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化社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守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菜根譚》·洪應明編

弘化社

「清朝林文忠公(林則徐),虎門銷煙之第一功臣,如欲發鴉片財,輕而易舉。但林公憂國憂民,剛直不阿,痛惡此害,毅然銷毀鴉片兩萬箱。朝廷為安撫英國,林公無奈被革職充軍。公之子孫書香不斷,不乏進士舉人,數年前逝世的最高法院院長林翔,道德崇高,仍續林家風範。」輯錄《保富法》

弘化社

「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格言連璧》

弘化社

「聰明用於正路,愈聰明愈好,而文學功名益成其美。聰明用於邪路,愈聰明愈謬,而文學功名適濟其奸!」《格言連璧》

弘化社

【佛言邪婬十罪】一者常為所婬夫主欲危害之;二者夫婦不睦;三者諸不善法日日增長;於諸善法日日損減;四者不守護身妻子孤寡;五者財產日耗;六者有諸惡事常為人所疑;七者親屬知識所不愛喜;八者種怨家業因緣;九者身壞命終死入地獄;十者若出為女,多人共一夫,若為男子,婦不貞潔。——《大智度論》

弘化社

「宋朝的包宏齋,身體強健,精力過人,八十五歲時還被拜為宰相。賈似道認為他一定有養生妙術,就去請教。包宏齋說:「我有一服丸子藥,是不外傳的秘方。」賈似道急切地問是什麼藥,包宏齋慢慢悠悠地說:「多虧我吃了五十年的獨睡丸呀!」滿座人聽了都開懷大笑。」輯錄《壽康寶鑒白話》

弘化社

「宋朝范仲淹,貧窮時便心念眾生,後出將入相幾十年,購置義田救濟他人;家用節儉,不願獨得好處,子孫只穿布素衣服。人以此為不替後代考慮,何不見范公四子皆作公卿?數代後乃至現今范氏的後人,仍常出優秀人才。世人若想子孫有飯吃,傚彷范公的存心行事,才最為佳啊!」輯錄《保富法》

弘化社

「困辱非憂,取困辱為憂。榮利非樂,忘榮利為樂。」《格言連璧》

弘化社

【佛言殺生十罪】佛語難提迦優婆塞:殺生有十罪,何等為十?一者心常懷毒世世不絕;二者眾生憎惡眼不喜見;三者常懷惡念思惟惡事;四者眾生畏之如見蛇虎;五者睡時心怖覺亦不安;六者常有惡夢;七者命終之時狂怖惡死;八者種短命業因緣;九者身壞命終墮泥梨中;十者若出為人常當短命。——《大智度論》

弘化社

「古往今來的偉大聖哲,常教人謙卑退讓、捨財不貪。新學家卻將此譏笑為「消極的道德」。豈不知一切偉大積極的事業,都是由「消極的道德人」做出來的!因為惟有「消極」克己,才能積極利人;惟有捨財不貪,才能興辦公眾利益。一開始似乎是吃虧,後來仍然是會得到大便宜的!」輯錄《保富法》·聶雲台著

弘化社

「做慈善事業,關鍵在於發心的純正與否?要以大公無私、深信因果、絕對奉獻的心來做,不能有私心雜念,不能為名利而做,不能圖個什麼;發心的義工個人,不能計報酬,所謂能施、所施、中間事物都不可得。以佛法的法性真理作為慈善事業的發心,功德才如虛空一樣,纔是無為之法。」輯錄·傳印長老開示

弘化社

「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處閑,心無事擾,正好念佛;若人處忙,忙裡偷閑,正好念佛;」《雲棲法匯》·【明】 蓮池大師

弘化社

「1882年陝西雙溪寺傳戒近尾聲時,得戒和尚的開示令大師深受震動:得戒和尚師公的亡母投胎做豬待宰,託夢師公求救,但去時已晚,師公打滾痛哭。師公後蒙冤被逼吃肉,見肉如見母,肉未入口,便心疼吐血。所以說輪迴路險,當思惡道苦,求生西方,回渡娑婆!」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1886年,大師受託管教一調皮小沙彌,事先便告誡好規矩,但小沙彌不久就違犯,還躲避處罰,大師只好略現嚴厲之相,嚴肅地打手板,小沙彌這纔老實了下來。為人師者,做好表率,言行穩重,不苟言笑,學生自然就服服帖帖——這便是大師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造作婬穢圖書、壞人心術者,這種人死後墮入無間地獄,直到這些書完全消失,而且看了這些婬書而造罪者的苦報也受盡了,婬書的作者方能出離地獄。婬穢圖書對世人的危害,罄竹難書。可嘆這些人,有著多生多世培植的慧根,卻不思考積福德於自身,反而造下無窮罪孽!」輯錄《壽康寶鑒白話》

弘化社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輯錄·《金剛經》

弘化社

「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為稱意。山水花竹,無恆主人,得閑便是主人。」《格言聯璧》

弘化社

「佛法分各宗派,各人信各宗,無可厚非,然總體而言,淨土宗最適合現代人的根機,因為如今要靠自力了生脫死著實困難,千萬人中難得一個!而淨土法門仗佛慈力,三根普被,人人可修!好比過河,有力量游過去當然可以,但也不妨乘著阿彌陀佛的擺渡輪嘛,衹要能到彼岸都是一樣的!」輯錄·雪光長老開示

弘化社

「凡夫之情,隨物所移。土木形骸,妝飾美妙,即生貪染之心。況幼年子弟,妝作女身。雖云高抬教化,實有誨子弟入輕佻之咎。況欲其妝扮逼真,不下一番心思,豈能令人悅目。專習舉業,尚不能變化氣質。以好頑之機,令其扮戲,遂欲變化氣質,恐變壞者多,而變好者少!」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康寄遙書

弘化社

「能知足者,天不能貧。能忍辱者,天不能禍。能無求者,天不能賤。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不貪生者,天不能死。能隨遇而安者,天不能困!」《格言連璧》

弘化社

「教理行果乃佛法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捷徑。昔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今世若捨淨土則果證全無,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決難解脫…華嚴導歸之後,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無一不求生淨土;祗園演說以來,西天東土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輯錄《印光法師文鈔》·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弘化社

「放生一事,所放小魚被大魚食,固有此事;放之又遭捕,亦不能全免。但謂小魚被大魚食盡,放者又全被捕走,何來如此事理,何得過慮?譬如救濟難民,或與一衣,或與一食,當日則可不至即死;此一衣一食,自然不能令彼溫飽終身,難道便不施捨而隨其凍餓而死乎?」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愚僧居士書

弘化社

「一個人衹要還有一口氣存在,就算是犯了漫天的大罪惡,也都可以悔改;古人有一輩子都在作惡,臨命終前卻能悔改過來,萌發了一個善念,最終得到善終的果報。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之貴!」輯錄《了凡四訓本義直解》

弘化社

「一切惜身命,人畜等無殊。若欲食眾生,先試割身肉。死是極大苦,誰能不畏之。但當自觀身,云何食他肉。為利殺眾生,以財網諸肉。二俱得殺業,死墮叫喚獄。」輯錄 《戒酒肉慈慧法門偈》·宋慈雲懺主遵式大師

弘化社

「勸母吃素念佛,求生西方之為究竟有益之孝。世間習俗為親謀者,屬皮毛上事,尚有加親之罪,扳親墮落(如臨終預為揩身換衣。閑談安慰及哭泣,並喪祭用酒肉等)。若佛弟子,猶狃於習俗,則是借此以博孝親之名,實則破壞親之出苦之路,成就親之墮落之方。」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李德明居士書

弘化社

「念佛無難事,所難在一心。一心亦無難,難在斷愛根。」輯錄·《省庵大師不淨觀頌》

弘化社

「印光大師幼時,曾被同村人霸道蠻橫地打了兩耳光,頭痛欲昏,但大師心地寬厚,忍了下來。大師生平不提此事,晚年為勸人和解,說道:我當年固然示弱,示弱又何妨呢!希望你學我的示弱,不要把新名詞之競爭二字,奉為神聖。做人應忍勞忍苦,才能柱地撐天!」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明朝浙江一將軍,請師教子。師病,子為取棉被,誤卷母鞋,落師床下,將軍見而疑之,令婢女假妻名請師,持刀伺後欲殺之。婢曰主母相招,師怒斥不開門。將軍令妻親往,師仍拒之曰:豈可胡行?請速回!門終不啟。翌日師欲辭,將軍曰:先生真君子也!師是年登第居顯爵。」輯錄《壽康寶鑒》

弘化社

「我們對狗表示好意,它就會搖尾巴,若是惡聲對它,它就會拖下尾巴走開;對牆拋皮球,球會彈回來,拋的力量越大,彈回的力量也越大,而牆自己並未動手。所以《書經》上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孟子》說: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佛教中說:自造因,自結果。」輯錄《保富法》·聶雲台著

弘化社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動,忌坐馳,忌旁騖,四者切己大病。」《格言聯璧》

弘化社

「長春王秀蘭居士,忽得腦血栓,醫療不得好轉,病苦中王居士不忘自己是佛弟子,安心稱念觀音菩薩求救。一晚居士口念聖號時,見菩薩飛來,取二藥丸令服,服後頓覺清舒異常,興奮呼道:「我病好了!」便行走如常!同病房人都聞到藥香味,驚愕之餘連聲讚歎。」輯錄·《觀音菩薩本跡感應頌》選譯增補本

弘化社

【佛言妄語十罪】一者口氣常臭;二者善神遠之非人得便;三者雖有實語人不信受;四者智人謀議常不參豫;五者常被誹謗,丑惡之聲周聞天下;六者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七者常多憂愁;八者種誹謗業因緣;九者身壞命終當墮地獄;十者若出為人常被誹謗。——《大智度論》

弘化社

「《大學》言: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孟子》曰:為富不仁,為仁不富。世人以為積攢金錢田產,便是有益子孫。但從歷史和現實來看:不仁者積錢多,子孫卻窮困甚至滅絕;仁者積錢少,子孫反而興旺發達。可見若全不顧己、真心利人,即使不留一錢,子孫也必發達!」輯錄《保富法》

弘化社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佈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捨一得萬報。」輯錄·《地藏菩薩本願經》

弘化社

「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輯錄·《佛說八大人覺經》

弘化社

「念佛修持,如服藥然。能明教理,如備知病源、藥性、脈理。再能服藥,所謂自利利他,善莫大焉。若不能如是,但肯服先代所制之阿伽陀藥,亦可愈病,亦可以此藥,令一切人服以愈病。只取愈病,固不必以未知病源、藥性、脈理,為憾也。」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念佛居士書

弘化社

「聰明睿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格言聯璧》

弘化社

「心若與四宏誓願合,則念一句佛,行一善事,功德無量無邊。心若唯求自利,不願利人。所行之事雖多,而所得之功德甚少。況或再加以傾人害人之意,及自炫自矜之心。則所念之佛,所行之善,亦非全無功德。實屬百千萬億分中,僅得一分半分!」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徐書鏞居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