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很多人在追求禪卻找不到禪。其實禪是無處不在的,衹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我們天天都在生活,卻不能靜下心來欣賞生活。在生活中超越自我,禪就會出現在你面前。這時你欣賞它就可以了,不要想抓住它。
 

大安法師

當我們念 「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的時候,我們能念的心就具足阿彌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這持名就是觀像念佛。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精神上的需求比物資上的需求更為重要,因為精神的貧乏帶來的痛苦,遠遠大於物資貧乏所帶來的痛苦。現在大家有吃有喝,有穿有戴,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相反物資條件越好,我們越是不滿足,永不滿足的貪慾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
 

趙州茶館

淨慧長老:我們要善於利用煩惱來改變自己的人生,煩惱就是一個很有用的反面教材。沒有煩惱就無從顯示菩提的作用,衹有轉煩惱才能成菩提。所以菩提要向煩惱中求,涅槃要向生死中求,清淨是在污染被轉化之後才顯現的一種境界。一切法相待而成,善於理解和運用,處處都是菩提唸唸不離智慧。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要發願度脫盡虛空、徧法界一切眾生,要禮敬一切諸佛菩薩,奉行一切善法。將我們的心量擴大到盡虛空、徧法界,我們的力量就會無窮無盡,心胸才會開闊,才會放眼大千世界,成就無上菩提。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我們開始修行要「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修行成就了,纔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凡是「有所得」的心都有局限,都有痛苦;衹有達到「無所得」的高度時,才能用禪的智慧超越局限,擺脫痛苦。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如果事事都要與個人的利害得失掛鉤,這會很痛苦。學會在生活中修行,有感恩的心,有分享的心,有包容的心,有結緣的心,有奉獻的心。做事不圖回報,奉獻不講條件,低調做人,淡泊名利。既要有「和風新氣象」,又要有「平淡舊精神」。
 

趙州茶館

淨慧長老:佛教講一切從心開始,我們迎接新的一天,迎接新的一月,迎接新的一年,都要從心開始。內心清淨一天,環境就清淨一天;內心清淨一個月,環境就清淨一個月;內心一年都清淨,我們這一年就是清淨的一年,就是太平無事的一年。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祖師向弟子開示禪法:"你行禮時我低頭;你端飯菜來我就吃;你端茶來我就喝。"生活禪就是要在生活當中去體會禪機和妙用。要時時反求諸已,以平等心待人接物,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內心始終保持平淡,不起分別,一切都坦然面對,如實面對,這就是禪的表現。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知足者常樂。知足者經常有滿足感,經常有快樂感。渴求是貪的表現,我們的心老在渴求中,希望得到這個,希望得到那個,總在焦慮中,總在渴求中,總在痛苦中。有求皆苦,無求自樂。
 

大安法師

規範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身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一夫一妻法律允許的婚姻關係可以。口業,不妄語,小妄語是見言不見,不見言見;大妄語是沒有證到什麼聖果卻說自己證到聖果。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意業是要防止邪念出來,貪慾的、瞋恚的、愚癡的念頭都要防止。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世間的一切,除了緣,沒有別的東西了。所以,感恩、包容、分享,是為了更好地結緣;結緣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感恩、包容、分享。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做人做事要對自己負責任,也要對他人負責任,人天路上,作福為先,成就他人的修行,就是在成就自己的修行。自求多福,別人無法代替。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選定目標一門深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天天、時時、刻刻不放過,就一定會有成功的希望。凡是朝三暮四的人很難有成功的希望。
 

大安法師

淨土經典說,我們在娑婆世界至心念佛,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有一朵蓮華長出來,並在上面寫你的名字。我們信願持名,不僅在莊嚴我們娑婆世界,同時也在莊嚴極樂世界,我們信願念佛的功夫,越精勤,蓮華綻出的光色,就越燦爛。如果我們退心了,後悔了,蓮華也會枯萎。所以這個一念心性是很不可思議的。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一切事努力去做就好,成與不成,勉強不得。且聽古人詩曰:「花謝花開,時去時來,福方過眼,禍已成胎。得未足慕,失未足哀,得失在天,靜聽天裁。」這些話乍聽好像有些消極,如果靜靜地想一想,卻含有豐富的人生哲理。
 

趙州茶館

淨慧長老:我們修學佛法,首先要信仰三寶,要對三寶樹立不可動搖的信心。對三寶沒有信心,修行就不能入門,修行就沒有加持力,修行就沒有效果。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人性的昇華與淨化,人性就成為佛性。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發揮善的一面,人人都講良心、修道德,世界就有希望;發揮惡的一面,不講良心,不修道德,那就是世界末日。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五戒中的不邪婬戒,其本義就是保護女性尊嚴的一條非常重要的規定。如果人人都嚴格守持不邪婬的戒律,彼此的家庭都會幸福,人格尊嚴就能有保證。
 

大安法師

我們了解了念佛的原理,比較全面地把握之後,落實在我們的行為當中。念佛一法,一定要去實踐。讀經就像讀藥方,念佛纔是在服藥。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在生活中如何修行呢?這個問題很複雜。簡單地說可以有一個標準,就是以佛心作佛事,或者說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至道無難,惟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人生的煩惱與痛苦源自分別取捨,源自憎恨與貪愛,一切從「我」出發,我字當頭,順我者愛,逆我者憎,幸福解脫之路被「我」堵塞了。衹要把憎愛之心掃除乾淨,就能獲得無上智慧。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做人做事都要專注,不要患得患失,不想過去未來,專注當下。「專注當下」既能做好當下的事,也會少很多煩惱。我騎自行車,你坐小轎車,馬上生起了攀比心,痛苦隨之而來。各有因緣莫羨人,攀比不如實幹。回歸當下,輕鬆自在。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沒有神聖意識,產生不了宗教情懷;沒有對天地鬼神的敬畏之心,做事就會毫無忌憚地為所欲為,家庭社會就難以和諧。有了虔誠的宗教情懷,就有修身進德的動力,就有修身養性的要求,就有開悟成佛的希望。
 

大安法師

淨土一法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證無上正等正覺現量親證的境界,為了讓大家產生信心,他和盤托出,並不斷地說,讓我們不斷的熏習。

大安法師

問:家裡丈夫一直在做家務,我學佛後感到愧疚怎麼辦?答:感到愧疚,這是好現象,但不能僅僅停留在愧疚上,要馬上改變自己的行為,讓他對佛教就有好感,也許就會接觸佛法,開始學佛。

微博精選

【覺悟】淨慧長老開示:做好人的六條準則。第一知因果,不懂得世出世間的因果,一切事情都無從說起。第二講良心。良心就是「知恩報恩」。第三守道德。第四立志向。第五養識見,識見不僅僅是知識,它比知識更實在。第六「充才幹」,充實自己的才幹。
 

天涯禪心

什麼叫加持?加持來源於內心對佛法的信心,當你有信心就有加持。加--就是給予,接受上師給予的佛法及修持方法,並時時提醒自己,保持正知正念;持--你把上師教導的修持方法融入生活中,並精進修持,直至轉變你的心!加持真正的意義在於你透過上師的方法,不斷修持,而變得越來越賢善了。

釋道成

千供養,萬供養,臉上無嗔真供養。宿世緣,今生緣,盡心努力真隨緣。

目蓮寺

淨慧長老:做善事是無條件的,就同孝養父母一樣沒有任何條件;我們孝養父母並不是想得到父母的表揚和回報。我們做好事做善事也同樣如此,要從發自內心的意樂去做好事做善事,我們就心地坦蕩,輕鬆快樂。
 

慧源圓懷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實,美很平淡,也很簡單,無需刻意,自然就好。無論如何看待美丑,判斷是源自於心的,不管是擁有美的人,還是欣賞美的人都一樣。做作的美只會存在於一瞬間,而真正的美卻是讀萬遍也不厭倦。美和丑永遠相伴在一起,取捨不在別人,在自己的心上,在自己的眼中,在自己的修行裡。

目蓮寺

淨慧長老:佛說:「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方便就是能適應各種環境、解決各種問題的大智慧。在紛紜複雜的社會現實生活當中,用佛教的大智慧,減輕人們的壓力,排解人們的焦慮,淡化人們的煩惱,使生活快樂一點,輕鬆一點。
 

目蓮寺

淨慧長老:學佛的人要有感恩的心,要有敬畏的心,要有神聖的心,要有發自天然本性的善心善念,以此來培養自己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礙自在,智慧解脫;不忘記自己是社會的一員,就對社會有一份責任感;不忘記自己是三寶弟子,就對三寶有一份責任感。
 

趙州茶館

淨慧長老:古人講:「百孝不如一順。」 我們要用一種溫順、恭敬、微笑的態度來供養父母。不管父母講什麼,都要順從,萬一有不合自己心意的言語,也要耐心地聽取,然後耐心地作解釋。切不可對父母大聲說話,更不能在父母面前發脾氣。
 

星雲大師

有的人參禪是修身不修心,他端身正坐,威儀莊嚴,但是心裡面的貪瞋癡煩惱、人我,一點都沒有去除,實在空負大好時光。因此,參禪要緊的是,要能內外一如,表裡一致。
 

星雲大師

以謙虛忍讓養深積厚,在無求無得中,享有浩瀚三千大千世界;以犧牲奉獻融和人我,在泯除對待中,得到無量無邊法喜禪悅。
 

微博精選

一行禪師特別強調修行人要安住當下,提起正念,強調要在日常生活一切時一切處去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覺照能力,這種提法真正把握了禪的精髓,與我們所提出的的生活禪在本質上不謀而合。——淨慧長老
 

破諸煩惱

淨慧長老:一個人覺悟的高低,坐在蒲團上看不出來。坐在蒲團上像一尊菩薩,走下蒲團還像不像菩薩,那就要看在生活中的表現,「生活」就是一面鏡子,是佛還是魔,在「生活」這面鏡子前,各種形態都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