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文殊講堂慧律法師

第一義諦(三): 謙虛是智慧的開始,狂妄與聖道絕緣。唯有謙卑,才能夠容納更多的正法,裝滿自己的知見,佛的知見就裝不下去。

達真堪布

怎樣做禮拜才能得到最大的功德呢?可以這樣觀想:佛陀、正法、僧眾盡虛空徧法界,無處不在。每一個微塵當中都有整個微塵數的佛法僧三寶,每個佛法僧面前都有一個自己。如果前上方衹有一尊孤孤單單的佛,佛面前衹有這麼一個孤孤單單自己,磕一個、兩個……這完全是屬於世間的境界,談不上真正的修行。
 

達真堪布

修行人的心態應該是勇敢、自在的,無所畏懼。沒錢也快樂,沒有那麼多牽掛和貪戀;有錢也快樂,可以去做更多利益眾生的事情。有病也快樂,可以消除宿世的業障;沒病也快樂,可以修行,利益眾生。活著也快樂,能學法修行,弘法利生;死了也快樂,去面見阿彌陀佛。安祥、寧靜、自在、游舞,怎樣都可以。
 

益西彭措

在家居士修無我,要首先從家庭開始落實。家庭成員間要保持具有理性、善意、尊重、寬容,這樣才能家庭和睦、社會和諧。能達到這些要求,我執就受到很大的克制了。

益西彭措

「我」的地盤我做主?「我」在它的地盤裡,是明擺著的老大。但這個世界都是依緣而起的,也就是事事都是有條件的,哪能都由「我」說了算呢!況且這麼多眾生的地盤,必然會交叉,產生地盤紛爭。於是總是見「我」去挑事,又經常見它被反擊得體無完膚。這個老大,當得真是辛苦。

濟群法師

有很多美味的垃圾食品,明知對身體有害無益,卻總是抵制不了誘惑。有很多讓人上癮的娛樂消遣,明知對生命毫無意義,卻總是約束不了自己。為什麼有害的東西那麼容易和人相應?
 

大安法師

我們一般的思惟: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不會憑空掉餡餅,人都是要有所勞作,有所耕種,才有所收穫的。我們可能受這種法則的影響,對這個用力少而收穫極大的念佛法門,沒有辦法相信。

大安法師

問:薰習禪宗求得明心見性的標準?答:在這個時代,禪宗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很難。我們要了解自己的根機,一門深入,專門念佛,名號就是佛心,裡面也包含著禪。能安立在名號上,就安立在禪上,它是不二的。禪是淨土之禪,淨土是禪之淨土,是真空妙有的關係。所以還是老實念佛,禪也就得到了。

益西彭措

沒有對治的時候,這個「我」會比較強悍,它好像一匹剛長大的馬駒,習慣了自由,還沒怎麼被馴服過。這時硬著和它對著幹,會受到它的強烈抵抗。因此要有方法、有技巧,要牽著它的鼻子走,不要讓它牽了鼻子。讓它以舒舒服服的方式,來配合修行。

益西彭措

網絡可以成為學佛的工具,也可以成為學佛的魔障。什麼是魔?《大毗婆沙論》中說:「斷慧命故名魔,復次常行放逸、有害自身故名魔。」人們在網絡上消遣,正是常行放逸、有害自身,這時的網絡,就是斷除慧命的魔障。所以,在必要的學佛和工作需要之外,大家要珍惜慧命,遠離網絡。

益西彭措

要從內心來轉業。一般人很切近、很廣大的事實看不到,也就是不能運用自己的心來轉變業力。心就是自己,這不是最切近嗎?人人能轉心、時時可轉心,可創造各種因緣來轉心,可發動很多人一起來轉心,可借助殊勝的對境來轉心,這不是很大的事實嗎?為什麼不在自心上求轉變呢?能轉變心,就有希望轉變業。

益西彭措

聞思修的智慧纔是解脫、成佛的正因,佈施等的福德僅僅是助緣而已。也就是要知道慧為主、福為輔的道理。如六祖慧能大師說:「迷人修福不修道,隻言修福便是道。」

益西彭措

心的分別千姿百態,造作就無量無邊,業就無量無邊,造成的世界也無量無邊。心量心力的大小有無數級,業就有無數級,形成世界大大小小的勢態。心呈現種種善惡集起業,造成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種種。心上升下沉、分裂統一、排斥吸引,世界也顯現起伏升沉、聚合分裂。心剎那剎那變動,世界也在剎那剎那變動。

益西彭措

再好的功德,若不迴向都會很一般,甚至很容易被違品因緣毀掉,太可惜了。迴向能在保住功德的同時轉變功德,使之增長無盡。這方面不用我再強調了,你們得自己提醒,已經辛辛苦苦完成的功德,付出了那麼多,現在再稍微努力一把,就可以萬事大吉,有什麼困難?所以結行迴向時千萬不要懶,一定要勤於迴向。

益西彭措

不要認為花花世界什麼都好,或做世間事業能有什麼真實利益。這是顛倒觀念!要反過來。對於十足的業力凡夫應當以出離生死為重點,要用智慧看清什麼是生死的因緣,與什麼事業混合、與什麼人打交道、做什麼行為,在緣起上會增長煩惱、惡業及痛苦。對於一切與解脫道背道而馳的事,都要從一開始就遮止不做!

益西彭措

貪慾是以受用五欲的因緣而滋生、而增長的。衹要在無明的狀態裡,不斷地享受,貪慾就會不斷地增長,最後增長到無法自控的地步,人就會毀滅。所以大家一定要警惕,當煩惱增長到極強盛的時候、已經難以扭轉的時候,也就是自己墮落的時候!

益西彭措

有些佛友,看不進去經書、不想思維、修習法義,原因不是福報不夠,而是正見不具足。若知道了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因果不虛的道理。知道了佛法的殊勝,那麼一個修行人就會覺得聞思修行就是最大的享受,會覺得時間根本不夠用,根本不會對聞思修行產生厭倦。

益西彭措

有誰是因為享受過後而停下來呢?反而越是放縱貪慾,求取的衝動會越來越強,讓耽著的心越來越深,妄動的力量越來越大。就這樣,煩惱在不斷地加強、業在不斷地加重,墮落的勢力也就越來越大,未來的苦難也就越來越深。所以貪慾的病越發展越嚴重。

益西彭措

我們能一心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和心咒,把心直接投入大悲觀世音菩薩心中,這是極高深、極奇特的方便,也是最容易操作、人人可修的方便。所以「幸遇觀音異方便,苦樂閑忙不停聲。」

益西彭措

聞思修行產生大量的殊勝福報。導師佛在《金剛經》中說:「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佈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佈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佈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佈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益西彭措

所謂的節身,如繁華都市有很多誘惑力很強的五欲,會引發貪心、愚癡心、散亂心,造下很多身惡,那就要控制自己的身體不去城市散亂。比如說上網,上面有多少污穢?一上線,整個眼、耳、心在貪、嗔、癡的境界裡轉,所以一定要節制。如果不嚴格節制自己身體外求放逸的行為,那會連最起碼的修行都退失無餘。

益西彭措

我們要感通觀世音菩薩,自心至誠就有感通的力量才靈驗,不真誠(三心二意、半信半疑、隨隨便便,都是不真誠)就不能感通。所以,能誠心念觀世音菩薩,一定得加持。心如果不誠敬,那心是虛假的,怎麼能感天動地,這是不會有感應的。所以「至誠」是能感的第一個條件,是首要前提。

益西彭措

佛法到今天,已經衰微至極,有志之士,不應只著眼於小小的自我,整天憂憂慼慼的,而是應當對得起歷史交給我們每位佛弟子的使命。如果你能實修,就讓這個世間興盛證法;如果你能宣講佛法,就讓這個世間興盛教法。如果你兩者都能做好,那就能成為所有佛弟子學習的榜樣了。

益西彭措

凡夫俗子在強大的苦難面前脆弱無力,祈求更高他力的救護,或祈求山神河神海神,或祈禱天人。但畢竟都是生死凡夫,以他們的分別心沒能力遍入眾生界普施無畏。在六凡四聖當中尋找,具有最大救護能力的是誰呢?當然是智悲力最圓滿的佛陀。在諸佛當中,我們又選擇古佛正法明如來倒駕慈航示現的觀世音菩薩。

益西彭措

我們不防住口、無節制地飲食,一是會增長貪慾,對飲食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在吃上會越來越講究,妄想也就會增多,付出的精力就會更大。本來飲食衹是治療飢渴,現在飲食成了滿足貪慾,這是完全背道而馳。如果有什麼好吃的就設法吃到,那跟世俗人的心態有什麼兩樣?哪裡是求解脫的心、隨順解脫的行為呢?

益西彭措

對治貪慾的方法是控制它,不放縱它。如果放縱它,就會像鹽水越喝越增幹那樣,只會讓貪慾的病越來越深。對這一點大家要有足夠的認識。現在物質這麼豐富、欲塵這麼誘人,每天在面對的時候到底是放任自己的貪慾,還是控制住貪慾?這是時時要面對的問題。

天台子達照

《最重要》:讀書時分數最重要,工作時完成最重要,創業時恆心最重要,成家時愛心最重要!生命的來源父母最重要,生活的樂趣夥伴最重要,生產的質量認真最重要,生西的條件信願最重要!一切都由業力牽,業力都從心力造,心情好壞引行為,身心世界都是心來引導!所以心態好纔是最重要!
 

天台子達照

《想法的魔力》:想法來源於觀念,觀念看似堅固得不會動搖,難以攻破,但能夠指揮所有的想法去實踐觀念中的愛慾和價值。想法再好,也只不過是個跑腿的奴才;想法再差,也不違背觀念的命令。錯誤的觀念是個叛徒,有時會指揮想法製造很多麻煩,反過來把自己的良心、善念、自我、快樂全部綁架,不得解脫!
 

天台子達照

《今天與明天》: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今天不努力,明天要吃力。今天不養生,明天養醫生。今天不保健,明天就保病。今天不讀書,明天就都輸。今天不信仰,明天就心殃。今天不道德,明天道不得。今天不解脫,明天就虛脫。今天不友善,明天就有戰。今天不修行,明天就不行!
 

微博精選

「行善要及時,功德要持續。如燒開水一般,燒開之前千萬不要停熄火候,否則重來就費事了。」 ----證嚴法師
 

微博精選

是非當教育,讚美作警惕;嫌棄當反省,錯誤作經驗,任何批評,都是寶貴的一課。別人罵我,不諒解我,誹謗我,我反而應興起一分感謝的心理,感謝他們給我修行的境界。純正的心不怕別人來誹謗,衹要做得正,做得誠,任人怎麼去誹謗,反而更能昇華我們的人格。 ---- 證嚴法師
 

濟群法師

如果有人罵你是小人,不要以為自己就是小人,而是你的內心有個小人,當他當家作主的時候,你纔成為小人。衹要趕走內心的這個小人,你就不再是小人了。
 

達真堪布

雖然佛菩薩的功德、境界相同,但在顯現上他們的事業是有差別的。有的能利益很多眾生,有的暫時衹能利益很少眾生;有的利眾事業非常順利,有的則是坎坎坷坷。這都跟他在因地所發的願、跟眾生所結的緣有關。所以我們要處處發願:凡見我、聽我、想我、觸我、供養我、佈施我等,願我能度盡這些眾生。
 

天台子達照

《包容自在》:世界有是非、對錯、善惡、好壞、高低、胖瘦、苦樂、愛恨、黑白、反正、一多、有無、上下、裡外、大小、彼此、長短、方圓、成敗、盛衰、得失、利弊、利衰、毀譽、陰晴、圓缺、天地、陰陽等等二元對立相互依存。衹有融合了這些二元的對立,但也不被一元觀念所限,才能夠無限地包容與自在!
 

微博精選

「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為能為,才能昇華自我的人格。」 --證嚴法師
 

天台子達照

《正確學佛》:皈依不是拜乾爹,是以佛法僧作為生命的歸宿和依靠,趨向於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發心不是好高騖遠,是以善心、出離生死煩惱、普度眾生為生活和修行的動機。持戒不是束縛自己,是不良行為的屏蔽和業習捆綁的解脫。用功不是增加沉重的苦差事,是減少生命的不堪重負和穩定的步伐!
 

達真堪布

如果我們有一個好朋友坐在地上,我們肯定會說:「墊點東西,地涼!」同樣,若是這個人過來跟我們說綺語、惡語、離間語,「不能說,會下地獄的!」我們會這樣提醒他嗎?不但不提醒,反而自己也跟著說綺語,說惡語,說離間語。作為一個修行人,應該把世間瑣事看得淡一點,把因果大事重視起來哦!
 

天台子達照

《生活品味》:油,外用光潔不粗糙,內用潤滑不黏著。鹽,未用時潔白,用時無色無形,太多太少都無效。醬,給點顏色,效果更加。醋,本性酸溜溜的,不可缺少的開胃劑。茶,各色各樣的外形,都是能夠提神醒目清腦靜心。生活離不開這幾樣物品,但需要仔細品味。才能明悟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