之後,造像的功德很大,禮佛、供養佛像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但造像一定要造得莊嚴,莊嚴的佛像能夠寄寓法身的功德,拜這尊佛就會有感應,就會有靈驗,就會有加持力。所以我們造像的時候一定要把他造莊嚴,符合《度量經》的那個法度才好。

星雲大師

念佛要有三到:口到、耳到、心到。口誦清楚,耳聽明白,瞭然於心,三到齊全,自然能得到感應。

弘化社

「汝既殺食他,他將來必定也要殺食你。人一生不知吃了多少生靈,可說大話,說我無罪過,妄受天罰乎。是以常人總不見自己有過,聖人總不見自己有德。不見有過,故其過山積。不見有德,故其德天高。」《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捲上 》·復德暢居士書

弘化社

「孔子乃生知之聖,讀易尚至韋編三絕。以孔子之資格,當過目成誦,何必又要看文而讀。故知看文,有大好處。背誦,多滑口誦過。看文,則一字一句,悉知旨趣。吾人當取以為法,切不可顯自己聰明,專尚背誦也。」《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捲上 》·誡吾鄉初發心學佛者書

弘化社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尤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菜根譚》

弘化社

「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飲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飲酒。若見端正男女如死屍相似。便可行婬。若見己財如糞土相似。便可偷盜。饒爾煉得至此田地。亦未可順汝意在。直待證無量聖身。始可行世間逆順事。」《永明壽禪師垂誡》【唐】·永明延壽大師

大安法師

一個念佛的人不能怕死,怕死說明你的這個信心還沒有過去,願力還不能成就,還不能對死亡的本質有所把握。

弘化社

「吃飯不可過度,再好的飯,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養人。吃十幾程,臟腑必傷。常如此吃,必定短壽。」《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捲上 》·誡吾鄉初發心學佛者書

弘化社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 」《梵網經》

大安法師

第十八願講「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就是十念往生普攝一切眾生,但有一類眾生不在這一願的攝受之內。哪一類眾生呢?就是造作五逆的重罪,同時又在誹謗正法,這兩種罪同時具足的眾生,在這一願的揀別之外。

大安法師

《般舟三昧經》是要通過或七日、或九十日的長行,不坐不臥的修行,達到現前見佛的目標。「般舟」意思就是一切佛在前立。然後就能夠得大神通、得大智慧等等這些。那麼這部經,這是大根機的菩薩所修的,不是一般的凡夫所修的。

大安法師

一切諸佛都示現出家來成佛,不可能說在家能成佛,也就說在修行道法上,跟世間的五欲它是不可能同時具備。人都有貪心,如果他既要享受世間的五欲,又能成就出世間的最高的佛果,那誰不想這樣做呢?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釋迦牟尼佛作為太子就示現,他是可以做國王的,但是他一定要逾城出家。

弘化社

「菩薩妙行雖無量,當知念佛最為先;乘此因緣生淨土,須臾即至世尊前。眾生隨佛到西方,微塵故業自消亡;如來願力親加被,聞法悟道證真常。」《五會念佛讚》【唐】·法照大師

弘化社

「若毫無恭敬,雖誦經念佛,亦非毫無利益。而褻瀆之罪,當先受之,墮落三途,經若干劫。其罪畢已,當承此善因,又復聞法修道,吃素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脫死。」《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捲上 》·誡吾鄉初發心學佛者書

星雲大師

以熱忱,獲得善緣的財富;以勤勞,獲得信譽的財富;以喜捨,獲得友誼的財富;以正見,獲得真理的財富。

弘化社

「心本無念,念逐想生。此想虛妄,流轉生死。當知此一句阿彌陀佛,不從想生,不從念有,不著內外,無有相貌,即是盡諸妄想。與佛法身,非一非異,不可分別。如是念者,無煩惱塵勞,無斷無縛,止是一心。必得一心,方得名為執持名號。方得名為一心不亂。」《思歸集》·印光法師鑒定

大安法師

發菩提心我們天天談,那怎麼下手去發呢?善導大師給我們提出了一個下手的方便,就從厭苦開始,厭離這個世間的痛苦。那厭苦,首先從厭離自己的苦開始。我們這個世間的苦事苦緣很多,抓住一個苦,這一念你把它深化。一個人能夠厭離這個世間的苦,就是善根,就是智慧。

弘化社

「藏經功德大如山,勸君莫作等閑看。若無信心休貪望,僧道無戒也是閑。三乘妙法古今傳,開度人天大因緣。生死海中念佛勝,人天路上作福先。」《梁武帝問志公禪師因果文》

弘化社

「朝朝暮暮念彌陀,為在閻浮降眾魔;暫到西方親見佛,還來度脫此娑婆。急須念佛莫悠悠,欲超苦海要船舟;稱名決定生安樂,永絕閻浮生死流。」《五會念佛讚》【唐】·法照大師

大安法師

從圓教來看,阿彌陀佛的名號叫萬德洪名,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所以念阿彌陀佛一佛的名號就等於念所有佛的名號。

弘化社

「然皈依佛法,必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力敦倫常,恪盡己分,生信發願,念佛求生西方。並須戒殺護生,吃素,如不能淨素,亦當以不貪食為是,更須持六齋,或十齋,否則便與佛相背矣。」《印光法師文鈔》·復周智茂居士書

弘化社

「彌陀寶界不思議,唯嘆娑婆去者稀;阿鼻地獄人多往,一墮何年更出時。曠劫已來流浪久,隨緣六道受輪迴;不遇往生善知識,誰能相勸得回歸。」《五會念佛讚》【唐】·法照大師

弘化社

「若欲再復人身,再遇淨土即生了脫之法門,難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求來生人天福報,即是違背佛教。」《印光法師文鈔編捲上 》·一函遍復

弘化社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生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其餘一切法門,皆須修到業盡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不了。」《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捲上 》·復許熙唐居士書

弘化社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辨,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罵著也不言,問著如啞漢,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兒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見,好個爭名利,須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幹,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彌勒菩薩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