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敏上師

【智慧從哪裡來?】從聞思修來。聞慧、思慧、修慧,最後是無漏慧。這個路子是不能改異的。

智敏上師

【做不到菩薩的行為該怎麼想?】做不到的地方,不要害怕,也不要退卻,就這樣想:他既然是人,他修行做得到了,我也是個人,我衹要慢慢地修,將來決定也能做到,這個心要有,現在即使做不到,將來我會做到,做得到的做一點,做不到的發願我將來要做,這樣子慢慢趨向這個菩薩道的道路就越來越近了。

智敏上師

我們修淨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當做阿伽陀藥的話,這就是無上的密。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面可以包涵八萬四千法門,這麼多法門都攝在一句佛號裡面,即是密法的陀羅尼總持法門。因此,所謂的密法,對顯教並不是矛盾的,而且是有幫助的。

智敏上師

【受戒的殊勝】你受五戒(不殺生戒)的時候「盡形壽不殺生」,那是宣佈:對整個的法界一切有生命的(眾生)給你們個保障,我不來害你的,那個功德極大!受戒的儀式沒有做,戒沒有受,你哪怕一輩子不殺生,一輩子沒有做壞事,這個功德跟受戒相比,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受戒有它特殊的功德,不要輕視了。

智敏上師

【受戒有什麼好處?】受戒的時候,自己發了願,自己就規定自己:「一定不要做壞事!」後來經常憶念這個誓願時,就有慚愧心現前,雖然面對那些五欲之境,也可以因為慚愧心憶起,憶念到自己受戒發願的那些事情,可以止住,自己制持,不犯戒。

智敏上師

【修行,修什麼?】(跟別人有矛盾了)看見了不說話,鼓眼睛,做事情不合作,扯皮,或者唱反調。----我們要修行,這些都是應該去掉的事情。修行,修什麼行呢?這些行為把它去掉,就叫修行了,你如果修行,嘴裡說的修行,這些事情你又不肯放下,那你修什麼行呢?

智敏上師

我們想獲得春節家人團聚的快樂,卻讓許多生命為我們承擔著離別之痛苦,我們想獲得口舌的快樂,卻讓許多生命為我們承擔渾身的苦楚:剝皮、切喉、斷頭、油炸……這不應該是我們的選擇,因為這最終衹能為我們自己帶來痛苦。
 

智敏上師

【恭敬心和信心的關係】很多人都知道恭敬三寶得福,他也要恭敬三寶,但是他如果沒有信心,他的恭敬是表面上的,培的福也不會很大,因為他內裡沒有信心。信心沒有,恭敬也是假的,表面上的,實際上並不恭敬。

智敏上師

【正見有多重要?】現在末法時期,能夠發心,對世間的五欲能夠不執著,也能夠吃苦,也能夠出家、修行,但是沒有正見,就會走錯路,而且這個錯路很危險。我們經常說:「寧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旦著魔」,著了魔之後,那是千劫沉淪,那個很危險,著了魔之後要回到正法裡邊來是很困難的。

智敏上師

去收集三寶字紙的時候,做的當下即可遮止眾生不敬三寶之罪。本來我們看到佛像、經文字紙被扔得到處都是,現在我們恭敬他,讓他成為大眾恭敬的對像,這一善舉能淨治自己往昔不敬三寶之惡業。

智敏上師

【信心有什麼好處?】一念極重的信心,從消惡業上面說,可消滅無邊的惡業,從好的方面說,可以攝受人天殊勝的果,乃至最高涅槃,都可以從佛的信心裡頭得到。

智敏上師

有病,應了知是宿世殺生等業而生起,極應懺悔業障,戒殺放生,以虔敬信心、持戒嚴謹、悲心利他的心態,求觀世音菩薩救護,可以滿願。

智敏上師

大乘跟小乘的差別,一般的標準就是說你是不是發菩提心,有沒有行菩薩道?心發了菩提心,行菩薩道的,這是大乘;沒有發菩提心,沒有行菩薩道的,那就是小乘。那麼這個問題就是說大小乘的分判,不在法,在人。

智敏上師

【閉關?】六祖大師,聽到《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你呢?你《金剛經》念了這麼久,有什麼感覺呢?所以不要自以為了不得了,我師父也不要,什麼也不要,我到山上去住山,閉關去了,不行的,還是先多學一點好。
 

智敏上師

【再忙,也要給自己安靜的時間】由於心能夠靜,能夠專注,佛菩薩的加持會顯現出來:有的是你通過思——思考、抉擇得出來的;有的是透過你心專注以後,你以前的善根顯現出來的。這都要依托於你的心要靜。所以,你平時再忙……你總要找機會給自己一段安靜的時間。這樣的話,才使你有這個後繼的力量。

智敏上師

【順緣和逆緣】磨刀就是要石頭來磨的,不能拿個棉花去磨刀,(棉花)軟倒是軟的,刀怎麼磨得快呢?一塊鐵,你把棉花去磨它的話不曉得磨哪一年去了!你一塊鐵在磨刀石裡磨,刀口就出來了。

智敏上師

在三寶面前說話一定要注意,尤其是佛像、僧人呀,千萬不要拿來開玩笑。佛在世時,有一個比丘...他正在跳的時候,被別人看到了,那個人就譏嫌說,「你看,這個人像猴子一樣在跳。」就是這一句話,那個人受了很大的苦報,然後還多生多世生在猴子當中。由於對境殊勝,田力很強,所以就感很重的苦果。

智敏上師

【文殊菩薩手裡為什麼拿著寶劍?】佛教裡邊,這個劍,表示智慧。我們要出離三界需要般若,沒有這個寶劍(智慧),你怎麼出三界、怎麼斷煩惱?!

智敏上師

【學法為什麼困難?】為什麼我們學起來會有這樣那樣顛倒的想法、困難(這叫做粗重)。(因為)壞事幹多了,煩惱起多了,所以跟好事不相應,行善的時候不相應,一行善就累,就睏倦,就沒有興趣。就是粗重在作怪,煩惱習氣種子太多了。

智敏上師

【責懲與護他】行菩薩道的人,總是要維護對方的心,不要使人家起不歡喜的心、憂惱的心,起不好意思的心、受不了的心,都要維護他。但是有原則性,就是目的是要他好。如果他能夠接受我的話,能改正的,那就是訶責也可以,罵也可以,甚至打也可以。假設是明知對方改不了的,那就不必訶責懲罰了。

智敏上師

【諂】佛教裡邊,「直心為道場」,實事求是,是怎麼的就怎麼的,不要裝模裝樣,在人家面前裝一個樣子,後頭又是另一個樣子,使人家搞不清楚、不能如實地了解你,或者裝一個好樣子給人家看。這是諂。

智敏上師

【觀音像掛件要當真的觀音菩薩看】不能隨隨便便亂放,要掛在身體上部。(臍以下是下身,臍以上是上身,一切經書佛像不能低於臍)。進廁所時,最好收起來,不要帶進去。比如來了外賓或者貴客,他不要進廁所時,你是不會隨隨便便把他引到廁所裡去,這是不禮貌的。我們對菩薩也要這麼恭敬。

智敏上師

【聞慧】日光明照,太陽光或者燈光照得很亮,那你什麼好的東西都能看到。那麼同樣,我們的這個智慧經過聽聞之後,得了聞慧。聞慧是什麼?以佛的智慧來莊嚴我們自己的眼睛。我們的慧是凡夫的慧,有煩惱的,是有漏的。以佛的正法的慧,我們借過來,觀察一切,那就是聞慧。

智敏上師

【迴向】把自己所造的一切善根,不做自己自私自利的迴向,都分給一切有情,大家是共產主義,都大家分了。並且以猛利的欲樂,極堅強的一個意樂心,迴向一切眾生都成佛。這樣的迴向就是成佛的因,將來的果就是成佛,永遠沒有盡的。

智敏上師

【修行的關鍵點是什麼?】我們修行要認識到煩惱,認識它的危害性,認識它的行相。這個相出現了,知道它是煩惱,知道它的危害性是要墮惡趣去的。那就趕快把它除掉。煩惱出來的時候,不管它,惡趣就惡趣,脾氣發了再說,那個你修什麼行?
 

智敏上師

【修行為何要學教理?】世間上的事情,我們無始以來都經過的,有那些過去的經驗在阿賴耶識裡可以利用。而成佛出世的事情,是無始以來從來沒有到過的地方,你想憑自己亂闖,怎麼會成功呢?過去你本錢一點也拿不出來的,非得聽佛的話不可。所以我們再再強調要學教,也是這個道理。

智敏上師

學佛不是一帆風順的,會有一些艱難的地方。唐僧取經,他的成就很大,但是中間的困難,卻是千辛萬苦而來的。那麼我們想修佛法,要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釋迦牟尼佛,三大阿僧祗劫,捨頭目腦髓,我們難道這一點代價都不付?說不過去。就是世間上的,幹一番事業,晚上不睡覺,甚至於餓肚子。

智敏上師

【出離心和菩提心有什麼關係?】出離心跟菩提心是不能分割的,有了出離心才能生長菩提心,沒有出離心的話,菩提心沒有根子的,沒有根子的不會長苗,不會長芽,也不會開花,也不會結果。

智敏上師

【醉象與惡友】菩薩看到惡友就害怕,而醉象來了倒不怕,菩薩不怕醉象卻很怕惡友,為什麼?醉象來了,大不了被它踩死,僅僅身體壞了,而法身慧命不壞。而惡友卻把你的善行及清淨心都破壞掉了,使你不能修行了。所以說惡友可畏,醉象倒還不可怕。

智敏上師

【初學者如何建立對三寶的信心?】初學者的信心,要從觀佛的功德等上建立起來,多看些書,多聽一些善知識、善友的話,建立我們的信心。到了見道以上,對佛的信心親自證到,那就不懷疑,再也不會退了。初學時,信心的建立並不是靠證到的,是靠善知識、善友建立起來的。

智敏上師

開始學道的人要遠離,你能力還沒有,不遠離的話,那你就要下墮。開始修行,身要清淨,器世間也要清淨,不能在匱鬧的世間裡邊。僻靜的地方,交通不便,買東西不便,醫藥不便……固然很多不便,修行卻很便。真正要修行人,在這個地方纔能出人才。

智敏上師

【修行遇到障礙了,怎麼辦?】海公上師經常跟我們說,障是決定有的,小的障就是衝過去,不去管它,勇往直前衝過去。大的障,不能盲目拼火,你不會游水,你水裡跳,你不會打老虎,你跟老虎拼,那就非死不可,那就是沒有智慧。對待大的障,要有點智慧,繞過去,不要直接沖。

智敏上師

【形式與內涵】形式要做,但不單是形式,要把內容充實起來,把心裡建設起來。佛法,是離不開形式的。

智敏上師

【懈怠正法世念尋,不堪持戒隨凡情】正法不想修行,一天到晚去想世間上那些尋思,思想不正,對正法懈怠,當然持戒也不可能了。你們自己觀察,你對持戒感到是討厭、麻煩,不想持了,那你這個道念也成問題了,要好好地懺悔了。如果再不懺悔的話,將來滑下去,不得了的。

智敏上師

【修行的歡喜心從何而來?】從信而來!比如做生意,他有能賺錢的信心,決定認為這個事業是打得開的,他就會拚命幹;如果他認為這個事情根本幹不出名堂的,賺不到錢的,他就不想幹的。修行一樣的,沒有信心的話歡喜心絕對生不起來。

智敏上師

【什麼叫菩提心?】因為這個地方太苦了,我自己受不了,想到眾生也是一樣會受不了,發願要把眾生都度了,這纔是菩提心。所以說,菩提心的基礎是從出離心來的,自己感到三界的苦受不了,要把一切父母眾生同樣都解脫苦難,這個心纔是菩提心。

智敏上師

釋迦牟尼佛是胎生,跟我們一樣的,他即身能夠修行成佛,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就呢?當然也可以,努力生起精進,專門修正法,最後也可以達到一定的成就。如果說釋迦佛不是胎生的,根本跟我們不一樣,他做得到,我們做不到,好了,不幹了,就是退了,所以釋迦佛示現胎生,就是鼓勵我們。

智敏上師

【怎樣才能出輪迴?】我們要出輪迴,第一要把清淨的出離心生出來,什麼叫清淨出離心呢?乾乾淨淨的、一點沒有帶煩惱痕跡的、徹底要脫離三界的心,這個生起之後,解脫才有希望。一切法都是有因有緣,你因都沒有,果從何而來呢!